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推背图中的历史-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自成的姐夫就是高迎祥。
  于是李自成就被称为“小闯王”。
  但是李自成运气不好,刚刚跑了来,就碰到了车厢峡一役,差一点把命送在那儿。
  所谓的车厢峡在河南山地,是一座山谷,谷口宽宽敞敞,往里一看好像是非常别有洞天的样子。义军就傻乎乎地上了当,瞪着两只眼珠子往谷里边走,可是越走越狭窄,再走竟然到了尽头,峭壁悬崖,犹如斧斫刀削般平滑。高迎祥见势不对头,急令退出,却已经迟了,官兵陈奇瑜已经封死了谷口,将众家兄弟一股脑儿地全都给堵在了里边。
  这下可好,不用官兵动手,等个十天二十天,兄弟们渴也渴死了,饿也饿死了。见状兄弟们顿时哭闹起来,冲着峭崖顶部的官兵直叫爹:只要放我们一条生路,我们这里的金银珠宝全都归你。
  峭崖顶上的官兵回答道:不急,不急,等十天八天后我们自己去拿。
  我靠,这下子可麻烦大了。
  高迎祥一瞧这情形,当即学了老龙头王嘉胤的架势,拔剑自刎,被李自成制止,然后大家蹲下来琢磨有没有活命的主意。
  这个办法终于想出来了。
  高迎祥将兄弟们手中抢得的财宝全部聚集起来,交给腿脚灵活的兄弟,让他们趁夜悄悄爬到峭崖上去,上去后不去找陈奇瑜,而是去找陈奇瑜的部将和监军,把这些珠宝全都送给他们,求他们在陈奇瑜面前替大家说几句好话。如果兄弟们保住性命的话,以后还有更多珠宝送。
  这一招硬是灵光。
  隔天陈奇瑜召开军事会议,所有的将领们众口一词,一致要求立即释放困在峡谷中的义军兄弟。皇帝派来的监军更是愤怒地拍着桌子,指责陈奇瑜不释放这些流寇,分明是对圣上不忠。
  陈奇瑜糊涂了,他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没办法,众意难违,陈奇瑜为了表示自己对崇祯陛下没有二心,只好将困在车厢峡里的义军全部放了出来。义军出来是出来了,不过仍然是官兵的俘虏,他们被编成俘虏营,一队队一列列地由官兵押送回老家。一路上这些兄弟们铆足了劲地出洋相,自编自演了许多好玩的节目,都是演的总兵陈奇瑜如何大展神威,剿灭他们这伙流寇的故事,看得沿途父老乡亲笑逐颜开。
  一路上兄弟们表现得都很乖,小绵羊一般的听话,让押送的官兵都放松了警惕。等这二十万人走到安全地方的时候,突然之间一声呼哨,只见兄弟们一起发动,按住官兵抢过兵刃,然后纵声高呼:回家了!
  回——家——了!
  二十万人齐呐喊,宣布了大明王朝最后的日子已经来到。
  从此兄弟们越闹越欢实,正折腾得开心,孙传庭来了。这家伙的军事才能不在洪承畴之下,高迎祥碰到了他,算是命苦,结果被孙传庭逮到,押赴京师磔死。从此以后就轮到李自成和崇祯玩了,现在该是崇祯倒霉的日子到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就展开了友谊赛,看谁先把崇祯的大明王朝掀翻。开始时李自成屈居下风,被洪承畴、孙传庭撵得满街乱窜,连老婆孩子都被官兵逮去了。而张献忠却大展神威,跑到凤阳把皇族公主都分配给了兄弟们当老婆。
  幸好洪承畴被清兵逮去了,孙传庭又被崇祯关在了牢里。崇祯他这人就这样,老是偷着帮助李自成,每当李自成兵败的时候他就跑出来帮忙,让李自成觉得不好好干一场真的对不起他老人家的热情帮助了,就掘开黄河把开封城给淹了。
  然后李自成取河南,大队人马奔着京城就跑来了,崇祯皇帝急得脸都白了,就跑到煤山上吊死了。那边张献忠一看这边李自成已经得了先手,气得要死要活,一生气就进了四川,后来野史正史都说他老兄把四川人屠光了,但这个事的真相可就不好弄明白了。
  李自成进京。建大顺朝,过皇帝瘾。
  这时候京里发生了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
  有位阁老在茶楼里喝茶,跑进来两个义军兄弟捣蛋,阁老长立而起,戟指义军兄弟破口大骂。义军兄弟很生气,就把阁老逮住准备剥皮抽筋,不承想这阁老却突然服了软,愿意用几千两银子赎命——早知道你骂什么人哪,真是活腻歪了。
  李自成听说了这件事,不由得心动。一个阁老家里都能藏这么多的银子,那就怪不得天下银根短缺了,敢情都让当官的把银子藏他们自己家里去了。
  那就缴赃吧。
  大明朝的官儿全都被逮了起来,由义军兄弟用皮鞭和老虎凳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成效显著,银子催缴出来几千万两。
  逮到了吴三桂的老爹,李自成发现不对,急命放人。我靠,那姓吴的还在镇守着山海关呢,先别惹他。
  吴三桂的老爹放了,但吴三桂的老婆陈圆圆却被逮住了,被大将军刘宗敏抱住说什么也不肯撒手了。我靠,兄弟们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谁他妈的让我放开就先把他老婆给我!
