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京城大案-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漂亮。虽然我们没有找到证据,但你们还是有收获的。”理真见自己与朱大人一无所获地回来后,意伯伯还那么夸朱大人时,心里有点不懂地看着意大人。意大人知道理真一定觉得奇怪,一定在想今夜失败了却还在笑的原因。于是,意刚志就把朱大人那招瞒天过海的计策说了出来。
原来意大人夸的是朱万民的机志谋略。刚才在进南国怡红院的时候,理真说自己去过几回南国怡红,和里面的人都有几分熟悉。到时怕南国怡红院的人认出来后,办起事来会有麻烦。所以,理真就与一个禁卫军换了套衣服。也就是在理真换衣服的时候,朱万民想到一计。他等理真他们换好衣服后,就要那个换了衣服的锦衣报进去搜查时,去二楼等候信号。并告诉那锦衣卫和陶海说:“如果你们在没找到逃犯的时候见自己摸头时,你就装成那逃犯。然后由屋顶上的陶海带下来,保证自己顺利退兵而不让骆振笑他们有任何怀疑。”原来在来的时候,计划是在找不到人的情况下,就出示皇上的手喻,来保证自己顺利退兵。但那样的话,就会让事件事公开化,那以后要再查起来可就有些难了。所以,刚才朱大人的那招瞒天过海实在是太高了。这样一来,既可以让皇上暂时不露面,自己又不会打草惊蛇。不过意同刚志与朱万民还是失算了一点,他们没想到,在南国怡红院里,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理真听后,心里也暗自佩服朱大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刚才朱大人在对意伯伯汇报时,理真还以为那招瞒天过海是他们一早计划好的呢!理真真没想到,朱大人就在自己要换衣服的那一瞬间,想出如此绝妙的计策。这时的理真,也更加能理解为什么意伯伯在重大事情面前,总是派朱万民去办,而不是去找谢安治。也许,就是因为谢安治太暴燥和沉不住气的原因吧!理真知道今晚的事都是自己坚持去做的,现在搞成这样子,心里也觉得不是兹味。觉得自己也确实太年轻不够沉稳。还好的是,今晚也没留下什么把柄在他们那里,要不然自己可真不知如何是好。理真和朱万民他们从南国怡红院顺利出来后,看起来很平静,也确实没感到异样。可自以为没留下什么把柄的理真,却万万没想到此时的阳文信正在看着骆振笑连夜送去的信。理真他们这次的目的与用心,已全在阳文信的掌握之中,阳文信正在考虑第二天上朝时怎样对付意刚志呢!
理真他们在商量中,见意伯伯也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和对策时,突然想起官民巷的相思楼里还有一个死了的张强呢!他不由得紧张地问道:“意伯伯,那死了的张强怎么办啊!”意刚志好象早有准备地答道:“那个张强我早就叫城中衙门里的人从相思楼里抬出来了。现在就冷冻在他们衙门里头,我叫他们暂时保密先,等用得到时再从冷冻屋里拉出来作罪证。”理真一听意伯伯早就安排好了时,心里除了感激就是佩服。朱万民、理真、意刚志等,他们三人就在意大人府上一直商量到天亮。
这时,意刚志安排早起的下人打来洗脸水后,要大家洗漱一下准备新一天的事情。他知道自己和朱万民就要直接上朝了,要理真就回城北休息二天再商量此事。理真点头后就匆匆出了意刚志家,然后直奔城北老屋。自己出来一天一夜了,也该回去说一声了,要不然父亲和师父们都会担心的。
