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回忆-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种意见分歧也曾使大会蒙上了一些阴拔。我是批评李汉俊的意见的一个主要发言 
人,也是这些议案的提出者;因此,有些代表认为这是我与李汉俊之争。代表们多认为陈独 
秀、李大钊等重要党员是支持我的意见的,在党内占绝大多数,李汉俊的意见虽然很少人附 
和,但他究是一个重要的发起人。中共在成立之初就表现了不同的意见,总令人难免有美中 
不足之感。 

    马林和尼科罗夫斯基未列席过大会,但获知大会进行的情形。他们对大会的争论点甚感 
兴趣,表示支持多数的主张,并引以为慰。可是李汉俊、李达等对马林印象不佳,不愿意让 
他干预大会的事;即与他保持接触的我,也只将他当作一个顾问,并没有遇事向他清教。这 
些情形似乎使他感觉受到冷遇,在大会讨论党章时,他以不耐的心情向我要求准他出席大会, 
发表演说。 

    马林的要求为大会所接受。我们决定在讨论党章结束时,即清他出席演说。为便于马林 
与尼科罗夫斯基出席起见,大会并改在李汉俊家里举行。大约是七月八日晚七时,当我们围 
坐在李家楼上书房的一张大餐桌的四周,正要宣告开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陌生人揭开书房 
的门帘,窥探了一下,说声“我找错了人家”,就转一身走了。我们都警觉到这人可能是法 
租界的暗探。我立即请大家将文件收拾好,准备立即离开,并将此事翻译给马林和尼科罗夫 
斯基听。马林十分机警,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以手击桌说:“我建议会议立即停止,所有的 
人分途离开。”说完后,就同尼科罗夫斯基首先走了。各代表也就随之分途散去。当我最后 
离开时,李汉俊声言他是屋主不应离开,陈公博也愿留在那里与他作伴。 

    果然,十分钟以后,一个法国巡捕带着一批警探围住了李家。他们追问李汉俊开的是甚 
么会议?开会的人那里去了?那两个外国人是甚么人?这些问题都波李汉俊镇静地应付过 
去了。在场的陈公博反而受惊不小。警探们大肆搜查,没有发现甚么可入人罪的证据,始失 

                                    63/151 

… Page 64…

                                 《我的回忆》第一册  

意而去。当时我们保密观念很薄弱,可能当大会在博文女校进行时就已为警探所注意,那次 
改在李家举行也未逃掉他们的耳目,而且他们很可能有一网打尽之计,故选择马林与尼科罗 
夫斯基参加时下手。 

    由于警探的骚扰,马林向大会演说的事并未实现。他在李家匆忙中所说的“我建议会议 
立即停止,所有的人分途离开”这句话,就成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说过的 
唯一的一句话;他对大会的全部议题从未提出过具体建议,这固然由于那时彼此关系不算密 
切,最主要还是由于他不了解中国一般情形,也不知道我们能做出一些甚么事出来。这次大 
会并未正式决定中共加入共产国际的事,马林也未提到这一点;因而中共加入共产国际成为 
其一个支部,还是第二次代表大会所正式决定的。 

    这个意外事件发生后,我们为了避开警探的视线,决定第二天停会,并通知各代表俟找 
到妥当开会地点后再行夏会。我不便立即与仍在被监视中的李汉俊接触,乃于第二天清早到 
公共租界大东旅馆去看陈公博,问明他在李家所目击的情形,并告诉他博文女校距李家很近, 
大概同在警探注意之中,须另觅开会地址。那时李达夫妇也来了,他是处理大会事务工作的 
负责人。他的太太王会吾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也帮着她的丈夫工作。我们大家便商讨开 
会的地址问题。王会吾非常热心的表示:如果在上海一时找不着适当的地点,可以到她的家 
乡去。她家住在浙江嘉兴的南湖湖畔,从上海去只需一个多钟头的火车旅程。她并说明:南 
湖风景幽美,她可以立即去雇好一只大画艇,准备我们一面游湖一面开会,并由她布置大家 
寄宿的处所,即使在那里开几天会也是不成问题。我们对于她的提议极表赞成。认为这样是 
万无一失的。她即根据这个决定回去布置。我也通知各代表明早搭车前往。 

    大约是七月十日清晨②,我们分别搭上沪杭线的早班车,九点多钟就到达了嘉兴的南湖。 
王会吾所预雇的大画艇已泊在湖边。代表中只有陈公博未来,他早一天坦率的向我和李达表 
示请假不出席,因为他太太对于在李家所发生的事尤有余悸。其他的代表却不将这件事放在 
心上,身当其冲的李汉俊也满不在乎,大家仍然兴高采烈地继续工作,并笑陈公博是个弱不 
禁风的花花公子。 

