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在红尘梦未醒-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子宁不得不日日去书房附近报道,撞得见顾晨风当然最好,若是撞不见也只好自己硬着头皮进去翻文书。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叶丞相现在真的很忙,也并没有多少时间能留在府中教育儿子,无形中倒是给子宁的“求知之旅”降低了不少难度。
此刻,子宁就又一次大摇大摆地走到了他老爹的书房门口,准备去瞧瞧有没有新传回的前线军情。门外的小厮们早已习惯了自家公子这段时间的反常行为,恭恭敬敬为他推开门,奉上一杯热茶,然后便非常自觉地从他眼前消失了。
照此前传回的消息来看,原本驻守在江淮附近的军队早已和敌人的先锋部队相遇并交锋过数次了,局面虽然是输多赢少,却因为大多是小规模作战,并没有使哪方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但数日前,敌军的主力也已渡过了黄河,这样算来,一直在向北前进的朝廷大军不日内便会和他们相遇,双方必将会有一场恶战。
子宁的目光在书桌上来回扫视着,却并没有看到预期中的红漆公文。算起来,这是第几日没有前线的消息了?四天,还是五天?想到这里,子宁心中锣鼓般咚咚咚地敲打了半晌,但山长水远的却也无计可施,只好闭上眼来安慰自己:在这纷乱的局势中,没有消息其实也能算是上一种好消息。
既仍是没有情报可看,子宁呆在此处便开始觉得无趣,他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呵欠,考虑着是不是应该回自己房中去陪小云玩玩,自从萧大哥走后,它似乎有些无精打采,变得没有以往那么活泼好动了。
正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难道是父亲大人提前回来了?子宁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双手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耳朵——这下糟了,在这么充满学术气息的地方被堵个正着,今天多半要被关怀教育了,少不得又要委屈你们来受受罪。
门外静了静,然后是细微到不可闻的对话声,隔了一阵子,几下轻轻的叩门声响起。来者既然敲了门,必然就不会是自己老爹了,子宁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精神一下子又抖擞起来。
“少爷,是我”,外面传来熟悉的声音,听着倒有点儿象是他的贴身小厮。
“进来吧”,子宁端起青瓷杯喝了口茶,靠在椅背上,懒洋洋地吩咐道。
“主子,这儿有您的一封信。”推门进来的果然是兴儿,一见到坐在桌后的子宁,他便赶着上前几步,毕恭毕敬地把手中的信封奉上。
“哦,这次又是哪个家伙下帖子来请了,你还巴巴地给我送到这儿来?”子宁猜想着多半是哪个王孙公子闲着无聊又来相约了,于是随手接过信封,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
这一看不打紧,一秒前还在无精打采的叶小少爷顷刻间瞪圆了双眼,拿着信的手竟微微有些发抖,他也顾不上多问,立马拿起书桌上的银质小刀,小心翼翼地拆起信来。
“这信是二门外递进来的,说是萧公子的家信,今儿早上刚从城外的驿站送进来,所以奴才一刻也没敢耽误,马上给主子送过来了。”兴儿不愧是子宁身边最有眼力见儿的小厮,不用主子多问便将此信的来龙去脉尽皆道出。
其实如此高效率办事的何止是他一人,一收到这封萧公子家信,子宁院中众人就如同打了鸡血似的一窝蜂出动,在府中四处寻找他们的小主子,可花园里都找遍了也不见踪影,后来还是有家仆说看见少爷往书房方向去了,兴儿才赶忙带了信一路寻过来。
说起来,也怪不得下人们小题大做,这一切皆是因为自打萧公子走后,叶家小少爷就成日间地坐卧不宁,连一日三餐似乎都吃得比往常要少了,连累地院中下人们也跟着焦虑万分,生怕自家的小祖宗一个不注意忧心坏了身子,老爷夫人知道了少不得要找他们算账。
在这种非常时刻,萧云山的家信简直就成了所有人的救命稻草,大家都指望着小少爷见到这封信能开心几分,自然要忙不迭地在第一时间给他送去。
子宁虽不知道这背后曲折,却十分满意事情的结果,兴儿说话这会子他已经拆开了信封,正喜滋滋地掏出那摺叠地相当整齐的信纸,闻言随口嘉许道,“很好,以后若是萧大哥有信来,不管是什么时候,都照这样速速地给我送来。”
兴儿自是没口子的应承,子宁去展开那信纸时,发现这纸不仅颜色泛黄,还隐约有些杂质,并非叶府中常用的洁白丝竹信笺,他从小锦衣玉食,何曾见过此等粗陋的纸张,忍不住孩子气地撇了撇嘴,笑着嘲道,“军中物资竟匮乏至此幺,萧大哥到底是从何处寻得这么怪模怪样的一张纸来?”