  于是吴三桂大怒!
  冲冠一怒为红颜。
  逮父亲吴三桂没有计较,因为那完全有可能逮错了,事实也证明就是这样。但逮老婆这应该不会逮错了吧?别人的老婆你不认识,你自己的老婆还不认识吗?乱抱乱啃,这很不文明的。
  见吴三桂有意见,李自成也大怒,立即亲率兵众去欺负吴三桂,双方在山海关一场好打,正打得兴高采烈之际,忽见大风起处云飞扬,霎时间尘开见日,就见无数辫子兵,横跃入阵,督兵的都是红顶花翎。李自成硬是有学问,叫一声:我靠,这是满洲兵,兄弟们远来辛苦了。说完,他拨马掉头就走。
  桃花落尽李花残,五色旗分自北来。
  太息金陵王气尽,一枝春色占长安。
  正像《推背图》上所言,李自成推翻了大明朝后闲事不管了,自己跑到湖北九宫山,被当地的乡勇砍了脑袋。而吴三桂则带着满人入关,明朝的老臣子们带着一个叫朱由崧的皇族跑到南京,建立起了南明。此时各地的武装力量仍然存在,只是乱龙无主,这回总算有个天子出来了,不论管用不管用,好歹有个发布命令的统一指挥中心了,于是大家尽弃前嫌,团结在南明政府的周围,誓与满人辫子兵周旋到底。
  很快,南明天子朱由崧第一封诏令发出,三军接令,无不激动得鼻涕眼泪齐下,怀着神圣的心情缓缓打开诏令,只见诏令上曰:
  三军将士听令,速速放下兵器去捉青蛙,为朕制作春药专用,钦此。
  众将叫一声我靠,顿时零星四散。
  实在没办法陪他们玩下去了。
  就这样,吃足了春药的南明朱由崧很快被清兵逮到了,押到北京一剑砍了脑袋,以后这个世界就消停了。
  终于轮到了辫子戏登场了,不容易啊。


第三十三象 清朝入主中原的预言

  象三十三 丙申 巽下兑上 大过
  谶曰:
  黄河水清,气顺则治,
  主客不分,地无支子。
  颂曰:
  天长白瀑来,胡人气不衰。
  藩篱多撤去,稚子半可哀。

  这一象说的是满清入关的事情。
  清朝开基在沈阳以东的一个小村落,这个村落小到了不能再小,山里的猎户聚群而居,垒土为城。传说这个地方的历史要上溯到唐虞时代,那可有点太远了,但早在舜做帝王的时候,这个叫肃慎国的地方就曾进贡过弓箭——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弓箭是个什么样子,想想也蛮有趣的。
  这个部落的人口越来越多,分化出许多不同的部族,但都是好勇斗狠之辈。赵宋时代出来一个完颜阿骨打,把可怜的宋朝欺负得叫苦连天。再后来三折腾两折腾,不知怎么搞的折腾出来一个努尔哈赤,自从这老兄跑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后,大明朝的麻烦就降临了。
  没有他老兄大明朝就够麻烦的了,光那些太监就能把大明朝活活折腾残了。所以努尔哈赤一看这情形:我靠,你们哪懂得怎么折腾啊,还是我来吧,我比你们会折腾……
  努尔哈赤正式提出折腾要求的时候,还是在明神宗的时候,神宗就派了熊廷弼跟努尔哈赤折腾。但是老熊这哥们儿命好苦啊,他在边关折腾了三年,折腾得努尔哈赤晕头转向,可是神宗死得太快,继位的光宗也不甘示弱,飞奔着就冲到了他生命的终点,然后是木匠皇帝熹宗继位。
