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三国之皇甫坚寿-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日,众将发现又有不同,吕布把众人聚集在帅帐里,外边围满了士卒。就在众人心慌慌的时候,吕布开口了“诸位弟兄,你们都是我并州军的旧将,本来我吕布领着你们投奔董卓是来过好日子的,可是看看,现在董卓拿我们当什么,那些西凉军完全把咱们当炮灰用,老子决定反了他,你们谁愿意跟着我干。”
大帐里边一众并州军的将领这才知道原来吕布是看董卓那老东西不顺眼了,想造反了,其实他们也都对董卓不满,可董卓积威甚重,他们都还有点犹豫,可眼前这情形,不跟着吕布那就是立马就死啊。
其实就是差了一把火,没人带头表示而已,看着眼前这些人唯唯诺诺的,吕布的亲信魏续不愿意了,他站起来大声说道“吕将军,这天底下我魏续只服你一人,你就说吧,该怎么做,我唯命是从。”
听到魏续这么说,其余曹性、宋宪等人也都纷纷表示追随,看着几个重量级的将领有了表示,其余将领紧跟着一个个的都叫唤道要为吕布马首是瞻。
吕布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等稍安勿躁,先各自回去整顿军队,随时等候我的命令,记住,今日之事不许透露出去,否则,这里所有人都难逃一死,就连你们的部下都不许透露,听到没有。”
大帐内的一众将领连连点头,表示知晓了。随后吕布让他们各自回去时刻准备着,自己也回到家里等待王允传消息过来。
而这边,王允正一步步接近董卓,并与一众保皇党的公卿大臣商议对策。这日,董卓正在郿坞安心陪着貂蝉玩乐,突然有亲随进来禀报,说牛辅派人送军报来了,董卓取过军报一看,当即大怒,连忙命人召李儒前来议事。
原来前些日子据守西凉的韩遂见董卓日益昏聩,加上有朝廷大臣派人前去与他结盟,约定韩遂如果打过来了,他们也趁机起事,韩遂那颗心又躁动起来。于是他联合羌族豪帅共同聚兵十万,攻击屯在天水的牛辅部,牛辅手中只有五万人,不敢正面对敌,只好飞报董卓处理。
李儒没多久就到了,得知这种情况后对董卓说道“恩相,那韩遂老奸巨滑,按理来说不敢对咱们动枪,此时定然有古怪。”董卓也点点头表示同意“是啊,老夫也这么想,牛辅绝对不会是韩遂的对手,老夫不放心那边,还是文优走一趟吧,你去那边,老夫也能安心一些。”
李儒见董卓已经下令,只能无奈的答应了。李儒走后第二天,就有宫中小黄门前来拜见董卓,说是王司徒领着一帮公卿大臣进宫劝说皇帝,说董相泽披天下,雄韬武略,平定叛乱,合该禅让帝位于相国,小皇帝被逼得哭了,最后下旨让位了,王司徒请董相即刻前往长安准备登基事宜。
董卓大喜,这小皇帝终于开窍了,还有那王允,也不枉自己对他看重。他临行前,其九十岁的老母亲对董卓说“卓儿,老身近日接连做噩梦,梦见一群饿狼撕咬我的身体,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我儿还是不要前去长安了。”董卓笑笑对他说“母亲安心,现如今整个长安都在儿子手里,无事的。”说完便出门上车朝长安而行了。
汉初平三年(192年)四月十八日,早朝过后,董卓在王允领头的百官的带领下前往朱雀门内大广场上建立好的祭坛处。
这时候,董卓帐下各大将都在各处关隘镇守,只有其弟董旻、从子董璜等人在身边,并命吕布率兵护卫左右。一路来到祭坛处,只见百官依次排列在祭坛之下,小皇帝在太监的服侍下,手捧印玺站在祭坛之上。而王允正在祭坛前边静立着等待董卓到来。
董卓见状哈哈一笑,上前拉着王允说道“王司徒,等老夫做了皇帝,定然封你做丞相,你我同富贵,啊哈哈哈。”
说完,董卓当先朝祭坛走去,身后董旻等人也带着士卒跟在董卓身后前行,这时候,王允拦住他们“车骑将军,今日乃是相国,哦不,是陛下的大日子,可不能随便了,一切要按照礼法来行事,这士卒却是不宜带上去啊,以免冲煞了陛下。”
前边董卓听到了哈哈大笑“既然如此,便令士卒在下边待命吧,你等随我来。”说完便直朝前边走去。走着走着,突然董卓感觉不对了,这两边的卫士怎么都持戟而立,目露杀气。
正想着,后边董旻赶了上来,悄悄的在他耳边说道“大哥,有些不对,这些护卫好像都在盯着咋们。”董卓点点头,停了下来,转过身去,刚转过身体,就看见身后百官已经将他们围成一个圈了。
只见当中王允走了出来,从袖中拿出一则圣旨宣读起来“大汉天子诏:国贼董卓,惑乱朝纲,烧杀掳掠……特命司徒王允斩杀国贼,只除首恶,愚者不究。钦此。”读完之后,王允大吼一声“奉陛下诏,剿除国贼董卓,杀!”
