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门-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是件新鲜事。”张焕有些惊讶,这种事他从未听说过,他又追问道:“扣了钱,他们肯吗?”
“这就是信誉了。店里的人从来都信得过我,而且已经有十几名老师傅领到了这笔钱,平白多了一笔钱,大家怎么不肯呢?”
张焕点了点头,从印版工场走出,又到了仓库。此时仓库里已经戒备异常森严,这里放置有六千份考卷,每一份都编有号码,从发放到回收到最后销毁,只要少一份都要追查到底,他刚走进仓库,却见韦清正带着几个官员在交接考卷。
韦清来到鸿印坊却不来觐见自己,张焕知道他的心思,倒也没有生气。而是背着手远远地看着他们忙碌,黄苦行却没有意识到皇上的心思已经转移,他想起一件事。又马上问道:“陛下,有几个波斯商人想来工坊学习印刷技术,草民是否能传授?”
“还有这种事?”张焕略略有了一点兴趣,他沉思一下便道:“我大唐的强盛就在胸襟博大、海纳百川,我们既向外学习先进的技术,也应允许别人学习我地技术,只要不影响国家安全,皆可让他们学习,不用自我封闭。也不要怕别人超过自己,关键是自己要不断提高技术,这样我们才能永远保持领先,永远做别人地师傅。”
说到这,张焕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朕来视察鸿印坊并不是真想看什么考卷印刷,而是来做个姿态,朕会大力支持各大工坊的发展,朕希望有一天能看见两千人规模的鸿印坊。”
逼苦行心中感动。他一躬到地,“草民谨遵圣谕。”
“好了,你去忙吧!朕要会见礼部侍郎了。”
这时,韦清已经看到了皇上,他无法再回避,只得硬着头皮率领官员们上前来觐见,“臣韦清参见皇帝陛下!”
“韦爱卿免礼!”张焕摆了摆手命韦清免礼,他默默地子着这个自己当年救过一命之人,他们之间多少恩怨交缠。不过往日的仇恨已经在他心中淡去了。张焕微微一笑道:“韦阁老近来身体可好?”
韦清感受到了张焕语气中的平淡,这里面没有真正地关心。但也没有什么仇恨,只如水一样平淡,或许这也是他想要的结果,韦清连忙躬身道:“臣家父近来身体平稳,静养着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请向你父亲转告朕地问候,朕希望韦家继续人材辈出。”张焕淡淡地笑了笑,话题便转到正事上,“明天职官考就要开考,你们礼部准备如何了?”
“回禀陛下,考场已经布置完毕,名册也已确定,现在只要把考卷封存,明日一切都能顺利。”
“那就好。”张焕点了点头,又对他道:“这次职官考事关重大,朕不希望有任何徇私舞弊地事情出现,一切就靠你们自律了。”
韦清默默地点头,良久方道:“请陛下放心,臣会尽力而为。”
张焕子着他,忽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慢慢地涌进了他地心中。
一个月前,朝廷正式批准了京兆尹韩延年的提案,长安各坊的坊门将不再夜闭,任由百姓进出,改变了大唐百年来夜闭坊门的传统。
深夜,一辆马车疾速驶进了延寿坊,在韦府前停了下来,马车里走出了一个穿白袍地年轻人,他年纪约三十出头,长得面目清秀,眉眼间带着一丝贵族的傲气,这时,他的一名家人跑去门房通报地一声,约一刻钟后,韦府的侧门开了,韦家二公子韦池走出门拱手道:“李司直夜访韦府,不知有何要事?”
这名白袍的年轻人叫做李宣,是工部尚书李涵之子,现任大理寺司直,他是宣任三年靠门荫入仕,明天即将参加职官考试,他见韦池出来,便连忙上前笑道:“深夜来访,实在是冒昧,只是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能否换个地方?”
