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啥……”
胡文海咽了口唾沫:“屠老你把地球仪拿来,我再研究一下……”
“啊?”屠基达我伙呆:“胡总说的什么地球仪?”
“没啥,不好意思脑袋短路了……”
七万五千吨级的水压机,胡文海觉得说不定搞定格鲁门的真空电子束焊接还更容易点。
中国是什么时候搞定八万吨级多向模锻油压机的?胡文海回忆了一下,好像是2012年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才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以后,在重工业领域彻底傲视群雄。
但那是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工业体系都升级过几次了,兜里更是真土豪不差钱,才有心气去玩这个大玩具的。
不过要说美国人在万吨水压机上,也确实是比苏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在最高水平上被苏联超越了将近一倍,这个就不说了。哪怕是美国铝业拥有的四万五千吨级水压机,因为三梁四柱的设计结构落后,运行能力最多只有五百万次就要报废。能力和成本上,更是被苏联完爆。
但那是苏联,不是八十年代的中国。
不论是真空电子束焊,还是七万五千吨级水压机,哪怕胡文海是开了ldhh,要在中国搞出来都非得有十年的苦工和巨额投入不可。
“屠老,就算是我同意支持搞七万五千吨级的水压机,您想过这需要多大的投入和多少时间吗?少说十年,否则根本见不到成果。再说别看我好像手上有几个钱,可和发展重工业需要的投入比起来,我这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
“不就是十年吗?”屠基达吐了口气,貌似轻松的笑道:“十年后不过才199年,正好给香江回归献礼嘛!胡总你也别担心亏本,水压机这个生意,别看是重工业,可真是赚钱的好买!不说国内对水压机的需求,如果咱们能造出七万五千吨的水压机来,欧美到时候都得求着咱们!什么航空飞机、核电站,汽轮机和船用曲轴,就没有离的了水压机的!法国那个苏联进口的六万吨级水压机,生产任务都排到两年开外,客户从来没有讲价的。”
“屠老你说的轻巧,就算我答应了,技术呢?人才呢?基础呢?我新科公司是个以电子技术为主的企业,和机械沾边的也就是燃气轮机这类的工业动力。你让我去搞重工业,这也得能搞的出来啊!”
“你们东北这么大个重工业基地,难道就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屠基达在身上摸摸,找出一张名片来:“说来也巧,我这里有张名片,是德阳二重任总经理的。二重自从五年前为西南铝开发了一万吨多向模锻水压机之后,本来是有想法继续开发下一代水压机技术的。不过胡总也知道,咱们国家后来砍了很多计划,其中就包括二重和清华合作的六万五千吨多向模锻水压机的计划。虽然计划还没有完成,但已经有可以阶段性应用的成果。下一步,二重和清华有计划上马一套三万五千吨级的水压机,技术上应该说是有一定把握的。但是用户和投资都成问题,这不是,呵呵”
胡文海接过屠基达手上的名片来,哭笑不得道:“好啊屠老,原来绕了半天的圈子,结果在这里等着我呢,您这是一早就打算要宰肥羊的啊?”
“胡总说的哪里话,咱们这不是怎么说的共赢,合作共赢嘛!”屠基达哈哈笑着,眼神到处乱飘,就是不敢看胡文海的眼睛。
屠基达这么一说,胡文海还真想起来一件事。后世盛京重型机械厂确实是有一套三万五千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专门给盛飞做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的锻造生产。当时应该是200年投产,国内网上还好是热闹了一阵。不过有人科普过,从八十年代初,国内万吨水压机的发展基本上是停顿状态的,这一停就是二十多年没有上新项目。
盛京重型机械厂的三万五千吨水压机,是1982年西南铝之后第一次在国内上马万吨多向模锻水压机。而在这之后,不到十年里国内就解决了八万吨多向模锻油压机的建造。
而重工业虽然说有不少劣势,比如说利润率低,投入高、回报小、风险大、周期长等等等等问题,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实在不是一个有性价比的选项。然而万吨水压机,尤其是高性能的万吨水压机却并非如此。
像核电站的压力壳,中国在没有高性能水压机之前,都是要送到法国去的,自然是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发电用的汽轮机转子和大型水电站的转子,不解决水压机的问题就始终要靠进口。可外国人却不会单你转子,而是一整套的设备过来,你爱买不买。
而且除此之外,既然未来盛京重型机械厂为盛飞投产了三万五千吨的水压机用来涡轮盘,自然是说明未来航空发动机的生产离不开万吨水压机。与其到时候临时抱佛脚,不如现在就开始下手准备。胡文海可不想以后生产涡扇发动机的时候,万事俱备结果发现就欠了水压机这个东风。
航空发动机上,有他拽着国内跑,进度提前个十年八年的也不是不可能吧?
