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烽皇-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M芄挥幸涣街Ц⒁缘灼木永粗С潘堑男判摹�
武宁镇新建,本不是适合的对象,谁让武宁镇军刚好赶上这个骨节眼儿上,江烽无法拒绝。
“唔,郭大人,武宁军到了。”江烽转过身形,微笑道:“恐怕他们跋涉千里,军容会让郭大人一行失望了。”
“呵呵,郡公,此言差矣,你我皆是行伍出身,越是这等疲惫之师,越是能见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是么?”郭韬颔首微笑,“听闻武宁军都督是王守忠之弟王守信?郡公可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啊。”
江烽呈送上去的设立五镇也在朝廷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这种设立军镇和大总管府的规制只是在初唐时才有了,后来随着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后,节度使、观风使、防御使这些才是主流,要么就是直接封王立国,比如梁晋吴越。
现在江烽却提出了设立两百年未设的大总管府,统辖五镇,这也就罢了,五镇的辖地却是有些出入,比如武宁镇把颍亳纳入,淮右镇把光州、舒州与和州纳入,天平镇将曹濮二州纳入,这都很容易引起纷争。
颍亳现在被蔡州袁氏控制,袁氏与朝廷关系也十分密切,朝廷肯定不会承认,当然你能击破袁氏控制颍亳,那又另说。
光州也就罢了,毕竟当初一直在淮右手中被南阳夺去,朝廷也没有承认南阳对光州的占领,还有舒州与和州,和州和滁州当初是属于李吴,但李吴本身与朝廷关系不睦,现在划给淮右倒也没关系,舒州这是附庸州,也说得过去。
再有就是曹濮二州,如果说是一年前,江烽敢这么要求,朝廷肯定求之不得,能离间大梁与淮右关系,当然乐见其成,但现在大梁明显已经有些撑不住晋军的攻势了,如果淮右再在背后来这么一刀,恐怕大梁就真的要崩了,这是心态已经开始转向的朝廷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郭韬此次来淮右,也就是要就五镇的辖地与江烽好好谈一谈,进而也要了解淮右下一步的规划,甚至也要做一些游说工作。
当然,一观淮右军容绝对是重中之重的重头戏,要全面评估淮右军的实力,必须要亲自接触观察,得知淄青军刚过两天去了萧县那边,郭韬就十分遗憾,甚至琢磨着要去萧县一看。
那刘延司也算是平卢王守忠的得力大将,现在就这么心甘情愿归附江烽?这支淄青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没看见淄青军,幸好这武宁军又来了,还是王守信为都督,这就更好了。
骑队开始过来了。
武宁军的军服仍然是驳杂的,这也是无奈之举,实在是淮右膨胀得太快,整个军队的体系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像现在江烽麾下各军,基本上都已经被打乱了,除了最早的淮右外,从庐州的忠正军和德胜军、徐州的感化军、兖郓沂的泰宁军到平卢军和淄青军,军装就各不相同,这也使得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要完成这些军队的整编成为后勤部门的噩梦。
各种颜色各异的军袍要想一下子换成统一的服色,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后勤部门的估算,起码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全面换装,这还是要在五镇军队不继续扩张的情况下。
江烽给后勤部的命令是两年必须完成换装,这让后勤部门叫苦不迭。
好在后勤部门也有奇招,为了区分各军,同时也让彭城郡公麾下军队与其他藩阀军队有所区别,臂章和肩牌就开始使用起来。
猩红宽大的布质臂章证明这是属于彭城郡公的军队,而臂章上的图案则能区分各军所属镇,而肩牌则能体现职衔。
这个建议获得了江烽高度评价,实际上他本来也想这么搞的,没想到被人给抢了先,郁闷之余也让他意识到许多东西随着他的到来开始在发生变化而出现。
像武宁军的臂章是一段城墙垛口,意味着捍卫保卫的意思,而淄青军的臂章图案则是一座山峰,取义泰山之雄奇,无人能敌;而淮右军的臂章图案则是一个刀刃,意味着无坚不摧;天平军的臂章图案则是猛虎头颅,意味着势若猛虎;平卢军的臂章图案是一根巨树,意味着根深蒂固,无人能撼动。
总而言之,这些各镇军的臂章图案力求简单,寓意深刻就行。
“呵呵,郭公言重了,守信将军深孚众望,乃是武宁军当之无愧的都督,未来相信郭公可以见到守信将军在中原大地上攻城略地。”江烽的回应也是意味深长。
郭韬微微皱眉。
他一直在考虑怎么来说服江烽不要掺和中原之战,而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南面,也就是淮南和江南上。
在他看来中原之战,就算是沙陀人击败了大梁,那么南阳和蔡州都不会轻易放手,而沙陀人击败大梁之后也需要喘息休整,与南阳和蔡州势必形成僵持之势,淮右这个时候完全没有掺和进去,而应当努力在南面发力,一方面依托平卢诸州、兖郓沂和淮北之地休养生息,积蓄实力,另外亦可在楚扬二州上做一做文章。
第一百八十二节 观军
本欲再说,但是眼见得骑队小步前行而来,郭韬也觉得此时不是进言游说的时候,便忍了嘴。
还是先看看江烽麾下军容再来考虑其他,若是这糅杂了诸镇的军队并非想象中那样强大,一切皆休,若真的被江烽给糅合在一起成了一支强军,那倒是可以好好琢磨一番。
武宁军的第一军率先而来。
这是王守信的当家骑军,武宁军中三军骑军,其中这一军骑军是当家主力,还有两军骑军,皆为原来泰宁军和感化军骑兵整编而来。
雄健的骏马,威武的骑士,加上锃亮的盔甲,这支骑兵的确当得起平卢军的当家骑军,几乎是原封不动的被接收过来,江烽也相当豪气的直接原物奉还给了王守信。
马蹄橐橐,盔甲交鸣,哪怕是远在几十步外,气势便扑面而来。
王守信和柴永两骑略略加快速度,超过了当先骑兵,在距离江烽十步之外滚鞍下马,疾步上前,单膝跪地,“见过郡公!”