意刚志和朱万民则直接上朝去了,在路上,意刚志一直在想前晚南国怡红院的事在上朝时会不会有人为难朱大人,这一点他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还是觉得昨晚走的时候也太顺利了。没多久,意刚志与朱万民便到了每日早朝的大殿外,由于自己晚上本来就没睡,故来得最早。意刚志与朱万民见还没来人时,就只好站在大门口等。可刚站定时,后面就传来了阳文信的喊声:“意大人,朱大人,你们早啊!”意刚志见是阳文信时,马上还礼问候。一向稳重的意刚志一见阳文信后,隐隐觉得不妙。虽然每次早朝意大人都会与阳大人打声招呼的,按理来早朝上相见是很平常的事。可是意大人却发现今天阳文信来得太早了,每次早朝,阳文信都是要等到所有人都到了后才来的。可今日里他却来得如此之早,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阳文信和自己一样,后半夜是没睡的。由此一想时,意大人马上想到阳文信可能知道南国怡红院的事了。而且可能还会在今日早朝之上质问朱大人。所以,意大人在心里暗自想着办法,在作出多种猜想,认为阳文信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质疑来。一向比较坦诚的朱万民却没想那么多,他一向认为自己问心无愧,也很少与朝中大臣们有过顶撞之事。因此对昨晚的事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再加上自己后面还有一个意大人,于是更加放心。自己一心为民,不为私利又有何惧呢!就在意大人寻思今日早朝,阳文信可能提出的问题时,满朝文武百官也相继到了。他们来后,一一和意大人阳大人他们打着招呼,自然就打断了意刚志的思考。谁都知道,当今意阳两人是皇上的左臣右相,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所以谁都想巴结他们二位宰相大人。
随着吱呀一声,大门慢慢打开,各位大臣们相互礼让着有序而进,基本都是按官职的大小而分前后排序进殿的。大家在大殿两边分别站定后,随即便听到太监大喊:“皇上驾到。”此时,皇上在太监的陪同下慢慢走上了龙椅。等皇上坐定后,太监开始宣读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日早朝,有事奏来,无事退朝。”圣旨宣读完毕,大殿内一片寂静。不一会儿,谢安治横夸一步站出来大声喊道:“启秉皇上,在下有本。”太监听后马上替皇上传话道:“堂下何人,所奏何事,详细奏来。”谢安治:“前二日黄河大水导致决堤,山西与陕西的交界处造成百年不遇大水,上下十几个县受灾严重,希望皇上能尽快派兵派物增援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山西急报报驿员正在我府等待皇上降旨,我想今日中午时分,陕西的快报驿员也将会到,望请皇上开恩,帮受灾的百姓度过难关。”皇上听后马上示意谢安治起身后转向阳文信道:“这事阳大人你来办吧!说说你的具体方案。”皇上说完后又转向另一边大声接着说道:“文笔听着,待会把阳大人的具体方案记下,等会研究总结。”
阳文信掌管内务,那这些国内自然灾害及税收之事基本都是由他管理,自然皇上就交由他去办。皇上是个聪明之人,他只管大的政权、国库情况及民生情况。他要的是国泰民安,小事就由下面的人去管。因此,只身在外的皇上,才可以在一般事务面前做个局外人,自然就把整个朝庭中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是是非非全在心中装着。阳文信听皇上下旨由自己提出方案时,自然接旨走出队列。然后稍作沉思道:“山西与陕西的水患已有多年,虽然前些年没这次影响大,但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根本之治。前年大水,两省死伤过百,对百姓来讲也是大事了。前几年由于经济方面筹建困难,所以一直只是出了水患后便去振灾,而没有根本治理。这二年国库丰收,百业兴盛,我想现在应该是时候根治了。”阳文信略停了一会后又接着说道:“首先由国库调拔白银五十万两,以解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另一方面组织地方官民自救,抢救所有受伤人员及可用之财产。