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先谷一听这话立马脸红脖子粗的叫骂,难道我们晋国都是胆小鬼吗?楚成王有什么好怕的,没在沙场较量一番,我们就是不服!
荀林父根本没反应过来,这先谷怎么这么火气大?敢情是个火药捻子,一点就着?
先谷也不和荀林父废话,直接怒气冲冲走出大帐,正好碰到赵同和赵括兄弟,先谷说没想到元帅如此胆小!我可不受这窝囊气,我领兵去战楚军了!
赵同和赵括兄弟也觉得先谷说得对,三个人也没禀告元帅,直接率领本部兵马渡过黄河,早有人报知司马韩厥。
来的都是爷,都不是一般战士,能自作主张渡河作战,相当有战斗积极性啊!
韩厥直接找到元帅荀林父说明先谷擅自出兵的事情,同时韩厥也从法律角度为荀林父说明,先谷擅自出战,如果遇到楚军必败无疑。那先谷会有自己的责任,可是作为最高统帅,元帅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这话说完,荀林父冷汗淋漓,好你个先谷,你小子做英雄,连累我要蒙受军法!荀林父知道韩厥足智多谋,急忙询问有什么补救的办法没有?当然,荀林父不是担心先谷,是害怕自己要承担兵败的责任。
韩厥认为,既然先谷和赵同、赵括已经渡河作战,为了确保无虞,现在只能大军一起进发渡河,协同作战,避免失败。
当年赵穿擅自出战,赵盾也是这样处理的。这时候说不上谁对谁错,从大局出发,只能如此。
荀林父急命三军同时渡河,在敖山和鄗山之间安营扎寨。先谷得知这个消息,反而非常开心,觉得元帅一定不会不管我们的!
看来先谷不是装傻,是真傻。作为一名军人,擅自出战和当逃兵一样可耻,责任一样重大。
其实晋国和楚国一样,想争雄,但是也害怕失败,加上一个摇摆不定永远没有立场的郑国,这三角关系就非常热闹了。
楚成王在伍参的分析下决心参战,晋军荀林父是被先谷拖累的不得不参战,而这两个国家都参与进来,郑国就难过了。
搞什么么,到底你们都什么意思?都这么含含糊糊的,我们郑国到底该倒向哪边?
墙头草也不是好当的。
尤其是夹在两个强者之间,那绝对是一种煎熬。
晋国和楚国大战的架势一拉开,郑襄公也召集群臣开会,咱们到底该怎么办?
大夫皇戍自请出使晋军,请晋军和楚军一战,谁胜了咱们认谁当老大。
太损了,人家不打还非得挑事啊?
郑襄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全然不记得自己曾经肉袒牵羊求和的事情,直接派皇戍出使晋军。
皇戍见到荀林父之后,当然不能直接说你们和楚军打一仗啊,谁赢了谁是老大!皇戍先是表达了自己和郑国对晋国的感激之情,说明郑国当日投降楚国也是被逼无奈。现在如果晋军和楚国作战,郑国一定会做为后队,支持晋军。
后队?
赢了是后队,输了说不定就是楚军的后队了。
先谷听了这话就激动了,这是多好的盟友啊!咱们这次一定战胜楚军!
是挺好,谁能打赢跟谁走。
栾书毕竟聪明,知道郑国反复无常,不足为信。可是赵同和赵括都同意先谷的意见,这是难得的战机,难道要白白失去吗?
赵括和赵同竟然没有经过荀林父的同意,和先谷一起,擅自和皇戍确定了要和楚军作战的协议。
这便是荀林父治军不严的结果。如果当时先谷等人擅自渡河得到惩戒,恐怕就不会有私自签订协议的事情了。
郑襄公实在害怕晋楚这次分不出个胜负,居然另派使者前往楚军,劝楚成王出战。
这就看出来郑襄公人品不怎么地了,打不过是实力问题,挑事儿可就是品质问题。明摆着坐山观虎斗,两败俱伤更好。
孙叔敖权衡利弊,知道楚成王肯定会出战,但是他劝楚成王先请成在先,如果晋军不从,那就是晋军理亏。对于这个建议,楚成王倒没有反对。反正这一仗是一定要打的,请成也不算跌份。
楚军请成消息传来,荀林父自然喜不自胜,带着先谷这样的副将作战,他还真是心里没有把握。可是请成的消息深深刺激了先谷亢奋的心,先谷揪住楚国使者痛骂一顿,你们楚军以为我们是傻子啊?这一次我们必须战斗到底,谁不打赢谁不是好汉!饶了你的狗命回去报信!
