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巧丫鬟 作者:仟佰禾(晋江vip2.14完结+番外 红楼同人)-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冯三爷府上恢复了平静,神武将军府又闹出了事端。
自打分家,可好几个月过去了,二房四房一直住在府上啃着。两房不提,老爷子也没说什么,刘氏哪敢说个不字,住着罢。
这一日,冯四爷读书读的有些气闷,也没叫下人跟着,起身溜达去了花园子,漫步上了观鱼亭。因有一棵老大的垂杨柳当着,待冯四爷上了亭前台阶,方看见,大老爷新纳的姨娘高氏,正慵懒地靠坐在美人靠上,喂鱼。
一时冯四爷进退不得。进是不能的,退是必须地。奈何岸边不远处,两个丫头捧着茶壶坐垫等东西,正往这边过来,显然是这高氏身边伺候的。
一时冯四爷懊悔不已,正自想着索性退出去,却被高明芯一扭头看见了。看他那个手足无措的样儿,着实有趣儿,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是四爷罢,既然来了,何必就走。”说完高明芯便知冒撞,直恨不得把舌头割了算了。
冯四爷更是脸色窘迫,进退不得。
其实以高明芯的脾性,断然做不出此等孟浪之举来,奈何此一时彼一时。在王家好歹也算得上小姐,如今给人做姨娘,大老爷一把年纪,能有什么可爱之处。她也不过是面上奉承的老男人高兴罢了,实则内心的苦楚,只有自家知道。憋屈得狠了,少不得不顾刘氏的禁令,出来疏散疏散,没想到遇上了冯府最老实怯懦的四老爷。
更没想到的是,这位四爷虽然都说没甚能为,跟三爷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奈何长的着实一副好皮囊,比大老爷强了百倍不止。高明芯一时恶趣味儿发作,完了后悔不跌。
这也就罢了,没人见着,两人悄没声儿地各自散了,也就完了。
要死不死的是,丫头没过来,四奶奶夏金桂斜刺里从边上小径子穿过,一眼瞧见自家男人脸色绯红的慌张样儿,话虽听了半耳朵,奈何禁不住脑补,更禁不住夏金桂醋劲儿比天大!
结果不必说了,薛蟠那么个不着调的,夏金桂都闹得天翻地覆的,何况如今这个稀罕的不行的冯四爷。且她一向当自己是朵花,别个都是狗屎,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看高氏那张粉脸分外碍眼。
心里狠啐,狐媚子!
当即指使跟着的大丫头宝蟾,并另一个小丫头舍儿,一指高氏,“去,给我搧她耳刮子,再没见过这等不要脸的小老婆子,青天白日的勾搭爷们!王家果然出不了好玩意儿!”
本来或许看在四爷面上不至于如此闹腾,奈何如今四爷被他娘撺掇,没事总爱叽咕她素日的行事坐卧。夏金桂此举,不乏隔山打老牛的意思。
当你们冯家什么有规矩的人家?