“行!”胡文海没有思考太久,干脆利落的就点下头来:“既然是为了熊猫国产化,我永远都是那句话,上!”
“不过不能光是上水压机,真空电子束焊的技术也不能落下来。咱们可以先不搞格鲁门那么大的,但一定要掌握能造那么大电子束焊设备的能力!如果到时候水压机生产的产品达不到要求,或者是没搞出能用的水压机来,至少还能走回电子束焊这条路。这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胡文海盘算了一下,接着说道:“项目投资、设备的用户我来解决,技术、人员,我就托付给二重和清华了。屠老咱们约定好了,十年,我希望能够看到咱们的熊猫迎接香江回归。”
屠基达听到胡文海的话,不禁喜出望外,有些不能自已的点起头来:“没问题,有胡总的这番话,我一定要咱们的熊猫到时候从维多利亚湾里飞个通场!”
“那就说定了!”胡文海重重的点下了头。
第四百一十七章 深信不疑()
难得来一次帝都,胡文海仔细的将熊猫国产化的项目进程了解了一遍。●⌒,虽然这些资料,从理论上来说属于绝对的军事机密,但对他来说,却是网开一面。
国产化项目组的几个分组负责人,相当热情、甚至是仿佛把他当成了上级领导视察一样,事无巨细的把当前项目进程向他进行了汇报。
经过两年半时间的细致工作,胡文海每年在得到空军的“购机款”之后,至少都能保证三亿人民币以上的资金投入。
也就是说,熊猫国产化项目组即使不算国家拨款,光是从胡文海手里就已经拿到了小十亿人民币。
放眼全中国,这个资金级别,已经足够让很多饿的嗷嗷叫的军工企业“黑眼珠子见不得白银子”了。
一方面,这笔资金用于对14战斗机本身的技术研发和仿制,另一方面则是要从国外大量引进技术,对一部分合作的军工企业进行升级换代。
对14的逆向工程,进展的倒是颇为顺利。熊猫国产化项目组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研究组织,而是担负了国内14战斗机的相当一部分维护工作。
胡文海从格鲁门的大修线,被空军放到了冀省。国产化的研究员们几乎是轮流在大修线上常驻,早就将14的大修技术掌握了个通透。
有了这条大修线,不仅中国的14不用再看美国人脸色,更是对熊猫国产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有钱、有技术,14的逆向工程对这个时代的中工人来说,实在是没有失败的理由,甚至没有耗时太久的理由。
两年多的时间里,熊猫国产化项目组早就在屠基达的带领下,完成了对14的测绘工作。从理论层面上,中国航空人第一次深刻的认识到了三代机的魅力。
但是摸清了14的机械部分,还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三代机的卓越性能,是建立在对二代机的全方位性能超越上的。
14的多余度模拟电传和革命性的航电设计,足够中工从头再消化上十年的。很多技术,中工企业看起来,倒也和“天顶星人”的科技没什么区别了。
不说别的,就是14机鼻下面那个吊舱,集成了电子战设备和红外传感器。的红外探测竟然能与雷达系统结合使用,这就像是要让数码相机能够被安卓系统的手机遥控照相一样。而同时代的空中美男子大概相当于什么呢?大概是波导能玩贪吃蛇的黑白屏机吧。
十年的差距,或许还是往少了说的。
而14上面类似的“科幻”功能,还有战术数据记录系统,超高频、甚高频无线通信数据链,识别、平显14的平显可不是立了一块反射屏在控制台上,而是豪奢的将整个前挡风玻璃内侧都涂上了反射层。
就是驾驶员正前方的战术电脑超大显示屏,按照历史上国内的技术发展进度,大概也非得要等到二十一世纪才能给中国飞机装备上。
而14独特的机身设计和飞行模式,更是对飞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就算中工的逆向工程天赋点的再多,飞控的数据也是拿不到的。
毕竟就算能够扫描一个人大脑里的每一个分子,也不可能因此就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要完成14的航电,就只有熊猫国产化项目组去一点点总结它的控制律。
说到底,就算熊猫国产化项目组里的研究员都是三头六臂,架不住国内工业体系的积累实在是太少了点。
偏偏军委和国防科工委对熊猫国产化的要求和普桑国产化有些类似,坚决不能接受在熊猫上搞“瓜菜代”。既然要仿制,那就只有比原版更好,断然不能有“将就”、“对付”这些情况的发生。
毕竟要搞三代机,这些门槛总归是要迈过去的。现在不搞,也只是犯了“懒癌晚期并发拖延症”,早晚逃不掉这一刀。早点在熊猫国产化中攻克了这些难题,也能为国内研发自己的三代机技术储备。
测绘完成,只不过是排骨吃掉了外面的肉,剩下来的可就都是硬骨头了。
比如说翼匣的,9雷达的开发,航电系统,机载电子战设备,战术电脑和中央空气数据计算机
摆在胡文海和熊猫国产化项目组研究员们面前的困难,只会变的越来越多。
好在蓝色小药丸带来的收益,至少还能持续十七年时间。每年三亿、五亿的扔下去,扔上个三、五十亿,真没有什么迈步过去的坎了。
至少只要有胡文海在,熊猫国产化项目组的研究员们,对此是深信不疑的。
胡文海在项目组里足足泡了一整天,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研究所。
