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和珅:二号人物-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皇帝下旨曰:“咸安宫见在空闲,著设立官学。”雍正七年(1729年),咸安宫内修理出了读书房三所。当年夏天,咸安宫官学正式开学,一开始招收学生90人。此后,咸安宫成为了大清内务府在宫内为内务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之优秀者而开设的官学所在地和大清王朝培养人才的摇篮,后被称为“咸安宫官学”。

乾隆皇帝继位之后,对咸安宫官学的生源进行了一些改变:除了继续供内务府官员的优秀子弟就读外,还大量招收八旗官员优秀子弟入学,也就是放宽了招生条件。关于这个问题,嘉道时期曾经做过云贵总督和翰林院编修的吴振在其所著《养吉斋丛录》中有下面一段具体的描写:“咸安宫官学,在大内西华门内,为八旗官员子弟读书处。总裁以满、汉翰林各二员充。其后由掌院派充,满二员,汉四员。按日稽课,西配殿读满洲书者,则满总裁稽之。”

这一时期,在咸安宫官学任教的教师主要由翰林充任,至少也得有进士、举人的身份。

学校分为汉书十二房,清(满)书三房。课程的设置多样、全面、正规,要求严格。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文、武两科。其中属于文科的课程,主要有“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清文(满文)与蒙古文、藏文;兼有诗词、书画等方面的培训。属于武科的课程,则主要有骑射、摔跤以及如何使用火器等军事课程。朝廷每年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成绩优异者授予相应的官职。

关于这一时期在咸安宫官学就读的学生,我们仅以乾隆元年(1736年)的情况为例做一个简要说明:这年年初,乾隆皇帝亲自下令,在内务府所管辖的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所属“上三旗”的90名学生内,挑选出30名优秀者送咸安宫官学读书;此外,再令八旗都统等,将可以造就的俊秀子弟,每旗选10名,如果大臣子弟中有情愿读书者,也可以在份额内准其入咸安宫官学读书。凡在咸安宫读书的学生,除了每年可以得到一份粮饷外,学习时间也不仅仅局限在10年之内(八旗官学的学生,必须10年内完成学业),一直到出任为官前,均可在校学习。当时在京师城内有许多学校,例如,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琉球官学、俄罗斯学、算学学、国子监南学、景山官学和咸安宫官学等。在这些众多的学校当中,咸安宫官学是一所优秀的学校,清朝许多精英们都在该校读过书。例如,大学士英和的父亲德保、军机大臣兼大学士阿桂、中丞良卿等人,都曾先后在该校学习过。他们都是在中了举人或进士后才离开这所学校的。他们所学的各种知识,基础十分扎实,有人甚至到了古稀之年,“四书五经”还能倒背如流。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咸安宫官学的学生绝非一般等闲之辈,他们都是从众多的八旗子弟中经过仔细挑选、择优录取的;这些学生不但品学兼优,而且长相漂亮,个个都是一表人才。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庆祝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乾隆皇帝命将咸安宫改建为寿安宫,此后的寿安宫就成为崇庆皇太后和已经故去的雍正皇帝的其他活着的妃嫔们的居住之所。而原来的咸安宫官学却被移至位于西华门内、武英殿西的尚衣监处。再后来,因为尚衣监年久失修,房屋倾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皇帝命人在尚衣监西边为咸安宫官学新建校舍,门三间,门内影壁一座,内为三进院,每进院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共有房二十七间。新建校舍依官学的名称仍命名为咸安宫。

需要说明的是,和⒑土招值芏耍陀Ω檬窍贪补傺Т幽昃檬薜纳幸录啻Π嶂辽幸录辔鞅叩男滦I嵴庖还痰那桌摺�

1912年,咸安宫被火烧毁,后民国政府拨银在咸安宫址上建造古物陈列所,名“宝蕴楼”,作为文物库房。今仅存宫门3楹,南向开门,匾曰“咸安门”。

话说到了这里,我们便可以知道,学校办到了紫禁城内,可见咸安宫官学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清朝的学校制度,以便增加对咸安宫官学重要性的理解。

