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阀治世-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岩把连忙让人把唐正泽叫来,唐正泽看着捷报,赵岩说道:“有了这些马匹,马场就快速扩大,马上从农业部抽调人手成立‘塞北畜牧局’,挑选草场对这些牲畜进行放养。”
    “主公,蒙古战事未平,在塞外开设牧场,容易遭到骚扰。”唐正泽说道。
    “这个无妨,刚组建的05步兵旅调往蒙古,我们先在河套及东部开设牧场,由05步兵旅负责清剿任务。另外再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周围的草场开设牧场,这里由奴尔干都司负责清剿任务。”赵岩说道。
    刚扩招的三个步兵旅,就这么派出去一个人,现在山东只剩下第二师06、07步兵旅和美洲步兵旅三个步兵旅的兵力,其中刚扩编的三个步兵旅还要一个多月才能投入战场,不过河套地区现在也没打下来,而且前期河套及东部地区是由第一师负责的。
    第一师要转移战场的时候,才需要再派部队过去。
    “若有部队配合,牧区开设倒不是问题。”唐正泽说道。
    赵岩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北部的环境问题,后世的沙尘年年袭击城市,北部地区的沙漠年年都在扩大。
    这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农耕和过度放牧造成的。
    于是对唐正泽说道:“除了成立‘塞北畜牧局’,还要成立一个‘塞北防沙局’,专门治理蒙古地区的沙地。等会我写个方案出来。”
    “是。”
    唐正泽走后,赵岩马上开始写方案,这防沙护林,及草场保护的事情一时半会说不去清楚,还是写得清清楚楚的交给农业部。
    首先赵岩在蒙古开发方案中,禁止农业种植。
    北部的生态系统承受能力不强,农业种植对土地的压力比较大,就算是蒙古地区能进行农业种植,生产能力也没有南方强,这本来就是一个用来发展畜牧业的地区,南方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用来发展农业,大明境内饱和了可以向中南半岛和南洋推进,干嘛要在蒙古发展农业呢?
    在禁止农业种植的同时,还要对草场进行监控,并且施行轮放制度,一旦发现草场的水土退化的,全都得停止放牧。
    同时还要确定保护区和治理区。
    对于那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要封掉,不能让任何人在那里放牧,而那些沙地和沙漠要进行治理,起码要防止沙漠扩散。
    沙漠一旦扩散起来那是很恐怖的,就像是传染一样,沙子将把周围慢慢淹掉,然后将淹掉的地区同化成沙漠。
    治理手段,也就是种草、种树。
    后世也在治理,不过很多都是前面种下去,然后让电视台来拍一下,下面就没人管了,当地的农民甚至会把树拔了,把盆子搬回家。
    美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黑风暴,他们在中部大草原过度放牧的结果,后面治理得也都差不多。
    通过治理是可以战胜风沙的,更能遏制沙漠的扩散。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赵岩把方案写好后,马上让人送到农业部去。
    这个方案的实施范围不仅包括蒙古,还包括山西北部。山西北部也是一个不适合发展农业种植的地区。
    
    山东方面在赵岩的指挥下,移民工作很快也开始了。
    移民的方式比较简单,是以招工的方式进行。
    凡蒙古的草场,全都将成为国有牧区,整个蒙古先期都将建设成山东的牧区,这个牧区将派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
    而移民过去的百姓,则在牧区当员工,每个月给工资。而内蒙古将建设成一个巨大的马匹产地。
    就算是资源浪费一点也没关系,毕竟蒙古的生态不太好。
    粮食什么的,除了牧区放一些牛羊,其他就从外省运入,等蒙古人被彻底解决了,再慢慢把草场卖出去。
    为了让人过去,赵岩把牧区的工钱定得比较高,每个月给2两白银,不过过去之前,先要经过培训。
    起码得懂得怎么养马放羊。
    牧区将施行军事化管理,周边的水源地将建设大量的碉堡用来警戒,一旦发现有蒙古人,大军马上过去清剿。
    由于移民的开展,陕西和辽西的水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材料工厂也在建设计划之中。