高明芯哪里见过这等粗鲁的,一时被两个丫头拽住胳膊,按住了。宝蟾尤其是个狠的,抡圆了胳膊,连着两巴掌呼到她脸上,立时一边一个红红的巴掌印浮现,十分清晰。
“这……这是怎么说的,赶紧都住手!”冯四爷扎煞着手,都是女人,真不知如何上手拉扯,口内喝止,也少了许多力度,说了跟没说差不多。
高明芯这亏,注定是白吃了,连着被宝蟾打了四个清脆的大嘴巴,直到她两个取东西的丫头见事不好,跑过来帮衬,才算是解脱了,一时羞愧难言,簪环散乱,狼狈不堪,哪里有脸见人。被两个丫头扶着赶紧去了。
夏金桂对着高氏主仆三个的背影又骂了两句难听的,两下里方各自散了,冯四爷也脸色难看地被夏金桂扯走了。
当然,这事没完。花园子可是常有仆妇人等来往路过的,不一刻就传遍了府里,大奶奶等主子,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这事儿,真当面见了,也未必如何,不过偶然遇上罢了。可一旦闹出来,以讹传讹的,越说越难听。
真没事儿,四奶奶至于气的那么个样么?四奶奶好歹也是大家小姐,至于这般作践人么?四奶奶一向也是大方知礼的……。此时夏金桂本性尚未完全暴露,还能站在正义的一方。
刘氏当即带着高氏,去给小李氏上眼药,或者说赔礼去了,“四弟妹刚进门,我们房里的人不懂规矩,冒撞了四弟妹。本想亲自过去给四弟妹赔礼的,奈何里头还有四弟的缘故,怕说不清楚反惹的四弟小两口不痛快。都是一家子骨肉的,那就着实是我这做嫂子的该死了。还请太太在中间转圜一番,说和说和,这高氏着实不懂规矩,任四弟妹打骂,撵出府去也使得,只要出气就好,莫要气坏了身子是正经。”
一箭n鸟儿,刘氏从没这般痛快过,脸色十二分的诚恳,目光格外真挚,仪态分外端庄高贵,跟高氏红肿狼狈成鲜明对比,大有小李氏不让她道歉不罢休的架势。
小李氏如今,不过能在两个亲生儿女耳朵边嘀咕两句罢了,哪有什么威风。本就是个精的,心里明镜似的,刘氏这是拿她作法呢。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小李氏能如何的了。很快传到老爷子耳朵里,冯唐大怒,一拍桌子,“去,传我的话,三日之内,老二老四家,全给老子滚蛋!告诉老大,看好自己小老婆子,少放出来丢人现眼!一把年纪,不知保养一味作死,仔细精尽人亡!”
下人也不敢笑,下去传话少不得加工一二,可不敢实话实说。
于是,隔日冯四爷一家子,搬到了灯笼巷,冯三爷府上隔壁,一时倒也消停了。
柳儿也多了个妯娌,三五不时的拜访说话,虽说不是一路人,面子上倒也都过得去。夏金桂如今巴结着这个三嫂子,自然一切好说,哪里敢乍刺儿。
至于冯四爷,若非老娘哭哭啼啼拦着,更是早想出来。一时也顾不得跟媳妇赌气,投奔他三哥来了。书也不读了,本也不是那块料,在府里读书,越读越忧郁,到最后不过是为了躲清静。如今一心叫四哥帮着谋个清闲差事,有个事情占身,省的成日在家跟媳妇淘气。
这辈子就这么着罢,等夏金桂肚皮争气,生了儿子好生调、教,再光耀门楣给他们四房争气了。
冯三爷一神镇两府,喜大普奔!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除夕快乐,阖家幸福(╯3╰)
第160章 谁言生女不若儿
贾家史太君一入秋身上就不大安稳;大夫请了不少;也看不出什么。只说年纪大了;遭逢大变,身子亏得厉害。如今不过是好生调养着;挨日子罢。
柳儿和林黛玉去看过,带了不少药材补品,恰逢老太太生日,柳儿又带了给老太太亲手做的一套衣裳。只如今老太太卧床不起;人也糊涂着,也没得张罗办了。
别说外人,就连宝二爷都不认得。众人禁不住唏嘘,落了一回泪;细细问过饮食起居,嘱咐鸳鸯等人好生伺候,各自都不得多待,就回了。
以邢夫人为首的内眷们,如今都知道只要老太太在一日,林家和柳儿都少不得多有照应,不敢不伺候的精心,倒也不必人敲打。
后来一些时日一直没起色,柳儿又央了张友仕老爷子一回,帮着诊了脉,另开了方子调养。只老爷子回来也道,“过了今冬,或可回转,且可预备后事罢。”
张友仕的本事,能断生死的,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老太太过不了腊月了。
柳儿心下难过,得闲儿少不得跟冯三爷絮叨一番,老太太当年待她的好处来。吃了教训,再不敢随便伸手帮衬,不过都是财物上头的事。正如她林姐姐所言,“银子能办的事儿,都不算事儿。人情债难还,能用银子打发做好不过。”
“知道你念旧,只如今贾家着实回天无力了。倒是有些争气的子弟,或可照应一二。你且安心罢,便是你不说,看在当年老爷子和国公爷的情分上,也得看顾一番的。老爷子老早就嘱咐过了,你也不要总存在心里,思虑过重,闹了毛病自己受罪不算外,连虎头都跟着你受委屈不是。”冯紫英少不得宽慰一番娇气,且他知道,拿虎头说事,百试百灵。
果然,柳儿忙擦干眼泪,叫丫头打水重新洗了脸,略敷了些润面的胭脂,重新落座便道,“明儿我去瞧瞧姐姐去,她这胎也该坐稳了,也该去恭贺一番才是。”过去也能沾些喜气,这一阵子就没什么好事,正好冲冲。
结果次日早上刚用过早饭,下人来回,“张嬷嬷来见太太,说要回南了,来给太太磕头。”
柳儿一愣,问伺候的冬儿,“倒是没听三七说过,这是怎么一回事?”
