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天帅-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布两人,以五千人马,在十万铁骑中取李傕郭汜的头颅,如若拒绝,那他的下场就是脑袋不保。贾诩立即答应道:“贾诩定听太师调遣!”
第二日,永圣上报朝廷西凉军已降,表奏高顺等人官职与刘辩,又表贾诩为御史大夫。刘辩看也不看,直接应允,让小黄门下旨。
群臣惶恐,这也太草率了吧!军权大事文官们无权过问,太尉马日磾这位大汉忠臣,掌管军事要务,但是他也是个老好人,见永圣没走出什么危害大汉社稷的事来他也不想多说什么。可司徒王允不干了,这军事他管不着,可却这御史大夫可是要职啊!掌监察、执法,虽然管不了什么大事,可这位置决定满朝文武的身家性命啊,要是犯法被抓到把柄,往皇帝那一摆,皇帝要是看你不顺眼,那就是轻则罢免官职,重则家破人亡啊!这贾诩王允可没听过是什么人,但是他是郑永圣表奏的,那八成是那郑永圣的亲信,王允可得出来说说,要不然郑永圣又将是另外一个董卓了。
王允出列反对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刘辩见有人出来反对自己师父,他可不高兴了。最近的事都是永圣摆平的,这让刘辩放心不少,况且永圣答应刘慕的事刘辩也知道。清楚永圣是为了那个承诺而帮助自己治理天下,让大汉中兴。这王允反对郑永圣,也就是妨碍大汉中兴了。刘辩知道王允是个忠臣,诛杀董卓那会,他还站出来保护自己,刘辩心中虽然不高兴,但也和颜悦色地问道:“王司徒不知有何异议?”
王允整了整面容道:“陛下!御史大夫一职,关系重大切不可如此轻率啊!”永圣在刘辩旁边听王允如此说,反驳道:“御史大夫一职的确关系重大,但贾诩此人机智有大才,当任此职怎会轻率呢?”
刘辩也附和道:“太师所言甚是,朕虽未见过贾诩此人,但能得太师如此赞赏之人,定有大才!”
王允道:“陛下怎能如此相信太师呢?若太师言过其实呢?”永圣闻言,心中好笑,我好心好意为我徒弟网罗人才,王允你倒好,百般阻挠。也不知道说你是忠臣好呢?还是无知之人好呀!永圣摇摇头,笑道:“司徒大人,你怎能如此说话?我身为帝师理当为陛下推荐有用之才,让其能为陛下排忧解难,我何必要言过其实呢?”
王允哼了一声道:“汝个区区少年,虽诛董卓有功,但此等国家大事怎能听你一人之言呢?莫不是你又是另外一个董卓乎?”
王允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蔡邕出来劝道:“太师息怒啊!王司徒也只是一时糊涂说出此等言语,太师莫要往心里去啊!”永圣压根就没有生气,他帮助刘辩,就注定会被人说三道四,他无所谓,他有自己的立场,别人也有别人的立场,被人说两句又能损失点什么呢?
永圣不生气,但不代表刘辩不生气,如此说自己的师父,就是对他这个皇帝的不敬,刘辩难得发怒道:“王司徒,你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太师乃朕的老师!他所做一切皆是为了朕好!你莫要认为朕少威即可胡乱言语不成!”
蔡邕见永圣没发怒,但这皇帝却是勃然大怒,立马劝慰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王司徒只是一时戏言当不得真啊!”群臣也皆出来劝慰刘辩。刘辩哼了一声,他平常就不是容易发脾气的人,被众大臣一劝怒气也就消了一半,又见永圣不计较,那也不追究了,当下言道:“贾诩任御史大夫一职,朕意已决,诸位勿须再言!”
王允见刘辩如此坚决,他也不敢触霉头,西凉军已经解决,就得说说这董卓的事了,又言道:“陛下!西凉军已降,董卓罪状可定矣!”
刘辩不耐烦地说道:“这事交给廷尉处理就是!”王允道:“廷尉已被董卓害死,还请陛下决断董卓之罪!”
