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朝好丈夫-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依样划葫芦地向金国要钱、要当叔叔是很能扬眉吐气。

    但金国国主可是一个军州也没有割让的。

    指不定随时会卷土重来。

    “只要把德州到中都的河道挖通,我们随时就可以北上,威胁金国京城。”

    他站了起来。左右走动,

    “就让二郎再去一趟中都,和完颜永济提出此事。就以黄河连年灾害涉及宋金两国,不能不治水安民为理由。”

    这件事金国国主当然不会答应。他也早有准备。

    “只要我向官家请旨在楚州坐镇。让山东军和平江府水师再次水陆并进,再邀请西夏国主和蒙古部夹击,看金国国主答应不答应。”

    王世强如此知情解意,季青辰对他当然就和颜悦色,提醒他,道:

    “河道通了,我想把坊里的人再迁几百户到德州这边来。你看官家会不会见怪?”

    德州榷场马上就要建起来,这里聚集了很多水灾流民。已经在开始筑城建寨。

    唐坊人迁到这边来定居,完全不愁找不到活做。也不会没有饭吃。

    王世强知道她是无利不起早,转头大笑道:

    “我看官家应该请你去做他的内阁子女官才对。”

    他说这话时,当然只是一句玩笑。

    说到这里,他还是走近直接坐到了她的长榻上,叹了气,

    “贾似道做了皇城司的官,官家又让江景明这个亲妹夫掌了三衙掌军,京城里连抄了十二户旧族勋贵人家,都是谋反的罪名。不提他们牵连的人家,仅是这十二家就有礼部曹家、魏国公这两家和楼家是姻亲。要不是……我这时回京城去,都有些不安了。”

    季青辰多少听出了他这话底下的意思:

    要不是离婚离得早,指不定下一个就是四明王家,或者是她端仪国夫人家了。

    楼云人在普陀寺,辞官还兵权的奏表早就去了京城。

    他就早有准备了。

    王世强决定还是别急着回临安城,在楚州帮着官家立功比较安全。,

    “三郎也要从江西回来了,我们的亲事,我会去和他说。”

    “……”

    她没有出声。

    她现在除了把坊民都安顿好,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

    王世强要是能有本事说服三郎季辰虎,让他不一刀宰了他还愿意叫他一声姐夫,她嫁给他王世强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明州楼家,怕是要没落了。

    秋闱里的消息传来,四明王家这一次果然有两名子弟殿试登榜了。

    她正想着楼鸾佩居然很有眼光,七八年前就挑中了王世强时,王世强在内室门前停了步。

    他离开前又转头,凝视着她微红的眼框,道:

    “夜里还在哭?我们早些成亲,我就能陪你说说话了……”

    “……”

    季青辰觉得,她对夫妻之间的期盼,也许就是夜里可以不那样孤单伤心了。

    ……

    王世强民虽然想在楚州避祸,但胁逼金人开河的奏表递上去,他还是被官家召回。

    他去了京城,和政事堂里的老臣们商量此事。

    她在楚州听说,朝里多的是人在议论:

    既然要劳师动众,索性和蒙古、西夏一起灭了金国,岂不是更好?

    她虽然是个外命妇,这时候就顾不上反复利用和赵端宁的老交情了,她连写了三封奏表,全都是极力反对马上攻灭金国。

    蒙古还没有灭,就先灭金国,这不是找死吗?

    再说,步步为营更稳当。

    别忘了东京城下的战败。

    她委婉着表达着这样的意思,奏表里写着官家是个圣君,体恤民情,不要妄动战事,还是徐徐削弱金国的国力为上。

    反正她在楼云书房看他写奏表看多了,完全知道马屁要怎么拍。

    她第三封奏表刚叫人送出去,内室外面就有人来禀告,说是陈文昌冒着大雪从京城来了。

    她微怔,一时间不知道是见还是不见。

    打从她去安州城,陈文昌一共写了八封信,她一直都没有回。

    然而她毕竟不够自恋,不会一听说陈文昌来了楚州就以为他是来求婚的。

    “请山长请来。”

    她步出了内室,在暖阁里端坐等待。

    ……(未完待续。。)

355 儿时愿望

    陈文昌来到青龙寺时,寒风中,楼云又一次下了鼓楼,去了楼鸾佩的斋院。

    楼鸾佩见得他进来,眼中亮过了一道光彩,却还是放笔歪头,轻笑道:

    “给季娘子的信,已经叫人去送了?”

    “……送去了。”

    他没提是让陈文昌送去。

    “其实,宫中内阁子女官的居外我曾经去过的。”

    楼鸾佩缓缓言之,

    “那里幽深僻静,门前还竖了一块木牌……”

    楼云虽然不方便去宫中内阁子女官的居处,但木牌上写的什么他却是知道的:

    “官家止步,罚金百两。”

    这话的意思是,八名内阁子女官的居外,官家是不能来的。

    她们居于内宫却不是官家的妾妃。

    但楼云更知道,历代的官家暂时没有人违反这个规定完全不是因为他们很有自制力,更不是他们穷得怕罚款。

    怕去一次罚一百黄金。

    谁会真出头罚皇帝?

