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隐身大亨本·拉登-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是“腐败无能”的穆斯林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最终废除国家的疆界。

1989年末,阿扎姆在汽车爆炸中被杀,马克太布·阿尔一基达迈特组织分裂,而组织中的极端主义分子则加入到拉登旗下。

据国际反恐怖专家估计,从80年代上半期到1995年之间,在阿富汗拉登大本营接受过训练的人有3万之众。这些人分别来自埃及、沙特阿拉伯、黎巴嫩、也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苏丹和巴基斯坦等国家,这些训练有素的圣战者当时为阿富汗抗苏战争出了大力。

那些年间,每一个月就有80人到拉登营地受训。在这些受训者中,有各式各样的危险人物,例如被埃及政府于1983年判处死刑的埃及伊斯兰极端组织头目穆罕默德·绍基等。这些“英雄豪杰”时常与拉登会面密谈。

事实上,“阿尔·伊达”已成为一些阿拉伯国家里那些鼓吹原教旨主义的极端组织的领导中心。

阿富汗的战争并不只是种族的仇恨,它是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长期对抗和全球争霸的一个部分。当时,美国人和本·拉登的游击队员一样怀着共同的目的:把苏联军队从阿富汗赶出去。

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的本·拉登不仅得到了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盟友,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英雄”。而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中央情报局人员那里学来的。

如今中央情报局就奥萨马·本·拉登是否曾作为当年选中的对象培养的事情闪烁其辞。从80年代初至1985、1986年间,美国给了这些抗苏斗士们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专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便携式导弹等尖端武器。

在那时被吹捧为最成功的秘密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的军费来武装和训练贫穷且手无寸铁的游击队员,那些当时最有前途的领袖就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看中并予以扶持的。

本·拉登的组织是当时7个主要游击队派别中的一派。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包括防空导弹等,都陆续进入了拉登的兵器库。现在大部分武器仍在那里。据估计,拉登的组织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获得的美国军事援助高达2.5亿美元之巨。

当然,中央情报局的计划也是成功的。经过10年的残酷战争,游击队员战胜了苏联军队。当初军容不整的游击队员变成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他们甚至打败了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尽管如此,在反对苏联军队的战斗过程中,拉登仍一直有意使自己远离美国的影响,这场战争使拉登成为阿富汗家喻户晓的人物。流亡大亨

1989年苏联撤军后,阿富汗陷入派别之战。拉登似乎无意于这种权力之争,带着他的“弟兄们”重返沙特阿拉伯,从事建筑业务。

在沙特阿拉伯,本·拉登及其追随者们开始致力建立一个极端的宗教帝国。苏联部队的撤离也给阿富汗和游击队留下了一大批装备精良的武器,以及数以千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伊斯兰战士。

拉登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力量和武装力量做后盾,发起了一起针对西方的新“圣战”,并将矛头直接指向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一些亲西方的伊斯兰国家。

阿富汗战争后,拉登发表声明,对沙特王族进行了严厉批评,他指出,沙特王族允许美国军队驻扎在沙特的基地,对穆斯林来说是一种犯罪行为。

拉登频频向广大教徒发出号召,使用暴力手段将美国军队赶出去,将沙特王室推翻。他领导的游击队也屡屡发起攻击政府和美军的活动。

拉登的极端主义倾向,引起了亲西方沙特王室的不满。沙特政府不能忍受他过分的要求,很快作出反应。1994年4月,拉登的沙特国籍因为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而被取消,沙特政府将拉登驱逐出境,并冻结了拉登在沙特的财产,同时在国内外诋毁拉登的声誉。

打那以后,拉登便四处漂泊。靠着他在建筑业经营中所积累下来的数十亿美元的家财,开始了他的活动。无论地球上哪一地区的穆斯林陷入争端,他都会慷慨解囊帮着招兵买马,甚至带兵征战。

拉登先是流亡到也门,后来带着他的家人和一大帮的追随者,迁入了苏丹的喀土穆。据说,拉登与苏丹领导人过从甚密。在苏丹,拉登开设了工厂,也建立了农庄,为没有工作的游击队员解决生计。

对外,他声称自己承建了一条由喀土穆通往苏丹港的高速公路工程。但西方情报机构却称,他在苏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地建立了营地,招募并训练恐怖分子。

对于阿富汗退役兵,他替他们建了训练营地。他还为苏丹政府修公路,建基础设施。拉登众多的苏丹商业利益包括:加工山羊皮的工厂,一家建筑公司,一家银行,一个向日葵种植厂和进出口公司。

他的建筑公司——“流亡建筑和发展有限公司”是与国家伊斯兰阵线以及苏丹军方合作的。他们修了苏丹港的新机场和1200公里长的从喀土穆至苏丹港的高速公路。

另一家拉登的著名公司是“绿洲与水”公司。这是一家进出口公司。他同时还经营着“塔巴投资有限公司”、喀土穆的“西北伊斯兰银行”,这家银行是与国家伊斯兰阵线合作的,其中拉登至少有5000万美元的投资。