刘辩问永圣该如何是好,永圣朗声道:“董卓一事虽是篡逆谋反,但其未遂,现人已伏诛,西凉军刚降不宜多生事端,以至军中将士惶恐。依我之见,董卓一事从简处理即可!不必诛其九族。”
王允又反对道:“不可!董卓、吕布犯上作乱,必诛其九族!方可表圣上之威严!”蔡邕这次可不帮王允说话了,说道:“陛下,臣同意太师的意见,洛阳人心初定却是不宜再多生事端,董卓一事还是从简处理为好!”
马日磾也道:“为大汉社稷着想,董卓一事还是从简处理为妙啊!”荀攸也发表自己的观点道:“陛下,若诛董卓九族,恐西凉军有变,而远在长安的牛辅若闻陛下只追究董卓一人,必感激陛下恩德,效忠于陛下,董卓之婿李儒若闻陛下不再追究'奇*书*网…整*理*提*供',必为陛下鞍前马后,肝脑涂地,从简处理董卓之事,有百利而无一害啊!陛下!”
荀攸这话永圣喜欢听,当下看了荀攸一眼,荀攸发觉永圣的目光对永圣点头致意。永圣点点头道:“请陛下决断!”
刘辩见大臣们都这样说,只有王允不合群,当下道:“就依诸位大臣之言,来人下旨。”
第三十九章 武勇华雄
昭宁元年十月廿日董卓之事已经过了一个月,董卓的两个女婿李儒与牛辅投降朝廷。永圣收回牛辅在长安五万兵马的兵权,委派前太尉张温接管长安,任长安太守。因原并州刺史丁原已死,永圣上表朝廷封张辽为匈奴中郎将接任并州刺史,张辽、魏续、宋宪以及五万人马赶回并州,临行前,永圣带着一干武将来送张辽上路。永圣对张辽说道:“文远,汝去并州之后定要驱逐鲜卑,而后发展并州牧业!弘扬大汉国威的重任我就交到你手上了!”张辽经过与永圣的一个月相处知道他人在平时没有什么架子,但在正事上却是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当下张辽站直身子朗声道:“太师放心!张辽定能完成任务!”
永圣点点头:“好!不要忘了你今天说的话!”这时高顺走上前来拍着张辽的肩膀道:“文远!你切不可辜负明德对你的期望啊!回去之后要好生照料丁刺史与吕布的家人,切不可告诉他们丁刺史乃吕布所杀!切记切记!做事切要三思而后行啊!”
张辽慎重地点点头,道:“我自晓得!定不会有负太师所托!子昌所说,张辽记住了,汝放心就是!”
高顺欣慰道:“那样就好!”永圣见高顺如此模样,笑道:“大哥!文远此刻应该算是个并州刺史,已经不是你手下的将士了,不必交代如此清楚吧!他知道该这么做!”高顺微微一笑也不说话,对张辽道:“时候也不早了!文远早点启程吧!”
张辽、魏续、宋宪三人骑上马,对众将领抱拳道:“那张辽去了!诸位保重!”永圣、高顺、贾诩、华雄、张济、樊稠等人抱拳齐声道:“三位保重了!”
“启程!”张辽抬手吩咐着手下五万兵士,待先头部队走远,张辽再次对众人抱拳,驱马跟上前去。
待张辽部队走远,永圣对着手下道:“走吧,都回府去吧!”华雄提议道:“太师,难得今日不用操练军马,为何不请手下几位将军到您府上喝上两杯呢?您府上的那美酒,我至今还惦念的紧啊!”
高顺制止道:“华雄你怎能如此贪杯?”一个月中,高顺掌管着十三万的军队,他为人严谨,对部下的要求极为严格,张济、樊稠、华雄等一些西凉老兵在他的严格管理下,他日在董卓手下的那股匪气消失得无影无踪。高顺治军纪律严明,十三万之众的军队,他一人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受将士们的爱戴。永圣极为佩服高顺的治军能力,在《三国演义》中高顺的陷阵营只有七百多人,但号千人,平日的铠甲战具都修缮得精练整齐,每逢战事,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高顺在吕布手下只能带七百余人,但永圣把十三万大军让他统领大大发挥了高顺的才能。高顺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仅仅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把原本军纪涣散的军队,整治得如此齐整!永圣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位义兄,他自问没有高顺如此的本事,高顺真一代名将也!