“这韦池犹豫了一下,这个敏感时候来,他也很难办啊!但李宣是李涵之子,也是得罪不起之人,踌躇半天,韦池才道:“好吧!李司直请进来说话。”
李宣大喜,只要肯进府就好办,他随韦池快步走进了府内,在府内绕了几个圈,韦池将他带到了书房内,他挥了挥手,命几个丫鬟退下。
“家父已经休息,李司直请坐,有什么事就对我说吧!”
韦池是韦清之弟,他自幼身体不好,没有能够入仕,一直在家负责打点韦家在京城的几处大商铺,虽然是个商人,但他对朝中的大小事情皆了如指掌,朝中各个势力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也清清楚楚,李宣的身份背景,甚至他来拜访的目地韦池也心知肚明。
李宣坐了下来,他见周围已经没有外人,便取出一张飞票推了过去,“这是一点心意,敬请笑纳!”
韦池眼一瞥,心中扑!地一跳,竟是一千两黄金的存票,市价可是一万四千贯,他不露声色地又推了回去,“李司直这是什么意思?一千两黄金的心意,韦家可受不起。”
李宣伸手将黄金票按住了,“是这样,明天将是职官考
他话没说完,韦池马上打断了他,“抱歉,我大哥已经被隔离,恐怕我们帮不了你这个忙,心意领了,这金票李司直还是请收回去。”
“我不是说现在,我是说考完试后。”李宣一边说,一边将金票慢慢地推到韦池的面前,“我其实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只求韦侍郎保持沉默。”
一千两黄金买一个沉默,这个价格是不是高得离谱了,韦池沉吟不语,此事他要问问父亲才能做决定,这时李宣站了起来,他拱拱微微一笑道:“此事就拜托了。”
他转身便走,韦池惊醒,他慌忙抓起金票塞回去,“李司直吩咐一声就是了,钱是万万不能收,请李司直拿回去。”
李宣脸一沉,“这钱我是给韦侍郎,而不是给你,收与不收应由韦侍郎决定。”
说罢,他再不理韦池,大步地走了,韦池呆呆地望着他背影消失,又低头看了看金票,他猛地一跺脚,转身向父亲的房间跑去。
第四百一十四章 笔筒案(二)
职官考试要比制科考试的规矩严格得多,实行不糊名考试,事先不公布题型,每个官员考生进考场前都要被仔细地搜查和辨认,以防夹带或冒充,而且迟到片刻也将被拒之门外。/
卯时正,宣政殿的大门敞开了,五千余官员排成十列依次向大殿进发,没有人敢说话,众人皆沉默地前行,李宣位于第三列的第四人,他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地跟着队伍走进了大殿。
大殿中的布置和前几天的制科考试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也是由简易木板隔出了一间间小榜,考号有了变化,甲乙丙丁四个区都集中在正殿内,李宣的考号是乙区四百四十三号,很快,他便找到了写在巨大牌子上的乙区,直接从第三排走了进去,很快便找到了他的位子。
位子里也是一席一几,几上放着笔墨纸砚,这是昨天晚上才放置,等会儿会有专门人来发考卷,李宣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一言不发地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在下礼部侍郎韦清,为今天职官考的副主考,也就是今天的全场督察,下面我宣布考场辨矩韦清在逐条宣读考场辨矩,而几名从事推着装满了考卷的小车从各个考生面前走过,每人发一份卷子。