听到这声杀之后,两侧的卫士都持戟便刺,董旻、董璜二人连忙拔剑挥舞起来,董卓身披宝甲,一时半会儿到杀不死他。他连忙大叫“奉先何在,快来救我。”
这时,只见人群中一员大将冲了出来,一声巨喝响起“有诏讨贼,董贼受死。”不是吕布是谁。董旻、董璜二人连忙上前阻拦,吕布冷哼一声“你们这些杂鱼也配拦住大爷我,受死吧。”画戟一震,随即只一击,董旻、董璜二人都吐血飞了出去,边上甲士齐齐一戳,两人就命丧当场。
董卓大惊,顾不上二人死活,环顾眼前局势,现在他正走在祭坛阶梯的中央,祭坛下面的兵士没有将领指挥,又不知道上面是什么情况,已经乱成一团糟了,而面前又有吕布紧紧相逼,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祭坛上的小皇帝独自一人站在那里。
顿时董卓心中就有了希望,他准备冲上祭坛劫持小皇帝,可吕布却不给他这个机会,董卓毕竟年老了,而且又十分肥胖,跑不动,三两步就被吕布追上了。
吕布手起一戟就将董卓刺死,随后割下头颅大喊“奉陛下诏,国贼董卓已伏诛,尔等还不快快弃械投降。”祭坛下的一众将士都连忙跪地投降,口称万岁。
董卓一死,整个长安城就落在了王允手里,目前长安城附近除了吕布的一万兵马之外,还有徐荣领万人驻守潼关,胡轸领万人守长安。其余诸将都领兵各自分守诸地。
听到董卓已死的消息,胡轸与徐荣二人接到吕布来信,说只要二人投降朝廷,就不追究二人的责任,同时两人还可以领兵作战。二人连忙投降,徐荣也率兵五千来长安,留副将李蒙、王方守潼关。自此,朝廷手中终于有三万精兵,也算是暂时保住了一点朝廷的颜面。
第三十九章 李儒祸国 群雄混战。()
河东安邑,骠骑将军府中,皇甫坚寿正与董昭、陈群等人议事,刚刚得知的消息,三日前,司徒王允联合奋武将军吕布发动政变,于宫中杀死相国董卓,又迫降了徐荣及胡轸二人在长安及潼关的两万人马,目前王允掌控朝政,手中有三万人马。
见朝廷发生剧变,董昭皱了皱眉,说道“主公,朝廷发生大变故,董卓身死,王允执政,我等理应上表称贺,并派遣使臣入京恭贺。”
皇甫坚寿笑笑不说话,随后陈群说道“现在朝廷有三万大军在手,如果王允继续收编关中的董卓余部,那日后咱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特别是在北地的皇甫老将军那里……”
这时,情报正传递到边上的韩浩手上,他看了看后,摇摇头“真是简陋,王允杀了董卓之后的事情一概没有,我们对王允接下来的意图都不知道,如何应对?主公,这谍报方面,咱们得加强了。”
皇甫坚寿点点头表示知道了,随后开口说道“王子师与家父相熟,他的为人我最是清楚不过,按他的脾气来看,定然是不会轻易放过董卓余部的,只怕关中又要大乱了。大家伙儿回去之后整顿好队伍,随时准备出征,长文,一应后勤之事交给你了,这一次,只怕是个大动作啊。”
想了想,皇甫坚寿又开口说道“公仁,你替我拟一道表文上书恭贺朝廷清剿国贼。”说完转过头对刘邵说道“孔才,你替跑一趟吧,让曼成领三千士卒护送你前去,记住,一旦长安有事,立刻回来,还有,家岳尚在长安,一定要保证他的安全。”
