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阵法师穿越日常-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觥罚锹急比帜酥琳鲋型恋目蟛胤植肌�
目前最用得上的,是《炼钢》和《刀兵》。
看完《兵冶》所书,孙三平的炼钢试验的路子是对的,只是目前没有掌握好的是火力与往铁水里加矿粉的比例,因此只需要稍作调整便好。
《刀兵》部分,描写了各类兵器冶炼之法以及制造图,以及哪些刀兵适用于战场,其中一种名为斩马的刀颇得汉生欢心。
斩马是双刃长刀,刀型弯曲如月成钩状,连同刀柄共重二十五斤。书中详尽介绍了此刀对于骑兵所造成的伤害,不论是骑兵或者步兵都很适用,尤其是骑兵,加速冲刺时一刀挥砍下去,不论是砍人还是砍马腿,都极具杀伤力。
由于刀身轻薄,且双面开刃,唯有练出钢来,才有可能造得出这样的刀。
北戎三万铁骑,若全部配上这样一把斩马,那杀伤力。。。
汉生一阵激动的同时,仿佛心中又有一个念头在反对,反对杀戮。
“刀兵大凶之器,百姓无辜,何必多造杀戮?”这个念头刚刚出现,便被汉生很快压了下去。
“大凶之器又如何,能保家国便是国器。”
北戎若要在晋朝打压之下求生,唯有自立自强。
军事力量强一分,她的底气便足一分,北戎的底气便足一分。
汉生振奋了一下精神,另外摊开一个空白竹简,又开始奋笔疾书。
这一次她没有完全将整本《兵冶》的内容全盘复制,而是选择了几种她认为比较实用的刀具,又记录下北戎几个较大的矿藏点,仅仅半个时辰便写完,即便只是摘录,依然洋洋洒洒五大卷。
看着倒是有些费力。
若是北戎也有宣纸可用该多好。
汉生上了心,打算改日问问工部尚书,手底下手否有能人能够发明纸张。
第三日早朝,李司上奏,炒钢技术研究成功,孙三平亲自为王上打造了一把新的百炼刀献上。
新百炼刀极为锋锐,汉生命人执新刀与旧刀对拼,旧刀三击而折,新刀丝毫无损。
汉生欣喜,让李司专职负责兵冶司,为兵冶司总管,孙三平为兵冶司副总管,各赏银三百,北戎的铁矿资源半数交由兵冶司掌管使用。
当日,又让莲心跑了一趟,将之前所写的后五卷竹简传抄版交给李司。
第一九三章 公子之争
半个月后,李司早朝时上奏,兵冶司新造一种能斩马腿的长刀,名为斩马,极为锋锐耐用。
汉生大喜,当朝宣布兵冶司从兵部独立为兵冶部,与六部并重,由李司担任尚书,孙三平升任侍郎,
自此兵冶司名声大噪。
随后就是春末的国馆大考与年考。
大考是北戎各地学子欲往国馆入学时必须参加的考试,年考则是已经在国馆求学的学子,三年期满学成后所参加的考试,两个考试皆是一年一度。
年考除了意味着学子们能够拿到国馆的毕业文书,名次同样决定了是否能够成为国家的官员。
大考与年考都分为两榜,文榜与武榜。
每年国馆新纳三百学子入学,其中武馆二百人,文馆一百人,大考放榜后,榜上有名者即可入学,前三十位为甲榜,后二百七十位为乙榜。
年考榜单则比大考要小许多,武榜取二十人,文榜取十人。
两个榜单都会由汉生过目,尤其是大考的甲榜与年考榜单出现的学子人名,汉生都会看一遍。
今年的两考的题目都很有意思,比如文试部分,陈近南在大考与年考上出了一道一模一样的题。
