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演义-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费聚见汤和只说了七分话,便直说:“汤兄的话未能尽说,我看,公子得有自己的兵马,郭元帅的兵马算不得数哩。”
元璋看了看汤和与费聚,想不到他们能推心置腹与自己说话,便道:“汤兄,费兄,你们这些话我都听了,只在你我之间说说,切不可再给他人说。郭元帅是我的岳父,我和他本是一家人,不分彼此。”
汤和明白元璋七分话的意思,笑着点点头,说道:“公子放心,汤和不是胡乱说话的人。”
费聚也说:“公子放心就是了。”
元璋道:“先多征集一些粮草,过了冬天,再从长计议。”
汤和与费聚都说,公子日后有何吩咐,只管说一声,他们一定相从。三人说着话,策马闲行半里,忽然身后有人纵马疾来,大呼:“朱公子!朱公子!”元璋、汤和、费聚忙勒住缰绳,回头来看,元璋看清了来人面容,竟是张龙,心里吃惊,不知有何急事。那人滚鞍下马,拜倒在地,气喘吁吁,说道:“朱公子,城内出事了。三天前,孙元帅在大街上着人将郭元帅捉了去,关在他的府上,不知死活。我们几个人分头寻了你好些天,没想到却在这里找到公子。”
元璋大惊,忙对汤和、费聚说:“兄留在此地,我且与他回城去。”
汤和与费聚都说,他们愿与公子同去,多一个人好照应,这里的事不妨让顾时照看。
“也好,也好,”元璋心焦,挥了一鞭,那马跑了起来。他召集喽罗们,将征集粮草事宜交付给顾时,与张龙、汤和、费聚驱马回城。
元璋四人到了濠州城前,路上遇到几个巡城喽罗,其间有一个人认得朱元璋,告诉元璋道:“不知是谁胆大包天,捉了郭元帅,还要捉你呢,你还不快跑。”
元璋冷笑道:“元帅于我有大恩大德,他被人捉了,我如不救,只顾自家性命,便是忘恩负义的禽兽。要捉便捉,要砍便砍。”
四人进了城,赶到郭元帅府,府外有围着许多喽罗,是陈德、陆仲亨、曹震等人领着喽罗守着元帅府。众人见元璋来了,忙让他进去。元璋轻叩府门,郭兴出来开了门,元璋等人闪了进去。元璋问:“二位夫人在哪里?”
“兀自坐在床上哭哩。”
元璋忙到内宅,见到二位夫人与张天叙、郭英等人,忙问端详。二位夫人只是哭,一言不发。毕竟是妇人,遇到危难,就全没个主意。天叙、天爵冷淡地站在一旁,仿佛不认识元璋。元璋觉得有异,说道:“夫人,元璋岂是外人,我与汤和特意从城外赶来,还怀疑我么?”汤和道:“夫人有所不知,孙德崖还要捉公子哩。”小张夫人一听,才有些相信元璋,哭哭啼啼地说了实话。
原来元璋离开濠州后数日,七个头领一起集会,子兴与德崖不知因何事争了起来,子兴气匆匆地先走了。赵、彭二人劝不住。德崖觉得在赵、彭二人前大失面子,心中恚恨。后来集会时,赵、彭等人来请子兴,子兴不去。彭早住与子兴平时有些交往,声气相投,他到郭府来请,子兴看在早住的面上,一同来了。德崖见了子兴骂道:“你这厮为何又来了?”
子兴没好声气,吐一口唾沫道:“老子想来便来,想走便走,管你屁事!”
“你这厮还恁地蛮横!”德崖蓦地站了起来,拔出剑,上来要与子兴火并。子兴一见德崖拔出了剑,心中无明火烧起三千丈,将腰上的刀抽出来,圆睁双眼,摆开架式,在议事厅上厮杀起来。刀剑相交一处,火光迸射。喽罗们那见过这场面,个个目瞪口呆,拿着棍棒,不知所措。二人打了几回合,不分胜负,赵均用以为德崖武功在子兴之上,有意让他们打斗。彭早住见二人分不出胜负,从一个喽罗手中抢来一根齐眉棍棒,就中使了几路,将双方的兵器打落在地,大喝一声:“都不要打了!”二人吃了一惊,向后跳开。均用劝住德崖,早住劝住子兴,曹四七等人都上来相劝。
德崖回到府上,与心腹想出一个计策来整子兴。不多日,德崖去找赵均用,对他说:“郭子兴那厮不识好歹,见识短浅,平时全然不将社长放在眼里。”
赵均用问:“何以见得?”