小车慢慢地走近了李宣,李宣的心也开始紧张起来,嘎!一声轻响,小车在他面前停住了,一名从事递了一份卷子给他,细心地嘱咐道:“不要着急,别忘记写名字。”
李宣接过卷子,他忽然听见隔壁传来轻轻的低呼声,他急忙展开卷子,也一下愣住了,考卷足足有八页之多,密密麻麻写满了题目。让人眼花缭乱,没有什么写诗做赋,也没有策论,几乎全部都是贴经,《礼记》、《左传》、《诗经》、《周礼》、《仪礼》、《易经》、《尚书》等等,统统都有。每一行都空着一小段,让考生填写,这样,即使事先请人准备好了诗和策论也统统没用,这就是考真本事了。
一般而言,贴经是科举中的基础考试,凡是经过十年寒窗的士子,基本上都能背得很熟,即使过了很多年。只要略略复习,也都能记起来,张焕在六月份便通告全国将要举行职官考。足足给了各考生三个月时间准备,复习时间上应该是足够了,除非读书时根本就背不下来,或者年事已高,真的忘了。
由于年事已高、忘了的,那也没有办法,毕竟大唐的官员太多,少说要裁掉一半以上,李宣呆呆地望着卷子。半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是靠门荫入仕,少年时斗鸡走狗,浪荡于长安城,从来就没有认真读过一天书,他现在任职的大理寺司直,为从六品衔,不高不低,按正常编制六人足够。但现在却有了十一人,而真正干活的也不过三四人,李宣就是属于混官之类,今天的题目他基本上都无法完成。
这时,李宣迅速地向两边瞥了一眼,走道上空空荡荡,十分安静,监考地官员也很少走动,他慢慢地将笔调了个头。仔细地在笔杆上寻找。最后他找到了笔尾,轻轻地旋动笔尾上的盖子。打开了,里面应该是中空的笔筒,但李宣却抖了抖,竟从里面抖出来一卷纸,他一下子将卷纸藏到卷子下,很快把笔盖恢复了原状。
他又向走道上探头瞥了一眼,却一下子看见不远处一个考生的头也伸出来,两人目光相触,皆会意一笑,没有监考官,李宣马上将纸卷迅速地展开了,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前面的编号和每道题一一对应,竟然就是这张考卷的标准答案。
李宣按捺住心中地激动。飞快地抄了起来。一边抄却又一边警惕地注意着走道。一共两个时辰地考试。他只用了一个时辰。便大功告成。李宣又再检查了一遍。主要检查有没有抄错行。就在他检查到一半之际。忽然。一阵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似乎就是来他地考位。惊得李宣肝胆俱裂。他一下子将纸卷揉成一团。用最快地速度吞下了肚子。
脚步声在他隔壁停下。传来韦清地声音。“什么事?”
他隔壁地考生道:“我地笔坏了。能否换一支?”
“你稍等片刻。”韦清地脚步声又走远了。
李宣地心微微放下。可是他地答案已经被吞下肚。后面还有四页未核对。对不对他就无从知晓了。李宣地头皮一阵发麻。这可怎么办?此时他恨不得将隔壁之人一顿老拳揍死。他傻呆呆地坐在那里发怔。不知该如何是好?
“怎么。你做完了吗?”韦清忽然出现在他面前。笑着问道:“若做完了。就可以交卷了。”
“是!是!我是做完了。”李宣慌忙将卷子拿起来,双手递给了韦清,韦清见他真做完了,不觉有些诧异,他接过卷子翻了翻,目光中的疑惑更加浓重,他是知道李宣不学无术之人,可前几页的考卷几乎全对,而且答案非常标准。
但疑惑归疑惑,韦清还是在他卷子上画了一个圈,表示正常完成,他平静地对李宣道:“你可以回去了,出去时注意保持安静。”
李宣不敢多说什么,转身便匆匆去了,韦清望着他背影,极为惊讶地摇了摇头,喃喃自语道:“这就怪了!”