几年来,本·拉登都居住在喀土穆一处由当地保安部队驻守的居所,同时他安排了许多阿富汗退役兵迁入苏丹。

在那些阿富汗退役兵中,有些已经回到了他们的国家,并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回国后,则投入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活动,他们要为伊斯兰教推翻受西方影响的世俗政府。他们用自己在阿富汗战争中学到的知识,建立了游击队和恐怖基地。在埃及和阿尔及利亚,被称为“阿富汗退役兵”的人士帮助伊斯兰极端分子对付政府。

在大多数的阿拉伯国家,阿富汗退役兵并不受欢迎,政府一直密切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然而,在另一些国家,这些退役兵却得到了热烈的欢迎。

除了这批友善的阿拉伯国家的基地外,在阿富汗的大多数游击队员的训练营地仍在运作,它们为许多正在进行战争的国家提供伊斯兰雇佣军。阿富汗还和从前一样被看成是游击队员的心脏,从那里受过训练的战士被派至任何他们需要的地方。游击队员退役兵开始出现在如索马里、波斯尼亚、科索沃和车臣的伊斯兰战斗中。

然而,一向被美国国务院当做恐怖主义支持者的苏丹,近年来开始倒向美国。1995年,蛰居苏丹的拉登因涉嫌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谋刺埃及总统穆巴拉克,闹得埃苏关系行将破裂。之后,苏丹政府迫于美国、埃及和沙特政府的巨大压力,以及作为苏丹政府向美国致意的一个表示,不得不奉劝拉登离开苏丹另攀高枝,将其驱逐出境。

1996年5月,拉登辗转返回阿富汗,寻求在那里“避难”。直到目前,拉登一直在阿富汗定居。在此期间,他依靠卫星电话和国际互联网与外界保持联系。

拉登在选择阿富汗为最后落脚点之前,常在阿拉伯国家来往。他娶了一个菲律宾女人,在菲律宾有3家大公司。迁入阿富汗后,身后留下了阿富汗退役兵的巨大网络和数家工厂及公司。苏丹好几家主要的公司都与他有着联系,他们为拉登的网络提供后勤援助。

拉登领导的伊斯兰圣战组织也被迫从苏丹转移到阿富汗。受到通缉的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恐怖组织头目也纷纷到阿富汗与拉登聚会。这其中包括后来成立的“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的创始者以及该阵线军事部门领导人、策划在亚的斯亚贝巴刺杀穆巴拉克未遂的主谋穆斯塔法·罕姆宰。

在阿富汗,本·拉登拥有一套房子,并由目前控制着整个阿富汗局势的塔利班士兵保护。他很快把自己隐人了靠近坎大哈市的山区。在那里,他受到了追随者的崇敬,他们尊称他为“教长”,虽然他并没有神职。

在阿富汗巩固了他的基地后,拉登很快就让他庞大的国际网络投人工作。通过高科技手段,例如电传、卫星电话和国际互联网,他得以同分布在阿拉伯世界、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的素未谋面的追随者进行联系。

这期间,拉登曾经发布过3次圣战旨意和宗教命令,号召全体穆斯林拿起武器对付美国人,包括1996年8月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的针对美国的“战争宣言”。恐怖分子大聚会

据可靠材料证明,由拉登亲自指挥的“阿尔·伊达”大本营,已被狂热的圣战者们视为反对西方势力和反犹太人的核心。

1998年2月,所有阿拉伯国家的恐怖组织曾在拉登的大本营聚会,宣布成立“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这一阵线的创立者有:

本·拉登;

埃曼。扎瓦赫里——埃及圣战者组织头目,1981年曾策划了刺杀埃及总统萨达特的事件;

拉法伊·艾哈迈德·塔哈——埃及伊斯兰团体负责人,1998年11月在埃及南方的卢克索策划了杀害58名外国游客的事件;

另外还有两名尚不知姓名的沙特反对派人士,以及分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两个恐怖组织头目。这些成员中,不少人在十多年前就活跃在恐怖舞台上。

阵线成立后,又从中派生出了一个新的军事组织——“伊斯兰圣战解放军”。据报道,正是这个“伊斯兰圣战解放军”,策划并发动了对两个美国使馆的爆炸袭击事件。

那么,拉登为什么要建立“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一位拉登大本营的知情者披露说,拉登想要通过这个途径把各国的极端恐怖组织纠合在一起,置于他个人的统一领导之下,以便集中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向伊斯兰的敌人美国和以色列等目标发动袭击。

另外,尽管拉登有钱,但现在要挑选甘愿实施自杀性攻击的敢死者越来越困难了。除了加强宗教的敢死说教之外,各路人马聚会后总会有为了一大笔钱而冒死请战的“英雄好汉”。

不过,现在拉登一伙财力雄厚,他们尽量减少自杀性的攻击行动,而是在当地物色和收买敢死者,并想方设法用钱铺路,使策划恐怖活动的主谋们在事发前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脱离险境,就像这次他们在两起爆炸前后从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逃到阿富汗那样……