永圣见高顺如此说华雄,急忙调停道:“诶!大哥,难得今日不操练,大家也理当放松放松,今日我做东,大家都去我府上喝酒去!”众将领听永圣如此说皆是欢呼雀跃。华雄开心道:“高都督!太师都放出话来,今天华雄我可不醉不归啊!哈哈!”
高顺哭笑不得,对永圣道:“贤弟啊,你这么做会惯坏他们的!”永圣笑道:“不碍事,不碍事!偶尔放纵一下,可以缓解一下神经嘛!走!大哥今日到我府上兄弟我不逼你喝酒,多吃几道好菜!哈哈!”说完把高顺提上马。没错就是提上马,永圣天生神力,硬生生将高顺抱起放在马背上,然后骑上‘列云’大叫一声出发,一行数十骑,朝太师府而去。行至太师府,永圣吩咐莲儿摆好酒宴,领着诸将来到练武场。
说是比武场,还不如说是块空地,一个月前,永圣见这块空地没有用处,就让人摆了几件兵器在这,当练武场使用。酒菜还未上来,永圣就提议道:“诸位将军,可先在这切磋武艺,待备好酒宴,我们再畅饮如何?”诸人应是。这群人中除贾诩、李儒与李肃三人还算文官外,其余人都是武将。武将自然好武,永圣如此提议,哪有不答应之理。
华雄率先到兵器架子上提出一把大刀,舞了几下把式,虎虎生风,勇武不凡啊!待把式耍完,华雄停下,持枪而立,朗声道:“哪位将军可与某切磋一番!?”郝萌出列到兵器架上选了一杆长枪,应声道:“我来战你!多指教了!”华雄见郝萌来与他切磋,爽朗一笑,提刀上前,说了句小心了,便发动攻势。郝萌见华雄动手了也不敢怠慢,立即舞枪抵挡。
“嘭!”两兵相交,发出剧烈声响。二人互攻五个回合。华雄见是切磋,不敢用上全力,只用了五成的力量。可华雄五成的力量在五个回合内就把郝萌震得两手发麻,郝萌知道不是华雄对手,干脆认输道:“华将军武艺非凡!郝萌甘拜下风。”
华雄笑道:“你也不差!只是力量小了点,以后多练练臂力!”郝萌见华雄指点自己立即拜谢道:“多谢指教!”曹性、成廉、侯成三人见郝萌五回合拜在华雄手下,得到了华雄的指点,就纷纷上前讨教,不过皆是被华雄五回合撂倒,华雄也吝啬,指出他们三人的不足之处,三人皆是谢过华雄。臧霸见几人打斗当下手痒,也来向华雄讨教。谁知也被华雄不到十回合撂倒。张绣见华雄如此勇武,手痒欲上前比试,到架上提了一把红缨枪向华雄讨教。
第一回合两人皆是试探对方底细,那样才可以把握对手的水平,心中有个数,清楚要拿出多少实力来战。两兵交接十回合后,华雄完全摸清张绣底细,挥刀向张绣枪杆砍去!由于两人切磋,不能伤了对方,张绣无法使出绝招来伤害华雄,枪杆被华雄一磕,华雄的力量比张绣强上许多,张绣手掌被震得发麻,最后红缨枪脱手,只能不甘地认输了。华雄见胜负已分,爽朗笑道:“小伙子,红缨枪舞得还算不错,就是握枪的力量差了点,回去多练练!”张绣向华雄拱拱手道:“多谢指教!”
贾诩在旁看着,见华雄如此勇武赞道:“不想华雄将军武功如此非凡啊!在座诸位恐除太师与高将军外无人能与华将军一战啊!”李肃点头道:“华雄这人自小武力非凡!的确除了太师与高都督外在座诸位无人可与之争锋啊!”