江烽赶紧上前一步虚扶,“呵呵,自家人,何须如此客气?”
“郡公,礼不可废!”王守信虽然是直肠子人,但是一番话却是讲得格外顺气,连一旁的柴永都在怀疑自己这位主将平时是不是有点儿守拙的感觉了。
“好好,二位将军免礼,请起!”
江烽也不多客气,他知道必要的礼仪很有意义,尤其是在朝廷使团面前,如果部属显得轻慢,或许会让郭韬他们对自己的驾驭能力产生怀疑,而王守信和柴永此时的表现足以说明一切了。
王守信和柴永这才起身抱拳,站在一旁。
“来,吾来为两位介绍,这是朝廷来的使者,枢密院同知郭公韬郭大人,你们二位来见过。”江烽这才将站在一旁的郭韬引过来,“郭公,这是武宁镇都督王守信王大将军,副都督柴永柴将军。”
一番寒暄。
郭韬也在打量着两人。
他虽然远在关中,从未见过二人,但是却也听说过二人大名。
王守信不必多说,王守忠之弟,而且还是一母所出,只是在平卢镇,王守忠素来是一手遮天,其他人都显得黯淡无光,但郭韬也知道王守信在平卢军中还是颇有威信的,与刘延司、张君越二人都是王守忠麾下执掌一方的大将。
柴永则是郭韬很感兴趣之人。
盖因杨溥在长安定居之后,郭韬也曾经去造访过,听闻杨溥介绍过原来淮南诸将,提及了其麾下大将以周望和柴永二人为强。
周望随杨溥到了长安,而柴永则投效了江烽。
投效了江烽也就罢了,没想到这柴永在江烽麾下却甚得重用,先是军指挥使,后来在攻略徐兖时,屡有战功,迅速升任了淮右左军的兵马副使。
现在江烽设立五个军镇,柴永更是力压群雄,一跃成为武宁军的副都督,可谓炙手可热。
连郭韬也不得不佩服江烽的手腕,怎么就能把这帮降将尽数抓在手中,丝毫不惧其忠心,而这些将领也心甘情愿为其所用。
对于郭韬的观察,江烽心知肚明。
几乎所有人都担心这些降将的忠诚度,若是说江烽没有一点担心,那也是假话,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形势却不容他有其他选择。
他不可能把张越、张挺、鞠慎、秦再道、郭岳、丁满这些将领提拔到都督位置上,而让俞明真、柴永、朱密、卢启明、洪葵、秦汉、刘延司这些明显从武道实力到战略战术水准都要高出不少的武将屈居他们的手下,更何况自己麾下这些军队,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从感化、泰宁、平卢军中直接整编而来。
不公正的安排指挥让军将离心离德,那样不但会极大的削弱战斗力,而且更容易引发祸端。
江烽奉行一个观点,那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与爱。
虽然淮右是通过战争来赢得征服,但是这些人都是军人,他们都明白当今天下本身就是纷争之世,藩阀之间相互攻伐本来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么成王败寇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所以谁都要接受这个结果,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怨气满腹。
自己给了他们机会,给了他们信任,给了他们前途和希望,他们没有理由不付出忠诚。
当然也肯定会有一些人走不出来死胡同,那他也没有办法,他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手段来弥补。
弥补的手段很简单。
第一就是后勤制度的改革,所有军资粮草不再由各军自掌,而由枢密堂后勤部统一进行调配补给,这就断了任何想要挟兵自重的根基。
再者通过军务学堂对中基层军官的轮训和补充来确保这些人对自己的忠诚,这是军官制度的改革,当然这会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只要坚持,就必定会收到奇效。
第三就是辅之以夜鹰这样的秘密部门的刺探、监察等多重方式的发现了,这也算是最后一招。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治下为这些军将士卒们提供了一个最稳定的保障,这是根本。
当兵吃粮这句话不是简单四个字,放眼天下,有几个藩阀,尤其是北方,能做到这一点?
