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7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脑嫌泻芏啵热缌蚧牵跏庑┮酝美粗圃旌诨鹨┑脑先匀幌嗟敝匾A硗馐停禾浚踔潦堑矸郏伎梢杂美粗圃煺ㄒ6圃煺ㄒ┍旧砭褪腔Х从ΓこЬ腿缤桓鼍薮蟮幕笛槭乙谎皇怯玫牟辉偈遣A髅螅蔷薮蟮恼袅笏戏从β鹊认执墓ひ瞪璞浮�
炸药在被生产制造出来之后,就将运送到弹药厂,由弹药厂将其装入子弹,炮弹,炸弹,鱼雷里面。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弹药,除了子弹这类小型弹药之外,其他的弹药在装药方面都是比较类似的。一般只有两种办法,一是装填法,二是浇铸法。
装填法就是将固体炸药装进还没有密封的弹药里面,然后再将弹药封好。这种办法比较简单,需要的工艺也不复杂,可却有不少的缺点。首先是极度不安全,稍微不小心,就很容易引爆炸药,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其次是效率低下,生产速度相当慢,而且很难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就是弹药的精度不高,会最终影响到使用效果。而该方法主要是在上次大战期间使用,现在一般只用来制造一些比较特殊的,产量不是很大,而且对产能要求不高的弹药,比如鱼雷的战斗部里的炸药就是通过这种办法装填进去的。
浇铸法就是将处于液体状态的炸药浇铸到基本上已经成型的弹药里面,然后再装上雷管,或者是预留出雷管的位置,将弹药封装好,就完成了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对温度的要求相当高,即不能得到炸药的起爆点,同时又要使炸药熔解,呈液体状态,因此,这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就相当高了。另外就是其只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如果进行小规模生产的话,成本根本就降不下来。因此,这种生产方式主要就用来生产炮弹,航空炸弹等消耗量巨大的弹药。特别是炮弹。以炮弹生产为例,工厂首先制造出弹体,并且在弹头部位留出安装雷管的位置,实际上就是一个直径很小的窟窿,然后将液体状态的炸药注入到弹体里面,最后让炸药凝固,炮弹的弹丸就算是基本上完成了。实际是制造步骤并不多,相当简单,非常适合以流水线方式大批量生产。
在大致了解了弹药的生产过程后,谈仁皓心里也有数了。从成本上计算的话,实际上炸药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小的。首先炸药是化工厂大规模生产的产物,而原材料的价格都不会高到哪里去,各中弹药中,炸药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小的。比如,一枚400毫米穿甲弹的装药量不过就十几公斤,高爆弹的装药量也不过就100多公斤,而炮弹的总重在1000公斤以上。一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弹的装药量也就只有几十公斤,500公斤的高爆炸弹的装药量也在200公斤左右。因此,炸药在弹药成本中所在比重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小。
真正决定弹药成本的绝不是原料价格,制造弹药的原材料都不会贵到哪里去。比如炮弹一般是用合金钢,甚至是铁制造的。炸弹也不例外。只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炮弹,比如坦克使用的高速穿甲弹是用钨合金制造的,而准备在27年投产的27式400毫米穿甲弹也大量采用了钨合金。可相对而言,这些材料的价格都不会高到哪里去。
构成弹药主要成本的是劳动力,除了特种弹药之外,大部分弹药的生产成本都以劳动力成本为主。而劳动力成本又集中在了生产的后期,特别是在封装过程中,为了保险起见,现在帝国还没有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来封装弹药,都需要由工人手工封装弹药。而这些工人都要领工资,这就是劳动力成本。
特种弹药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比如海军使用的120毫米与80毫米vt弹的成本中,有三分之一是电子引爆装置的成本。这还算是比较低的了,鱼雷的成本中,其发动机,以及控制系统(当时还没有制导鱼雷)的成本占了一半,甚至一大半。因此,特种弹药这一块肯定得分开算。
除了使用炸药的弹药外,还有一批不使用炸药,或者不以炸药为主的弹药,比如燃烧弹,火箭弹等等。这些弹药的成本中还得把燃烧剂,推进剂,以及发射系统的成本计算进去。以燃烧弹为例,因为主要是由燃烧剂构成的,而混合燃烧剂的价格比炸药要高,因此其成本比普通的炸弹要高。而火箭弹涉及到了发射系统,而发射系统的成本甚至在火箭弹之上,这就是另外一笔额外的价格了。
谈仁皓花了两天的时间来研究弹药的成本构成,有了之前在飞机上下的功夫,他也省了不少的力气。另外,他还现学现用,对帝国海军所采购的十几种主要弹药的成本进行了简单的计算,而最终他发现,要想大幅度的降低弹药的采购价格并不容易。
实际上,弹药的价格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单价。另外,弹药的生产环节更复杂,所谓的弹药厂,多半只负责弹体的生产,以及最后的总装。以当时青岛兵工厂生产的120毫米vt弹为例,兵工厂只生产弹药的弹体,以及雷管,而炸药是从化工厂购买的,电子引爆装置是从电子厂购买的。因此,在120毫米vt但的价格中,青岛兵工厂只占了三成左右,其他的价格因素是掌握在别的工厂手里的。而航空鱼雷的就更复杂了,青岛兵工厂甚至只负责总装,几乎所有的部件都是从其他厂商那里采购来的。这样一来,要想控制住弹药的价格,就得同更多的厂商谈判。
可弹药的采购数量也是最大的,如果说战舰是以各位数计算,飞机是以百位数计算,那么弹药就是以万为单位计算了。以26年的采购数量为准,采购最多的155毫米炮弹的采购数量是1520万发。炸弹方面,250公斤航空高爆弹的采购数量是150万枚。鱼雷方面,650毫米重型鱼雷的采购数量是25000条。其他的弹药更是不计其数了,通用机枪子弹就买了50亿发,结果还得在10月份的时候增够10亿发。80毫米迫击炮炮弹买了2500万发,也只能勉强至此到年底。因此,就算这些弹药的价格本来就不高,可只要单价能够降低一块钱,或者是几块钱,就可以为海军节约大量的经费。当然,有的弹药的单价还不到一元呢,而有的则高达几万元。这也算得上是弹药采购中的一个特别情况吧。
匆忙的了解了弹药的基本技术,生产方式,以及该怎么计算成本之后,谈仁皓就跟着甘永兴去了青岛,准备开始与弹药厂商进行谈判了!
