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越战的血-第5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支坦克部队同时出击,带着四十师的步兵从三个方向直朝142高地插入敌军阵地5号、6号高地距离142高地只有几百米远,坦克部队仅仅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到达了142高地,十分钟后就占领了142高地后方越军的无名高地,也就是切断了142高地附近越军的退路形成了包围的态势。
于是一场大屠杀就在142高地附近展开了。
越军一个营的步兵被包围在142高地周围无法动弹,他们面对的是中**人由坦克和步兵结合构筑着的钢铁防线。刚刚拿下142高地越军又没有任何的防御工事,再加上他们又没有合适的反坦在武器他们携带的火箭弹大多都是反步兵的燃烧弹,于是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也就是在机枪的火力掩护下抱着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冲往我军坦克。
但是我军战士当然不会让他们轻易得逞。
这时的我军可不是79年打反击战时的样子,就算是普通部队比如江师长这个四十师,在平时的训练中也有步坦协同的科目,于是坦克与步兵互相取长补短,在越军面前构成了一道攻不破的钢铁长城,坦克炮及坦克上携带的高射机枪,则将成片成片的子弹和炮弹打入越军人群中无情的收割着生命。
后来我问起黄建福为什么会一直忍到这时候才出手的时候,黄建福是这样回答的:“越鬼子一没有炮兵,二没有反坦克装备,那就正是我们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的时候。如果提早打而让越鬼子有了准备,那不是便宜越鬼子了?”
闻言我只有一阵苦笑,黄建福这小子还是缺乏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也就是他之所以这么打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能够多杀几个越鬼子解恨。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种做法其实达到了另一个目的:越军这时候投入到清水口以内的一万八千人其实已经死伤大半了,所以就算是他们比我们多好几倍也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现在又在142高地冷不防的被歼灭了一个营,一时之间竟然没有办法组织更多的后续兵力投入到142高地上来。
又因为142高地是松毛岭一线的前哨站,所以直接导致越军虽然拿下了松毛岭一线的几个高地,但却都无法及时得到充足的补给和兵力增援而防守薄弱。
这一方面使越军无法扩大战果,另一方面也为我军随后的反攻能够迅速取得胜利打下了好的基础。
我想,在知道142高地方向出了问题后,越军指挥官就该气得跳脚直骂娘了!
第二百零九章 7。12战役(八)
虽然142高地方向挡住了越军的进攻,甚至还逆天的在没有炮火援助的情况下又歼灭了越军一个营,但是整个战场的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
首先当然就是一线的阵地的丢失这些阵地之所以重要之所以要死守,就是因为老山地区的高地都有南缓北陡的特点,一旦越军在这些阵地上占稳了脚跟,并且有了充足的准备,那么我军就很可能要以更惨重的代价才能将其夺回。
这跟之前的老山收复战有些不一样,那一仗我军是有备打不备,而且一上来就是以炮瞄雷达死死的将越军炮兵压住。
可是现在,我们的炮弹全都打完了,没有炮弹那炮瞄雷达自然也就发挥不了作用。
而反观越军,他们的火炮现在又死而复生在意识到我军炮弹打完了之后,越军原本不敢开炮而幸存下来的少数炮兵自然又有了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我们还从情报部门得到了一个情报,越军在这时做了几个动作:
首先就是把位于清水口以外的二线部队调了上来这支部队原本就是用来做为后续部队的,只不过被我军炮兵死死的压在清水口以外无法上前。
其次就是将清水口以内的伤员撤换下去。这个工作只进行了半个小时就中止了,原因是越军发现清水口的公路不够宽,伤员撤下去的话就会导致交通堵塞使得越军后续部队及补给无法跟上来。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来越军指挥官不看重伤员的生命,要知道那些伤员对越军来说可都是在战场上奋战过的英雄,可是就因为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就不知道有多少伤员因为耽误了治疗而在痛苦中死去了。
不过对于这个决定我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越军指挥官也很清楚一点。现在时间就是生命、就是胜利。
毫无疑问的是。中**队现在肯定在积极补充炮弹,一旦等中**队炮弹补充到一定程度足够打一场仗了,那么之前的惨状就会再次发生。
所以,客观来说这个决定还是正确的这个时候如果心软先让伤员撤回来,那就很有可能导致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会有更多的伤员或是更多的人死去。
我相信如果是我站在越军指挥官的位置,我也很有可能会做出与他一样的选择。
再次就是积极的调兵遣将,这其中尤其是炮兵。
步兵方面,越军就算死伤惨重但在数量上还是占有优势他们在这一仗中投入的兵力实在太可怕了。光步兵就有将近四万人,而我军步兵才只有一万余人。
越军缺的就是炮兵以及运输能力和快速打击能力。
这很容易理解,越军必须赶在我军炮弹得到补充前尽可能多的扩大战果或是站稳脚跟,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炮兵的火力增援中**人没有炮弹,就意味着越军炮火可以放心的轰炸了,而越军炮兵又因为其火炮大量被炸毁而炮弹却还有许多存放在弹药库里没有用完,所以只需要调动火炮上来就可以完成炮兵的布署。
至于快速打击能力,那就是越军要求速战速决,不管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将兵力投送上去。同时他们也可解决在142高地方向中**人布署的坦克的问题。
于是越军就调了两支部队。一个炮兵师,另加一个摩托化团。由苏联人帮助组建的摩托化团。
据说这个摩托化团装备有苏式bmp步兵战车,还有几辆t72坦克,很明显就是用来对付我军在142高地上投入的坦克部队的。越军之所以只调一个团而不是更多,完全是因为越军指挥官担心太多的坦克和车辆会造成道路的拥堵。
由此可知,越军这是打红了眼了,他们为了能夺回老山是不惜投入血本。
“营长,现在怎么办?”赵敬平问道。
其实这话是问了也白问,没有炮弹我又能有什么办法?我又不是神仙会变一堆的炮弹来!