兴儿在旁瞅了一眼,笑着回道,“少爷您有所不知,这叫桑皮纸,虽然模样不太好看,但相当结实好用,虫子也不蛀,价钱又便宜,如今外面到有不少人爱用它呢。”
子宁点了点头,却不再应声,只一味地埋着头看信,在见到那熟悉的端方笔迹后,他的全副心思就早已跟着萧云山飞去了千里之外,哪里还顾得上去研究纸张的种类。
萧云山的信中并没有提到什么紧要事情,只略略写了些初入军中的感受和行军途中的各种见闻,子宁急吼吼地赶着将信瞧完了,却又舍不得放下,于是再从头开始逐字逐句细看。
两人虽已分别月余,那信写得却如同平日里絮絮闲谈般亲切自然,子宁将信牢牢握在手中,那一瞬间只觉得萧大哥似乎根本未曾离开,依旧还像以往一般时时都陪伴在自己身边。
作者有话要说:
☆、好消息
“主子如此开心,是萧公子信中有什么好消息幺?”兴儿见子宁心情甚好,也跟着在一旁凑趣。
子宁摇摇头,但笑不语,只小心翼翼地将那信重新折叠好,珍而重之地纳入怀中,便起身招呼着兴儿打道回房。
是了,叫他该如何去向身边的小厮解释,身为堂堂一个叶府小少爷,他只是想到萧大哥在紧张的行军途中还想方设法抽出空来给自己写信,便已觉得十万分的开心?
当然,最让他开心的还是萧云山信中那句,“由南至北一路行军途中虽是匆匆而过,也觉大好河山如画,此去如能顺利驱除北蛮,来日必当与子宁把臂同游之”。出府去玩什么的最中意了,何况是和萧云山一起,而且还是由一向规行矩步的萧大哥主动提出的,这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子宁一边走一边胡思乱想着,心里几乎乐开了花。
左右闲着无事,他也不急着回去,于是带着兴儿一路晃晃荡荡,晒着日光悠闲无比地踱到了后院门口。两人正要进门时,夹道上那边远远走来一人,子宁尚正神游天外,也没顾得上去看那人是谁,只听到身后传来兴儿恭敬的问候声,“顾管事好!”
顾管事?那不是就是顾晨风幺,咦,找了他好几日,这下可真是得来的全不费功夫!与是叶小少爷也顾不上保持形象了,只见他猛地一个转身,朝着顾晨风就直扑了过去,然后紧紧抓住对方的手再不肯放松。
“少爷,敢问您这是在演哪出呢?”突然间被人莫名其妙地抓住了双手,顾晨风倒是既不惊奇也不生气,他略微退后了半步,却没能顺势从子宁手中挣脱,于是也便不再动了,只带笑站在那里,等着看这位小少爷要闹些什么玄虚。
“哈~”,子宁被他说得一乐,意识到自己情急之下是有些失态了,于是边放开手边笑着解释道,“顾大哥,我这也是情非得已,你不知道这几天我找你找得有多辛苦,刚刚要不是反应快,说不定眨眼间就又不见人影了。”
顾晨风在府中多年,对子宁私下里各种随性的举动早已见怪不怪,当下也不以为意,点了点头道,“最近是有些忙碌,所以常常不在府中,急着寻我是有什么要紧事情幺?”
