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亨特杜邦也对胡文海和新科公司在锂电池方面的研发能力有些心惊,他们在锂电池技术的开发,总是超过了正常的研发速度。
聚合物锂电池在美国也早就有人在投入研发,但经过调查,杜邦的研发情报部门认定,要拿出可堪使用的结果至少需要五年以上。实际上这还是非常乐观的估计,因为聚合物锂电池的理论技术仍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新科公司在两年前,就已经在聚合物锂电池技术上有了相当成果。实际上,亨特杜邦和杜邦的技术情报部门怀疑,胡文海手上应该有对锂离子电池相当深入的理论研究。
在这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新科公司才能以这么迅速的进度,就拿出了水锂电和聚合物锂电池技术。
如果可以选择,亨特杜邦最希望拿到的,自然是胡文海手里关于锂电池的一切技术资料。有了理论突破,杜邦也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锂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
“我有一个提议。”亨特杜邦将酒杯放回到茶几上,翘起二郎腿来:“不如新科公司和杜邦共同成立一个研发中心,用于在锂电池技术上的开发。我们双方都投入自己手上的全部资源,获得的利益根据股份进行分配。胡先生觉得如何呢?”
“我看不怎么样。”
胡文海干脆的摇头,面无表情道:“杜邦有什么技术能够投入到这个研发中心来呢?从新科公司收购的水锂电技术吗?亨特先生说是全部资源,水锂电的全套专利也应该包括在内吧?”
亨特杜邦有些尴尬的打着磕巴,呃嗯了半天,最后只好无奈的摇起头来。
上百亿美元收购的水锂电技术,杜邦还没捂热乎就要拿出去和人合资,亨特完全能够想象这个提议会被家族里其他人如何猛烈的攻击。
“杜邦能够提供的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研发体系,以及电化学方面最杰出的人才和研究团队。”亨特杜邦调整了一下坐姿,扁着嘴无奈的说道:“新科公司提供理论基础,杜邦世界领先的研发团队以最快的速度拿出研发成果,这是双赢的好事。”
“这样……”胡文海沉吟片刻,竟然点了点头:“我看也可以,不过研发中心的股份分配问题如何解决呢?”
“当然是按照投入的资本来进行股份计算了!”亨特杜邦抢着说道:“新科公司的技术可以折算资本,最后根据双方出资比例进行股份划分。”
胡文海脸上似笑非笑,摇头道:“亨特先生认为,这样的条件公平吗?单纯比较资本,新科公司怎么能与杜邦抗衡。我的要求是,新科公司在研发中心的股份必须至少占有51%,并且每一次融资必须对无形资产进行重新评估。”
所谓无形资产评估,这可是一般高科技公司创始人对抗资本的杀手锏级方案了。
若想在引入资本之后还保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再融资的无形资产评估就是一个可靠的办法。这意味着公司的每一次融资,都必须对手中的无形资产专利、品牌和商标这些东西,进行重新估值,而不是任凭蜂拥而至的资本将创始人手中的股份,变成一堆不断稀释的数字。
这样一来,显然杜邦便无法凭借其雄厚的资本,最后鲸吞掉新科公司手中关于锂电池的技术了。
当然,有利有弊。这样的方案,一般来说会吓跑任何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他对公司在融资市场上的威胁,与ab股不相伯仲。
对于亨特杜邦来说,这一条自然是万万无法接受的,甚至比股份不超过半数还让人无法接受。
可正如任何一个有资本提出ab股上市的公司,或者任何一个胆敢在融资条件中要求评估无形资产的创始人,往往这意味着投资人并没有太多拒绝他们的勇气。
“根据资本分配股份,这是国际惯例,我想没有什么不公平的。”亨特杜邦松松肩膀,装若无事的说道:“我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双赢,胡先生应该拿出一些诚意和魄力来。”
“亨特先生这话对多少人说过?”胡文海像是很有兴趣,探过身来问道:“这些人现在过的如何?”