更何况我指挥的是炮兵而不是后勤部队,所以会有现在这个局面可以说根本就与我没关系。
但战场就是这样,在打仗的时候就不是说去追究这是谁的责任的时候,要说责任那与一线的步兵同样没有半点关系,但他们却要为此付出生命。
要说这不公平吧,这对一线的步兵的确不公平,因为他们要为别人的过错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要说这公平吧,战场的现实就是一种公平。
想了想,我就下令道:“命令所有炮兵转移阵地并做好准备战斗,要求炮弹一到马上就能对敌人实施打击!”
之所以会下这个命令,是因为我相信我军已经有许多炮兵阵地都暴露了。
要知道我们可是接连打了八个小时的炮,一个炮兵团就打出了上万发炮弹,而且炮兵阵地一直都没有转移过这是因为我们根本就不需要转移,越军要是敢找炮,我们第一时间就会将其炮兵解决掉。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越军有几个炮兵观察员在高处盯着,很容易就计算出我军炮兵阵地的位置并将其一一记下。
我相信,越军炮兵一调上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击我炮兵阵地。
“另外”我接着说道:“再催一催后勤部队,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炮弹运上来,就算半个基数也成!而且优先供给合成营的炮兵营!”
“是!”赵敬平应了声。
优先供给合成营的炮兵营这倒不是搞什么特殊化,而是因为合成营的炮兵营是用来打击越军的炮兵部队的。
可以想像,就算整个炮兵部队都没有炮弹,只要炮兵营有炮弹,那么至少就可以让越军炮兵无法发挥作用或是只发挥有限的作用。
但同时我也知道,现在催后勤部队也是没用的,因为这时最焦急的反倒不是我们炮兵,而应该是顶在一线的步兵。
所以不难想像,江师长在只怕都在电话里开骂了。
第二百一十章 7。12战役(九)
“营长!”就在我坐在办公桌前对着地图上越军一步步推进的防线发愁的时候,赵敬平就拿着封电报向我报告道:“师部发来的电报,越军刚调来的炮兵师已经布署完毕,摩托化步兵团半小时之内也会赶到一线!”
“嗯!”我点了点头,随即就下令道:“马上把这个消息转发给142高地!”
“是!”赵敬平应了声。
“还有!”我接着问了句:“炮兵营的炮弹运来多少了?”
“还不到半个基数!”
“怎么搞的?”我问:“不是强调以炮兵营为先吗?怎么到现在还不到半个基数!”