在这次恐怖分子大聚会中,拉登扬言要把美国人“赶出所有伊斯兰教徒的居住地”。

拉登头上缠着白布,一脸大胡子,穿件黑色大褂,宣称:美国人是全世界最大的“贼寇”,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华盛顿在中东的驻军是“十字军”,“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以牙还牙”。

拉登说,他的毕生目标就是使用暴力手段,将所有的美国人赶出伊斯兰的世界,不管他是穿制服的军人,还是布衣平民;不管他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他是老人,还是儿童。

拉登发誓要对美国进行圣战:“无论穿军装还是便服,我们的目标就是美国人…我们必须让这些邪恶的人远离穆斯林、穆斯林妇女和儿童。”

***

本·拉登说:“如果谁杀死了一个美国士兵,那是比无所事事要好得多的事。”

拉登的此番讲话不能不令美国人感到“胆战心惊”。

拉登的“事业”也包括为伊斯兰极端组织训练新一代恐怖分子。

这些来自阿拉伯国家的恐怖分子,都在拉登的营地依据当今的国际高标准,即以实现最大规模的杀伤和破坏的要求,接受过高难度的特殊军事训练,尤其对携带和安放炸弹个个在行。

这些人办事机敏,具有掌握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复杂武器的经验。

拉登大本营的军事教官们多来自埃及和巴基斯坦,训练的重要科目包括如何使用诱饵汽车制作汽车炸弹,以及怎样在远处用遥控装置引爆汽车炸弹。这些爆炸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以下例证:1995年9月,埃及驻巴基斯坦大使馆被炸;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驻沙特阿拉伯的哈巴尔营房被炸;另外,埃及前总理西德基和前内政部长艾勒菲的遇刺事件也是他们一手策划的。除了爆破技术以外,受训者还要学会熟练地使用威力强大的各种新式枪械。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披露,这些在拉登大本营受训的人被称作“阿富汗的阿拉伯人”。他们对《古兰经》关于圣战和为真主献身的教诲刻骨铭心,并将其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准则。

这些笃信伊斯兰教的极端分子,决意要用战斗、厮杀乃至流血牺牲去捍卫伊斯兰。

在拉登营地的受训者中,沙特阿拉伯人最多。因为拉登的根基在那里,他在沙特的公司为他暗地里招兵买马十分积极。

目前,各国安全部门一致认为,拉登恐怖集团实施爆炸的材料、技术以及爆炸物的载体越来越新,并且先进和多变,很难预测和发现。这表明当今的反恐怖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另外,本·拉登还涉嫌是苏丹化工厂的主要投资者。西方情报部门认为这家化工厂是化学武器生产的一个前线地区。据说此化工厂是在伊拉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做为扩散伊拉克化学武器的目的而修建的。以色列和美国的消息说该厂的主要产品是生产毒气的主要成分。

根据美国报界的最新报道,这一结论的得出部分取自于工厂周围的土壤样品中的化学成分遗痕。该化学成分是生产致命毒气的基本原料。发现该化工厂生产如此的武器使得反恐怖主义专家倒抽了一口冷气。因为由这些成分制成的致命毒气是恐怖分子的理想武器,它运输起来相对容易,而且一般的安检设备难以检测出来。

***

显然,进行恐怖主义战争,其每一步都需要耗费巨额金钱。昂贵的高效能的爆炸材料和装置、甚至需要用生化武器进行的这类恐怖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后盾。

在许多阿拉伯国家拥有投资项目、银行和产业的拉登,为资助恐怖活动舍得花大钱。据1998年的初步调查表明,仅在苏丹一地,拉登就注入项目投资5000万美元!

无人确切知道拉登究竟有多少财产。有人估计,1991年他接受了前人留给他的建筑公司,至少继承了25亿美元。然而,光靠遗产难以长期维持恐怖活动所需。拉登通过投资经商,并从慈善团体和富有的支持者那里不断得到大笔款项。

尽管拉登为资助恐怖活动舍得花大钱,但据估计他目前能够控制的资金仍在3亿美元以上。美国反恐怖专家说,拉登一方面为全世界的伊斯兰恐怖组织提供资金,另一方面也花费巨资建立了自己私人恐怖网络,并利用它展开各种各样的暴力恐怖活动。

有报道说,拉登在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黎巴嫩、巴基斯但和克什米尔等地都有忠实信徒,组成了一个恐怖分子网络。

他的“伊斯兰圣战组织”战士除了在世界各地搞恐怖爆炸之外,还被派往北非、车臣、塔吉克斯坦甚至波黑等地参加保卫穆斯林的战斗。

拉登还在其中一些国家开有银行账户和金融机构,用来资助恐怖活动。

美国联邦调查局披露说,拉登设立了专门用于恐怖活动的基金。伊斯兰极端分子一方面可以从这个基金中提取资金开展恐怖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获得酬劳。

根据西方掌握的情报,在过去5年里,拉登在全球织起了一张巨大的恐怖活动网,准备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打一场十字军战争,以雪900年前十字军东征给伊斯兰世界所带来的切齿之恨。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黑名单上,拉登早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