感化军和泰宁军不去说了,吃空饷,克扣兵粮,那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平卢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几乎没有哪一个军镇不这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江烽从固始军开始,就坚持了这一点,宁缺毋滥,宁肯兵精而少,也不轻易扩编而导致无法保障。
郭韬的确在仔细观察着这支军队,骑兵滚滚而过,紧接着就是步军徐徐而来。
步军是淮右左军原来的底子,连过三军皆是,这也是江烽的当家军队,大多是由当年颍亳流民青壮征募而来,在经历了徐州之战和青州之战后,这些军队已经成为可以担当大任的主力了。
虽然在袍服上尚不统一,但是郭韬也知道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创新的臂章也是颇让人开了一回眼界,让郭韬啧啧赞叹不已。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武宁军表现出来的稳定士气和勃勃英姿,无论是骑军还是步军,都当得起雄兵一说。
**************************************
“如何?”郭韬端起茶盅,抿了一口。
这等据说是从寿州这边流行开来的泡茶法,现在在关中也是大行其道,士绅望族们都爱上了这种更为简便却更能将茶香馥郁发挥出来的品茶方式,郭韬也不例外。
“同知院大人,若是彭城郡公麾下皆是此等雄兵,当是可与河东争锋。”坐在下首的一名身着便袍但明显是个武人的角色沉吟着道。
“属下着重观察了武宁步军,其士卒步伐有力,脸膛虽有风尘之色,但却红润饱满,这足以证明这些士卒饮食有序,保障无虞;其横刀质量亦佳,远胜梁兵,长矛矛头锋锐,乃百炼之铁……”
“还有呢?”郭韬捋了捋颌下胡须。
“鞋履一致,当是统一配备,什长以上军官护膝护肘皆有,怕是沙陀骑兵都难以完全配齐,……”
“都头和副都头一级的军官皆有天阶水准,营指挥使这一级军官当在洗髓、结体水准,个别者已踏入天境,单以此论,便不输于南阳和蔡州精锐,……”
“属下察其骑兵,其实力略有差异,第一军骑军战力最强,据悉为平卢骑军转来,未曾整编,当是平卢骑兵精锐,另两军骑军实力略逊,但亦是不弱,战马皆是精壮健马,只是训练配合略有差异,其马槊配备量,在中原诸藩中绝对居于前列,梁军亦是不如,唯晋军略胜之,但晋军在槊头的长度上远不及,且盔甲配备上也弱于武宁军,……”
“哦?”郭韬微微动容。
江烽步军实力郭韬是有所耳闻的。
蚁贼围城固始那一战便打响了江烽麾下步军的名头,而后蔡州数倍于固始军围攻固始,仍然未能讨得好,狼狈而归,更是将浍州步军战斗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之后攻寿州,战颍州,再后的符离之战,以至于到青州之战,终于奠定了淮右步兵的威名,但若是说骑军仅次于晋军,就不能不让郭韬震惊动容了。
马槊不是随便配备的。
第一,能使马槊本身就对骑兵个人素质要求极高,臂力、腰力都有更高的要求;第二,由于马槊在具装骑兵对抗中的特殊功效,使得其极易被对方环刀类武器劈击是槊杆被砍断,所以对槊头延长也是一个趋势,这也意味着用铁量大大增加。
一个加长的槊头用铁量往往相当于三倍甚至四倍于寻常的矛头,这是一般军队无法承受得起的,但武宁军居然敢这样奢华的大量用铁?
郭韬他们有所不知的是,当徐州冶炼中心的第一炉铁正式出炉时,后勤部就立即下达了一万枚加长型槊头的订单。
冶铁锻造中心的规模迅速扩大,也使得武器加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武宁军的骑军就是在沂州进行了换装,新换了加长型的马槊。
第一百八十三节 评估,所图
晋军的战斗力毋容置疑的,其骑兵战力的体现更多的还是单兵的素质,骑手骑术的娴熟,战斗经验的丰富,战马的优良,这些组合在一起来体现的。
真正来分析晋军,其骑军单兵武力略强,战马和单兵骑术略优,但盔甲配备不如大梁,武器不及大梁,战斗经验相仿,所以综上晋军骑兵强于大梁,但是也有限,但在步军实力上,晋军是远逊于梁军的。
但为什么晋军却能在这一次打得梁军大败,除了其将骑兵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梁军的训练和士气大大下滑了,加上梁军高层的不和内斗,直接导致了梁军在战斗中缺乏配合,以至于连遭大败,这反过来又极大的动摇和削弱了梁军的士气军心。
现在似乎又一支可堪与晋军匹敌的军队出现了,这意味着中原争夺战未必会以大晋的席卷之势而终结,这恰恰是郭韬最希望看到的。
郭韬从不认为南阳和蔡州能够抗衡晋军,无他,就是南阳和蔡州都缺乏一支在野战中具备决定胜负的骑军。
南阳的骑军不值一提,哪怕这几年南阳二刘也在着力发展骑军,但是其先天不足,战马数量和素质都差强人意,加上骑兵训练也不足,根本无法和沙陀骑兵对抗。
蔡州骑兵略好,但由于前期蔡州实力有限,且受制于大梁,所以在骑兵的数量上严重不足,都是在吞并了颍亳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