如果按一门炮一个基数是六十发炮弹来算的话,还不到半个基数的意思也就是每门炮还不到三十发,这根本就不够打上一场炮战很难相信这是在优先为合成营供给下的运输能力。
“营长!”赵敬平有些无奈的回答道:“后勤部队的确是想给我们优先配送炮弹,可是真做起来却是不容易,原因是我们炮兵营的火炮过于分散,而且刚刚才转换了炮兵阵地,现在没几个人能找到正确的位置”
“哦!”闻言我就明白了。
赵敬平说的这个问题的确是存在的,首先由于我炮兵营是用来打击越军炮兵的,这个特殊的任务就要求炮兵营的火炮必须分散这一部份也是由于合成营拥有足够多的通讯设备和足够好的素质,有条件将火炮分散到各地并统一作战。
其次,我刚刚才下令让各炮兵部队转移阵地。面且这些阵地还是军事机密。于是这运输炮弹的问题还真让后勤部队无力着手。
我所不知道的是。其实这时后勤部队早就乱成一团了。
这个乱并不是说后勤部队慌了手脚,毕竟后勤部队平时也是经过训练而且得到实战煅练的。
其之所以会乱,完全是因为部队对百姓的紧急动员。
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就是有炮弹则胜,没炮弹则负。
后勤部队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别看我们这些在战场上的人急,后勤部队也急先不说这战后追究责任的问题,在一线打仗的兵就算是后勤部队都没几个会担心追究什么责任,这些都是玩命的活。
事实是后勤部队的战士们更多的是想着一点。那就是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换来一线战士们的生命甚至是整场战斗的胜利,于是马上就干劲十足。
但有干劲也没有,部队的汽车就那么多,咱们总不可能像越鬼子那样用竹篓背着子弹炮弹用人力运输吧,这样运输的效率也太低同样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于是没办法,情急之下我军后勤指挥只能向云南红河州、文山州的当地政府求助。
电话内容很简单,就是要车运炮弹。
原本后勤指挥还以为这车也许很难要,毕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炮弹可是要往前线运,动不动就会让越鬼子炮弹拦截车毁人亡。
所以他们只是抱着能要多少是多少的态度。但是没想到当地政府一听说这种情况,二话没说就进行全民大动员一方面用广播、电话下令调动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一切可以用来装运炮弹的车辆。一方面各级干部全数出动,满城、满街、满村的四处寻找车辆。最后干脆就把路给封了,只要是在路上跑可以运炮弹的,无一例外都被拦下要求运炮弹。
话说这时代百姓的自觉性那也是没话说,一听说是给部队运炮弹支援前线打仗,全都毫不犹豫的开着车奔向了军火仓库。
这其中就会有一个问题,这些车有许多都是满载着货物的,而且有些还价值不菲。比如有辆车拉运的价值三、四万元的药材“三七”,这在万元户还是稀有动物的时代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但是其主人没有丝毫把药材全卸到了地上开车就走。
还有运香烟的、运钢筋的、运生猪的这时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就体现出来了,基本没有人会要求什么或是谈赔偿,个个都是抱着“时间就是生命”的态度就地卸货马上投入运输行列。
不过我想,这也有一部份是因为越南边民同样痛恨越鬼子的原因,就像之前说的,越军对我边境骚扰不断,使边民长期以来生命和财产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而咱们解放军是打越鬼子的,那不帮解放军又能帮谁?!
这么一来运输能力的确是加强了,但在组织运输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困难。
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军炮兵阵地不确定,而且这些炮兵阵地位置还属机密,路上做的记号和路标也都是用暗号,普通百姓看不懂。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火炮有不同口径的,于是需要的炮弹也要不同型号的,比如榴弹炮还有122mm与152mm的,百姓对这些根本就没有慨念。
于是运错炮弹、走错路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层次不穷。
对此,就连后勤部队都没有办法。
原因是这些百姓和用来运输的车辆全都是自发的,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哪辆车会突然就往榴弹炮阵地运了满满一车的火箭炮炮弹,所以就是想组织也没法组织。
不过好在百姓们也不笨,运错一次、两次后,就不可能会再运错第三次了。甚至还有些百姓在吃过一次运错炮弹的亏后,就自发的承担起了组织任务,也就是为其后来人指引道路,于是这种运输渐渐的也就走上了正轨。
更让我们这些兵感动的是后勤部队原本只是要求这些民间车辆将炮弹运送到二线后的一个集结点,然后再由后勤部队转送到各个炮兵阵地。
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理由:
一是可以避免运错炮弹的问题,炮弹在集结点时会经过仔细的分类然后再运往前线。
二是可以减少百姓的危险要知道这可是运炮弹上前线,谁也不知道越鬼子的炮弹会在什么时候打过来。
但是百姓在得知这些原因后,不约而同的认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输效率炮弹要在集结点卸下来,然后再装到军车上去,这一装一卸不知道会浪费多少时间,完全就是脱裤子放屁。
所以,百姓完全不听后勤部队的指挥,拉着炮弹开着车就走,也正因为这样才会有接下来的混乱场面。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奇迹却出现了。
虽然整个场面乱得一塌糊涂,但自始自终也没有出现超过5分钟的交通堵塞,也没有出现过一起车祸。
更有甚者,司机们不管来回跑了多少趟,在前线呆了多久,也从来没有人吃过一口军粮,也只有极少数车辆在猛然发觉汽油不够没法回头的情况下才加了少许军用汽油。在基本没有军人跟车、也极少有军人带队的情况下,运送的数万发炮弹竟然一发未少。
在听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这是因为运气还是什么了。
但是我想,这么多车辆运送了那么多的炮弹,而且历时长达十二小时一直到深夜还是能做到这样,那就不是“运气”能说得通的了。
如果真要解释的话,我想这应该就是那种全民一心高度自觉性的结果。
当然,这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些情况,我脑袋里考虑的就是:越军炮兵已经上来了,而我们炮弹还没补充够这仗要怎么打?!
想了想,我就给黄建福打了个电话。
“五连长!”我说:“越鬼子很有可能会把炮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