德崖道:“那日集会,你着人去请他,他不来,彭将军一去,他就来了。他只认得彭将军,眼中向来没有社长和我哩。”
赵均用一听,想起集会时郭子兴多是冷眼看着他,还当着自己的面与德崖厮打,全然无忌,越想越觉得郭子兴无理,心中不由得大怒,问道:“孙元帅,你眼中有谁?”
德崖道:“我眼中只有社长,社长是个读书人,见识在我等之上,我与曹四七、俞志明、潘双龙等人愿听社长号令。”
赵均用道:“承蒙兄弟抬举,——不知有一件事你做得做不得?”
“有何事社长只管吩咐。”
“着几十个喽罗,将郭子兴捉起来关了,看他还不张狂不张狂。”
德崖大喜道:“社长发话,在下岂敢不众,在下这就带人去。”得到赵均用的准许,孙德崖胆大了,曹四七等都是自己的人,只是彭早住未必同心,如果捉了郭子兴,剩下彭早住一人,并不足惧。德崖唤了几十个喽罗,在城中寻觅子兴。那日,子兴与几个贴身喽罗上了街,欲到城楼上去,德崖令人一发涌上,先打到那几个喽罗,然后按住子兴,用一条麻绳捆了,推到赵均用的府前,令人将郭子兴狠打一顿,直打得他皮开肉绽,死去活来,只在地上呻吟,站立不住,赵均用冷眼看着,一语不发。德崖问:“社长如何处治这厮?不如砍了他。”
赵均用说:“暂且关几天,打煞他的蛮横气。我的宅第小,无处可关,你且带到府上,找一间破屋关上,再容计议。”
德崖道:“小可依社长的话。”
德崖将子兴关在他的府内,当天,郭子兴的几个贴身喽罗得知此事,慌忙出城来寻找朱元璋,三日后才找着他。
元璋得知事情始末如此,子兴还活着他就放心了。汤和道:“依我看,点起元帅手下几千人,与孙德崖火并了。”
费聚道:“郭元帅还有几千人马,带去与他们拼一场。”
元璋想了想,说道:“若与德崖火并,赵社长一定会助孙德崖,那岳父生死难卜。官兵没有攻城,倒是城中自家乱了。”元璋深思此事的利害,如今城中威望最大的是赵均用,其次是彭早住,如若没有赵均用的首肯,孙德崖万万不敢动手。要让赵均用与孙德崖有所惧怕,非请彭早住出面不可。元璋让人备了两抬轿,请大、小张夫人坐着,他与汤和、费聚、天叙、天爵都骑着马,一同到彭早住府上。早住竟不知子兴被捉一事,前些日子在会上多时不见他,以为他怄着气不愿意来,哪想到赵均用、孙德崖背着他做了那桩勾当,一时拍案大怒,骂道:“叵耐那厮无礼,有我老彭,谁敢恁地放肆!”他披挂上马,提了大斧,杀气腾腾,到军营了点起三千人马。元璋与汤和等也披甲执刀,带了几百人前去。孙德崖见彭早住领了几千人马围了他的宅第,心里怕了,关着门,躲着不敢出来。元璋与手上几个手脚轻捷的喽罗,翻过院墙,在府后左侧耳房里找到禁闭子兴的破屋。大门锁着,费聚用朴刀砍断铜锁,破门而入。郭子兴蓬头垢面,戴着木枷,昏沉地睡在铺着稻草的地面上,衣裳上全是血痕,地上一只破碗,装着半碗发馊的饭菜。元璋用刀尖打开枷锁,将子兴背着,德崖府里喽罗们见冲进的人马太多,全都跑光。元璋让人打开府门,自己背着子兴出来,放在轿上,抬回家中。大、小张夫人早等在府前迎接,左右搀扶着子兴下轿。二人夫人见了子兴遍身伤痕和血迹,都哭起来。赵均用接到喽罗们报信,得知彭早住发了一顿脾气,救走了郭子兴,佯做不知,象无事似的。彭早住见郭子兴还活着,赵、孙二人也没有领兵赶来,也不想伤了几个头领的和气,将事闹大,就带着兵马回营。元璋请了郎中,给子兴清洗和包扎伤口,让他在府中将息。
