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之王-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主任这话说出来之后,王处长忙不迭的应了下来。
“没问题,没问题。招待的问题,我们综合管理办公室这边已经安排了。您中午过来,你看坐哪个包厢?”。。
“哎,包厢就不用了。小食堂环境本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到时候我和国阳他们坐一起就成!”钱主任摆摆手道。
交代完之后,电梯也停了下来。
钱宁见到了自己想去的楼层,就和三人点点头,笑呵呵的出了电梯门。
电梯重新关闭之后,王处长再看向赵国阳的时候,眼神已经完全变了。
倒是李儒对赵国阳早有了解,倒是没怎么惊讶。
计委的二号会议室,在顶楼最里面,是个大型的会议室。
将二人送到之后,王处长打了声招呼,就姗姗而去。
因为来得比较早的关系,李儒和赵国阳过来的时候,会议室还没几个人。
唯一在那边坐着聊天的两个,听口风好像是计委的研究人员。
李儒和这两个人打过交道,对他们点头致意了一下,就挨着赵国阳坐了下来。
那两个人显然对李儒身边的年轻人比较好奇,聊天的时候,眼神不时的往赵国阳的身上瞥过来。
对此,赵国阳倒是没觉得有什么,神情平静得很。
时间慢慢过去,在李儒和赵国阳低声讨论着“全地形车”的一些问题的时候,会议室里的人已经渐渐多了起来。
李儒和进来的不少人都打过交道,不时的和来人点头致意。
在和华夏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德华打过招呼之后,李儒就压低了声音对赵国阳说道:“国阳老弟,今天这个会议,来的领导可不少,有很多,都是汽车方面的专家、学者呢,这我之前倒是没想到。”
确实,李儒之前对于“全地形车”的这个标准会议,认识并不是特别深刻。
在他看来,“全地形车”是国内一个全新的行业,国内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深入了解的,可能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也就是说,这一次来参与会议的人员,应该不会很多才对。
谁知道这会儿距离会议开始时间还有二十分钟,就已经有不下五十多个与会者到场了。
而且,一个个身份还都不低。
诸如华夏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德华、国家计划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黄强;以及华夏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所长刘飞、国家对外贸易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壁垒调查和应对处处长梁保国等人,就都出现在了会议室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议室里的人也越聚越多。
看着周围低声交谈的这些人,李儒就有些善意的提醒赵国阳道:“国阳老弟,看样子,这一次的会议怕是没那么简单,你这个标准编制的副总编,怕是要面临不小的压力喽。”
李儒这话里的意思,赵国阳当然能听得明白。
他是告诫自己,这个“标准编制的副总编”的位子,可没那么稳当。
毕竟现场有不少汽车方面的专家、学者,每一个都不是易与之辈,都是有机会坐上自己这个位置。
要是待会儿自己的发言,没法服众的话,说不定就会有人质疑自己担任这个副总编是否合适。
对李儒点了点头,赵国阳的脸上却是一点儿波澜都没有。
在他看来,有着两世为人经历的自己,假如连这么一个会议就把控不住,还要被人家质疑的话,那两辈子加起来这六十多岁也白活了。
就在赵国阳暗自思忖的时候,会议室门口的司仪,又大声宣布了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到来。
公安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机动车辆安全研究室副主任李华、华夏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吴斌。
这两个人,在汽车、摩托车行业里,名头可是非常响亮的。
作为摩托车生产厂家之一的技术部长,赵国阳又怎么可能没听过这二位的名头呢?
第614章 上了主席台()
临近会议开始的时间,与会人员已经差不多到齐了。
看着前排主席台的五个位置还空着,赵国阳就暗自揣测了一下,这五个位置会是那几位。
他这边正嘀咕的时候,主持人已经在那边开声了:“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领导、两院院士李克俭李老进场!”