子宁摆摆手,“也没有了,就是最近很少看见你,实在有些不习惯,还有就是…”
“嗯?”看着子宁欲言又止的样子,顾晨风的眼底浮上一丝淡淡的笑容,全府上下应该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眼前这位小少爷的心思了,那些被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汹涌暗流,或许此刻就连子宁自己也都还没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吧?
“呃,就是,那个,最近前线的战事怎么样了?”子宁的脸红了红,语气虽然有些不自然,却还是吞吞吐吐地问出了自己此刻最关心的问题。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在和顾晨风相处时,子宁总觉得那道深邃的目光仿佛能看透自己脑海里所有的念头,而他却从未能弄清楚这个俊美而能干的三管事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这种会被人看透的感觉曾经让子宁有过一些轻微的不安,但他也能清楚地感觉到顾大哥对自己并没有丝毫的敌意,相反的,从当上府中的管事开始,顾晨风对他就一直非常关切照顾,许多事情甚至无需老爷夫人的嘱咐也一样安排的周到备至,简直就是整个府中除了萧云山外对他最好的人。
所以最终,子宁虽然不甘心,也只好在心中默默承认了这种纯粹智慧上的差距,并把顾晨风归入了与自己老爹差不多的怪物级别,也习惯了在他面前有什么话都直说,不再费力去隐藏自己的各种想法。
“哦,原来是为了这个,我本来也正要打发人去和你说呢,前线刚刚传来捷报,你的萧大哥他们在顺昌打了漂亮的大胜仗。”见子宁终于开了口,顾晨风倒也不再和他逗趣,爽爽快快地说出了刚得到的好消息。
“啊,太好了,萧大哥他们可真厉害!”子宁听到萧云山打了大胜仗便高兴起来,打发了兴儿自行回去,然后一叠声地拉着顾晨风追问起双方交战的详情,全然没顾得上去在意那句话里为什么会出现“他的”萧大哥这种诡异说法…
原来,北蛮军队以精悍骑兵为主,前期准备又十分充足,战争甫一开始他们便已急袭深入北方腹地。而河南、陕西的地方官员多是前朝旧吏,其中不少人早已被强蛮凶残的铁骑吓破了胆,一见对方来势汹汹自个儿心里先就怯了,哪里还能多做抵抗,更有那贪生怕死之徒在对方兵临城下之时连城都不愿守直接就开门投降了,是以敌人在初期十分轻松地就攻陷了开封、陈州等地。
大约半个月前,北蛮的先锋部队顺陈州而下,又包围了离汴梁不远的顺昌。这座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的城池,北濒颍水,南有淮河,东接濠州、寿州,西接蔡州、陈州,可谓是屏障江淮一带的战略要地,但朝廷此前对北蛮的入侵毫无戒备,此时城中守军总数不足万人,再除去老弱病残及按惯例吃空饷的虚假人头,其中真正能出战的精兵不过五千,形势相当危急。
万幸的是此城中的指挥使刘信是个既有勇又有谋的人,他早在北蛮破开封之时便已料定接下来必有顺昌之围,因此提前进行了城内的各项防御准备,又派出大量探子随时侦测敌人动向,充分掌握了敌军的情报后,他趁着对方初至城外毫无戒备之时,派军乘夜奇袭劫营,最终以不足一千人的兵力,成功击溃了因为一路凯歌而骄横异常的敌军先锋部队。
在首战告捷的激励下,顺昌城中的军民信心大增,以劲弓强弩力守城池,牢牢地抵抗住了紧随其后而来的北蛮三万前军围攻,为前来增援的朝廷大军争取到了相当可贵的时间。
区区一个弹丸小城居然会久攻不下,这让北蛮军队的统帅又惊又怒,十日后,震怒中的北蛮四王子拓跋宏亲自率领大军由开封进至顺昌。