“农、工、商、矿诸学,皆用以富国利民,今上以兵冶为重,试详言其得失利弊。”
汉生看着这个题目,不由失笑。
这个陈近南倒真是个妙人,兵冶一事或许朝野有少许人反对,终究不敢发声,这些人的意见也不算重要。
想要知晓北戎青年们对兵冶一事的看法,这群年少的学子的答案便是最好的入口。
包括文试其他的试题,也皆是他与国馆祭酒共同议定,都很切合时政要点。北戎并不避讳学子了解朝政之事,毕竟这群人是北戎朝堂的未来,敏锐的政治嗅觉与卓越的能力是必要的。
大考与年考的榜单已经送到了汉生的上书房。
汉生打开榜单,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大考甲等榜单中,刘墉赫然在榜上,名列第五。
“此刘墉与孤上次国馆所见,可是同一人?”汉生问莲心。
莲心躬身,“正是。”
汉生哦了一声。
刘墉的底细她早已经让莲心调查清楚,土生土长的北戎人,身份家世都无比清白,为人口碑才干倒还不错,只可惜晋朝的谍子。
“既然他要进国馆,便如他所愿。把线放一放,诱饵养肥了以后,说不定能钩上一条大鱼。”汉生道。
莲心躬身称是,眼角的皱纹因为笑容显得更深。
妩心入内,给汉生呈了一个蓝色的香囊,说是王后亲手为她和二位公子各做了一个,春末夏初最适合戴,今日正好送来。
“王后心思细巧。”
汉生赞了一句,收下香囊,随手佩戴在身上。
“准备一下,孤去一趟公子府。”
汉生忽然想起,王后前两日又一次有意无意提起过的二位公子的课业,便动了念要来看看,一路也没有乘坐轿辇,直接走着去了。
“斌儿,就你一个人在吗?你大哥呢?”
汉生进入公子府大门,首先进了商朝所住之处,发现空无一人,便来了商斌的房间。
虽然二位公子下了学,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在用午膳的。
汉生进来的时候,商斌正在书房的桌案前,拿着一支笔在帛书上写着什么,嘴里念念有词,见了汉生,欣然搁下笔前来行礼相迎。
“儿臣见过父王。王兄策马去了,此刻不在府内。”
商斌跪地规规矩矩给汉生磕了头,抬起头不疾不徐说道,看着汉生的眼神亮晶晶,孺慕之情满满。
汉生笑着将他一把抱起,到书房前的椅子上坐下,让商斌坐在腿上。
“来,给父王说说你今日都学了些什么。”
商斌这才笑起来,扬起小下巴颇为得意道,“儿臣会写策论了。”
“哦?斌儿如此厉害?快给父王瞧瞧。”
商斌一骨碌从汉生腿上滑下,从书房后的架子上掏出一个木盒,盒中放了接近十卷写得满满的竹简。
他将这些竹简拿出,放在汉生面前的书案上。
“父王请看,便是这些了。”商斌小小的声音传来,笑得眉眼弯弯。
汉生打开一看,映入眼帘四个娟秀小字,“兵冶要略”。
原本只是笑着随意看看的汉生不自觉被这四个字吸引住,开始细细看起竹简。
商斌则趁着汉生看竹简的功夫,悄悄对身边的小内侍使了个眼色。
小内侍心领神会,斜觑了一眼汉生后,悄无声息退出了房间,朝外飞奔而去。
汉生认真看完了所有十余卷竹简,问商朝,“这十余卷,全是你自己写的?”
商斌用力点头拍了拍胸脯,“全是儿臣自己想的。”
“你为何会想到这些?”