职官考要比制科考简单,只考一场即可,中午时分,随着结束考试地钟声敲响,宣政殿封闭了,礼部的官员们开始按编号清查试卷,整整一个下午,宣政殿里都在异常忙碌,而官员们有的开始上朝,有的则在长安买些土产准备返回地方,不管考得好与不好考试都结束了,五天后吏部就将公布处置方案。
一直到傍晚时分,所有的清理工作都逐渐收尾,接下来便是阅卷了,职官考的阅卷并不是由礼部的官员来做。而是从国子监找了一百多名生员,由他们来交叉评判,礼部的官员除几个重要之人,其余的皆可回家了,韦清是副主考,他当然要坚守至最后。不过管束也没有之前那么严格,家里人可以在侍卫地监督下给他们送一些日常用品。
此刻,韦清和七八名郎中、员外郎就呆在宣政殿的偏殿里,不时有评卷地生员将一些不合格、或是怪异的卷子送来,所谓不合格,就是只有五成以下的正确,这些人将直接被录入黑名单,呈报吏部,而怪异的卷子是有明显的漏洞。比如很多地方都张冠李戴,或者几份卷子张冠李戴的情况雷同,这种情况或许是考生把某两本书经记反。或许就是作弊,需要一一鉴别。
“侍郎,这又是一份不合格者地名单。”一名员外郎送来了一份厚厚地名册,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本了,韦清微微叹了口气,接过名册翻了翻,足足有五百余人,这时,他在第四页上发现一个涂改的痕迹。有一行被墨笔悉数涂掉,他指了指涂改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回禀侍郎,属下已经问过,这是他们的笔误,而且属下也核对过卷子,确实是弄错了。”
“弄错了就算了吗?”韦清脸一板训斥道:“去!叫他们重新誉抄一遍,名册上不能有一点涂改痕迹”
“是!”员外郎不敢多言,抱着名册跑回大殿,韦清又随手拿起另一本名册。这是一些有异常的考卷清单,不多,只有不到百条,清单上一一写清了异常的原因,大部分都找到异常原因,被预审的郎中黑笔勾掉了,其中有两份考卷错误雷同,而且两名考生座位紧挨着,被预审的郎中用红笔钩出。这说明是有作弊地嫌疑。需要再细查,整份异常清册里地红笔只有这两个。其余地都被墨笔勾掉
韦清只简单扫了一遍,便要将它放下,忽然,他似乎有所感,又拾起了清单,在最后几行上他看到了一个人地名字,李宣,他也有异常么?韦清不由关注起来,李宣地错误是把答案填错行了,最后一页全部都跳了一行,而前面全对,韦清想起了他交卷时的情形,果然是有些古怪,他马上起身去了大殿。
大殿的阅卷区已经用木板完全封闭,只留几个交递孔,而外面则摆了一长排桌子,坐着十几个人,这里是登记校检处,所有不通过的卷子和异常卷都交到这里作最后的校检处登录,而且登录后要签字,还要另一人稽核,防止漏登,十分严密,韦清上前对一名生员道:“把异常卷中,乙区四百四十三号考生的卷子调给我。”
生员不敢怠慢,马上从异常卷中找出了李宣的考卷,韦清翻到最后一页,果然是全部都跳了一行,似乎是第一行写了两遍,结果后面的全部都下错一行,韦清冷冷地笑了一声,如果是一两处错误还能理解,或许是他记错了出典,可最后一页全部都错行了,甚至把最简单地论语填在诗经中,这就说不过去了。
“这份卷子我要细看,先带走了。”韦清交代一声,便将卷子带回了房间。
必到房间,一名从事便迎了上来,“侍郎,你的家人给你送东西来了,就在外面。”
“知道了。”韦清放下卷子便走去外殿,外殿的空地里,一名家丁正站在那里等他,旁边还有几名士兵,这家里送东西也有规矩,书籍等纸类物品不准送、被褥等大件的日用品也不准送、只准送一些特殊用品,如葯、饭菜或是带一些家人平安的口信等等,而且必须有士兵一旁看守,这算是一种人性化的通融,毕竟试已经考完,最后的阅卷之事也不是由他们来做。
家丁手里拎着一个盒子,见他出来,马上上前道:“夫人让我带一点葯膏来,还有几样老爷最喜欢的小菜,夫人说家里一切都好,太老爷身体也平静,请老爷放心。”
说着,他将盒子递了过来,话里没有什么特别,盒子里也经过仔细检查,没有什么漏洞。但韦清还是微微一怔,他从来不用什么葯,为什么要送葯膏给他?心中诧异,但脸上却不露任何声色,他接过盒子便嘱咐道:“告诉夫人,我还有三天就能返家。让她好生照顾父亲。”
韦清将盒子带回了房间,小心地将门关上,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