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盎婆凭妗薄! 澳阌蟹砷苁酰矣泄教荨!�1992年1月,伟益公司宣布供股集资两 亿港元,购买联地公司所持有的红山半岛物业。伟益小股东议论纷纷,联地
… 页面 67…
是李明治的公司,这好比到虎口购食,交易是否对伟益股东有益? 李明治这次算碰到“刺头”。立法局议员詹培忠恰恰是伟益股东,詹氏 被证券界誉为“金牌庄家”,李明冶的花招怎瞒得过股市老将的火眼金睛? 詹培忠为捍卫小股东权益,拍案而起,即向联交所投诉,并向传媒曝光李明 治实际上是这两间公司的大股东。 这是传媒第一次以肯定的语气披露:联集参与的交易,沽家买家都是一 个人。 证监会和联交所认为事态严重,开始了对联合系的调查。2月24日,联 集宣布撤回联集、联地、联工与亚证的合并计划;26日,伟益宣告取消供股 集资购进红山半岛物业的计划。李明治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1992年4月,证监会副主席罗德滔(R。 w。 Nottle)接任主席。罗德滔 在接受传媒采访时称,他今后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投资者权益,对一贯违反证 券条例的人和事决不姑息迁就,要重拳“打老虎”。罗德滔的上任,揭开了 澳洲证监帮“追杀”李明治的序幕。 李明治情知不妙,开始积极部署撤退。出售联合广场,套现1。11亿港元; 稍后,又进行出售地利根德阁C座的谈判;欲将东荣钢铁售予第三者;海裕 国际收购百乐门印刷,作价1。61亿港元;三泰实业的出售进入深入谈判。 1992年8月12日下午3时8分,证监会突然下令10间公司停牌,开始 了对联合系的全面调查。停牌的公司包括联集、联地、联工、亚证、三泰、 百乐门、东荣、伟益、十字军和Paragon。舆论风传李明治在新加坡被捕, 李氏于当日下午发麦声明予以否认。 调查费预算最初为3000万港元,到年底追加到1。1亿港元。 10月7日,接受调查的公司增至22间;1993年4月,调查范围扩大到 250间公司以上,超过70人被问话,有关资料文件来自400多间公司及150 多人;6月底,调查员聂雅伦指出,超过350间公司与联集有直接或间接关 系。 联合系一方,1992年8月17日,10间被停牌一周的公司复牌,9间公 司股价下跌1%至30%不等。证监会的大“围剿”,使得“联合舰队”形象 大损,信誉陡跌。为使联合舰队驶出“是非港”,李明治在调查前后快斧斩 缆,将三泰、东荣、百乐门、亚证及一间非上市公司出售,到1993年4月, 联集出售资产,共套现16。11亿港元。 李明治仍保留联集、联地、联工3间上市公司,为增强公司形象和股东 信心,李明治邀请一批社会名流进入董事局,如立法局议员刘华森、前马会 主席麦蕴利爵士、新机场咨询委员会主席黄保欣等。李氏还邀请前证监会主 席区伟贤人局,遭到区氏的拒绝,传媒说李明治想借证监会前任主席打现任 主席的耳光,但这一巴掌落空。 李明冶还从联集的一线退居二线,由高志森接任,并表示要放弃联地、 联工主席职位。李氏的目的,是要在公众中淡化联合系的“李明治色彩”, 使联合系不再那么令证监会刺眼。 李明治频频拆招还招,加速了对手的调查步伐。1993年9月15日上午9 时,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出动300多名警员搜查上百间问题公司和被调查 人员的住宅。其中联合集团总部被封锁24小时。政府合署送出1000多个纸 箱至各搜索点,其中联合集团总部达500多个,文件资料送往有关部门调查 研究。