濠州里闹哄哄的时候,徐州城中却是喜气洋洋。丞相脱脱屈指一算,离开大都也有数月了,将兵马交给贾鲁及总兵月哥察儿二人节制,起程回了大都。当日,贾鲁奉命追徐州余党,到了半路,贾鲁忽觉着天旋地转,从马上滚了下来,军医忙给他诊治,因此贾鲁未能紧追赵、彭二人到濠州。到了十二月下旬, 贾鲁的病略略好转,再次点起人马,向濠州杀来。一路上如拾草芥一般夺了几个小县城和山寨。大军到了濠州城下,先围了数日,才下令攻城。城内早做了数月守战准备,在城头上打了一天,互有死伤。贾鲁带病巡城,传令三军,将濠州围住,不放一个人逃出。
转眼便是大年三十,城内城外,在慌乱中过了新年。贾鲁以为濠州围了大半年,再围一两个月,断了粮道,城中不战自乱。他只得一天天等下去,等到城中无粮之时,吃人食马,不攻自破。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月。
贾鲁见濠州城头旗帜飞扬,兵将整饬,全然没有慌乱的景象,心中十分焦虑。眼看自己的病一天天加重,城攻取不下,如何对得起丞相的托付与皇上的器重。
初春二月,贾鲁已经等不及了,下令官兵从四面同攻濠州。一时城上城下,乱作一团。攻城三天,相持不下,城上城下死伤不少。贾鲁下令收兵半日,次日再攻。
当时城外月光很好。贾鲁在大帐内心情不平,与总兵月哥察儿等四五员大将,骑着马,到城外闲行。此时濠州城头火把通明,人影绰绰。贾鲁缆辔叹道:“濠州端的是座好城池,不知今夜有几人睡得好觉。”
月哥察儿笑说:“想必全城人都在城头上罢,没有几人敢睡。”
贾鲁道:“不知城里存了多少粮草,围了恁地久,城中竟丝毫不乱。”
一偏将道:“不管它城里有多少粮草,明天一发攻下,不须再围了。”
贾鲁道:“兵法上说得好,攻城是不得已。我如‘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那才是攻之灾。攻城不如攻心,可今日民心向背昭然,朝廷积弊数十年,民怨盈天,如何去攻民心?攻不得民心,只得攻城了,城破后我必奉丞相将令,下令斩杀盗贼,城中民贼难分,只有屠城。而四方盗贼都是各地官吏逼出来的,本是田野村夫,梃而走险,我身为朝廷大将,又不得不征剿诛杀他们,不遗余力,这是我的难处。”贾鲁看着天上的月亮,感到晚风很冷。
贾鲁坐在马上有些劳乏,下了马,众将也都下马,牵着马缓缓行走。贾鲁回想前次攻城惨烈之状,又想起眼下朝廷艰危,一时感慨起来。自度疾羸 之身,常有不久人世之感,可是身为大军司命,又说不得实情,以免军心动摇。贾鲁道:“破了濠州,我便回朝,交了兵权,辞去官职,归老家乡。”
月哥察儿问:“丞相正用将军之际,何故有归休之心?”