  大权落到了魏忠贤手里。
  于是魏忠贤就派了人来找熊廷弼:我靠,老熊,这些年你没少捞吧?别吃独食了,吐出来大家分一分。
  老熊是个傻帽,只顾上跟努尔哈赤较劲,没顾上捞钱。魏忠贤很生气,于是老熊就为这事下了大狱,随后脑袋被剁了下来,传首九边。意思是说:谁再他妈的跟努尔哈赤过不去,我魏忠贤就跟他过不去。
  努尔哈赤真诚地向老魏表示了谢意,就驱兵奔着关内跑来,不承想路上又遇到了一位袁崇焕。
  这位袁崇焕比老熊还能折腾,搞得努尔哈赤特别地郁闷,最后竟然郁闷死了。幸好又换了一位崇祯皇帝,崇祯替努尔哈赤兄弟报仇,将袁崇焕搞死了。
  袁崇焕死得极惨,据说当时的京师百姓坚信袁崇焕是汉奸——真要是汉奸还轮得到他们来咬袁崇焕吗?——生生地把袁崇焕给咬死了。这件事发生后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就投降了清军。你骂我汉奸就骂吧,总比活活地让你们咬死强。
  接下来清兵就在山海关外折腾啊折腾,却总是折腾不出来个眉目,正在这关键时刻,闯王李自成踏破京城,抢先一步把崇祯逼死在煤山。这个缺德皇帝一心为国,心眼儿还没个针眼儿大,跟着他干活的兄弟们都被他给折腾得头晕眼花,所以他死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老太监。众叛亲离到了这种程度,他却从不知道反省自己的过失,一味地责怪别人: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事实上崇祯到底是不是一个亡国之君呢?
  瞧瞧他干的好事吧!
  崇祯在位十七年,任命过五十位内阁大学士,史上戏称崇祯五十相。
  崇祯宰了两个内阁大学士。
  崇祯还宰了七个总督,十一个巡抚。
  有十分之一的大臣被崇祯关进了监狱里。
  崇祯到死也没明白过来,连汉代篡位的王莽死的时候,身边都跟着上千号的大臣死也不离开,历史上混到崇祯这种标准的孤家寡人的,就他老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个人的性格上——他跟任何人也处不来,小人之心,对人求全责备。
  这就是答案了。
  崇祯是死了,但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还是投降了李自成,要不然他能怎么办呢?接下来就是众所周知的陈圆圆事件,这件事情的责任在李自成,他的手下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时候吴三桂就已经注定了挨八百辈子的臭骂,没办法,谁让他倒霉呢?
  最离奇的是李自成居然亲率兵将去打吴三桂,真不明白李自成打他干什么,就算你把吴三桂杀了,难道你李自成替他守边关吗?