汉生看着商斌的眼睛问道,她很不希望商斌是在骗她。
“父王曾下令设兵冶司,那时儿臣便有所感,兵冶一事原属于工部管辖,父王却下令在兵部增设兵冶司,由李司掌管,得父王如此重视,必然对我北戎很重要。于是儿臣开始关注兵冶一事,尤其是父王亲征以后,我与大哥在王城内等待父王那段时间常常见到战报传来,更感觉兵力于国的重要,陆陆续续写下一些见解。”
“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些,你比朝中许多大臣要强了。”汉生见商斌目光坦诚,语气沉稳,不由赞叹。
“父王过奖了,儿臣才疏学浅,这只是一些笔下空谈,儿臣只愿多学些真本事,有一日能够为父王分忧。”说着商斌似乎想到什么,连忙补充,“儿臣这些皆是课余所写,太傅所教课业不敢耽误,儿臣已学完了《列国传》,太傅新教了《大学》。”
“好孩子。”
汉生笑得欣慰,摸了摸商斌的脑袋,商斌低下头,显得很谦虚。
汉生又四顾看了看房间内的陈设,商斌的书房布置得十分简单,除了几盆绿意盎然的盆景,几乎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占地最多的是书案后满架子的竹简和帛书,再就是不远处的一个小榻,小榻上还有一床锦被。
第一九四章 捉襟见肘
见汉生盯着小榻望,商斌颇为不好意思的说,“有时候儿臣看书看得晚,懒得回房便歇在书房。”
“你这孩子,读书虽好也要注意身体,你还年少,可不能熬坏了。”
“儿臣记住了。”商斌低头轻声道。
“你这房间也忒俭省,不像是公子派头,倒像是穷书生。”
“大战在即,能省则省嘛。”商斌悄声嘀咕了一句,尽管声音很小,汉生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
“哦?你何以见得大战在即?”汉生饶有兴致地问。
“儿臣猜的,离赣关的人马未还朝。”商斌给出理由。
“你还小。”汉生笑着拍拍商斌的肩。
二人闲谈了一小会,一个小身影风风火火入了书房,正是满身大汗的商朝。
“舍得回了?孤前来看看你们,倒要等你有空来接见了。”
汉生看了一眼商朝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有人报信后急匆匆跑回来的,起了调笑的心思,故意不冷不热来了句。
果然一顿话下来,商朝吓得不轻,连忙跪下磕头道,“父王息怒,已然下了学,儿臣…儿臣只是…”
“王兄见父王亲征以后,对父王在战场上的英姿很是敬仰,决心好生修炼武技日后保家卫国,是以下了学便去练习骑射。”
商斌已从汉生怀中离开,朝前去和商朝并排。
商朝见商斌为他说话,连连点头附和,对商斌报以一个感激眼神。
“是啊是啊,正是斌弟所言。儿臣是去练骑射了。”
见两个公子都紧张起来,汉生这才将脸上的严厉之色收起,露出一丝笑意,“行了,起来吧,久跪伤膝。”
商朝如蒙大赦一般,在商斌的搀扶下站起身来,看着汉生,仍有些惴惴的。
“朝儿,今日孤来考考你的课业。”
汉生说完这句话以后,商朝稍微松了的一口气又提了起来,变得支支吾吾。
。。。。。。
“岂有此理,你学学你弟弟,你比斌儿提前入蒙,如今他早已学完《列国传》,知其然与所以然字字详熟,再看看你!这几日好好将文章读通,孤还要来考你!”