“诺。”董昭、刘邵、李典等人齐声道。皇甫坚寿还不知道的是和历史上一样,蔡邕现在已经因为为死了的董卓哭丧而被王允关入大牢了。
而此时的长安城里,王允正是春风得意,志得意满。这是他人生的巅峰啊,被群臣推荐,拜为太傅,总领朝政,而军方力量的掌控者吕布是他的女婿,坚定的支持者。
在这种情况下,王允的性格弱点完全暴露出来了,他自以为自己独揽朝纲,由不得别人忤逆。他下令不许任何人为董卓哀悼,而大儒蔡邕因为被董卓看重,连连升官,怀有感恩之心,为其哭丧而被王允记恨,将他关在牢里,准备等手里的事情处理完了之后再来处理他。
而对于西凉军各部的态度,王允更是坚决,不顾一众朝臣,甚至是吕布的反对,坚决要处死董卓余部的大小将领。
王允的这个决定传出去后在西凉军各部产生了轩然大波。先是驻守散关的董越部发生动乱,炸营了,董越死于乱军之中,其部三万人大乱。接着是驻守天水的牛辅因为被韩遂连败,被部将所杀,其部四万人溃散,天水被韩遂占据。
还在前往天水的李儒走到陈仓的时候,得知董卓为王允所杀,王允要杀尽西凉将领。第一反应就是前去投奔牛辅,毕竟牛辅在董卓帐下诸位中郎将中实力最强,又是董卓女婿,收拢董卓旧部名正言顺。
可才离开陈仓,就得到消息,说董越、牛辅二人都被杀了。李儒大惊,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了一番,想了想当前局势,连忙赶往现在驻守安定的李傕那里。
等李儒到安定的时候才发现,李傕早已慌乱得六神无主了。现在安定不止是李傕一人,还有郭祀、樊稠等人,就连远在冯栩的张济也派人前来了。他们正在商议对策。
李傕等人已经完全没有主意了,都已经打算弃军逃跑,各回各家了。这时,小校来报,说李儒到了。李傕等人大喜,这李儒足智多谋,一向为董卓倚重,现在他来了,众人顿时有了主心骨。
几人连忙出营迎接,老远看到李儒,李傕快步走了过去“可把先生盼来了,先生救救我等吧。”李儒连忙扶起李傕等人“几位将军,董相为王允所谋算,现如今牛辅、董越二位将军已丧,段煨将军远在弘农,联系不上,而胡轸与徐荣二人又降了朝廷,现在能带大家走出险境的只有你们了。”
李傕等人连忙问计,李儒领着大家来到大帐之中,随后说道“李傕、郭祀、樊稠三位将军,你等三人连同冯栩的张济将军手中现在共有七万大军,比那王允匹夫手里的还多一倍,加上现在董越、牛辅二将所部正在四处逃散,只要你等打起大旗,声称为董相报仇,收拢残兵,必定应者如云,到时候坐拥十余万大军,就是长安城也取得,何愁个人生计啊。”
李傕等人大喜,当即李傕等人拜李儒为军师,郭祀、樊稠各自回驻地集结兵马,准备一齐发兵,而张济使者也被打发回去,告诉张济继续屯守冯栩,严防北地皇甫嵩以及河东皇甫坚寿。
接下来一个月内,各地西凉军各部都纷纷前来依附,李傕等人兵发长安,一路收拢士卒,等到了长安城下的时候,叛军队伍已经多达十五万人马了,而且他们不是乌合之众,而是久经战阵的西凉精锐人马。
长安城中的王允这才慌了,连忙找来吕布等人商议如何据敌。可城内才只有二万五千兵马,骑兵只有五千。这点人马,只能据城而守,还不一定能守多久呢。
而在李傕等人围城的时候,刘邵已经李典刚刚率兵离开长安城,他们圆满地完成了皇甫坚寿交给他们的任务,救回了蔡邕一家。而此时,他们却没有向北而行,而是一路向东,直朝潼关而去。