司仪兴奋的声音刚刚结束,会议室里已经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作为共和国工业领域的绝对大拿,李克俭在行业内的地位,是高高在上,无人能及的。
这一点,即使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的方部长,比之也要差了不少。
掌声之中,李克俭微笑着步入会议室,坐到了主席台五张座位的中间偏左的一个位置。
接下来,在主持人的介绍之下,国家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司司长江浩然、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部部长苗国良、全国四轮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立春等人,依次进入,坐到了各自的座位上。
虽然按照级别和分量,李克俭应该是现场最为重量级的人物,但是中间的位置他还是让给了东道主江浩然。
四位重量级人物落座之后,会议室里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在大家的注视之下,主持会议的领导江浩然坐下之后,就低声向身边的李老请示了两句什么。
接着他就将话筒移动了一下,对准了自己,缓缓开声道:“请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标准编制副主编赵国阳、赵研究员,上台就坐。”
江浩然并不认识赵国阳,因此在他这话说出来之后,目光并没有落在赵国阳的身上。
而现场之中,除了“四羊集团”、“重骑集团”与会的两位分管技术的副总梁红军、薛明之外,认识赵国阳的人也几乎一个没有。
但是听得江司长陈述了这个“赵研究员”的身份之后,大家对于“他”进入主席台就坐,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
毕竟,今天这个会议,主要就是关于全地形车的标准编制的。
在大家都没有接触过“全地形车”这个项目的情况下,请“全地形车”标准编制的副主编主席台就坐,也是在情理之中。
就在会议室里一阵窃窃私语之际,赵国阳则感到有些疑惑。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叫上了主席台就坐,该不会是搞错了吧?
但是看看江浩然讲完之后,李克俭李老对自己眨巴眼睛的样子,赵国阳就知道,看来这事儿应该没跑了。
身边的李儒司长叫赵国阳有些愣神,连忙推了推肩膀,好心的提醒道:“国阳老弟,点了你的名字了,快上去吧。”
“呃,好的,李司长!”赵国阳低声应和了一声,然后迅速站了起来。
他这边刚刚站立起来,台下就响起了一阵唏嘘不已的声音。
“啊?这个小伙子是什么人啊,喊‘赵研究员’,他站起来干嘛?”一个嘶哑的声音提高了几分音调问道。
“就是啊,这小小子是怎么混进咱们这个会议室的啊,不是走错门了吧?”另一个咋咋呼呼的声音接着开声道。
就在大家伙儿疑惑不已的时候,赵国阳已经越过了他这一排的几个与会者,走到了右边的通道里。
接着,他不慌不忙的调整的步伐,一步步走到了主席台最末位置、全国四轮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立春的身边坐了下来。
坐下之后,赵国阳不忘和几位大佬点头致意了一下。
看着身边这位郑立春主任疑惑的目光,赵国阳就善意的对他露出了一丝笑容。
全国四轮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任,是李克俭。
但是李老也就是挂了个名字,真正具体主持工作的,肯定是这位郑副主任。
也就是说,自己未来和这位郑副主任共事的时间会很多。
因此对于他,赵国阳当然是比较关注一些了。
一直到赵国阳坐到了主席台最后一张座位上,现场一些人的疑惑才被解开。
先前的嘶哑声音就恍然大悟道:“啊,原来这个人就是江主任说的那位‘赵研究员’,还真是年轻有为啊!”
这人身边那咋咋呼呼的声音旋即响起:“年轻是够年轻的,‘有没有为’那可就不好说了”
在会议室的与会者议论纷纷之际,坐在角落的梁红军和薛明,就是相视一笑。
他们俩刚刚进来的时候比较晚,没注意到赵国阳坐在什么地方。
此时见赵国阳被点名上了主席台就坐,二人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要知道,赵国阳现在可不仅仅是“宏达机械厂”负责“全地形车”生产的技术部长。
他还兼任了“四羊集团”、“重骑集团”的“特别研究员”,以及“全地形车项目总监”的职务。
可以说,全国这第一批获准生产“全地形车”的三家企业,都是要靠他来撑场子。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赵研究员”的一举一动,自然牵动了“四羊集团”和“重骑集团”众人的心。
在赵国阳上台之后,江浩然就和李克俭请示了一下,宣布了会议的开始。
一番开场白之后,江主任就侃侃而谈道:“这一次,咱们这个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是由国家计委、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全国汽车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行业权威机构共同组织的。”
“这次会议的召开,目的有两个:一个就是商讨、研究咱们国内首个‘全地形车标准’的各个款项;再一个,就是推动全国全地形车行业与户外动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江浩然颇有些振奋的开声道:“在和李老,以及几位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们商量之后。现在基本决定,今后将于每年度的七月份,举行全国全地形车技术研讨会。”
