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不演义-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策略,后人称为统一战线。
窦建德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些隋朝官吏一算账,发现为杨广陛下当差风险还大于当草寇,干脆向窦建德投了降。
数月之后,窦建德的部队发展到十万人,成为河北地区最强大的义军。但这支部队并非没有弱点。
这是一支败亡余军。当日杨义臣扫荡河北给义军带来了沉重的心理阴影。而失败带来的阴影就只能用胜利扫除。
窦建德耐心等待着重振军心的机会。不久后,他如愿以偿在河北的地界发现了一支隋朝的大军。
说起来,这支隋军还是李密招来的。
第五章 江淮劲卒
【檄书】
在攻下兴洛仓后,李密乘胜进军,又拿下了东都附近另一个大仓:回洛仓。一时之间,兵势大振,四方来投。
必须要说明一点的是,李密的瓦岗比较松散,不少人与其说来投山,不如说是来借仓吃饭。当然,吃完饭,他们也会各统自己的部队,奉李密为总舵主,一起干推翻隋朝的大事。
这样的运作模式有点像农村信用合作社,或者像组团打怪兽刷装备,大BOSS自然是杨广,对李密来说,副本开在杨广不在的东都洛阳。
这个副本不像想象中容易,洛阳宫的杨侗终于展现了不同于他年龄的成熟。
在刘长恭大败而回后,杨侗并没有将其军法处置,而是释免其罪,还把他叫去做思想工作,令其不要有心理负担,以后将功赎罪就是。
虽然不中用,但这是他仅有的力量。掌握住自己能掌握的力量,这是无奈之下的唯一正确选择。
杨侗用他的宽容大度重新团结起了东都的力量,并布置了紧密的防守,李密虽然频频出击,但收效不大,有一回出击,李密还差点被流箭射中,直接去见杨玄感。
包围东都,瓦岗军跟隋军形成了僵局。
僵局是用来被打破的,对李密来说,更大的麻烦要来了。
造成这个麻烦的原因是李密太高调了。
来投奔的除了各地义军之外,还有不少隋朝官员。这里面,有一个叫祖君彦的人。
此人算是隋朝愤青,对隋朝官府相当不满,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嫉妒。据记载,祖君彦才华横溢,但不巧的是,杨广本人也以文人自居,更奇怪的是杨广竟然跟自己的部下比才华,一个领导跟下属比才华,这不是意气,这是堕落。
作为帝王,怎么可以把身份降低到文人的层次呢?
大概是比不过吧,杨广就开始给祖君彦穿小鞋,让他在东都当一个小小的书佐,每天起草点公文。
这个任命大概跟玉帝任命孙猴子当弼马温一样。《西游记》告诉我们不跟能力匹配的任命是产生背叛的重要原因。
在李密打到东都附近后,祖君彦毅然丢下公务员的铁饭碗,投靠了瓦岗军,他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写一篇檄文。
从写作进度来看,祖君彦应该早就打好了腹稿,不一会儿,洋洋数千,文采飞扬的檄文出现在纸面上。
这是一篇著名的檄文。在檄文中,祖君彦使用了一个对句: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后被提炼为罄竹难书,成为形容罪大恶极之人的专用名词。
虽然难书,但祖君彦还是发挥统计学的特长,为杨皇帝列举了十大罪状,罪名从谋杀亲父到穷兵黩武再到公费旅游以及三观不正调戏妇女等无所不包,更耸人听闻的是,里面竟言之凿凿说杨广搞乱伦。
据说祖君彦平时说话木讷,我们知道一个人总是有情绪的,他不在嘴上找出口,就会在别的地方找出口,祖先生的狠劲都到笔头这便是因道义的感召了。
这篇檄文终于把杨广陛下惹急了,愤怒之下,他打出了最后的王牌:江都通守王世充。
【王世充的世界观】
在隋末所有叱咤风云的人物里,王世充的性格可谓最复杂,综合一下史书的描述,可以得到如下词语:自卑、倔强、孤僻、好强、残忍、刻薄、善妒、造作、虚伪。
王世充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大概只能从他的过去寻找答案了。