关中大地乱成一团的时候,整个天下也都乱了,益州的刘焉派遣张鲁攻汉中,并烧断栈道,明目张胆的割据蜀中。而河北的战场上,公孙瓒先发制人,在袁绍一步步退让之后,发兵攻打冀州,双方约十万大军会战于界桥。
这场大战,公孙瓒一开始完全占了上风,公孙瓒骑军大将严纲领万骑冲阵,完全压制住了袁绍大军,袁绍引以为傲的五千大戟士在大将张郃的率领下迎击,却被严纲一战击溃,上万骑直冲袁绍大阵,关键时刻,还是袁绍大将鞠义率八百先登死士反冲锋,众弩齐发,公孙瓒骑兵大乱,严纲被鞠义阵斩。
自此,公孙瓒大军大败而回,就算如此,袁绍也差点被公孙瓒部的残兵击杀。幸好颜良等人及时赶到,公孙瓒大军才退走。这一战,虽然公孙瓒兵败退回幽州了,但实力未损,回到幽州的公孙瓒厉兵秣马,准备联合平原的刘备和青州的田楷两面夹击袁绍。
而袁术此时也不消停,扬州刺史陈温病死,袁绍命山阳太守袁遗去接任,袁术大怒,起兵攻打袁遗,大败之,斩杀袁遗后,袁术命陈温弟弟陈禹任刺史,夺下淮南之地。
而兖州曹操、徐州陶謙等人却都在休养生息。自此,扬州牧刘繇手里只有江东之地及庐江郡了。天下诸侯都纷纷陷入了混战之中。
第四十章 李傕发兵围长安 吕布城下虐郭祀()
长安城下,李傕、郭祀等人率十余万大军离城五里扎营,将城池团团围住。李傕、郭祀、樊稠等人都亲自领兵来到城下,声称要面见皇帝。
城上守军连忙将消息传到宫里,王允一听冷哼一声“贼子起兵叛乱,居然还敢求见陛下,岂有此理。”
而在群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御座上的小皇帝刘协开口了“他李傕不是说要见朕么,那好,朕就去见见他,看他打的什么算盘。”
王允大惊“陛下不可啊,那李傕狼子野心,城墙之上又刀剑无眼,万一伤了陛下分毫,那臣等就是百死也不足以赎罪啊,陛下三思。”
小皇帝摆摆手说道“太傅,现如今那李傕都打到长安城来了,点名要见朕,朕若是不去见他,岂不是显得太没有天子气概了,况且那李傕不是董卓,他没胆子对朕不利的。”
王允百般不肯,可奈不何刘协已经打定主意要去了,最后无可奈何,只能随百官一道护着小皇帝前往长安西门去见李傕。
李傕等人在城外等了半天没见回应,心里不爽,大喝一声“城上的人听着,皇帝再不出来见我等,老子就率兵攻城,为董相国报仇啦。”
城上一阵慌乱,再一次命人飞报宫里,不一会儿,只见城墙上一大群人马出现了,李傕、郭祀等人抬眼望去,正中一半大孩子身穿龙袍,正是小皇帝,而他左右站着一文一武,右边那人身高九尺,正是吕布,左边那个小老头不是王允是谁。
城墙上,王允对着身边的司隶校尉黄琬使了个眼色,黄琬点头会意,随后黄琬站出来对着城下的李傕等人大喝一声“李傕、郭祀,你们不是要见陛下吗,现在陛下来了,你等还不退兵,难不成想造反么。”
李傕嘿嘿冷笑“陛下见谅,末将身后这十余万西凉大军只因为听说朝廷无故杀死董相,还要尽诛凉人,心中不服,所以共同推举我与郭祀将军二人为首,前来长安,像朝廷讨个说法,若是陛下不下旨严惩杀害相国的凶手,只怕他们心中不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