高顺在旁听两人如此说,也谦虚道:“某不是华雄的对手!一百回合某必败无疑!若文远在此,可与华雄一战!”高顺有自知之明,也有识人之能,刚刚在旁看华雄与诸将比试,就知晓华雄武力在他之上,有人问他如何看得出?高顺眼前在丁原手下的时候与曹性、成廉、侯成、臧霸等几人切磋过,虽然能胜过他们,但是要在十五回合后才能分出胜负来,故高顺下结论说不是华雄的对手。
第四十章 华雄VS永圣
华雄停下轻喘口气,听得自己顶头上司高顺说不是自己对手,当下面露得色,笑道:“都督过奖了啊!”永圣看华雄的确是个高手,也懂得谦虚,赞扬道:“孟英(华雄字,自己杜撰滴,华雄估计是长子,所以来个孟,所谓英雄,英雄,故华雄表字孟英。)太谦虚了啊,大哥从来不说大话,汝可得他如此评价,自然武力过人啊!”
华雄听永圣也来夸自己武功高强,心中高兴,遂发出邀请道:“太师勇武过人,华雄在此想讨教几招不知可行否?”李肃闻华雄想与永圣讨教,大笑道:“华将军啊,太师何等人也?你别自不量力了啊!”
永圣见华雄邀战,手也开始发痒,听李肃这么一说,言道:“哎,无妨!孟英难得如此好武,大家也别扫了他的兴致,我也活动活动,与他切磋切磋!哈哈!”华雄见永圣没有拒绝立即谢道:“多谢太师!”
永圣走到兵器架边,他不欺负华雄,没把自己的兵器祭出来,也没选剑来与华雄对战,挑了把砍刀来与华雄切磋。永圣觉得这华雄在《三国演义》中算的上是猛将级别的人物了。在《三国演义》中对华雄这个角色有较多的发挥,描写华雄为董卓的猛将,自荐抵抗山东地区反对董卓的诸侯联军于汜水关前,他先后斩杀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孙坚部将祖茂、以及袁绍部将俞涉和韩馥手下潘凤等人,最后关东联军派出关羽与之一对一决斗而被杀,然后就有了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此次关羽声名大振。不过永圣此刻已经不相信《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一些东西了,毕竟他的介入,改变了许多。先是诛杀董卓吕布、使刘辩重登大宝,再来与高顺结拜,收编了并凉两州军队共计十三万。永圣虽然没有见到过关羽,也不知其武艺如何,但他相信如若某天华雄遇上关羽,华雄必不会那么轻易死在关羽手下。
永圣手持砍刀,站在华雄面前,就这么随意一站,就让华雄感觉到不同寻常的气势!浑然天成啊!难道这就所谓的什么霸气?华雄大喝一声,出招了!见其大刀往永圣中路劈去,永圣不慌不忙,提起手中砍刀挡住刀刃。只听“铿!”的一声,两兵相交,华雄见无功,立即抽刀回砍,又被永圣轻而易举的挡下。华雄攻了三十回合,皆是无功而返,永圣气定神闲,并没有向华雄出招。华雄当下拿出自己的全部实力来战永圣。他大喝一声,手中大刀急舞不停,疯狂向永圣攻去,出招速度极快,大刀按照一个套路挥舞着,在旁观看的人只觉得眼花缭乱。华雄的招式不但华丽好看,攻势也极为霸道,但永圣技高一筹,不论华雄招式如何快速多变,他总是能从容不迫接下。华雄攻了永圣一百个回合,永圣只守不攻,华雄纳闷,气喘吁吁道:“太师,你怎么只守不攻啊?”
永圣笑道:“我若攻你,怕你现在已支持不住了。”华雄爽朗道:“太师只管攻来就是,莫要小看了华雄!”永圣呵呵一笑道:“那我可要攻了哦!”永圣说完,气势变得更加强烈。华雄紧握住大刀,盯着永圣的动作。只见永圣微微跳起,一记力劈华山劈向华雄刀杆。华雄不慌不忙举刀来迎。
“铿!”一声巨响,华雄被永圣的力量所震,生生向后退了三大步。华雄虽然被永圣这一记力劈华山震退三步,但心中兴奋,这对手比自己强!华雄立即挥刀攻向永圣。两人战场一团,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大家会问怎么永圣变得如此不堪,与华雄战成这样?其实永圣与华雄切磋,并没有拿出真正的实力,而华雄此刻因为兴奋而使荷尔蒙加速上升,从而超水平发挥了他的实力。
两人你来我往五十回合后,华雄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而永圣却还是气定神闲的样子,华雄不得不服道:“太师勇武非常!华雄不如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