    我们登上了大画艇,四顾南湖景物,只见万顷碧波,湖畔一片芦苇中掩映着楼台亭阁, 
使我们这些初来的观光者觉得较之西湖的景色别有风味。我们的大画艇在湖中环游了一遍之 
后,便或行或止地任由它在幽静的湖上荡漾。我们继续在上海未完的会议,议题是《中心工 
作与工作方针》。我们不约而同地加速讨论,很少长篇大论的发言,大家都集中研讨急需解 
决的具体问题。 

    在《中心工作和工作方针》这一议题之下,项目原是很多的,如宣传工作中的党报问题, 
与青年团工作之联系及指导问题、妇运工作等等。但都只略略谈到大要,就决定交未来的中 
央负责处理。工人运动的问题讨论得比较详尽,主要的两项是如何组织工会和如何在工人中 
吸收党员。 

    关于工会组织问题,大会曾有几项决定:一是工人斗争的纲领,内容包括八小时工作制, 
增加工资,保护女工童工等等;大会认为根据各地实况,由工人群众提出减时、增薪的其体 
要求,以期由斗争中逐渐达到八小时工作制和合理的工资标准的目的。二是工会组织原则问 
题;大会指出共产党人不应再因袭旧式行会和仔招牌土会哟旧习,应注重新式的产业工会的 
组织;即每一个企业中的全体工人不分职业和籍贯等区别,均须组织在一个工会的单位里; 
同一产业中的工会应联合起来,组成某一类产业的总工会。三是中共应在中央所在地组设一 
个工人运动的总机构,并在各重要地区设分支机构,以为领导工运的枢纽。各地同志都应到 
工厂中去从事下层活动、将工人群众组织在工人俱乐部或其本厂的工会等组织之内。 

    关于吸收工人参加共产党的问题,大会决定各地组织应在工人群众中宣扬马克思主义, 

                                    64/151 

… Page 65…

                                 《我的回忆》第一册  

如出版通俗刊物等。又决定工人的入党条件应从宽规定,一个工人只要能热心工会活动,为 
工人利益斗争,并表示愿意加入共产党,就可准其参加进来,不必问他是否懂得马克思主义。 
至于如何使这些工人党员能懂得马克思主义,大会认为那是地方党部的责任,地方党部应特 
别注意工人党员的教育工作。当这一项议题讨论完毕时,已是日薄西山的时候,我们主张第 
四项议题的选举问题迅速进行。讨论结果,一致认为现在党员人数很少,暂不必根据党章组 
设人数较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只须选出三个委员,分担书记,组织,宣传等工作就够了。 
根据这个决定,大会旋即一致推举陈独秀任书记,李达任宣传,我任组织。在陈先生没有返 
沪以前,书记一职暂由周佛海代理。大会要求这三位被选的委员立即就职,从速组成中央, 
并决定将大会所通过各案原则由中央整理后作成正式文件.一切尚未决定的事,也由中央全 
权处理。 

    全部议程讨论完毕,大会旋即宣告闭幕,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闭幕仪式,由我致闭幕词。 
我以兴奋的心情祝贺大会的成功,并吁清各代表回到各地的岗位上,根据大会的决定,发展 
我们的工作和组织。这样,中国共产党便正式诞生了。 

    当我们离开这只画艇时,湖面上已是暮霭沉沉,渔火点点。大家赶上晚车回到上海,已 
是午夜了。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中共的组成,它在中国内部较之已往各政治组织发展得更为顺利和迅 
速,它一开始就确立了鲜明的旗帜,规定了努力的方向,表现得十分明朗。在国际关系上, 
共产国际第一次大会以后,它是亚洲国家中的一个重要的共产党组织,使共产国际对殖民地 
的政策得到一个主要的试验场所。这些不能不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一个共产主义的巨影开始在中国筹措着③。反射出这个巨影的人物充满着勇往直前和专 
心致志的精神,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使现在的人看来,还觉得有点神秘。陈独秀先生于一九 
二○年八月间和我商讨组党的事情时,曾说过下面这样丫段话:“日本的军阀政客们狂妄已 
极。他们看不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和四亿炎黄子孙,他们只知勾结中国的旧军阀、滥 
官僚、走私商、吗啡客以及流氓瘪三等等,只看见中国人的小脚、辫子、鸦片和随地吐痰等 
等腐败的一面;他们有意无意地蔑视中国新思潮新势力的方兴未艾。总有一天,由于他们这 
种错觉,会弄到他们自己头破血流。”陈先生这段话—自然不是专指日本而说的,不过举日 
本为例罢了—预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后来所起的作用,这也是当时我们这班 
共产主义者所怀抱的共同气概。 

   ① 陈独秀的四条意见我己不能记忆清楚,据《苏联阴谋文证汇编》第二册(——四七页)所载中共简 

明历史称系,“一日培植党员(按即征求党员);二日民权主义之指导(按即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三日 

纪纲(按即注重纪律的要点);四日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按即目前主要工作为争取群众,为将来夺 