“这个么……”
亨特杜邦悻悻的嘟囔着什么,表情有些不耐烦起来。
“杜邦和新科现在的合作关系是非常难得的,我希望胡先生能够谨慎考虑清楚。”亨特杜邦站起身来:“杜邦公司掌握着全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专利,新科公司就算有什么新的技术,也不可能绕过我们上市。”
“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和水锂电是两条技术路线,在技术上完全没有涉及到杜邦公司手中的专利。”胡文海回答的斩钉截铁。
“这个么,我想胡先生可以和杜邦法务部门进行交涉。究竟是否如此,还需要美国专利法庭的审判。”
亨特杜邦打定了主意,如果不能掌握锂聚合物电池技术,那就毁了它!杜邦能够用的手段很多,漫无休止的诉讼是财团最为喜欢的方式。高额年资供养的大律师们,也最喜欢这种专利官司。因为这意味着漫长的诉讼过程和庞杂的资料准备。打上五年、十年,这就意味着一家律师事务所捧上了金饭碗。
等到判决结果出来,说不定三代水锂电的问题也已经解决了。
这是最糟糕的选择,不过亨特杜邦必须表现出自己不会吝啬于做出这样的决定来才行。因为他的真正目的,绝非如此。
“当然,杜邦和新科公司并不一定非要走上这条道路。”亨特杜邦做出虚伪的和气面目来:“听说胡先生在寻找与休斯公司沟通的渠道,作为合作伙伴,杜邦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杜邦能说服休斯公司停止向科威特施加压力?”胡文海有些惊讶,干脆利落的点头道:“如果杜邦能说服休斯公司,在锂电池技术上我可以让步。”
“呃”
亨特杜邦有些尴尬的犹豫了一阵,最后不得不说道:“这恐怕不行,能否说服休斯公司退出,只能是你们自己努力。杜邦能做的,就是在你们双方之间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
“那不需要。”胡文海语气信誓旦旦:“不需要多少时间,休斯公司会自己找上门来的。”
“这真遗憾。”亨特杜邦居高临下,语带威胁:“休斯公司可完全没有必要与你们见面,谈和那就是更不可能的事情了。”
杜邦财团在美国军工复合体中也算是中流砥柱,自身对国际军火市场的情报甚至丝毫不会比美国政府的嗅觉差上多少。中国在科威特开发的项目根本瞒不住有心人的调查,不管是伊拉克还是科威特,对美国人来说基本都被渗透的和筛子差不多。
胡文海这次到美国的目的,对这些高层的相关人士来说根本不是秘密。
正如亨特杜邦所说,休斯公司根本不想和中国就科威特的问题进行谈判,以至于胡文海到美国来了这么久,甚至连一个警告都没有收到休斯公司,完全是把中方当透明人了。
或者换句话说,休斯公司根本没有把胡文海当做是谈判对手。除非是中国官方出面协调,否则休斯公司确实有这个底气不需要表现的太过热情。但问题是如果中方官方出面,哪怕抛开政治和外交问题不谈,国内恐怕就要先割下一大块肉来喂给休斯公司这个秃鹫。
不说别的,休斯公司对国内始终不曾放弃对aim…54的仿制就相当不满。14战斗机的导弹等配件,每年至少有四、五千万美元的生意。如果中方仿制成功,休斯公司的损失恐怕是小不了。
真要让官方出面,中国能不能拿下科威特的项目不好说,至少aim…54的仿制肯定会受到阻力。
如果杜邦能够说服休斯在私下里与代表国内的胡文海进行谈判,至少aim…54的仿制就不会被放到桌面上来讨论了。
但胡文海的表现,似乎对于休斯公司的接触并不担心,信心十足的说道:“休斯公司是否会与我接触,就不劳动亨特先生担心了。最晚一个月的时间,我想就会有一个结果。”
“既然如此,一个月以后我会再来。”亨特杜邦干脆的抬腿便走,走出几步之后突然回过头来,上下打量着胡文海:“胡先生的打算,不会是想要在股市上对休斯公司进行阻击吧?”
“这个么,就请亨特先生自行判断了。”胡文海神秘的笑了笑,端起酒杯自顾自的品尝起来:“人生就像这杯酒,不亲自尝试一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酒量是多少。”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
亨特杜邦说完,推开别墅的大门干脆利落的走了出去。过不多时,一辆汽车驶出了别墅外墙的大门,开上了通往纽约的大道。
亨特杜邦没有顺路开出太远,便将车在路边停了下来。他一手扶着方向盘,一手拿起了车载电话的听筒,明显犹豫了一下。
不过在片刻之后胡,他还是按下了几个数字。在几声等待音之后,一个精明的男人声音从听筒里响了起来。
“麦克,是我,亨特杜邦。”
亨特杜邦的声音此时和面对胡文海的时候判若两人,沉稳而大气,仿佛一只举世无敌军团的统帅一般。
“哦,嗨,亨特先生!我有什么能为您服务的?”电话里,麦克的声音精明干练,仿佛随时整装待发。
“我从胡文海那里出来了,显然他是真的准备在股市上搞些事情。”亨特杜邦用肩膀夹着话筒,从副驾驶位的储物箱里翻出一个记事本:“华尔街的那些传言看起来是真的,我要你做好准备,随时关注几个关键股票的行情。”
“好的亨特先生,哈,那个中国人胡是准备与全美国对抗吗?您说吧,我一定会抓住机会,在他入市的第一时间就吃光他的筹码。”麦克的声音兴奋莫名。
“好吧,你记好。”亨特杜邦开始念道:“休斯公司、雷神公司、福特公司……”
他按照记事本上的记载,一个不落的将一串公司的名词念了出来。不用片刻功夫,麦克就将这些公司的名称记了下来。
“亨特先生请放心,我会让这个中国来的胡知道厉害的!”麦克的兴奋连电话都遮挡不住,简直要满溢出来。
“谁说要让你阻击胡文海的?”亨特杜邦皱起眉头,厉声说道:“我要你关注这几个股票,在一个月时间内尽可能隐蔽的做空他们!”