清朝的学校,分成以下几类:

清朝的时候,在京师设立国学,以为全国最高学府。国学亦称太学、国子监。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是培养官僚的地方,设于京师崇仁里成贤街,隶属礼部。主官为祭酒,满汉各1人;次官为司业,蒙、满、汉各1人。另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讲学的有博士、助教、学录。教学管理有“五厅”(绳衍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掌馔厅)、“六堂”(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前三为低级班,中二为中级班,后一为高级班)。

学生来源于贡生和监生。监生有岁贡生(每年从州、府、县的廪生中挑选入监学习者)、恩贡生(逢国家大庆从州、府、县的廪生中挑选入监学习者)、拔贡生(乾隆七年开始,每隔12年从州、府、县的廪生中挑选入监学习者)、优贡生(学政任满后会同督抚从州、府、县的廪生中挑选入监学习者)、例贡生(廪、监附生,纳捐入监学习者)。监生有恩监生(为皇帝特许的监生者)、荫监生(官员子弟凭祖、父功劳为监生者)、优监生(由附生选入国子监学习者)、例监生(通过捐纳取得监生资格者)、举监生(以举人资格入监学习者)。

学生一般300人,住校。教材是《四书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等,此外还有习字、习射。学生在低级班学习一年半,文理兼通则进入中级班,再过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则进入高级班。教学以科举考试为中心,学生在监内要练习作八股文,以应付以后科举考试。国子监有一些制度:一是按月考试积分,此法于顺治十七年停。二是历事制,即派监生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3个月,此制度康熙初年停。三是季考月课制,为培养监生的科举考试能力,祭酒3月对监生一考,司业每月十五对监生考试,这个制度实行的时间比较长。国子监在雍正后有所发展,争取到了较多经费,校舍也有所扩充。乾隆初年,对国子监的制度作了改革,严格了师生的选拔制度,加强了教学管理制度,增加了明经、治事科八股,监生肄业期满叙用也得到保障。道光末年,国子监开始衰落,教学制度有名无实,住校人数只百余人。同治二年,只40人。

旗学,为八旗子弟的学校,包括旗官学、八旗教场学、八旗蒙古官学、盛京(沈阳)官学、咸安官学、景山官学、八旗义学等。最初八旗各有自己的旗学,康熙、雍正时,先后设立了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皆隶属于内务府管理,专收内务府的八旗子弟入学。

宗学是为宗室子弟开的学校。顺治十年开始,学制5年,教习从满、汉人中选拔,读满书、汉书,兼习武艺。学生可以殿试授官。光绪三十四年宗学撤。

觉罗学是为觉罗子弟开的学校,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满洲八旗各设一学,总称“八旗觉罗学”。觉罗指努尔哈赤伯叔兄弟的旁系子孙,觉罗学学生从8岁以上30岁以下的觉罗子弟中挑补,每人每月给银3两、米3斗及纸张笔墨,并且冬天给炭、夏天给冰,待遇优厚。学生学成之后,与旗人一同应岁科考试及乡试、会试,并可考用中书、笔帖式、库使等官。觉罗学与宗学均由宗人府管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翰林院侍读宝熙奏准,将宗室、觉罗、八旗等官学改并为中、小学堂,均由管学大臣管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裁撤八旗觉罗学等,改设八旗高等学堂及左右翼高等小学堂、初级小学堂。

