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龙棺-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然柳叶抬起头来问我:“震卦的第三爻说的是什么?”

我告诉她原文应该是“震苏苏,震行无眚”,然后又解释说:“这一爻写震动时恐惧不安的样子,谨慎前行就不会遭到祸患,这爻是阴爻阳位,阴居阳位,不中不正,位置不当。【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

“阴居阳位,不中不正,位置不当?”柳叶听我说完后反复地念叨着这句话。

她这一念叨,我突然开窍了,可能是我们刚才推断的方向真的有些错误了,既然我们按震卦的卦象来解谜,那么自然是通过第二爻找到皂荚树后,就要按照第三爻找方法了。阴居阳位,不中不正,应该是说阴阳颠倒,上下倒置;不中不正,应该是位置不在正向,那就应该是偏向。

想到这里,我顿时恍然大悟,真像三伏天吃了槟榔顺气丸一样,全身上下都觉得格外轻松,赶紧从包里抽出一把折叠铲,也来不及和柳叶打招呼,径直转到了树的东南侧,闷头开始挖起来。

柳叶也跟了过来,不明所以地看着我,默不作声。估计心里想的也和大牙一样,不知道我为啥火急火燎的,一声不吭就要挖树。

我其实也没有什么把握,一边挖一边告诉他们,按《易经》中的震卦中的提示我们上了山,又按第二爻的指示找到了皂荚树,而刚才推断秘密藏在树上完全是按当初造字的意向推断的,却忽略了卦象。第三爻主要说的就是阴占阳位,不中不正,其实就是说阴阳颠倒,上下倒置。

所以说秘密不在树上而是在树下,至于不中不正,说具体的方位,不在东南西北四个正位上,而是在阴居阳位的偏位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也只有东南巽位和正南离位是阴居阳位,排除正南位,就只剩下东南位了,所以我才在这里开始挖土试试。

我挖了一米多深的时候,终于发现土层有了变化,不再是山上的这种黄石土,而是带出一些各种杂色的“五花土”。

“五花土”是考古学术语,其实在挖土坑时,会将坑中各层颜色不同的熟土和生土挖出来,一旦再将这些混合土回填坑中,就形成了所谓的“五花土”。自然土经过开挖和回填二次翻搅;打乱原有层次、颜色界限,就变成了揉合多种土层的五花土了。

看到有“五花土”被挖出来,我知道有戏,就说明这里以前曾经有人挖过坑,没被挖过坑的地方,里面的自然土与空气隔绝,颜色纯正,土质清晰,层次分明,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用手擦了一把汗,继续小心的往下挖。

果不其然,又向下挖了不到一米左右,铲头就碰到了一块石板。

大牙这时也抄起一把铲子帮我把土往旁边清了清,这才完整地露出了这块石板,是圆形的,直径有七十厘米左右,比农村家里的大锅盖小了一圈,不知道底下盖的是什么。

我伸手就要掀起来,却被柳叶给拉住了,柳叶有些担心地看了看我,指着那石板说:“这东西出现在这里本身就很蹊跷,可别大意喽,我担心会有危险。”

我回头冲柳叶呵呵一笑,告诉她不用担心,既然能发现这块石板,就说明我们的推算是正确的,秘密虽然是藏在《十月之交》诗中,但是解开这里谜底的钥匙却是《易经》中的震卦,而这第三爻并没有什么凶险,卦象里也说了“震行无眚”,只要谨慎进动就不会遭到祸患。

柳叶听我这么说后脸色好了一些。

我让大牙和柳叶退后一点,我一弯腰,把住石板边缘,双臂一用力把那块石板拔起来扔在了旁边。

石板挪开后,下面竟然是一口荒废的老井,井口直径七十多厘米,井壁都是用石头砌的,圆圆的井口,幽深不见底,向外涌出阵阵寒气。

柳叶没敢往下看,吞吞吐吐地说:“我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好像是说这种井是通着阴间幽冥地府的,打小就不敢在井边走,更不敢往井里看。奇怪的是这口井为什么打在山顶呢?下面会有水吗?”