“啊?”股票经纪人麦克目瞪口呆:“亨特先生,你的意思是要和中国人做一样的操作?这是在与整个华尔街为敌啊!”
“哼。”
亨特杜邦轻哼一声,反问道:“华尔街有哪个人,能在两年时间里赚上一百亿美元吗?你们都没研究过这个胡文海,所以根本不知道他的恐怖!”
“这个人,在金融投资上,从来没有失败过!”(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 股灾()
“时间差不多了,资金已经全部到位。”方剑阁坐在电脑前,专注的进行了一番操作之后,慎重的向胡海点了点头。
赵锡成别墅的餐厅里,四五台计算机被杂乱的安置在长长的餐桌上。各种各样的线缆汇集在一起,仿佛一条抽象的信息河流,汇聚到全美电话网络的海洋之中。
9600bs的调制解调器,能够为这些计算机与美国股票交易市场的自动交易系统,大概1k/s的网速。
这对于股票交易来说,实际上已经是完全足够使用的带宽了。
当然,这是在正常情况下来说。如果交易信息的处理量超过了股市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结果肯定就是交易系统崩溃,不知道多少人要泪流满面的天台见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美国股市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股票的自动交易系统从问世的那一天起,目前几乎是受到了所有人的好评。
而从1982年美国股市推出了股指期货交易之后,伴随着全美经济繁荣的现状,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根据众多财经杂志的调查,1987年美国国内进行股票投资的人数,至少是总人口的20%。如果将这个数字换算成美国的家庭,很可能全美所有家庭都在美国股市中进行了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美国股市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当繁荣的阶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海却放言要在美国股市上“搞搞事”。可想而知,绝大多数人会如何看他。
而实际上,胡海也确实对金融方面的知识并不太了解。对他来说,有些印象的金融事件,大概也就是八十年代的广场协议、石油暴跌导致苏联解体,波斯湾战争导致的石油危机,九十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新世纪的次贷危机,国际上的金融大事这些差不多就是他知道的全部内容了哦,当然还有一个广为知名的事件,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从美国爆发的股灾几乎是瞬间便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
一方面是黑色星期一实在如雷贯耳,另一方面则是历史上几乎唯一一次,创造了股票自动交易系统因为数据处理量太大而被迫死机的奇迹。
也正是因此,让胡海牢牢的记住了这个日子,以及黑色星期一所代表的含义。
作为重生人士,胡海虽然并没有将精力放在金融业上,甚至是在心底对过分泛滥的金融扩张有所抵触。但这种天上掉钱的事情,却没必要就非得因为一点精神洁癖,或者是因为这样写的重生故事太多了,所以就非要逆反着来,偏偏去放过这样明显的机会。
对于胡海来说,还是那句话。重生者的事业如果局限于金钱,实在是很没追求的一件事。有着二三十年的信息差距,发财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不论需要多少钱,在这个世界上可谓伏拾皆是。
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只投资了微软或者苹果、谷歌,那说不定要被人分分钟从董事会里踢出来,将手里那点股份稀释的连股东都算不上。但如果一个人接连投资了微软、苹果、谷歌、非死不可、亚马逊、美国在线和雅虎、阿里巴巴、cs……
别怀疑,这家公司的名字一准是“红杉资本”。红杉资本在投资之后如果对一家公司毫不干涉,或者换个词叫不闻不问,经营者心里才要七上八下了。从来只有红杉资本踢创始者出局,稀释别人股份的时候,哪家公司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对红杉资本的股份下手?
红杉资本为什么这么特殊?因为红杉资本早就已经在资本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事实早就已经证明,钱,不是万能的。资本并不单纯是绿钞票和白银子,很多东西有钱都未必能买的到。相对于他要实现的目标,别说一百亿、一千亿美元,就是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在手,未来的中国不也一样是有那么多的资源和技术无法用钱买到吗?
即使是休斯公司这点小事情,金钱能够达到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
只有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无数次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在别人眼中这才是真正的资本。
“好了,我们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让我们先赚它一个亿好了。”
胡海拍着手,目视着手下之前用来查账的小组成员们各自进入自己的座位,仿佛舰长驾临舰桥。
“登陆伦敦股市,从西门子和奔驰、罗罗公司拆借的资金都到位了吗?”胡海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此时别墅外面不过刚刚天光放亮。
陈发今天将头发绑成了一个束马尾,穿着一身利落的运动休闲装,坐在电脑前迅速的进行着操作。
美国东部时间早上五点,此时正是东一区的上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