… 页面 68…
证监会如此穷追不舍,步步紧逼,是因为李明治在整个调查期间,积极 寻找红色保护伞。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1992年10月,将东荣钢铁售予首 长(首都钢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合组的准中资公司);1993年4月又将三泰实 业售予中资首钢;1992年11月,丰明治将1成联集股份售予中国对外贸易 部驻港机构华润;1993年5月,联集董事局还表示,有数家中资公司愿意成 为集团的股东。联合系的中资色彩愈来愈浓厚,有可能成为首家香港的“红 筹股”《指中资上市公司》。 这样,证监会未来的追杀对象,将不是身为民间商人的老对头李明治, 而是中国各级政府的国营公司! 李氏摇身一变成了“亲中人士”。李氏的下一步计划,惊人骇世,他将 在中国内地投资50亿港元!这对证监会不啻当头一棒,香港证监会极有可能 成为澳洲NCSC第二。 证监会无权干预上市公司投资的地域方向,这也正是证监会的虚弱表 现。如果在港的联合系变成红筹股,而李氏又大举走资内地,证监会对李氏 及联合系的监察将无任何实际效果。 内地的股市尚未全方位开放,故李明治不太可能重演澳洲及香港的魔 术。不过有人说李氏是个“雁过拔毛”的人物,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呼风 唤雨,狠狠折腾一番。 但愿不会出现这样的事。 证监会骑虎难下,如达到目的,难免不会受到“滥用权利”的指责,影 响股市交易的灵活性;警方若拿不出证据指控联合系,将不能杀鸡儆猴,会 有更多的小公司效尤李明治,玩弄伎俩,逃避证券条例。
… 页面 69…
第六十六章 金牌庄家 詹培忠进退兼利 詹培忠“金牌庄家”的美名,却是他做陈松青的御用庄家赢得的,佳宁 是他的代表作。佳宁倒闭,詹氏名利双损,退居加拿大。但不久,他又重返 香港,在股市东山再起,并任立法局议员。他的不少朋友如陈松青、李福兆 等锒铛入狱,詹氏却说:“如果他打家劫舍或者贩毒,才不可原谅,否则就 应该加以了解。” 股市奇人 香大侠香植球 香植球是广州人,1961年来港,1972年,香氏拥有600万港元身家,他拿出300 万与弟合组泰盛发展,另300万投资股票。其后18年,香港股市牛熊交替,大起大落, 而香氏却能屹立不倒,“香大侠”绰号不胫而走。香氏对股市的评测,常被股民引为金 玉良言。香氏计算股市水平的方法很独特,以总市值与香港存款总额相比较。如果股市 总市值相当存款总额,就可考虑吸纳;如果再偏低,就应果断吸纳股票;但若总市值超 过存款总额40%,就应该沽售股票;若总市值相等于存款总额120%。就是一个合理的 水平。香氏选择股票有个生动的比喻,“我选择股票和无线选美一样,无线选美以美貌 和智慧并重,我选择股票刚是盈利和资产并重。”1989年股灾,炒股高手香氏马失前蹄, 受损匪浅,从此金盆洗手,告别股坛。 收购专家 梁伯韬、杜辉廉 在香港数宗威名大振的收购战中,可以看到财务顾问万国宝通国际的身影。这间 财务公司的副总裁,便是策划收购的证券精英梁伯韬。梁氏在加国多伦多大学修工商 学,1980年学成回港,先在著名的获多利任职5年,后转万国宝通国际、因辅佐收购窜 红。1988年,梁氏与杜辉廉合作创业创办百富勤融资公司。杜辉廉是英国人,曾在伦敦 执业证券经纪,70年代来港工作,是股坛风云人物。现在两位证券才子一改智囊身份, 做起老板来。 百富勤在两位好友的通力合作下,通过一连串收购,3年时间便在全港投资银行排 16位,跃居全港证券公司第三位。