贾鲁将马系在树上,席地而坐,众人也系了马,一同坐地。贾鲁道:“我当知天命矣。”
贾鲁今晚的心思很乱。皇上不知他,朝臣们不知他,天下人也不尽知他,知他的只有丞相,全是丞相在朝廷支撑着他,不然他一事无成。丞相今晚在千里之外,不能与他说话,只有身边的几员出身行伍的将领。贾鲁心内郁邑,很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对几个知已,倾诉平生。他似乎预感到甚么,等不及了,有话今晚就想说说。
贾鲁说:“我长于河东高平,少年好学,也有些大志,那知长成后才知世事艰难。想我在泰定初年,即授了东平路儒学教授,后改任潞城县尹,后来升至户部主事。至正三年,诏修辽、金、宋三史,丞相让我为宋史局官,初蒙知遇。我历任过中书省检校、检察御史。我书累数万言,切中其弊,在监察御史任上,我胆大敢言,自信上无愧于天子,下无惭于百姓。”
将领们危坐而听,四围极静,只有远处城头与大军行营内的点点灯光为春夜添一丝暖意。
贾鲁渐渐地将话题转到修河上来,这是他平生耿耿于怀的一件大事,他在朝廷上受了许多讥讽,在民间受了许多咒骂,朝廷给他的许多恩典,都不抵他这些年来受的许多委屈。他想倾吐的就是这一件事。他说道:“你们当记得至正四年那场大水,人民死伤无计。朝廷访求治河方略,我不惭浅陋,上书呈策,天子诏我为行都水监。我在其位岂能不尽职?我与一行人沿着黄河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绘画成图,给朝廷进了二策。其一,议修筑北堤,以制横溃,则用工省;其一,议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其功数倍。我不久迁右司郎中,此事竟不了了之。到了至正九年,我说河必当治,再将以前二策进上,丞相取其后策,与我定议。有人说治河费用巨万,试问丞相,钞将从何而出?丞相当时没有回答。后来,丞相力排众议,发了新钞,就是你我手中用的这种至正宝钞。修河的巨万用度便是从那里出来的,这是不得已的法子。”
将领们不明白贾鲁为什么要提及修河的事,也不明白大战在即,给他们说这些事做什么。将领们只是听着,没有什么疑问。他们担心的是明白的战事。贾鲁继续说:“那一天,修河之事廷议鼎沸,半个时辰中,我与成公辩论相持不下。大臣的意见也不一。皇上摇头叹息,说修河不修河,是两难之事。丞相当日让在下出班说话,我将平生治河的想法尽数吐出,并呈上我画的河图。我一气说了许多,认为只有大修一次,方可挡十年一遇之灾。朝廷争论不休,说治河也可,不治河也可。当年工部大臣成遵说,好一个两可之议!腕可断,议不可易。丞相见这么紧迫的事议不下来,无奈给皇上上了一本,将成公贬为大都河间等处都转运盐使,隶属行省。命在下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章。我再三上辞呈,以才浅德薄坚辞,不能领命。丞相与我面谈半日,说此事非君不可。我说,我在朝廷与成公为修河一事争执一年有余,二人意见不合,朝廷尽知。今朝廷贬成公为都转运盐使,我代他做工部尚书,天下人将会笑我‘越尊俎而代之’。在下万难应命。我久不上任,丞相也奈何不得。
“有一天,工部有人给我送来一封信,我甚为惊奇,忙打开一看,信上有云:公德厚才富,志勉思勤,心存社稷,足当工部之任。仆虽于修河一事与公素有异议,然朝廷意决,擢贤举才之际,仆以为非公不足符天下之望。公毋复辞,为国珍重自爱!末署‘成遵顿首再拜’。看完信,我大便哭了。我匆匆赶到中书省,见着丞相便说,成公宽厚仁德如此,我何敢再辞!”
贾鲁伤心难抑,停了好一会。将领们看着贾鲁,都不说话。贾鲁平静一下情绪,咳嗽数声,接着说:“修河之时,在下才干粗浅,只知竭诚行事,尽平生治河手段。在三二百余里的河道上,我数日间要往返一回。我日夜监督工期,数年的事要在数月间完功,谁知天下祸乱竟由我修河而起。”他说时又叹息一口气,“我恨不听成公的话,竟有今日!而皇上不加臣罪,且蒙丞相殊遇,我内心诚惶诚恐,寝食难安。天下百姓都在唱,贾鲁要修河,搅得天下闹,我早就听到了。我便是罪魁祸首,天下人都来将我千刀万剐罢。既然乱由我出,我当极力平乱,死不足惜!”贾鲁说到动情处,又哽咽起来。
总兵月哥察儿安慰道:“将军何必如此自责。大元开国以来,民乱不断。修河之前,方国珍便作乱海上,红巾盗贼不过借修河之机搅乱天下罢了。将军有功于朝廷,自河南及山东百姓都感戴将军,还将新修的一条河用将军的名字哩。”
贾鲁道:“如我不执意要修河,或迟几年再修,天下形势未必如此。真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