楚国使者被骂的抱头鼠窜,但是先谷也将自己的江湖气质表露无遗。要血战到底,恐怕单凭一时冲动,还真不成。到底是能到底,谁能胜利就不一定了。
第三十章 华丽的威慑
一个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疯子组团活动,那肯定能让所有人抓狂。
楚成王派去晋军请成的使者遭到了晋军大将的侮辱和谩骂,而且不是一个人,他们是勇敢疯狂的先谷、赵同和赵括。使者回到楚军大营,将这非礼的一幕告诉了楚成王,楚成王勃然大怒。好你个先谷,难道我们楚国真是无人了不成?要说真打,还不一定谁能打过谁呢!
楚成王当即命令大将乐伯前去叫阵!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经历了城濮之战的洗礼,楚军又一次和晋军在战场上狭路相逢。这一次,乐伯一箭射出,晋军一人应声倒地,而车右摄叔跳下马又手擒一人。
所有的人都看傻了,楚军这次是来变戏法的?不但箭法准,还赤手空拳拿人呢?
忽然晋军恍然大悟,这还打个啥呀?没到跟前人都没了!
晋军一哄而散。
后面晋军将军见势不妙,急忙派三员猛将鲍癸、逢宁和逢盖率领士卒冲锋,一时间刚退回去的晋军又潮水般重新涌回阵地。
乐伯艺高人胆大,而且他深知在战场上是要用脑子打仗,不是蛮干。乐伯选择的战术是“威慑”,晋军还未接近,乐伯已经大喊道,“看我这次左边射马,右边射人,要摄错了一个,就算我输!”
这位还真是把战场当成演武场比拼武艺来了,可是别管比拼还是表演,乐伯的精湛箭术的确令人齿冷,左边几匹马被射中,连累兵车倒翻阻塞交通,右边多有军士中箭血流成河,尤其是将军逢盖,脸上被乐伯射中,血流满面。
左右两路晋军顿时迟缓下来,乱作一团。这里面当然有兵车阻挡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乐伯的箭术已经让晋军胆寒,谁还能拼命上前?等着挨射,害怕射晚了啊!
可是将军鲍癸还在后面紧紧追赶,这时候乐伯就应该射箭了。
可是乐伯停住了,他没有射。
为什么?难道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意?
并不是,是因为刚才乐伯表演太投入,眼下他就剩下一支箭了!
这支箭射中了鲍癸,乐伯难逃后面追兵之手,不设鲍癸,难道射一小卒?
正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草丛里窜出一只麋鹿,乐伯心下一动,一箭射出,正中麋鹿眉心。乐伯命令摄叔下车将麋鹿送给晋军,说是送给晋军改善伙食。
这话太虚伪了,都要拼命了还害怕对手伙食不好?您是开食堂的吗?
乐伯此举当然是意在威慑晋军,你看见没有,再追我,你就和这头麋鹿一样一样一样的!但是他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去暗示,当下鲍癸果然心惊,不过他镇定地说,“楚军果然有礼,我们不可造次。”
鲍癸撤军,乐伯缓缓而退。
谁都不知道,偶像派乐伯,此刻一支箭都没有了。
鲍癸空手而返,晋军将领一片哗然。什么,就这么把楚军凭空放走了吗?
魏錡和赵旃同时请命,要求再次挑战楚军。
那三个没用的废物点心让楚军打败了,不代表我们晋军无人。比如我们如此青年才俊,怎么会打不过楚军呢?
元帅荀林父吩咐,既然楚军是先请成再与我们开战的,那我们也先请成然后再开战吧!