百富勤重要的收购有:1989年9月收购老牌化壮品 公司广生行;10月从香植球手中收购泰盛,从此涉足地产业。两人在集团的座次是:梁 任百富勤主席,杜为董事总经理;杜为广生行与泰盛主席,梁为董事总经理。百富勤创 业之初,梁杜两人只占35%股权,其他帮衬股东均有来头。如李嘉诚、胡应湘等18名 商界名流。1992年,百富勤集团盈利6。68亿港元,委实不俗。百富勤的业务很广泛, 有地产、制造、证券投资、证券经纪,财务顾问等等。粱杜两人,是香港靠智慧成富豪 的典型。 香港财经记者朱嘉儿、许金峰曾如是评价詹培忠: “这个人,早在21年前已在股票市场上赚了第一个100万,其后,市场 反复上落,他亦有输有赢。最风光时,有 ‘金牌庄家,之称,佳宁是他的代 表作。及后佳宁倒闭,令他颇有损失。东山再起时,已是目光锐利、懂得利 用法律空隙的 ‘公司医生’。目前的财富,足以衣食无忧。在股票界纵横20 年,他的名字经常跟那些系狱的政经人物扯在一起,为他的故事平添江湖色 彩,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为了更进一步发挥他在经济界的监察力,1991年, 以金融界功能组特别身份晋身立法局,快人快语及大动作风格传诵一时。”
… 页面 70…
下海试手 詹培忠1947年生出于广东潮安县的小商家庭。50年代初,詹父远离家 乡,去柬埔寨做生意。 1956年,詹父将詹培忠接来香港,交给弟弟照顾。 詹培忠机灵且顽皮,不是读书的材料,念到中五时,便休学经商,跑到 柬埔寨跟父亲一道做生意。詹培忠做生意很投入,也滋生了野心,幻想做亿 万富翁。 1968年,詹培忠与一个华侨姑娘成婚,婚后不久便双双回到香港,为父 亲在柬埔寨的批发行采购货物。 1971年,詹父见香港经济起飞,不少潮籍同乡都成了富翁,也来港发展。 第二年,还将留在老家的妻子女儿接来香港定居。这一年,詹父参股水利证 券,詹培忠开始与股票结下不解之缘。 很多富豪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詹培忠恰恰相反,他对自己的身世及 观念不保留,颇有北方汉子的遗风。 “父亲与合伙人认为我够机警,情商我做出市员。那时交易所是黑板时 代,出市员手操大权,可以最快听到市场信息,亦可以参与投机赚钱,所以 水利虽然只给我1000元车马费,我仍觉得这个职位很有挑战性,便做了出市 代表。我把贸易生意交了给朋友代管,1972年,我全心在证券发展,结束了 贸易公司,赚了数十万元。 “之后,永利替庄士、宝光、金山地产等上市公司做庄家(包销商)。 我平日刻意钻研股市走势,又摸透大户的心理,不罗嗦,办事效率高,不食 价,又处处为他们省钱,渐渐建立起声誉。那一年,我投资股票颇有所获, 已赚得第一个100万元。” 詹培忠初出道时,股市牛气冲天,几乎买什么股票都能赚大钱。到1973 年初,股价已被炒到与相关公司实际资产以及盈利完全脱节的高位。汇丰大 班曾发出警告,但投资者仍如痴如醉如狂。 假股票事件,成为股市崩溃的导火线,恒指一泻千里,投资者断臂折翼。 詹培忠因处第一线,快速斩仓,但再怎样快速,都跟不上狂泻的股价。詹氏 原值100万的资产,输得剩下20万港元。比起倾家荡产者,詹氏还算幸运, 这是詹氏第一次亲身经历大熊食财,有些茫然而不知所以然。 其后,股市一潭死水,人人谈股色变。詹氏起念告别股坛,等划去越南 西贡开拉链厂。 詹培忠幸遇贵人,使他打消了去越南做工厂主的念头。两年后越南南方 解放,不久又掀起排华浪潮。如作为“反动华人资本家”的詹氏,即使能幸 存下来,也不可能成为今日的10亿大富翁——幸亏詹氏未踏上险途。 金牌庄家 詹培忠遇到的贵人,是黄创保、李福兆、陈松青。 慧眼识珠者,首先是大商人黄创保,黄氏颇看好詹氏在股海的机敏聪慧, 想与他合作证券经纪。詹培忠对记者回忆道: “黄创保由于很赏识我,订本叫我搞证券公司,让我做出市,给他的宝 光及汉美做庄及做围内业务,每月也是1000(港)元车马薪酬,而佣金收入