府学、州学、县学是府、州、县设立的学校。其教官有正有副,正教官,府学称教授,州学称学正,县学称教谕,各1名;副教官是训导,员额不定。学生是童生经过入学考试,取得生员(秀才)资格再经过考试,根据成绩分三等:廪膳生,成绩最好,有一定名额,发给月米;其次是增广生,也有一定名额,没有月米;再次为附学生(附于诸生之末故有此称)。府学、州学、县学的课程教育内容为培养官僚而设置,有法律课,讲解清律;政治课,读卧碑;文化教育课,读《四书》、《御纂经解》、《性理大全》、《诗》、《古文辞》、《大学衍义》、《文章正宗》等。课程少,重点放在考课上。考课有月考、季考与岁考。

由于官学是科举的附庸,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严重脱离,教官迂腐,管理混乱,考试制度腐朽,月科、季考废弛,学风败坏,遂国子监取消坐监制度。晚清时期,官学已经名存实亡。

清朝私塾形式有:

一、教馆(或称坐馆),请老师到家里教学。

二、家塾,老师在家里办学。

三、义学(义塾),地方或家族在寺庙办学,教穷人家子弟。

这些私学从事启蒙教育,教授识字、写字和基本知识,学生基本上在5~20岁之间,以《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四书》为教材。在这些地方能学到一些东西,但这些私学强调死记硬背,而且体罚严重,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私塾一直坚持到民国时期。

除上述官学、私学外,清代还有一种非正式的官学,叫书院。书院以往为私人创办,有的由士绅开办,设于名胜之地。清初,因为统治者害怕坚持民族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利用书院宣传抗清思想,乃明令禁止,到雍正十一年才重新允许办书院。由于国家的支持,清朝的书院发展很快,由省发展到州、府、县,大约有4000所左右。书院的领导是山长,学生是已进宫学的生员和尚未进宫学的童生,选拔首先通过各州县的考查,再经过省道员和布政司的考查。清朝书院绝大多数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学校,但乾嘉时期,部分书院成为朴学讲研之地,在经史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从乾隆后期开始,书院开始衰落。山长滥竽充数,但向学生索取束脩,月课不行,滥用讲席……光绪二十二年后,山西、江西一些书院开始裁减诗文教学,增加近代科学文化课程。礼部要求各省效仿。光绪二十七年,清廷下令全国书院完全改为学校。

咸安宫官学招生的对象是八旗官员子弟。所以,我们可以说,在这所官学学习的学生,如果不是名门显贵之后,那一定是达官子弟。

咸安宫官学是当时京城最好的学校。这所学校实际上是一所国家高级干部培训学校,实际上是一所官员后备学院。

在当时,类似于咸安宫官学这样的学校在北京的皇城里还有一个,叫景山官学。景山官学同咸安宫官学一样,也是因为其办学位置在景山内而得名。在这里面读书的学生则与咸安宫官学不同,这里的学生都是内务府的子弟。

由这两所学校的位置和它们所招收的学生来源可以看出,咸安宫官学的名声要比景山官学高得多。

咸安宫官学的管理是极为严格的,负责管理学校的官员必须是翰林,学校内的普通老师也大多是翰林,极少数不是翰林的,也都是当时那个时代享有盛名的饱学之士。

有的读者心中会有疑问,和募彝ゲ皇且丫坡淞寺穑克母改覆皇且丫既ナ懒寺穑克趺茨苡凶矢裆险饷春玫难D兀磕训勒馑J堑笔贝笄宄盼彝テ独Ф挚炭嗪醚У暮⒆泳侔斓穆穑克窃趺瓷狭讼贪补傺д馑笔本┏亲詈玫难5哪兀堪凑账羌业笔钡奶跫词雇泄叵悼峙乱采喜怀烧饷春玫难0桑克箍衔桓鑫薷肝弈浮⒔炊宰约阂坏阌靡裁挥械那詈⒆影锩Π。�

其实,他上这所学校还真没用别人帮忙。这里有一个时间上的巧合——他上咸安宫官学在先,他父亲死在他上咸安宫官学之后,两件事只是在同一年而已。和母盖姿篮螅耐夤⒃H喂芏浇虾拥捞岫骄竦募乌映銮绦┭瞳|、和琳兄弟二人在此读书——那个时候,不是大家族嘛,家族的观念还是很强的,和涎У那故怯腥烁龅摹�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像来源于和庋彝サ摹扒钛保馑@锘拐娴氖呛苌倌芄患降摹�

有的读者就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和谡庋凰蝗搜@锩妫芊袷视δ兀勘鸬母蝗思业暮⒆幽懿黄鄹核穑�

要说起来,一开始上学的时候,和拐娴挠幸恍┎惶视Γ拐娴氖怯行┎换澈靡獾娜司5仄鄹核KS龅嚼嗨葡旅嬲庋氖虑椋�

有一天,和囊桓鐾嗤А晃淮蠊俚暮⒆樱戳艘皇资飧鍪锹罾鲜Φ氖泶掏诳嗬鲜Φ模赐暾馐资院螅谑南旅嫣岜市吹溃汉瞳|作。这个同学不但说这首诗是和吹模一沟敉氛业搅死鲜Α鲜Ω找焕瓷峡危砩暇痛幼簧舷吕矗嫠呃鲜λ担骸袄鲜Γ庹胖缴系拇蛴褪俏仪籽劭醇瞳|写的,他写诗骂您呢!”老师一看纸上的打油诗,当然是很生气啦。于是老师不容和直纾闷鸾涑呔统瞳|的手上、身上一通乱打,调查都不调查。

像这类的事,和谩⒓枚嗬病K窃趺纯创庑┦碌哪兀�

和歉鲇行募频娜恕K男睦锖苊靼祝庋慕淌χ桓以谒獾妊砩戏⑿棺约旱呐穑蘼廴绾我彩遣桓艺腥谴蠊俚暮⒆拥模凰男睦镆埠苊靼祝约涸谡馑>椭荒苋套拧医匆鋈送返兀蚁衷诘娜挝袷茄埃也荒芄挥胝庑┤硕钥梗凰男睦锔靼祝业眯Α思掖蛭遥乙驳眯Γ裨虻幕埃以趺锤谋渥约旱拿耍�

此时的和溃挥兄恫拍芨谋渥约旱拿恕R胱钪辗恚衷诨姑挥械绞焙颍壳白钪匾娜挝袷茄岸皇怯敫患易拥芏钥埂�

戒尺一下下打在和纳砩希惨幌孪麓蛩榱撕瞳|心中的良知。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北宋真宗皇帝赵恒的《励学篇》恰恰反映了当时和哪谛氖澜纭�





机会留给了早有准备的他


和歉鍪贝木蠖嗍似熳拥芤丫耆槁洌庑┖⒆又杖粘两凇盎ㄌ炀频兀阶斫鹈浴敝校鸫τ牛吕瓷焓郑估凑趴冢匏率隆0蜒起取⒍敷啊⒐浼嗽骸⑻崃苣窠吩笆游松畲罂焓拢渌鹞匏蟆�

和胨峭耆煌�

终日认真学习的和谙贪补傺Ю锩嫜У搅撕芏嗟闹丁U庑┲叮辽儆Ω冒ㄒ韵铝礁龇矫妫�

一个是本民族的知识。和锹奕耍谡饫镂乙嵝岩幌拢歉鍪焙蛎挥新逭饷匆桓龈拍睿返乃捣ㄓΩ檬墙新奕恕B逭飧龃驶闶窃�1912年大清王朝灭亡以后才有的。

满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古老的少数民族。满族的先世被称为肃慎人,是4000年前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关于肃慎这个民族的早期活动,我国上古时代的史书《史记》、《左传》、《国语》等都有相关记载。其中,在《史记》和《左传》中都记载了肃慎人在周武王灭商以后前往西周国都向周王进贡弓箭的情况。

两汉三国时期,肃慎人又被称为挹娄人。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活动区域已经扩张到了整个东北的白山黑水地区。两汉时期,挹娄人臣服于汉朝的属国夫余,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