    道路上的,也开始计划修建。
    
    就在第一师和卢象升的宣大兵马解决了蒙东地区的蒙古部落时,漠西、漠北蒙古和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也开始会盟。
    漠西蒙古,以插汉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五部为主,河套地区主要是土默特部、喀喇沁等部落,漠北则是巴林、扎噜特、阿噜科尔沁、翁牛特诸部。
    漠西、漠北蒙古部落由于满清在关内大败,他们没有抢到东西,就是否上满清那辆战车,采取了观望态度。
    他们的观望即是正确的,也是错误的。
    正确的是,他们保留了元气,不像蒙东的部落一般元气大伤。但错误的是,山东军并不想放过他们,现在已经抽出手来对付他们了。
    各个部落对于明军突然大征蒙古显得十分震惊,同时派兵求和明军又不理他们,所以各部落迅速在鄂尔多斯地区会盟,以抵挡明军那咄咄逼人的攻势。
    会盟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多,其勇士数量,已经迅速飙至十万以上,而且还不断有部落赶来会盟。
    山东军的斥候侦查到鄂尔多斯地区的情况后,刘恒随即命令第一师西进。西进的速度很快,骑兵旅每天以将近三百里的速度行军,步兵旅的速度也提到了一百五十里的程度。
    卢象升带领的宣大兵马的行军速度也很快,俘获了如此之多的马匹,人人都配备马匹代步。
    参加此战的卢象升再次见识到了山东军的巨大变化。
    几年前见山东军的时候,山东军的火器远远没有如今这么犀利,特别是火枪的威力提升到了让他感觉不可思议的地步。
    火炮的装备数量更是多得让咋舌,特别是步兵旅的重炮,更是让人震撼,每一门都是用七八匹马甚至是十几匹马拖拽。虽然说一路打下来这些重炮几乎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但那威力让人目瞪口呆。
    同时山东军的编制也变了。
    以前只有营级单位,这次出现了团级、旅级编制,兵种也变得更加齐全,整个体系只能用严密来形容。
    更让卢象升感觉不可思议的还是山东军的后勤,山东军的后勤补给简直是源源不断,虽然不缺粮草,但辎重兵还是不断的往前线运输大豆和弹药,有些士兵抱怨晚上太冷,辎重兵没几天就送来了毛毯。
    刘恒对他解释说,是大将军认为,士兵在作战时应该享受到山东正常的生活水平。
    /User/Messages。aspx?to=站长&title=WEB…《军阀治世》'第三卷:聚敛天下'(第211章:会盟)
第三卷:聚敛天下 第212章:兵围河套
    第212章:兵围河套
    卢象升敏锐的发现,山东军已经从注重个人作战能力,开始向注重武器运用和兵种配合的方向发展。
    而且这次让卢象升感觉最是不同的是,山东军变得非常重视士兵的个人生命,每个连都有配备一名医疗兵,每个旅都有一个战地医院。
    山东军的指挥官在作战时,开始以减少伤亡为第一准则,能用远程耗死敌人,绝对不用进展肉搏。
    而火炮的恐怖射程和射程增加奇多的火枪,让蒙古人往往是没有冲到面前就被打得溃逃了。
    朝廷兵马和山东兵马的差距已经是越拉越大,朝廷现在才开始编练新军,大这样的新军对于山东军来说,早就是过时的编制了,武器用的也是山东军过时的装备。
    而且在财力上,朝廷根本无法和山东军相比。
    更加无法相比的是士兵的忠诚,朝廷的文官武将,没有几个愿意为崇祯效死,而山东军上上下下,随时可以为赵岩效死。
    这才是最大的差距。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样暂时的平静不会保持太久了,朝廷必败无疑。卢象升在配合第一师步兵旅的东进过程中思考了很多,内心很矛盾。
    身为明臣,忠字始终无法摒弃。
    然而朝廷糜烂,已非天下明主。而以赵岩为首的山东军事集团,则是一个极具发展意识的集团,同时更是一个为天下百姓着想的集团。
    严格的说,这是一个为民族而战的集团,对待外族却是十分铁血。
    卢象升心中确实支持山东军,只是为忠孝所缚,始终无法下决定要站在哪个阵营,总的来说十分矛盾。
    按照最好的结果,就是保持原状——立宪
    然而从最近崇祯种种手段来看,卢象升明白,立宪恐难经年持续,也许两年,也许三年,也许五年,绝对不会超出五年。
    崇祯最近在大力裁撤各省官军,卢象升所练的宣大兵马算是最早学习山东军编制的官军,所以并未遭到裁撤。
    而崇祯边裁军,山东军则是边扩军,不断的往各省派遣兵马。卢象升明白,这是崇祯在集中自己的力量,而分散山东军的力量。
    但这样有有何用?