对这种看到自己播种下去的希望逐渐茁壮成长的感觉,他甚至有些兴奋的上瘾。就连之前面临的科威特人的拒绝,似乎都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不过当他从研究所里出来,仍然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这个事情再去找科威特人是没有用的,科威特不是一个能够自主的国家。美国人的要求是他们无法拒绝的,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雷神和休斯公司身上。
几天之后,魔都方面传来消息,新科晶圆厂试生产准备已经进入尾声,终于要进入正式投产阶段。
这个事关新科公司未来十年的重要时刻,胡文海是断然不会缺席的。
在帝都机场的候机大厅,胡文海看了看手表,和倪光南、孟正峰正要准备起身登机。
说起来胡文海也不是没有想过弄上一架商务机,以他时常可能化身空中飞人的情况,一架随时想走就走的商务机倒也不是光为了充面子,而是有着切实的工作需要。
不过这个事情他还没有打好主意,毕竟作为国内第一个私营企业“资本家”,再来一架私人飞机好像有些太出风头了。
当初因为私人飞机的事情,可是没少吸引民间的目光。对艺人来说可以不管好名声、坏名声,只要知名度高都能变现。但以胡文海敏感的身份来说,太出风头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自从新科集团浮出水面以来,一些南方城市思路比较灵活的官员,甚至把招商引资的主意打到了他的头上。毕竟新科集团不管怎么说还是一家中国企业,绕开了如今外资进入中国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合资企业中方股份必须占有0的要求。
新科集团既然是中国企业,资本丰厚,只要愿意到当地投资,一些当地政府给出的条件相当之诱人。合资、独资,甚至是地方政府担保从银行贷款和垫资都不是不可以商量。
但胡文海仍然拒绝了这些请求中的绝大部分,暂时来说,还不是新科集团大肆扩张的时候。
在九十年代之前,新科集团的战略仍然是以低调发展为主。
要说起来,孟正峰在帝都这几天也没闲下来。作为新科集团信息工程事业部的部长,他可很是在部委和相关单位刷了刷脸。
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和铁道部,很多地方这一周来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虽然有着新科集团的金字招牌,但他要推进的事情仍然不太容易。
邮电部虽然声称国内只有两百多万部电话,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真要统计中国的电话装机量,实际上很可能超过了千万部。那么这些多出来的电话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很简单,这些都是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电话。
邮电部手里虽然掌握着通信的主干网络,但这个时代很多国企是有自己内部网络的。关起门来自己上机、自己拉线,在工厂内部安装的电话邮电部是插不进去手的。只有出了工厂的外线,才是邮电部通信局管辖的范围。
孟正峰的目光就瞄准了这些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内部资源,如果铁通能把这部分资源整合起来,邮电部的装机量可就不够看了。而淘汰内部网络使用的落后技术的机,转而将功能集中到铁通的手里,则是孟正峰推进信息工程的第一步。
对此中船总公司倒是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样一来对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机械工业部的其他国企和单位就不是那么容易说服了,哪怕有着明确的利益,可架不住繁文缛节的决策过程和部委对整合资源过程中繁复工作的排斥。
这一周时间里,孟正峰也不过是在这几个关键部委混了个脸熟而已。真正要有所进展,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不过暂时来说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魔都新科晶圆厂即将投产的消息一传来,胡文海便迫不及待的结束了自己的帝都行程。
三人从候机室里出来,胡文海突然停下脚步,原来却是遇到了一位老熟人。
“胡总!”
胡文海有些惊讶转身,正看到池秘书走了过来:“哎,池秘书这么巧?”
“怎么巧了,我这是专门来送送胡总的。”池秘书笑道:“胡总怎么这么轻车简从,要去魔都打个招呼,让我来安排就是。”
“嗨,不麻烦池秘书了。”胡文海不好意思的叹气:“我这回可是让池秘书失望了,哪好意思再麻烦你。”
“怎么,胡总眼里我就是这么现实的人?”池秘书和胡文海并排走在一起:“首长特意让我来送你,就是担心你有心理负担。”
胡文海略愣了一下,没想到对方竟然考虑的这么周全,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过了半晌,他突然说道。
“我准备魔都的事情结束之后去一次美国,池秘书你能不能帮我安排一下?”
“胡总要出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