柳叶刚说完,大牙伸手摸起一块石头就扔了下去,很快就听到“叭”的一下,是落在地上的声音,看来下面没有水,是眼枯井。

我让大牙取过绳子,然后把绳子的一端系在旁边的大树上,又把另一端扔到井下,我就要下去看看。

柳叶和大牙虽然有些担心,不过心里也都明白,既然发现了洞口,总得要下去看看,虽然可能有危险,但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经历的哪件事又是没有危险呢?所以也没有怎么阻拦我。

我接过大牙递来的头灯和应手的工具,装备好后,又特意把手电插在腰上容易抽出的位置,然后又检查了一下匕首,觉得应该也没有什么别的问题了,拽着绳子往井里下。

井口不大,刚刚能转开身,小心地往下溜去,估计也就是七八米,赫然发现井壁侧面意外地开了一个洞口,洞口不大,斜着向下也不知道通向哪里。

我固定住身体,腾出一只手来,用手电又往里面照了照,里面什么也没有,洞挖得很讲究,打的笔直,铲印排列有序,一看就是行家干的活。但是这洞口却不太像盗洞,非方非圆,挖的竟然是个圆穹顶,有点古城门的意思,只不过小了许多,也就是八十厘米左右的高度,像我这身高,基本上只猫腰往前爬,。

我用手电又朝井下照了照,还有三四米就到底了,井底看得清清楚楚,大牙刚扔下的石头就落在井壁不远处,倒也没什么异常。我心一横,牙一咬,用手攀洞壁,双腿一蹬,身子往前,直接钻了进去。

正文 117、大清龙棺(第一部完)

沿着这条通道,屏住呼吸,小心地往前挪动,走了有三十多米时,头灯不经意地一扫之下,突然发现右侧的洞壁上似乎是刻着什么图案。【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

我止住身子,腾出一只手来,从腰里抽出手电,慢慢地往回照,右侧洞壁上刻着两个相同的图案,感觉像是用尖锐的东西硬划出来的,图案很简单,圆形里画的是六芒星的图案。

我瞅了半天也猜不出这个符号代表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重复画两次,赶紧掏出手机拍图片,猫腰继续前进。

后来我干脆双手双脚着地,蹶着屁股在洞里爬起来。

坚持着又往前爬了十多米左右,前面没有路了,而是直接就凿通了另一个空间。

我趴着洞口一看,吓得直吐舌头,差点一晕,头朝下栽去,说来也怪,也不知道这洞怎么打的,到底至少还有十多米深,正好打在半空中。从这往下看,黑嗵嗵的,真要是不小心栽下去,连骨头都得摔成八瓣。

正在我疑惑时,发现面前竟然有条碗口粗细的黑色大锁链,垂直下去,这条大锁链,我觉得眼熟,用手电沿着这根锁链往下照,看得十分清楚,这锁链直直的垂到下面的潭水中。

我再打量脚下,顿时让我目瞪口呆,原来这里不是别的地方,正是我们进去过的那座水下悬棺的洞穴。

做梦也没有想到,从山顶上钻进来后竟然也是通向这里,这洞挖得简直太绝了,只要攀着这锁链,就可以进入到洞穴内。

现在我渐渐有些明白了,我们先前从水下进来的那个豁口就是水下的盗洞。现在进来的这个洞口,是努尔哈赤找高人修建的入口,从古井地洞的位置到这条横向隧道精确的定位,当年干这活的人绝对不是普通人,这手艺当真是巧夺天工,鬼神共妒!