再派兵二万支援受灾地的重建,然后组织官商捐赠。不管我们能在外界筹到多少银两,我们都要凑够一百万两用于黄河两岸的基本建设。清理河道,去弯取直,砖石磊固,让受灾的村民参与建设并发放他们的劳动报酬。再用一百万两对目前受灾百姓的生活安置。这样一来,首先是根治水患的再现,另外就是解除受灾百姓无业无吃的问题。当地百姓在建设中,既可改善自己家乡的面貌,防止以后的水患发生,又可在建设中找到工作,解决因无业无粮的暂时困境。等河道修好后,受灾群众在建设中会得到一些劳动报酬来维持几个月的生活。在几个月里,他们就可以重建自己的家园和耕地了,到时一切就不再是难事,也不会再出现乞讨人流患难的局面。”
阳文信毕竟是宰相之身,他此言一出就赢得了满堂的掌声。就连皇上都连连说好道:“好!就按阳大人说的办!文笔把记录拿来。”文笔师马上把所记录的圣旨卷交到皇上手中,然后皇上拿来大印印在上面,交给谢安治,要他转交给山西驿员,然后又叫阳文信文加紧办理相关事宜。皇上见事情办得非常之顺利后开心地笑道:“今天就到这里吧!退朝!”太监见皇上伸着手说退朝时,只好接话马上大声宣读圣旨道:“皇上有旨,退朝!!”太监说罢便随皇上向后院走去,大家目送皇上离去后,才开始说着各自的看法,商量着这次捐款多少的事情。
第十三章 涉案皇城
原本阳文信是有本要奏的,但被谢安治这一本奏来后,只顾着去处理那水灾之事了,把自己原本要奏的事情给忘了。等皇上起身离去后,才想起自己还有本要奏时却晚了。大家都在议论和称赞阳大人的时候,阳文信却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谢安治见状后,马上上前关心地问道:“阳大人今日说得真好!真让在下佩服,您的才智与仁义胸怀,可以让受灾的几十万百姓度过难关了,我替受灾的百姓感谢您对他们的关心。”谢安治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上次与朱万民在大殿之上顶撞之后。阳文信对他非常关心,而且还请自己去他家作客,心里很是感激。今天见阳大人说得如此之好,自然就过来奉承几句。此时阳文信本来就因没能把自己的事奏上去不高兴,现在见谢安治过来拍马屁,心里就有气。可此时的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眼珠子一转后没好气的说道:“你就知道山西有水患,可知不知道你家后院起火了啊!”谢安治听阳大人这样没头没脑地一说,不知什么意思,整个人都呆在那里不知所措。阳文信一见谢安治这个样子时,又觉得好笑。他边走边说道:“好啦,你随我来吧!等会我把事情详细告诉你吧!”
谢安治不知何事让阳大人不高兴,现在听阳大人这样一说,只好跟在阳文信后面往阳府大院走去。在大臣中,阳府是离皇宫最近的。所以没一会儿,谢安治就来到了阳家大院。虽然是第二次来阳府,但还是被阳府家里那豪华的气势所钦倒。谢安治并不是一个贪图名利的人,对人处事也毫无遮拦。对阳府的这种羡慕之情溢于脸上,且情不自禁的赞叹着。谢安治和阳文信来到主客厅后坐下,阳大人就示意下人送上茶水和点心。阳大人看了看谢安治道:“你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事吗?别人在你的眼皮底下查你管的地方,他们是不是从没把你放在眼里啊!你说这算不算后院起火啊!”谢安治一听差点跳了起来道:“是谁啊!哪个有这么大的胆啊!他们去查哪里了啊!”阳大人见谢安治动气了。于是轻声说道:“那个上次和你在大殿上顶撞的朱万民,昨晚带了几百人去查南国怡红院了,他有没有通知你啊!”阳文信当然知道朱万民是不会先告诉他谢安治的,所以就故意气他。谢安治气得瞪着眼大声道:“什么啊!朱万民背着我去查南国怡红院!他姥姥的真不是个人,竟然去查我管的地方。我明天上朝就要去问个清楚,看皇上怎么治他,他真是目中无人。”阳文信见谢安治要找朱万民算帐时,就要谢安治附耳过来,然后在他耳边细说了一会。谢安治一边听着,一边频频点头称是,谢安治在阳府喝完茶后就起身告辞。阳大人挽留他,要他吃了午餐再走,可谢安治还是执意离开了阳府。谢安治听说朱万民背着自己又在查自己管辖的地区时,心里很生气,觉得他朱万民要论职位也是与自己平肩平级的,他那样做就是明摆着欺负自己。所以,他要赶紧回家写奏折,好在明日早朝时奏朱万民一本。