第三十四章 兵工厂
广义上,兵工厂指的是所有军事工厂,可是在帝国,兵工厂一般指弹药工厂。这是因为在早期的热兵器战争中,火枪这些都是手工作坊里制造的,而且帝**队的官兵都是自备武器,当时还没有“兵工厂”这个概念。直到帝国陆军使用第一种用牛皮纸包裹的定装弹药后,才开始大批量的生产弹药,因此当时的兵工厂就是生产弹药的工厂。这个称呼也就延续了下来,兵工厂就特指弹药工厂。
在战争爆发前,帝国海军的主要弹药供货商就是青岛兵工厂,当时青岛兵工厂也是唯一的大型兵工厂,除了向海军供货之外,还要承担部分陆军的弹药生产任务。而兵工厂数量不多的主要原因是,在和平时期,军队消耗的弹药数量并不多,主要就是在训练,以及演习中使用,而且在很多时候,为了节约开支,训练时使用的还不是正规弹药,因此陆海两军对弹药的需求并不高。另外就是,弹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特别是火炮与枪械的弹药。如果陆海两军调整了火炮与枪械的口径的话,那么以前的那些不同口径的弹药就基本上报废了,这是一笔巨大的浪费。加上弹药本身的生产速度是相当快的,也就没有必要储备大量的弹药,然后等着被淘汰,报废。
战争爆发后,青岛兵工厂的生产重点逐渐转移到了海军的弹药上来,并且从23年初开始,就不再向陆军提供弹药了。同时,青岛兵工厂的规模还扩大了很多,甚至在周围还兴建了大量的配套工厂,比如设在连云港的化工厂,设在淄博,有一条专用铁路相通的钢铁厂,后来还有济南的电子厂与车床厂等等。可一座兵工厂显然无法满足海军对弹药的需求,在21年底到23年底的两年时间内,还有另外四家兵工厂进入了海军的供货商名单,而且都迅速发展成为了大型兵工厂,这四家兵工厂分别是秦皇岛兵工厂,南通兵工厂,厦门兵工厂,以及湛江兵工厂。如同大部分为海军服务的军火工厂一样,这些兵工厂都设在港口附近,而且距离原料产地并不远。
新出现的四家兵工厂的发展规模很快,可仍然没有取代青岛兵工厂的地位,因为青岛兵工厂也在迅速发展。与造船厂,飞机厂不一样,兵工厂生产的就是军火,没有民用产品,因此只能够依靠军队的订单生存,而造船厂还可以通过建造民用船只,飞机厂可以通过制造民用飞机生存下去。另外,战争期间的弹药需求量与和平时期的弹药需求量的差距是相当巨大的,海军可以因为战争的需要而扶持更多的兵工厂,可同时,在战争结束之后,也将因海军军费缩减,不再需要大量的弹药而导致兵工厂破产。正因为这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兵工厂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如果在战争结束之后,海军只保留一家兵工厂的话,那么另外四家兵工厂都得破产,而谁在战争期间中的表现最好,那么谁就将被保留下来,获得生存的机会。
这个特点决定了五家兵工厂之间很难形成实质性的产业联盟关系,这也正是甘永兴与谈仁皓在谈判中的切入点。加上之前海军已经与其他的供货商签订了27年度的意向采购合同,有了先例,这就相当于是海军新年度采购方法的信号,让兵工厂提前做好了准备。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弹药生产能力的过剩的。”在飞机上,甘永兴没有浪费时间,让谈仁皓尽量多掌握点情况。“以前,我们一直在为波斯与德国海军提供弹药,特别是在我们的战略打击部队部署到了欧洲战场上去之后,我们就一直在向欧洲输送弹药。现在,德国那边的弹药工厂已经完成了新生产线的建设工作。按照我们与德国的新协议,我们将为德国的‘远东舰队’提供弹药物资,而德国则通过为战略打击部队提供弹药物资作为交换。另外,五家兵工厂的竞争相当激烈,都有多余产能,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
“多余产能大概有多少?”