一瞬间,我恍然大悟。鸠占鹊巢,真的是努尔哈赤占用了这里的青铜龙棺,享尽了这处龙气风水穴。而铜棺上的漏洞,肯定是有人后来找到这里,破了这里的风水。

不管怎么说,我们先前的估计并没有错,人骨地图果然与珠子有关,既然我们是从《十月之交》诗中的第三节诗文中找到了这里,没有找到的另外两颗珠子中,一定有一颗上面刻得是“三”。现在,终于看出来了一点端倪,事实的真相似乎也是即将呼之欲出了。

我看看眼前的这条大锁链,下去也没什么必要了,于是慢慢地转过身子,又吃力地爬到地面上。

大牙和柳叶都围在洞口旁,眼珠不措神地往下盯着,看我灰头灰脸地爬上来,活蹦乱跳没受什么伤,这才都长舒了一口气。【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

一五一十地把地下的情况说了一遍,又把我的推测也一并告诉了他们,显然这个结果很出乎他们的预料,俩人一脸的不可置信。

这处风水穴大有玄机,是龙兴之地,葬者命格好,则后代出帝王,葬者命格不好,后代亦可富甲一方。

这里最初葬的是叶赫部的创始人竹孔革,从历史上来看,的确是竹孔革死后,叶赫部则越来越壮大,最后也算是显赫一时成了女真各部的领袖。随后里面换上了塔克世,努尔哈赤异军突起,统一女真,建立后金,可以说为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处风水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大清龙穴”。

大牙点了点头,突然皱了皱眉头问我,这里既然是大清的龙穴,那个龙棺怎么会有窟窿呢?谁动的手脚呢?

“那口青铜龙棺上的漏洞明显是人为的,棺材被打孔的时间,还有里面那条鱼的体型大小可以推断出来,应该是在二百多年以前。如此来看,这棺材上的窟窿也就是努尔哈赤死后差不多近百年后才有的。”

大牙嘴快:“来亮,你是说破这里的风水与努尔哈赤没有关系?是叶赫部发觉了什么,给做的手脚?”

“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否则根本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估计是当年努尔哈赤派人破坏叶赫风水时找到这里发现了这处龙穴,索性来个鸠占鹊巢为他所用,他不可能反过来自己又把风水破掉,这不是自掘坟墓吗?那口青铜龙棺漏水不是意外,绝对是人为的。估计皂荚树下的这个入口才是真正的入口,水底下的那个盗洞,是破坏风水的那伙人干的,不过那么隐蔽的地方,恐怕一般人也不可能找的到!”

柳叶笑着点了点头:“只有叶赫的后人!”

“要说这里,知道的人肯定不多,叶赫部绝对会有人知道,毕竟最初这里葬的是他们的先祖,努尔哈赤建国雄起,叶赫的亡国,肯定他们会想到这里出了问题,派人来检查这里的风水,也是合情入理。努尔哈赤当年把他父亲移葬到这里,肯定少不了行地七公的帮助,但是以行地七公的忠贞,应该不会反过来背信弃义,就算他们想要破坏大清的龙穴,也不会费力在水底下打盗洞,这个入口下去后更方便安全,不可能舍近求远。”

我这么一说,大牙和柳叶也觉得我分析的有些道理,不住的点头。

看来人算不如天算,努尔哈赤无意中找到这龙穴,占了这里的风水,的确打下了一片江山,可以说建造了大清的基业,只是他忽略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可以抢占,人家又怎么能坐视不理,不反过来破坏呢?

有他在,有行地七公在,或许这里还是安全的,没有人能进得来。

可是人总有死的那一天,他这一死,行地七公这一散,恐怕这里也就不是那么固若金汤了。

柳叶听我说完后,若有所思的说:“不仅仅是莽古尔泰还有多尔衮这些人死的不明不白,说起大清十二帝的死,都是死的有些莫名其妙,难不成真的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身患毒疽,不治而亡;

皇太极中年暴毙,端坐无疾而终;

顺治帝的死因,一直也是个谜,书上记载是在宫里染上了天花,撒手人寰,但是他的祭奠仪式阴森恐怖,可以看出其死因复杂,并不是死于天花那么简单;

康熙帝也是发病迅猛,突然间恶化,猝然去世;

雍正帝的死,众说纷纭,史书上更是只字未提;