    这只是因为内阁子女官一般都资色平常,大半是宫中有学识教养的中年女官充任。

    官家除了上朝、看奏表之外,平常没兴趣找她们。

    但季青辰可不是!

    赵端宁召她进宫做女官,绝不仅是为了她在安州时就写奏表提议了开河的事。

    “听说陈纲首来了,在观音殿上等着你呢。”

    楼鸾佩瞧出他的心思,转而说别的话。“我也不是在思亲别墅的时候,不会那样怕寂寞了。你不用天天陪着我说话。”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

    他没出声。默默地在她的榻几边坐下。

    斋屋里青幔素墙,只有两三副高士入山的挂画,四目相对间,她把双手交叠在了裙面上,端详着他,道:

    “你是和季娘子吵架了?”

    “……”

    楼云到现在还没有把他来普陀寺的原因说出来。

    其实也不需要他说。

    当他连夜赶到了普陀寺,在海风中踏着一地血红的枫叶。来到她的面前。

    楼鸾佩就什么都明白了。

    那一夜的新月如钩,月光洒落如同北方黄河岸边的轻雪,楼云看到素面抄经的楼鸾佩时。想要说一句“对不住”。

    那一年他应该带她走。

    他不是个胆小鬼。

    然而他满心的伤感迷惘在看到楼鸾佩的时候,就知道他错了,他错大发了。

    他不应该在夫妻吵架的时候,次次被季青辰牵狗一样牵着鼻子走。

    她那副完全没底线的嫉妒心根本就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但喜欢不喜欢楼鸾佩。只有他自己清楚。

    他说不喜欢。那就是不喜欢。

    “还记得,我们一起在书房里受教时,你还能在外面泡茶、跑腿、跟着出门办事。在书房学得苦了,就找个借口不见人影。我却是根本逃不了……”

    那一夜,楼鸾佩和他一起并肩在红枫卷地的院子里散步,回忆着少年时的时光。

    官家已经开始动手,要一处接一处斩断陈王府的臂膀。

    明州楼家不知何日就会烟散云散了……

    “也许,是我太想让哥哥夸奖我。喜欢我了。”

    楼鸾佩踏在了枫叶的红毯上,望着天空薄云后的弯月。回忆着儿时与兄长的相依为命,“所以我心里再累再苦也不能说。我还把所有哥哥教导我的东西,都拿来教导你……”

    家里只有楼大公子爱她,她也只学会了像楼大公子那样爱别人。

    “其实,我是受不了哥哥那样训斥教导的。”

    楼鸾佩带着少女时的狡黠,侧头看向了楼云,

    “母亲在时,我一天只要识五个字,其余就是和丫头们玩耍,哥哥却让我一天识上三十个。背十首诗,我好累……”

    她四五岁时只是个普通小孩子,不是楼大公子那样的天才少年。

    “……”

    楼云没有说话,静静在月光下凝视着她。

    在他的眼里,她的模样始终没变,是他十四岁时踏进明州楼家时看到的少女。

    楼鸾佩是和他的初恋夷女完全不一样的女子。

    那时她正含着泪,跪在椅子上在抄墨字。

    她看到他的第一瞬间 ,眼中闪过的光芒,就是终于有玩伴了。

    “鸾佩,让乳娘带小云出去玩。”

    大公子恰好说了那一句。

    她趁机也溜了号,带着他在书房外的花圃里摘了两朵花,惊喜地发现他一伸手就能抓到两只蝴蝶。

    不过是一刻钟不到的样子,他们就被大公子身边的书童请到了隔壁小书房。

    由乳娘、丫头看着,让她继续抄墨字。

    她唯一的乐趣,就是教他识字。

    然后大公子没空教她读书的时候,她再找机会听他说一说山里的动物和夷人,说说她眼中完全是自由自的云现山。

    ……

    楼鸾佩抬起了手,想要轻抚楼云的脸庞。

    楼云微怔,闪后了半步,她便想起了眼前的男子不再是少年时专属她一个人的男娃娃。

    她十来岁时生了气,双手扯着他的脸蛋,他也只是瞪眼。

    她笑了起来,毕竟轻声说了一句,道:

    “对不起。”

    那年他离开她,去参加了江北军。

    她听到这震惊的消息后,把他痛骂了一顿。

    她骂他是个教不熟的蛮夷。

    就像楼大公子每次发现她不用功读书,必定要生气训斥她一顿一样:

    她不努力读书,就不是楼家的子孙,母亲在天上就不要她了,哥哥和爹爹都不要她了。

    她很害怕。

    ……

    而激起她暴怒的原因,其实只是因为楼云说了一句话。

    “如果大公子在,必定会觉得我做得没错。”

    在那一天,她才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思:

    她从不在乎楼云心里是怎么想,也不在意他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他是夷人族兄的身份,他要依靠明州楼家学习在大宋生活方式,他很听她的话。

    这些只是方便她把自己吃过的苦,让他也一起吃上一吃。

    “鸾佩,我过去十多年都是山里狩猎过来的,我去军伍里更容易出头,我也不可能明年就按你的意思,去参加乡试。”