拓跋宏,是一个许多人仅仅只是听到都会心惊的名字,作为北蛮最能征善战的王族,他的手下拥有这个强悍游牧民族中最骁勇善战的部队——铁塔兵。这只部队全由重骑兵组成,队中每人皆身穿三重重甲,手握长矛弯刀,就连战马也全都无一例外地披着精钢挂甲,又将每三匹战马以铁索连成一队,数队横向展开列为排,再以数排构成一个阵列,在前进时还会以拒马桩隔绝后路,以示其勇往直前绝不退缩的决心。
从前朝时第一次踏足中原开始,他们就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在冲锋陷阵中几乎没有任何人能抵挡住这排山倒海而来,如同滔天巨浪一般的汹涌攻势。更何况,北蛮还专门配备了机动灵活的轻骑兵在铁塔队的左右翼进行游击掩护,正是这种轻重结合的配合作战方式,让北蛮从辽河流域一直扫荡到黄河流域,也使得一个原本十分繁荣兴盛的王朝成为了湮没在故纸堆中的历史。
至此,北蛮的十万大军已经全部集结到了顺昌城外,站在城墙上望去,漫山遍野之间都布满了敌军安札好的营帐,举目所及之处全是穿着黑色军服的骑兵,就像一团铺天盖地的乌云般笼罩着这个破旧的城池。
尽管北蛮大军的气势是如此强大而恐怖,刘信与城中的军民却仍然顽强地坚守了一日一夜,在持续了整整十二个时辰的攻城拉锯战后,早已疲惫不堪的他们终于等到了朝廷的援军。
在见到那熟悉的龙纹旌旗后,城内的顺昌军民们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北蛮的统领们却大吃了一惊,他们没有料到前朝时反应迟钝的南人军队这次竟会抵达地如此之快,快到他们还未曾来得及做好两军对阵的准备,就要立即面对一场大规模的决战。
事实上,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赶来解除顺昌的围城之厄,此时到来的援军并非此次出征的全部二十万大军,而是由萧云山所率领的三万禁军精锐轻骑兵。
在行军途中收到顺昌被围的情报后,施忠果断做出了派萧云山领军前去救援的决定,这一路骑兵放弃了辎重简装上阵,又以良马日夜兼程急行军,才能全然超出敌军的预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顺昌城外。
虽然有些始料不及,北蛮的统帅拓跋宏却并没有把这支骑兵队伍放在眼里,铁塔兵显赫的平原战绩让他对南人的骑兵不屑一顾,况且就算加上了这些援军,北蛮目前的十万兵力仍然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于是他决定先暂停攻城,等扫平眼前这微不足道的对手后再轻松拿下这小小的顺昌城。
如果要凭良心来说,拓跋宏的这个决策也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战略失误,重骑兵与普通骑兵间的实力差距悬殊,一旦两军进行平原战,北蛮确实会占据相当大的优势,但他不幸遇到了一个更为深沉而可怕的对手。
正当北蛮士兵们收到上级命令,开始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的布局调整时,顺昌城内的刘信派出了自己准备已久的秘密武器——步兵。
作者有话要说:
☆、步兵的奇迹
没错,在收集了大量关于北蛮骑兵的情报并进行分析后,这位胆大心细的指挥使正是打算依靠步兵而不是骑兵,去战胜传说中完全处于无敌状态的铁塔兵。
与南朝传统步兵们不同的是,此刻冲出城外的这些步兵们由三个兵种组成,排在前列士兵们的手持着厚重盾牌和尖利长矛,后排中部的主力士兵们则头戴钢盔身穿精钢长甲,人人都握着锋利的刀斧,而两侧还有装备了强弓利箭的弓弩兵。
这些步兵们抓住敌军军队变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