取政权之准备)”这四点大致是真实的。   

   ② 我所能记忆的日期,可能有一天的出入。   

   ③ 这是套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   

                          第三篇         万事起头难  

    第一章 中共中央第一次大争吵 

    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虽决定了发展的方向,新成立的中央却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由于 
这些实际问题的不易解决,形成中共中央内部和中共中央与马林之间错综复杂的争执。直到 
陈独秀先生等七人被捕获释之后,我们才深悟团结奋斗的必要,内部争执也就平息下来。 

                                    65/151 

… Page 66…

                                 《我的回忆》第一册  

    大会闭幕以后,暂代陈独秀任书记的周佛海,任宣传的李达和任组织的我立即举行中共 
中央的第一次会议。我们的第一个困难是经费,已往的经费多半由陈独秀先生筹集,因大会 
的开支已所余无几。各地代表在离开上海以前都表示过筹集经费的不易,使中央无法要求各 
地分担所需的费用。中共中央除我们三人外,并没有专任事务工作的人员,我们分别住在分 
租来的小房间里,并没有一个可以集中办公的地点,一切也无规可循,都在摸索试探之中。 

    我们将大会情形及会后新中央所面临的问题函告陈独秀先生,并催促他从速来沪就职。 
我们不愿因陈独秀先生的未到而停顿工作。周佛海在暑假期满后要回日本去继续学业,不可 
能专心致志干中共中央的工作;李达仍忙于写作,于是在这段期间,我就成了中共中央工作 
的重心。 

    马林对于大会的成就是很满意的。当我和他在李汉俊家里匆匆分别之后,直到会后几天 
才再见面。我将大会经过情形正式通知他,他也一一笔记下来,似是要向共产国际作一个正 
式报告。他最感觉高兴的是我们居然能摆脱警探的监视,迅速完成大会的工作,这是一种不 
怕风险积极精神的表现。他认为大会讨论党纲党章所获得的结论,大体都能站稳共产主义的 
立场,对于工人运动的决议,更是切实可行,凡此都是很重要的收获。 

    我们谈到新中央将如何根据大会决议展开工作时,马林提出那个已经决定了要组织起来 
的工人运动的中央机构,应该用甚么名称。我告诉他,这个名称还在考虑之中,我们不能称 
之为总工会,因为还不是由各地工会所产生出来的机构,并反问他,根据各国工人运动的经 
验,以使用甚么名称为最适当?他建议可以叫做“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说明这个名称 
适合于一般共产主义者从事工会组织工作的称号。这个名称的提出,似是马林对于中共第一 
次的具体贡献。 

    我们同意采用这个名称之后,又谈到经费问题。我告诉他,我们已函告陈独秀先生,请 
他为新中央设法筹集经费,此外,其他各地大致可以解决他们自身的需要。他又提到工作愈 
开展所需经费愈多,以后将何以为继等等。这样,他重新提到了他和李汉俊间所曾引起的争 
执。他向我解释,站在国际主义的立场,共产国际有帮助各国共产党的义务,而中共也应当 
坦然接受。对于这一点,我首次向他表示赞成。接着他又说到工作计划和预算的必要,要求 
我回去开一次中央会议商讨一下。 

    我向新中央报告与马林谈话的经过,并以赞成的口吻略加解释。 

    李达听了我的报告之后,对那位桀骜不驯的马林仍表不满,对于向马林提出工作计划与 
预算这一点,他主张须从长考虑,最好等陈独秀先生来了以后再作决定。周佛海却支持我的 
意见,表示为了迅速展开工作起见,不必等待,就可以根据大会的意向,接受共产国际的领 
导,因而向马林提出工作计划和预算也是应有的举措。李达也并未坚持他的反对意见。于是 
决定由我起草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计划和预算,提经下次会议讨论决定后,送一份给马林, 
征求他的同意。 

    不几天,劳动组合书记部的组织和工作计划预算等都由我草拟好了。规定在上海设立总 
部,除指导全国工运外,并兼办上海区的工运工作,创办一个机关刊物,定名为劳动周刊。 
在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地设分部,出版地方性的工人刊物。可以从事工运的共产党员 
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员都应参加这一项工作,总共预计约三十人须按月领用生活津贴,每人约 
需二十元至三十五元。这个机构的全部开支及出版费用等每月约需一千零数十元。 

    这个计划提交中央会议讨论时,李达又提出了疑问。他认为工作人员按月支领薪金,可 
能发生雇佣观念的流弊。但讨论结果,这个计划还是被采纳了,认为可以据此开始工作,不 
过暂不作最后决定,将它视为一个试行的草案,等陈独秀先生返沪后再作最后决定,并可将 

                                    66/151 

… Page 67…

                                 《我的回忆》第一册  

这个草案的副本送交马林。 

    当我和马林谈到这个计划时,我向他说明,我们开会讨论的经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