    楼云只是这样说了一句,就背着行李离开了。

    她寄托在他身上的梦,也就碎了。

    他不再是她的男娃娃。

    “我天天在书房里训着你。只是想让哥哥对我说,不要这样辛苦了。可以慢慢教的。你带楼云到书房外面去玩一会儿,去放一放风筝,抱一抱布娃娃好了。就像母亲在的时候一样……”

    就算她很普通也不那么努力,母亲也不会不要她。

    爹爹和哥哥也不会不要她。

    她只想听到这一句话。

    ……

    楼鸾佩仰头凝视着天空,月辉洒落。

    他如她所愿地侧开了头,不去看她眼中快要落下的泪。

    即使楼大公子已经去世多年,即使他楼云也在十年后科举出仕,她却还是徘徊在这个无法实现的儿时愿望里。

    “百年他,他其实只是想要有人对他说,不要做生意了。你喜欢读书,就去读书吧……”

    楼鸾佩轻声说着。

    楼云深知,季青辰是不可能对王世强说这样的话的。

    她在大宋的一言一行想必和在唐坊是一样的,她都是在高兴地告诉王世强:

    生意做得这样好,我们成亲后一辈子做生意赚钱吧。

    读书科举太无聊了。(未完待续。。)

356 薄情寡义(上)

    楼云觉得,他不能再和季青辰这样过下去了。

    所以他刚到普陀寺的时候,听到陈文昌来拜见,他再是不想见还是见了。

    “……我和季娘子。其实还是我太心高气傲的错。”

    他是打算这样和陈文昌说的。

    如果说楼鸾佩的毛病,是根本不拿人当人看。

    她不关心别人心里怎么样,习惯做她觉得对的事。

    就像她到现在都不在意当初她抢走了王世强,伤了季青辰的心。

    而他楼云的毛病,就是他太在意自己的感觉。

    谁敢不在意他心里怎么想,他就敢在和离书上戳上十七八个红泥私章,暴跳如雷地要大家拆伙,这日子都不要过了!

    所以他才会逃出西南夷寨子。

    他这样的人,遇上楼鸾佩这样的人,他怎么可能和她有男女之情?!

    要不是楼鸾佩那一年多对他实在是费尽心血,无微不至,他早把她吊起来做血食猎头了好不好。

    ……

    陈文昌冒着风雪到了楚州城,进了季青辰的精舍暖阁的,他叹笑着道:

    “我去普陀寺,本来是去知会楼相公一声。太子突然生了一场病,看着竟是和大皇子当初小儿病的症状一样,官家龙颜大怒。我想让他赶紧想个法子避开这件事。结果他就托我来送信转告你,他的毛病他可以改的。他不想和你和离的。”

    “……”

    季青辰听得楼云在普陀寺里避祸,她马上想到:

    楼云辞了兵权官职。他不是为了让赵端宁默认他和楼鸾佩的婚事?

    她心里隐约有了一丝欢喜酸涩,然而更多的还是严阵以待。

    她可是亲眼看着楼云不理她,亲耳听过他出了程家。甩下她直接坐了船回明州的。

    陈文昌打量着她的神色。

    “这些日子,你……”

    他多多少也察觉了楼云和楼鸾佩的旧事。

    他一面觉得楼云辞官先保住了身家性命,也暂时保住了楼家,他也算是报了恩。

    另一面,陈文昌又觉得楼云对季青辰果然算是用心了。

    所以,他才愿意替他跑了这一趟。

    “楼相公让我和你说,他打算改姓了。”

    “……什么?”

    乍听得这消息。她半张着嘴,呆滞着看向陈文昌,“山长的意思是……?”

    她完全没听懂。

    “楼相公说他幼时并不姓楼。他是遗腹子。母家也是汉人,亲戚里却是侬峒的夷人居多,所以他小时候本来就是叫侬云。”

    季青辰听在耳朵里,没有马上就跳起来大骂楼云:

    楼云改姓。他是不是想和楼鸾佩成双成对?故意掩人耳目?

    因为现在说话的人是陈文昌。也因为楼云托了他来捎话总有原因,她就迟疑地问着,道:

    “他是要改回母家的侬姓?”

    “并不是。他说他当初改姓,一则是父母双亡,又和楼姓的兄弟们关系更好。二则,是因侬峒迁居去了安南之地,他不想离开就被送给了韦峒的寨子里做夷奴。他就改成了汉姓。”

    陈文昌果然是个条理分清的说客,笑道。

    “这回西南峒寨里出丁最多的除了关峒就是韦峒,楼相公的意思。他想改为韦姓。”

    这一回,季青辰听懂了,也放心了。

    她在楚州并不是不知道京城里的变局。

    赵端宁从西夏收回了黄河河套地区,又趁着金国内乱做了金国国主的叔叔后,他就觉得他装孙子装够了。

    他开始动手,清除他以前就看不顺眼的陈王府一系了。

    “听说明州楼家族人已经有近千户,遍布在了两浙五府之中,官家让他们拆分出十一个房六百户的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