冬儿忙回道,“想是之前得着信儿了,只这两日见她恹恹的,红花姐姐以为她不舒坦,便没叫她往正房来,太太可要奴婢去叫了她来问问?”
“那倒不必,想来她不愿走的,不然早过来跟我说了,且请张嬷嬷进来说话罢……你只叫人告诉她,张嬷嬷来了,叫她过来见见。”柳儿叹了口气,三七自打跟了她,倒是一心一意的。如今她真没原先那般自信,能给了她所求的好日子,待会儿少不得叫来当着她奶奶的面儿,说个清楚了。
不一刻张嬷嬷扶着个小丫头进来,老太太精神头儿倒是不错。因着张家在贾府出事之初,便被冯三爷着人弄了出来,一大家子倒也没遭罪,只原本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是分文不剩了,还是冯府帮衬着。
同他家一样受到特别关照的一家子的下人,还有何婆一家,就是春燕小鸠儿一家子。并林之孝和赖大两家子,这都是当初于柳儿有过交情的。各家无一例外的,都家产精光。另行安置在了城外的庄子上头。尤其小鸠儿,这两年也见了出息,不比过去一味只知玩耍。辗转求到三七头上,要进府伺候,柳儿点了头,如今在张干妈那里跟着春儿一起做事。
赖嬷嬷家还好些,毕竟赖尚荣不是奴籍,人出来了,损失尚可承受。林之孝是个精的,也留了后手,冯三爷着人帮衬一二,也无甚大事。
倒是张嬷嬷一家子,女儿都外嫁了还好。倒是两个儿子,张材和张三。尤其两个大孙子张若锦和墨雨,一向都是张嬷嬷的命根子似的。如今没了贾府,身陷囹圄不说,以后日子也没了着落。
不过冯三爷可不是什么好心人,别人如何他管不着。倒是张三一家子,因三七在柳儿身边一直尽心尽力,柳儿也颇喜欢,少不得照应一二。张嬷嬷念着儿子,张三也顾念着兄弟,少不得又求到冯三爷身边的人头上。捎带着也就把这一家子都捞了出来,也不过是几两银子的事,下人回了一声自去办理,冯三爷也不理会。
只张嬷嬷如今心灰意懒,原本就是个有成算的,经此一事,再不愿儿孙有个闪失,贾府那等富贵都说没就没了,可见世事多变,打算回老家种田,安安稳稳度日。
男人还可,女人们如张材家的和张三家的,都不大乐意。如今虽说没了贾府,不是还有冯府么。想来冯三太太看在往日情分,少不得提携一把,还怕没有好日子过!