  李自成他老人家肯定不会干这种倒霉活,这就无法理解他非要欺负吴三桂的目的了。
  这时候吴三桂只剩下最后两条路:
  一条是一头撞死,不过撞死也少不了挨骂,你撞死了谁来守护边关呢?说死就死你未免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另一条是做汉奸。
  众所周知,吴三桂选择了后一条。
  一个人被弄到当汉奸要挨骂,不当汉奸也要挨骂的份儿上,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肯定是出了问题。
  不说问题,说问题太累,还是骂汉奸省心。
  大汉奸吴三桂敞开门户,带着清人冲进了关内。
  于是顺治登基,多尔衮摄政,满人的兄弟们打算就要在这花花江山长住了。
  黄河水清,气顺则治,
  主客不分,地无支子。
  但民族英雄史可法不同意,死守扬州,最终力尽城破,清人大肆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后又有嘉定三屠,其血腥之气,弥漫中原。
  扬州失守,南明小朝廷举旗投降,清人继续南下。
  明朝宗室一一被除,这时候还剩下一个唐王和鲁王,可是这二位正自相残杀得欢实,为什么都这节骨眼儿上了他们还要自相残杀呢?那你问他俩去吧。
  总之是清兵一路向前推进,始终没遇到什么大麻烦。
  很快大局已定,满人已经坐稳了江山,虽然偶尔有点小小的不愉快,但总的形势还是好的。于是摄政王多尔衮开始乱来一气,居然和太后搞到了一起,小皇帝顺治在一边看着,那是相当地上火。
  没多久,多尔衮就舒服死了。
  十五岁的小皇帝亲政,先狠狠地修理了一番多尔衮的几个亲信,算是出了一口闷气。然后顺治东看西看,琢磨着找点什么事情来做,这个找事情来做也是相当麻烦的,顺治皇帝找了好几年,终于找到了一位董鄂妃。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吴三桂又要捣蛋。
  大汉奸吴老头上疏,要求剪灭明宗,这个上奏还有个名堂,叫做“三患二难疏”,说得跟真的一样。其实吴老头上疏的原因就一个,他被骂得实在有点太惨了。
  这时候明宗室桂王逃到了缅甸,由李定国、白文选拥戴,论打那是不成的,论骂还可以较量较量,骂别人不好骂,骂吴三桂就太容易了。先不要说吴三桂开门揖盗,引清人入关葬送了大好河山,现在吴三桂占据的地盘,就是当年桂王撒欢的地方。倒霉的桂王过着寄人篱下的流亡生活,不想家倒也罢了,一想家就骂吴三桂,吴三桂拼了老命地堵住耳朵,那骂声还是源源不断络绎不绝而来。
  吴三桂不爱听骂啊,所以他比顺治更急于剿灭明宗室。
  顺治倒是无可无不可,吴三桂却有这个积极性,好啊,那就让他干吧。
  于是吴三桂狂追桂王入缅甸,逮住白文选,逼迫缅甸交出桂王,缅王不得已,就于驿馆门外设伏,诱杀桂王的从人,一共杀死四十二人。最后剩下一个桂王朱由榔,他正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突然冲进来一群人,不由分说抬着椅子就走,吓得桂王号啕大哭,等晃晃悠悠感觉到椅子被放到地面上,朱由榔揩净脸上的鼻涕,睁眼就看到了吴三桂那一张亲切的老脸。
  早上好,吃了吗?吴三桂关心地问候道。
  朱由榔被杀,彻底扫清了明室对清朝的影响。
  这边顺治安下心来和董鄂妃展开生死恋情,可是董鄂妃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地死掉了,让顺治好长时间醒不过神来。等他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他也死掉了。
  康熙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继位那年,小康熙刚刚八岁。
  现在轮到了鳌拜老兄说话。
  但鳌拜正说得眉飞色舞的时候,突然跑上来一群小太监,搂腰抱腿把鳌拜放翻在地。
  这一次鳌拜倒下后就再也没能爬起来。
  然后小康熙将笑眯眯的眼神转向西南:吴老头,你也该舒服够了吧?
  削藩!
  藩篱多撤去,稚子半可哀。
  《推背图》上的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时代——康熙的时代。
  吴三桂还真没想到小皇帝竟然敢拿他开刀,先试探性地上疏,表示自己希望削藩,然后等着小皇帝拒绝,这个拒绝就是表示朝廷仍然信任他的意思了。但是这个意思他没有等到,小皇帝顺水推舟地批准了他的要求和建议。
  吴三桂也有招,就回房换了身蟒袍玉带的明朝服装,看得大家眼睛都直了,然后老吴带着大家去祭祀被他杀死的朱由榔:小朱啊小朱,别怪我当年杀你,你也不想想你们一家子都干了些什么事儿?天底下人摊上你们这家人做皇帝,真是倒尽了血霉。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