… 页面 71…
则两人对分。我透过李福兆的介绍,以54万港元买了一个经纪牌,取名盈忠 证券。初时,由于股市很淡静,便替黄创保搞了精工及宝路华两队足球队, 宣传他代理的手表。我每朝早亲自监督球员操练,结果精工在我当领队期间, 从未在淘汰赛输给南华。” 70年代未,股市大牛出世,恒指节节攀升。宝光集团有意将旗下的汉美 作壳出售,来港多年的南洋商人陈松青急于借壳上市,大展宏图。在詹培忠 的缀合下,做成这笔交易。 “我参与安排佳宁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向宝光购入汉美,比汉美的3。5 港元的资产值高出一大截,黄创保赚了可观的利润,送了盈忠的经纪牌给我。 1980年,我正式成为挂牌会员,开始大展拳脚。” 佳宁实现了上市的愿望,可说这宗交易两全其美。陈松青尤欣赏詹培忠 的证券禀赋,聘请詹为其御用庄家。那时陈松青是全港最“威水”的暴发户, 他有强大的海外政府背景,有浩大而神秘的资金来源。陈松青红得发紫,那 么在其身边摇鹅毛扇者,也必窜红。 佳宁集团的供股集资大任,全重托于詹氏。詹氏不负其望,充当前台指 挥,佳宁股票如一只只大鲨,在股海兴风作浪;佳宁股票,亦如大鹏,挟摇 上青天。詹培忠“金牌庄家”的大名,顿时蜚声香港股坛。 盛传股票到詹氏手中,便会身价百倍,找詹氏做经纪的上市公司愈来愈 多,除佳宁集团的几只股票外,高峰期詹氏做庄的股票高达20只,约占市场 成交额的11%。光是佣金,就令詹氏腰缠千万贯。 詹氏点石成金,却无法辅佐华懋上市,王德辉“数口”太精,詹记快刀 遇到牛皮糖。 詹氏的做法一如70年代初流行的赚钱术,一边做庄,一边炒股,短短3 年,就成为亿万富豪。詹氏为陈松青创造神话,也为自己创造神话,然而, 中英谈判的消息,使在股市发热发狂的投资者打了个寒颤,直耸云霄的股价, 高处不胜寒,急速崩塌。陈松青的空中楼阁摔落在地,原来竟是用纸糊的! 陈氏神话破灭,伊巴拉希之死,使一切真相大白。陈松青被警方拘捕, 佳宁清盘倒闭。詹氏作为佳宁的御用庄家,点石成金的光彩仿佛一夜之间黯 然失色。“佳宁倒闭时,欠我2800万(港)元,其他伟益、侨联等,又令我 损失一千数百万元。”詹培忠回忆这段往事,神情亦黯然。 詹氏岂止破财,重要的是信誉扫地。“那时,虽然我还有一些钱,但行 家都认为我是陈松青的党羽,不肯和我交易。” 怨谁呢?只能怨老天安排詹氏陈氏“因缘际会”。詹培忠肯定知道陈松 青说话“煲水”,那时,上市公司的董事总裁,有几个不煲水?谁不重彩浓 妆把自己扮成美女,在股东股民面前卖弄风骚?否则,公司的股价如何上扬? 市值如何飘升?“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才是对人对事的最终“合理评 判”。 詹氏虽知佳宁煲水,但绝不会知晓陈氏的海外背景是虚构出来的。真相 暴露,詹氏没有如梦方醒,反戈一击,甚至落井下石。十余年后,身为议员 大人的詹氏,仍在传媒面前对陈氏抱有“好感”:“香港最拼搏的就是福建 帮陈松青的奋斗精神全港第一。” 詹氏对曾提携过他的恩师,后又因犯科入狱的李福兆亦是这个态度:“他 还有6个同等罪名是不成立的;足以证明他的罪并未必要定若果那只股 票已经上市,别人认为他有影响力,所谓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