看来荀林父不但是形式主义的代表,而且果然没有战争头脑,一切都要和楚军看齐。
重要的不是和楚军争一时之短长,是要战胜楚军。
士会听说荀林父派魏錡和赵旃出征,慌慌张张的前来面见元帅荀林父,可是士会感到中军大帐的时候,晋军已经出征了。士会叹息不已,士会告诉荀林父,您派出去这二位,都很有背景,而且年轻气盛,平时就恨没有机会建功立业,眼下您把他们派去如此重要的场合,恐怕不妙。士会就没直接说这俩二货您还指望他们能赢呢?去了就把狼招来!
这时候郤克也劝荀林父,还是要小心楚军偷袭。荀林父刚要下决心,先克又满不在乎的大叫,“大丈夫决胜战场,害怕什么偷袭?”
先克这一嗓子还是很有威力,元帅荀林父又犹豫了。
作为元帅,荀林父不但不了解自己的属下,而且还犹豫不决,没有主意,这样的领导是最可怕的,最能带领自己的队伍走向深渊。
士会向来足智多谋,看荀林父连这点小事都看不明白,也知道自己指望不上了。士会作为副帅,命令郤克和上军大夫巩朔、韩穿率领本部军马分三处埋伏在敖山之前。而中军大夫赵婴齐也看到了晋军前景不妙,命令手下在黄河准备舟楫,以防撤退需要。
至于荀林父派出去的魏錡,根本就没听荀林父的安排,还请成,你以为是表演呢?我们请成,人家要是答应了怎么办?魏錡直接去楚军营中请战,他刚一离开楚军营中,后面楚将潘党紧追不舍。为什么?潘党是为之前楚国使者出气来了,我们楚军的使者去请成让你们晋军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骂回来了,你们这还是请战呢,我们就让你们轻松愉快的离开了,是不是会让你们更加瞧不起我们呢?
潘党率领楚军一追,这魏錡也紧张了,后面的楚将面目狰狞,拼命来了?还没正式开始呢!这时候魏錡看到大泽中有麋鹿路过,忽然想起来乐伯射鹿的事情,他也射中麋鹿一只,送给楚军,说是感谢乐将军前日馈赠。
这敌人还成了朋友了,一见面不打仗先送礼。
潘党本来心里很火,看了魏錡如此不由得笑出了声,这是和我们乐伯将军现学的啊!我要是不依不饶,倒显得小家子气,也罢,就战场上再见!潘党率领楚军回营。
魏錡回到晋军,见到统帅荀林父,当然不能提自己没听话的事情,他说自己请成了,楚军坚持一战。
怎么,难道您还能亲自去问楚成王不成?
荀林父一看这没办法了,再一问魏錡,说赵旃还在后面呢,荀林父当即派出荀罃,带领兵车五十乘,士卒一千人前往接应赵旃。
将军赵旃玩儿的就是心跳。
赵旃来到楚军营地已经是夜里了,他命令手下就在楚军门外布阵,自己下车饮酒。看来是准备用这一举动羞辱死楚军。
当然赵旃的高招不止这一个,他还命令手下二十余人,学说楚国方言,四处流窜,混入楚军营中。当然最后这些卧¨wén 。rén 。shū 。wū¨底都被楚军发现,但是也给楚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逃出来的卧底找到赵旃,还喝呢!大家一起扶他上车准备逃跑,一看赶车的都被楚军打死了!
到了天快亮的时候,赵旃亲自驾车率领众人逃跑。
楚军当然不能眼看着晋军逃跑,后面一路追兵,穷追不舍。
赵旃待遇不错,追赶他的就是楚庄王本人。赵旃见势不好,下车亲自步行逃跑,可是又被楚军大将屈荡发现。要说赵旃毕竟足智多谋,关键时刻,他脱下自己的盔甲挂在树上,这下子可就没人能认出来谁是赵旃了。到处都是逃兵,谁知道谁是谁呢?
屈荡将盔甲献给楚庄王,潘党前来报告,晋军大军已到了!
一片烟尘滚滚,不是晋军是什么?