意刚志和朱万民走出大殿后,也在为刚才阳大人对山西水灾的救治之道表示称赞。但意刚志却在想,今日阳文信怎么没有提起昨晚之事,难道他不知道昨晚朱万民搜查南国怡红院的事情?难道今天阳大人早朝时来这么早也是一种巧合?整个早朝都没有人提起此事,难道南国怡红院真的没有官府的人参与吗?这应该不可能。但如果有人参与了的话,在早朝之上应该会有人提起此事才对啊!意刚志一下子给自己提出了很多问题。他不知道今日早朝上没人提起昨晚查南国怡红院的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虽然自己心里有底,就算他们质问也没事,反正有皇上顶着。可是意刚志觉得有点想不通。心想此事只要是有官府的人参与了的话,那个人是一定会出来指责的,因为朱万的搜查已经越权越界了。陪在意大人身边的朱万民此时心情特别好!昨晚他在和意大人商量时,还担心今天早朝会有人奏他的本。可现在一切平安无事了,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了,你说他能不心情好吗?看着意大人好象若有所思的样子。朱万民好奇地低声问道:“意大人您好!您好象有什么心事啊!昨晚我们还担心今天有人会奏我们的本呢!可现没事了,难道您还担心会有其他事吗!”意大人看了看那些大臣们一个个都走远了,身后就只剩下自己与朱万民时。于是低声道:“今天没人奏你的本不一定是好事!就因为今天没人奏你的本,所以我才更加担心事情的严重性。”朱万民在朝中也算是元老了,什么朝政与复杂的大臣关系他也非常了解,可对意大人这话还是有几分疑惑。意大人见朱万民有些疑惑时,就小声道:“今天没人奏你的本只有二种可能,一就是那人还不知道,二就是那人因为在朝上的特殊原因没来得及奏。如果说南国怡红院真与朝庭官员没有关系的话,我想不太可能,至少上次与你顶撞的谢安治谢大人是会出来说话。可今天他奏本的时候也没说此事,你不觉得有些奇怪吗?以谢安治谢大人的性格,你们昨晚又没有出示皇上的手喻。你说他上次就对你有意见,这次他怎么没有在奏本中提到呢?”意大人停了一会后接着道:“明天,明天谢安治一定会奏你越区查案而没有通知他们,你一定要有所心里准备,而且你还要留神会有其他大臣帮腔。只有你有了心里准备时,才不会在大殿之上走神。到时就算有其他人出来帮腔,我都会出来帮你圆场的,因此你也不担心。”朱万民听意大人这样一说,仔细想来很有道理。昨晚的事,完全是出于对国家安危与百姓安定着想,自己没有半点私心,自然也不担心什么。但是觉得像意大人那样想得周全些要好,于是,他在心里又开始准备明天的事了。同时也暗自佩服意大人精细的思维,与对事情的解析能力。离开大殿来到宫门外时,见其他大臣的官桥都走了,只剩下他们二顶官桥在等待。于是二人挥挥手后,各自上了自己的桥子向家中走去。实在困了的意大人上桥后,随着桥夫有节奏的摇晃时,很快就睡着了,并从桥中传出了他熟睡的鼾声。听到鼾声后的桥夫们,看着意大人为了朝庭如此拼命时,大家都很关心意大人的身体。为了让意大人睡得安稳点,桥夫们特意放慢了脚步,尽量让桥子走得平稳而有节奏。就这样,意大人在桥子里一直睡到家门口,等停桥后,桥夫叫他时才醒来。
理真一早离开意大人家后,就直接回了城北老屋。等他见到师父他们时,太阳都爬上山了,刘己武他们正围着桌在吃早餐呢!还是理海眼尖,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