乾隆帝应该是最长寿的一位,不过并不是死在床上,而是在养心殿突然断气,被人抬着离开了宝位;

嘉庆帝是在毫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猝然去世。有记载说是去木兰围场的途中,突然电闪雷鸣,众人之中,只有他被击中,落马而亡;

道光帝据正史记载,说是病死,但是死于何疾,确并不提及,也不明不白;

咸丰帝说是咳血而亡,但是死时身体大面积腐烂,头发全部脱落,头皮上都生出了脓疮,显然不是好死;

同治帝病死龙床,书上记载,死时腰间红肿溃破,漫流脓水,腿痛盘挛,头颈、胳膊、膝上发出痘痈肿痛,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光绪帝的死很不寻常,据记载,死前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痛,时间不大,魂归西天,离奇去世了。

宣统帝的死在现代的医学上说是患癌致死,无药无救。可是这种病在古代根本就没有记载的,也可以归纳为身患不治之症,‘离奇’而死。”

我俩听柳叶从头到尾数落了一遍后瞠目结舌。从大清崛起到大清没落,近三百多年十二个皇帝竟然都死得如此蹊跷,还记得爷爷对我说过,阴宅之风水影响一族,阳宅之风水影响一家,难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此处龙棺风水被破的原因?

重新翻看大清历史,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努尔哈赤的原配夫人)就是叶赫部的叶赫那拉孟古,而满清王朝最终衰于慈禧,止于隆裕,竟然都是叶赫那拉氏的女人,的确是“兴也叶赫,亡也叶赫”。

想来想去,心乱如麻,我无意间看了一眼大牙,一下子就愣住了,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晚上光线的原因,所以他脸上有些阴影,不过当我左右调换了几个角度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光线的事,大牙的脸上不知道是怎么弄的,竟然出现了一片片的红斑。

红斑有铜钱大小,一片一片的。柳叶也猛地看到,惊叫了一声,把大牙吓了一大跳。

柳叶赶紧从包里翻出镜子,递给大牙,让他自己照照。

大牙莫名其妙地接过镜子一照,就愣住了。

左左右右地照了半天,然后慢慢地解开自己的上衣,果不其然,连身上也是一样,大片大片的红斑,看得人头皮直发麻。

我俩赶紧各自撸起胳膊来看,都没有红斑很正常,只有大牙出现了这症状。

大牙沉吟不语。微闭双目,自己摸了摸脉,然后眼开眼睛有些不太肯定地说:“好像不是过敏,倒像是中毒了,脉象细数而无力,是中毒的迹象,可是我啥时候中毒了呢?你们咋没事呢?”

我和柳叶心里都有种不好的预感,是不是大牙捏爆那只殍蜘后中毒了吧?

事到如今,也不能再瞒着大牙了,我便把当时的情景告诉了他。

大牙听我说完瞅瞅我和柳叶,眼珠不停地转来转去,很难相信有这回事。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也没心情埋怨我们了,毕竟他自己就是医生,琢磨了一会儿,告诉我们,如果他猜得没错,应该中的是蜘蛛毒。有的蜘蛛毒可以在人体内潜伏十个小时以上才会渐渐发作,他这是蛛毒发作了。

大牙现在有些害怕了,早没了那种嘻皮笑脸的神情,一脸的严肃。

柳叶眼圈红了,眼泪掉下来,一个劲儿的自责。

柳叶这么一哭,搞得我和大牙都有点手忙脚乱。

大牙拍了拍柳叶的脑袋:“妹子,哭啥啊,我这不没咋地呢吗?唉,还没喝到你的喜酒呢,我可不想这么快的就走!”

我赶紧把东西收拾了一下,招呼他俩下山,抓紧时间先到市里的医院,免得有危险!

下山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连滚带爬的从山上冲下来。

上了车,柳叶一脚油门,车子猛地往前一窜,绝尘而去。

第一部结束第二部《大清龙棺之汗王秘藏》将于2012年2月份出版上市,敬请关注,谢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本人的另外两部小说《天灵地宝》、《大清风水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