    山东军的财力大得惊人,上次去山东参加赵岩的婚宴,他从一些海军军官口中得知,山东军去年在海外攫取了大量的金银。
    有这样的财力支持,加上山东现在采用义务兵役制,士兵已经不发军饷了,参军的又有发给倭奴一名,生产又不受影响。
    就算是把各省官军都裁了又有何用?而且地盘又被山东军给接管了,以山东的经营能力,财源必然广进。
    就算是山东防守空虚,朝廷也不可能获得胜利。
    山东的防御体系卢象升可是见识过的,整个山东到处都是棱堡,光是攻打这些棱堡就能把人耗死。而且山东青壮多数都有参加军事训练,靶场甚至有妇女在学习使用火枪,朝廷若打山东,绝对会陷到马蜂窝当中。
    再则赵岩随时可以撤离赵家堡,可以转移的地方多得去了,可以躲到海上,可以躲到辽东,可以躲到朝鲜。
    只要赵岩还在,等山东军的主力挥师返回,朝廷的末日也就到了。若是赵岩不在了,那结果更可怕,山东军极有可能分裂,但绝对不会有人投靠朝廷,反而会血洗明庭。
    帮助朝廷,即不可能成功,而且还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最近卢象升和刘恒谈话中得知,山东军已经开设奴尔干都司,开始不断向北向西扩张,山东军打下蒙古后,打算重设唐代‘西域都护府’,卢象升不由上了心,心中出现一个念头,不如自己就去西域征战异族,从此不参合皇帝和赵岩之间的争斗。
    一边是自己的效忠的皇帝,一边是自己的盟友,自己不参合其中,而是去征战异族,如此忠义可两全。
    
    “蒙古人正在河套里面会盟?”刘恒接到西面传来的情报,不由再次确定道。
    “禀告参谋长,十几万蒙古人全在河套的鄂尔多斯部。”
    “他们这不是找死吗?”刘恒纳闷道,说着把地图摊开,河套平原,这是三面环水,水草丰美的地区。
    黄河在青藏高原发源,然后流经兰州转向北,接着又向东,又向南,再向东。
    因此形成了一个门字型,门字型当中就是河套平原,广义的河套平原还指门字型周围,这个门下面就是陕北。
    而蒙古人在鄂尔多斯会盟,等于是在门字型的上方集结。
    “若是我们来一个关门打狗会怎么样?”刘恒言道,张志摇头道:“我们兵力没那么多。”
    “陕西还有两个步兵旅可以抽调。”刘恒说道。张志想了想说道:“够是够了,但此战的意义可能并不是太大,就算是这些蒙古人被消灭,他们的部落照样会跑,而我们再去追的话就会慢上一拍。不过不打这一仗,蒙古人反而可能会到处袭扰我们。”
    “那还是有意义。”刘恒点头说道,“那些部落让他们跑也无妨,我们现在主要是为了清场,这个草原不允许有蒙古部落存在,而且他们跑得了初一,也跑不了十五。”
    “传我命令,01、02、03、04骑兵旅沿黄河巡视,破坏渡河设施,并日日巡查,不可放一人过河。”
    “第一师步兵旅,及宣大友军,由河曲渡口过河,汇合陕西第二师03、04步兵旅,全面清剿此瓮中之鳖”
    作战指挥部连续下达了数个命令,骑兵旅接到命令快速向西挺进,四月十二,即到达黄河河畔,对面就是河套平原,这个年代叫土默川。