“届时,我们将围绕理论研究、组织发展、基地建设、传媒发展、运动发展、会展组织、成果总结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来全力推进全地形车项目的进度。”
江浩然的这番开场白说完之后,大家就是一阵掌声连连。
毫无疑问,这位江主任的讲话,基本代表了国家对于“全地形车”项目发展的支持。
每年一度的这个“全地形车技术研讨会”,对于推动行业的发展,无疑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在座的与会者,虽然有很多之前从未接触过“全地形车”这种车型。
但是大家能够坐在这个会场,无疑都是汽车,或是摩托车行业内的精英人物。
“全地形车”集合了两家之长,它的发展,还是被大家普遍看好。
如果能够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的话,大部分人都相信,这个“全地形车”产业,未来的前景,肯定会非常光明。
江浩然讲了十来分钟,大概介绍了一下今天这个会议的宗旨和精神。
看看解释得差不多了,他就将目光投在自己右边端坐的,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部部长苗国良的身上。
“下面,我们请苗部长,给咱们讲述一下目前国际上‘全地形车’的质量监督方法,和考量的具体措施”
听完了这位江主任的陈述,旁边的赵国阳就暗暗点了点头。
确实,江浩然让苗国良先讲一讲国际上对于“全地形车”的质量要求,还是非常有必要。
现在场中的与会者,对于“全地形车”的概念或许已经从报纸、杂志上了解了一些。
但是对于这种车型的一些质量要求、行业标准等,大家还是云里雾里。
有苗国良这位精通国内外“摩托车”、“全地形车”质量控制的大佬,给大家详细讲述一下国际上的普遍行业准则,可以让大家更快的进入到状态。
作为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部部长,苗国良在国内外相关的政策研究上,是十分有造诣。
“全地形车”这种车型,对别人来说或许是新鲜事物,但是苗国良早上六七年前,就已经在国外访问时,见过、并详细了解过这种车型。
在江浩然请他发言之后,这位苗部长就好整以暇的,将自己在国外的见闻大概讲述了一番。
对于“全地形车”的概念,他引用了国际通用的描述方法。
“因为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在国外,有很多人称‘全地形车’其为‘四轮摩托车’。”
“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的。我也倾向于将‘全地形车’的标准制定,圈定在‘摩托车’这个基准上”
苗国良的这番言论说出来之后,会场就响起了参差不齐的赞同声。
显然,大家对于这位专业性极强的大佬,还是非常认可。
相比之下,坐在主席台最末尾的赵国阳,倒是并不怎么认可这位苗部长的话。
他倒不是觉得苗部长的陈述有什么问题,只是觉得将“全地形车”的标准,也归类于“摩托车”里,还是太“笼统”了一些。
说到底,这毕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如果仅仅是为了减少麻烦、图省事,将其标准制定简单化,无疑对未来国内标准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是有不小的影响。
第615章 卯上了()
国家计委的二号会议室内,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部部长苗国良的一席话结束之后,引起了下面与会者的议论纷纷。
苗部长的意思大家已经差不多明白了,就是将“全地形车”的这个标准编制,设定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说白了,就是以国内的“摩托车”标准为基础,来编制“全地形车”的标准。
他的这个提议,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
九十年代初,国内的摩托车标准,还是归类于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之中。
这个“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于987年9月2日,由公安部门发布。
在这个标准中,规定了机动车辆(含列车)的整车及其发动机、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行驶系、照明和信号装置等有关运行安全的技术要求。
适用于在公路及城市道路行驶的总质量2t以下的机动车和总重量45t以下的汽车列车及拖拉机带挂车。
其他机动车辆,均可可参照执行。
也就是说,如果“全地形车”也以国内的“摩托车”标准为基础的话,同样是可以沿用这个“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
这样一来,对于“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来说,所要做的工作当然会轻松许多。
只需要参照现有的法规,稍微做出一些改动即可。。。
因此在听到这位苗部长的言论之后,在场的不少与会者,都认可的点了点头,感觉他的这个提议还是很不错。
当然了,也有一些对于苗部长的提议不以为然。
这些人,都是对“全地形车”的了解比较多,甚至在国外亲眼见到过这种特殊车辆。
在这部分人看来,因为结构、性能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不管是将“全地形车”归类于汽车,还是归类于摩托车,都是不妥当。
当然,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还是很少,全场大概也就那么七八个人。
而且在暂时没有人提出质疑之前,这些人也不可能就这样跳出来,大喇喇的出言反对苗部长的意见。
毕竟,苗部长在行业内的名头还是很大,这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