汉生一双眉头皱得紧,将手里的竹简一丢,明显对商朝的对答很是不满。
读书文章相比起来,商斌优秀出商朝太大一截了。
一时间房内气压有些低,汉生看着抓耳挠腮的商朝和低头不语的商斌,心中有了底。
她没有再说话,直接回了上书房。
春耕过后便是紧锣密鼓的征兵,北戎已经征了新兵五万,且还在进一步招兵买马。
晋朝姗姗来迟的使者与陈郑东在平岸进行交涉,双方在汉生的授意下暂时达成和解,北戎象征性赔偿了晋朝一些铁矿与银两。
两国的互市恢复,陈郑东的人马也退出平岸,重新回了离赣关,吴涯还朝,争分夺秒投身新兵训练中。
北戎与晋朝都很清楚,和平只是暂时的。
于晋朝而言,只是腾出手来解决边牧之患,于北戎而言却是宝贵的喘息。
国馆十名三年期满学成的学子入选了兵冶司,其中一半来自文馆,皆是陈近南亲自挑选、于兵冶一道颇为支持认可的少年,正年少气盛跃跃欲试,算是为兵冶司补充了新鲜血液。
除了刀兵冶炼,兵冶司也开始尝试着对盔甲与盾牌进行改进,只是暂时进度不快。
三月后已是盛夏,这些时日除了批阅奏折处理永无止境的朝务,汉生几乎一门心思扎进备战中,时不时去新兵训练营视察,再就是兵冶司的进度,其余的少许休息时间,也大多用来锻炼体魄,还专门找了一位禁军教头陪着练刀法,并不时请教,数月以来虽然忙碌,体魄却比三个月前强壮了不少,汉生原本瘦小的身板看上去也多了几分精壮。
练功房内。
手执着兵冶司改良后的第二代北戎刀,仅着薄衫的汉生扎起马步,对着前方的木耙一刀刀劈砍,连续挥刀三百下后,才满身热汗地停了手。
第二代北戎刀重三十斤,与她之前所佩戴的百炼刀构造相似,重量却加了十斤。
且因为炒钢技术的诞生,这把刀比起之前的百炼刀更具威力,用了许久依然寒光闪闪,汉生看着很是满意。
汉生试验过,兵冶司所出的斩马与北戎刀与晋朝所用刀兵对拼时,不只只是毫不逊色,反而比晋朝的刀兵更为锋锐耐用,与晋朝的百炼刀对砍几下,晋刀就得出现缺口。
虽然通了边市,出口到晋朝的铁矿也大幅度减少,兵冶司握着北戎半数铁矿资源,也是日夜不停,已经造了北戎刀三万余柄,斩马二万余柄。
汉生有信心,若是二十万以内的晋军来犯,仅需八万北戎将士便能将其击溃。
这也许还是不够。
以晋朝的实力,离赣关一战派军十万却战败,在北戎算是吃了个大亏,绝不会轻易放过。
只等秋末了,汉生只希望自己能够在此之前尽可能做足准备。
新兵营与兵冶司,便是吃钱不见底的两个大洞,朝廷财政虽紧,却也知晓这两笔开销马虎不得,只是咬着牙支撑。
汉生擦了擦汗,收刀归鞘回了太章宫寝殿,洗漱后直接上床就寝。
王后见汉生每日忙得脚不沾地,也很识大体地没有再打扰,默默做起了表率减少王宫内的用度。随应四季裁制新衣,以及各类庆典,尽皆从简。
尽管能省下来的用项不多,也多多少少算是为前朝的一份心意。
还是缺钱啊!
“神屋啊,孤若能再得到一笔银子就好了,如今户部所呈朝廷的账目实在难看。”
汉生浑身放松平躺在独属于她的大床上,摸着左手小拇指上的龟甲戒指,犹自感叹。
这些日子以来,汉生也习惯了与神屋的交流,有时候一些事情也会与他商讨。
“这个好办,既然《兵冶》有矿藏分布图,你照着图去找,找一个在北戎的金矿或者银矿挖开不就好了。”
神屋语气轻松,仿佛汉生的烦恼是个极其简单便能解决的问题。
汉生苦笑,“矿藏分布图孤看过了,北戎所产,以铜铁玉石居多,唯独金矿银矿少得可怜。若真有可用的,孤早就挖它个精光。”
“还有一个办法能快速得到银钱,若你不避讳鬼神的话。”
第一九五章 聚财有道
汉生立刻反应过来,“你要孤去北戎王陵?”
“如此惊扰先人,不可!”汉生断然拒绝。
尽管她知道北戎王陵中,历代北戎王的陪葬还算丰厚,但这种不大能见光的行径,终究不好。
“既如此,你不妨问问陈近南。”神屋道。
一提起陈近南,汉生眼前一亮。
“这是个好主意,陈近南倒是个生财有道的。”
汉生点点头,决定找陈近南问问。
第二日下朝以后,汉生直接微服去了文馆,一边喝了一杯陈近南亲手泡的茶,一边将这个问题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