    四月的黄河已经解冻,处于上游的黄河水较为平缓,但河面也是较宽的。骑兵旅到达黄河沿岸后,01、02、03、04骑兵旅沿着黄河沿岸行军,每行军一段距离,便留下一个骑兵营和若干火炮。
    而黄河沿岸,到处都安插了斥候,随时注意蒙古人是否渡河,一旦有发现蒙古人渡河,马上通知附近的骑兵营过来阻止。
    四个骑兵营沿着黄河一路布置兵马,仅仅八天时间,便将整个河套地区的黄河外围全部围上。
    期间破坏了三座蒙古人用来渡河的桥梁。
    而步兵旅和宣大兵马,则是从大同一路向河曲而去。
    河曲,那里有一个黄河渡口,想来是流贼与官军争夺和重点防御的地方,崇祯六年时,河曲曾被流贼攻占,导致陕北流贼大量涌入山西。
    山西当局在吸取了教训后,极大的加强了黄河的防线,导致崇祯九年时李自成渡河失败,只好转向西边。
    来鄂尔多斯部的蒙古人还在吵着由谁率领盟军时,突然发现黄河沿岸出现大量明军,而且是全面的把他们堵在黄河的包围之中。
    没想到的是,明军竟来势如此迅猛,突然就从东线返回。
    不过很多蒙古人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在河套会盟的意图,也是想向南进犯,他们想来,既然明军来打蒙古,现在兵力集中在东部,那他们就去陕西抢掠。
    蒙古人见黄河被围堵,渡河返回的可能性不大,十三万会盟的勇士便浩浩荡荡的向南进军。
    会盟需要大量粮草。
    各部落显然不可能携带,自然是要到明国去抢,否则无法支撑下去。至于首领到现在还没选出来,蒙古在满清完蛋后,又变成了一个无头之蛇。
    但在明军咄咄逼人的气势下,他们还是选择了联合。
    河套地区的自然形态虽然自古就已形成,但是以河套命名该地区,则是从明代开始的。“河套”名称的出现,与明代中叶北元汗统下的蒙古各部、即汉译中的“北虏”向漠南地区迁徙有关。景泰五年(1454年)北元内讧,也先被杀,“北虏”纷纷南下。北元太师孛来于景泰七年率部入套。之后,孛来、阿罗出部出入河套,屡犯明边。成化元年(1465年)又有毛里孩入套。自成化六年(1470年)始,加思兰、孛罗忽和满都鲁等也出入河套,冰封入套,河冰解前出套。成化六年以后,“北虏”长期住牧于河套,明方则试图阻止其住牧于套。
    “搜套”、“议复套”便成了明廷的议题之一,河套名称遂见于史册。明天顺二年(1458年)就出现了“有自虏中还者言,孛来部下二千余人尚在黄河套里潜住”,这个“黄河套里”,指的就是河套地区。到成化六年(1470年)时,明朝宁夏巡抚的报告中出现了“河套”名称(在民间这样的称谓或许更早)。文中称:“近虏酋阿罗出率众潜住河套,动以万计。射猎以为生,水草以为居,无仇敌之忧,有寇窃之利。”
    蒙古各部入居河套,给明朝边境防务带去了巨大的压力,蒙古部落经常以河套为根据地进犯内地。
    而陕北边军则是乘着蒙古征战的时候,前往北部‘搜套’。
    到了十六世纪初,达延汗统一蒙古,河套被封给了鄂尔多斯部,从此蒙古便长久的占据了这一地区。
    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