的确是晋军,但不是主力部队,是荀林父派出接应赵旃的部队。
楚庄王哪知道这些,只是一阵心慌,这下完了!楚庄王的恐慌持续不久,忽然安心了,后面楚军前来接应。原来是令尹孙叔敖害怕楚庄王亲自出战有危险,带领部队前来接应,楚军大部队随后就到。孙叔敖建议楚庄王借此机会发动全面进攻,直捣晋军中军,必定大胜。
楚庄王觉得孙叔敖说的对,总攻的时候到了!他命令公子婴齐率领左军攻打晋军上军,命令公子侧率领右军攻打晋军下军,自己则率领中军两广军队,直捣荀林父中军。
一切都和士会预料的一样,魏錡和赵旃真的把狼招来了!
楚庄王亲自擂鼓,楚军士气如虹,万马奔腾而来!
晋军根本没有准备,忽然就被千军万马包围,荀林父无奈只能命令,那就混战吧!
惊慌失措的晋军根本不能阻止有计划地反击,无准备的充当了楚军的靶子。
混战,无异于送死。
最倒霉的是荀罃,他率领军队没找到要接应的赵旃,却碰上了楚军大将熊负羁,后面的楚军更是潮水一般源源不尽的涌来。荀罃都蒙了,自己带着这一千人马这是跑到楚军老窝来了?混战之中,荀罃为楚军俘获。
这时晋军已经四分五裂,逃命去也!大将逢伯领着儿子逢宁和逢盖乘车逃跑,正好碰见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赵旃。逢伯知道这扫把星一定得求救,急命驱车迅速前进,不得停顿。果然赵旃高声求救,逢宁和逢盖说赵旃在后面求救呢!逢伯大怒,就是知道他求救才让你别回头!如今既然你们回头,那你们下去代替他吧!逢伯将儿子推下车,带赵旃突出重围,而逢宁和逢盖却死于乱军之中。
这真是令人唏嘘的一幕,难道多一个人就必须两个人下车吗?逢伯既然要救儿子,何不再次装聋作哑?就算日后扫把星大难不死,难道能够对人之常情说三道四?
聪明人,未免聪明太过。
第三十一章 不负责任的统帅
由于荀林父指挥无能,晋军各位将领各行其政,这一次晋楚之战,晋军很快进入四散逃命的状态。
荀林父和韩厥从后营率领残兵败将从山右边沿河逃命,一路之上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先谷从后面追上大部队,荀林父见他满脸鲜血,不由得问他,“主战派也是如此吗?”
这就是荀林父不厚道的地方了。大家都在逃命,何必五十步笑百步呢?何况先谷虽然愚蠢,但是毕竟与楚军一战,那荀林父作为晋军统帅逃命在先,是不是更加可耻呢?
大家好容易逃命到河口,荀林父刚一到就碰到赵括前来告状,说是哥哥赵婴齐早就渡河过去了,根本没有提前告诉自己!
荀林父苦笑着说道,“这是逃命的关键时刻,你还等着别人告诉你吗?”
这件事情严重伤害了赵括,从此他和赵婴齐有了隔阂。当然他自己在战争中犯下的错误他从来没去想过。
荀林父知道晋军无力再战,只能命令手下搜寻船只,迅速逃跑。可是这船哪能说到就到?一时间众人心急如焚,却也无计可施。不多时下军统帅赵朔和栾书也打败撤退到此,一发人多。而船,却并没有找到几艘。
本来人多船少,荀林父又发出一道糟糕的命令。他实在害怕楚军赶上,晋军全军覆没,于是宣布先渡河的有赏。这下子晋军自己为了争夺早一步渡河展开一场自相残杀的血战,而船也连同毁坏了三十艘。
先谷果然心狠,命令有敢攀扯船舷的,一律刀砍。这下子无数晋军被砍手落水,哭爹喊娘,惨不忍睹。
没有被楚军俘虏,却被自己的兄弟砍断了手指,黄河水为之呜咽!
此时赵同、魏錡等败将一同赶到,荀首呼唤儿子荀罃,却无人回应。
荀首知道凶多吉少,本来已经登船的他要求下船荀罃重回阵地。荀林父劝告荀首,你回去有什么用呢?已经被楚军捉住,肯定凶多吉少了!可是荀首坚持前往,并且说完一能抓住别人的儿子,也可以把自己的儿子换回来啊!
还得是亲爹,才能真正为了自己不顾一切。
而魏錡本来和荀罃关系很好,此时也愿意一同前往。荀首素日在军中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