“没有三成,都有两成。”
谈仁皓思索了一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27年的订购量与26年相当的话,那么我们只需要四家兵工厂就足够了?”
甘永兴点了点头。“这个我们先不提出来,那些厂商心里自己有数。而且,在达到最大产量之后,他们仍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现在规划的27年作战行动来看,弹药消耗量不会比26年提高多少,只是特种弹药的消耗数量会增加。而特种弹药一直是利润率最高的,因此我们得设法把特种弹药的价格压下去。”
“那就更得利用现有的过剩产量来压价了。”
两人都笑了起来,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变成商人,正在学会怎么跟别人讨价还价,也许海军也需要一些懂得怎么杀价的人才吧。
在甘永兴躺在座椅上养神的时候,谈仁皓抓紧时间去熟悉那些兵工厂的情况。当初海军新增四家兵工厂的主要原因就是便于向各个方向上的作战部队提供弹药物资,因为相比于飞机,舰船而言,弹药需要运送,而且对时间性要求相当高。在战争处于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22年到24年之间的时候,几乎是弹药刚下线,就被装上了货轮,运往了前线。当时轰炸口木本土,青岛港就停靠了不少的弹药运输船,燃烧弹生产出来之后就立即被装上船,然后运往前线机场,也许不到十天,这些弹药就将被投到口木本土去。
两人在青岛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青岛兵工厂甚至还安排了专门人员来照顾谈仁皓与甘永兴,结果在甘永兴的坚持下,两人还是住到了海军办事处,没有去厂房给他们安排的宾馆居住。次日,海军司令部的军官队伍到达,谈判工作也很快就展开了。
这次的谈判与之前的谈判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地方是,双方都在细节问题上出现了矛盾,特别是在细分弹药成本方面,海军主张的方法与厂商所坚持的方法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计算出来的成本价格也就不完全一样。利润率的计算方法也出了问题,海军主张以成本价为基础计算利润,而厂商则主张以销售价为基础计算利润,也许这对单价的影响不是很大,可在巨大的采购数量基础上,单价的一点细微变动都将带来巨额经费的变化。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弹药的单价上。海军认为至少应该在26年的基础上降低两成到三成,而厂商认为降低一成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而要降低两成的话,他们就只有亏本经营。
甘永兴与谈仁皓分别与青岛兵工厂,以及厦门兵工厂进行谈判。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两家兵工厂,这也算是各个击破吧。相对而言,甘永兴与谈仁皓都不急,因为原本计划在26年发动的夏威夷群岛战役推迟到了27年,所以26年订购的弹药有部分节余,储备在海军弹药库里的弹药还能够坚持一两个月。而厂商就比较急了,26年的生产眼看就要结束,如果无法在十二月达成协议的话,那他们就拿不到27年的订单,也就无法展开27年的生产活动,甚至无法得到足够的原料,以及能源供应!
这就是海军手里另外一个砝码。在帝国的经济体制进入战争状态之后,虽然所有的物资仍然得用金钱购买,但是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物资。当时,几乎所有的军事工厂都要先拿到军队的订单,然后向政府的相关部门申请购买物资,在拿到了政府的批文之后,才能去原料厂购买物资。另外,电能,水等等供应也要由订单决定,有多少订单,就可以获得多少物资与能源供应,而没有订单,政府就不会将物资与能源分配给工厂。因此,在没有海军订单的情况下,任何工厂都不可能囤积大量的物资,甚至无法获得电力供应,就不可能开工生产了!
这可以说是所有工厂的死穴,谈仁皓与甘永兴在之前的谈判中就用上了这一招。每年的十二月十五日之前,工厂就得把下一度的生产计划提交给政府,申请物资与能源分配。而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上旬了,如果这些厂商没有办法在十五日之前拿到海军的订单的话,那么其下一年度的生产就将受到影响。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青岛兵工厂与厦门兵工厂首先软了下来。两家兵工厂与其主要的下游厂商首先与海军达成了协议,拿到了海军的订单。这也是与别的协议不一样的,海军的协议是与数十家厂商一起签订,相互约束,相互承诺,以保证弹药生产能够正常进行,同时更合理的控制住弹药的价格。
随后,南通兵工厂与湛江兵工厂也与海军达成了协议,内容基本上一样,仍然是由兵工厂牵头,与数家,甚至是数十家下游厂商一起与海军签订意向生产订单。而秦皇岛兵工厂最终被排除在了海军供货商的名单之外,与秦皇岛兵工厂合作的十多家下游厂商也因此而失去了海军的订单,等待这些兵工厂的结果只有倒闭。也许工人还可以在其他的工厂找到事干,而对这些厂商的资本家来讲,他们的结果就是破产。
相对而言,要想大幅度降低弹药的采购价格,这确实不容易,主要是无法通过大规模出口来填补工厂的亏损。因此,厂商不可能在海军这里做亏本买卖。另外,弹药采购数量极为巨大,且采购的灵活度也很大,受到战局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无法确定一个比较准确的订购数量的情况下,就更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