尤其张三家的,自己女孩儿三七如今在柳儿跟前,也是有脸面的,更有些倚仗,老大不乐意走了。
不过最后都没拗过老太太,毕竟儿子都是孝顺的,媳妇们被老太太一通臭骂,多少识得好歹,所以如今有了张嬷嬷过来辞行一出。
“……三爷和三太太的大恩大德,老婆子这辈子是生受了。只以后吃长斋请菩萨保佑太太一家平安富贵……,两个不成器的都没甚能为,只三七那丫头,是个实心眼儿的,就让她以后好生孝敬太太,也略表老身的一点儿未尽之意罢……”
门外三七听的已经哭个不住,门内柳儿也挽留一番,“嬷嬷自然是一心为着儿孙好,只他们素来都是跟着主子娇养的,哪里做过地里的活计,到时候少不得埋怨嬷嬷。我看张三叔一家子索性都留下罢,都是老实人,在府里做事也使得。尤其他家也没个男孩儿,将来三七和妹子出嫁,也近便些互相有个照应,不致孤单。还有墨雨,我看也十分机灵,心地也好,进来去跟着账房学些本事,到底他自家有个立身的能耐不说,三七姐妹也有个兄弟照应。将来一家子若南省待的不便宜,回来他老子娘连着兄弟,也有个倚靠。”
这一番,着实是柳儿为他们打算了,却也着实给三七体面。
若搁之前的柳儿,索性都叫了进府做事也就罢了,横竖府里如今也用得上的。若那般做了,难免叫人觉着此事太过容易,这情分上,就大打了折扣。只有叫他们真觉着外头日子不是那么好混的,才知道珍惜感恩,才会更用心当差。
尤其三爷私下里跟柳儿交代过,“贾家下人里头,若想帮衬的,银钱上尽管使得。若想叫人进府做事的,却须斟酌。一则年纪小可调、教,二则着实老实本分差事不打紧的,三则情分上着实深厚不帮良心过不去的。只这三宗,或可轻易答应进府伺候。否则,还需细细斟酌一二。那些个大家子出来的奴才,虽说言谈举止规矩上头要得,但是偷奸耍滑坑蒙拐骗的本事,也是一顶一的好,千万谨慎。”
张嬷嬷一家子,三七妹子小乐儿,年纪小,人也伶俐可爱,张三两口子,心思都单纯,两个女孩儿也都不差。墨雨人机灵知道感恩,当初因着三七走了柳儿的门路进老太太房里伺候的事,没少奉承柳儿,很知道好赖。且他在宝二爷身边,着实算不得有脸得用的,一向在门房里听候传唤跑腿儿的时候多些。那些个腌臜事儿,以他的年纪,沾手的不多,道听途说的更多些。且张材两口子,也都算正经做事的人,不比二奶奶身边的旺儿、王夫人身边的周瑞、邢夫人身边的王善宝家的两口子们,着实都不是个东西。
张嬷嬷也是个干脆有决断的,当即略一思忖,便觉此事大有可为,主子给了体面就得知道好歹,且人三太太着实待他们不薄。同样冯府照应的下人,除了小鸠儿进府,其它都在庄子上做事,张嬷嬷也得摸着些冯府的行事章法,外头的人人家是不待见用的,这是给自家天大的体面了!
老太太当即跪下,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头,感激不尽。
三七也松了口气,原本觉着一家子要分离了,心情几日都低落的厉害。这回好了,顾不得别的,忙掀帘子跑进去,跟她奶奶一起给柳儿磕头。府里的事情,她自然也是知道的,知道分寸没去求太太,不想太太为难,心里何尝不希望一家子在一起。
柳儿忙让红花等人扶起这祖孙俩,叫丫头看了座,笑着道,“依我说,嬷嬷一把年纪,虽说落叶归根,可你们一家子在都中也三四辈子了,祖籍也着实没什么至亲之人。不若先着人回去看看,若有可为,回去不迟。若觉不妥当,在都中另谋生计也为时未晚呢。”
没事谁爱折腾,千里迢迢的,张家如今一点儿家底,还是冯三爷着人赏的百八十两银子,置办十几二十亩田地,盖了房,着实不剩什么。子孙都是吃穿惯了的,哪里做过重活儿吃过苦。若不是张嬷嬷是个明白人,不愿意过来冯府恳求,也不至于如此。
如今剩下大儿子一家,大孙子张若锦还是个识文断字的,找份事做也容易,加上又有柳儿照应,一家子生计不愁的,自然要另做打算。
至此,老太太不免有几分唏嘘,谁说生女不如生儿子,老三一家子有三七这么个丫头,一家子跟着得力,还带掣了兄弟,岂是一般男子可比的。
老太太千恩万谢地出了冯府,回去着大儿子张材带着大孙子回原籍看看不提,一家子好歹重新有了指望,欢喜不尽。
作者有话要说:亲们初一快乐,吃好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