王世充,西域胡人,本姓支。其爷爷去世得早,奶奶守寡没多久就跟一王姓汉人搞起了对象,怀上孕后奉子成婚嫁了过去。据记载,是当了一名妾。而这位新妇带过去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就是王世充的爹。这说明两点,一是王世充身上流淌着西域人的血,所以他生下来头发就是卷的,声音属男低音(豺声);第二,王世充的父亲处在一个并不美妙的位置,通俗讲,他是一个拖油瓶。
王世充的父亲是在歧视中长大的,但据史书记载,他的父亲并没有自暴自弃,不但长大成人,娶了老婆生了王世充,还当上了官。
这是父亲用人生经历给王世充上的最重要的一课:不要管别人的看法,你只要做好自己。
王世充领会到了这一点,并且还有所发挥。
长大之后,托父亲的福,王世充成为了左翊卫的一名亲兵,显然,在拼爹这个领域,他比下有余,比上就差远了,像人家李密借他老子的光都当上了左亲卫大都督(搞不好,王世充还是李密的兵),杨玄感就更不用说了,什么都没干仅因为是杨素的儿子就成了上柱国。
人是生而不平等。王世充明白了这个道理,但他并没有探究原因,更没有改变这种不公平的伟大理想与非凡勇气,跟许多人一样,他转而追求这种不平等。
我无法成为一个显赫的官二代。但我可以努力成为显赫官二代的爹。这便是王世充的真实想法。
可成为官二代容易,投胎时认准方位就行,成为官二代的爹就太难了。
答案或许就在现实中吧。
王世充观察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他从别人身上发现了答案。
榜样是现成的,隋文帝杨坚欺负孤儿寡母,当上了皇帝,杨广拉帮结派,伪装朴素的三好青年,抢来了太子的位子,又通过说不清的宫廷弑父案登上了皇位。
王世充恍然大悟,原来成功就是这样来的,不择手段,抛弃原则,心狠手辣……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自己的对手,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上人!
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我只要复制这样的秘诀,一定能像他们一样!
你的成功,我可以复制!
王世充的世界观形成了,这不全是他的错,这个时代也要负上一定的责任。
成功是需要跟内心作妥协的,你需要不停地向自己的内心索取珍藏的东西,这些东西,第一样可能是慵懒的生活。
王世充交出了慵懒,他十分努力,博览群书,据记载,主要阅读范围在兵法、律令、经史,以及龟策、推步之术(算命用的),而且小伙子很低调。王世充懂得这么多,竟然没多少人知情。数年后,王世充用他的这些五行奇术绝地反击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王大人还有此等特长。
深藏起你的锋芒,而让人愉悦的尾巴不妨多摇一摇。
下一个索要的东西可能就是原则了。
王世充同样没有犹豫,没有原则就是他的原则。当官期间,王世充经常舞弊,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被人质问时,毫不惭愧,反而利用其律法上的知识优势,进行反驳。充分体现了最高明的违法者必然是法律专家这条真理。
第三样东西是羞耻心。
王世充大概是连羞耻心是圆形还是方形都未必清楚,拍上司马屁,他选点准,下手力度拿捏恰当。跟下属套近乎,他也没架子。
交出了这些,王世充一步步走向了他的成功,从一名小小的侍卫兵成为了江都郡丞。在这里,他将迎来最好的机会。
江都扬州是杨广经常去的地方。离权力的中心越近,机会越多。
但郡丞还不够近,虽然都在一个城市,但市级的郡丞要想拍杨广的马屁还是有点使不上劲。面对这样的不利因素,王世充很快找到了方法。
江都宫监张衡最近发现有一个人经常到施工现场转悠,此人卷发,深目,满脸和气,见人就拱手为礼。
这位仁兄当然就是王世充。
张衡有点胖,气喘吁吁地跑上前打招呼,虽然张衡是上面派下来的,王世充是地方官吏,但好歹同朝为官,必要的客气是不能少的。
王世充对张衡的杰出工作赞叹不已,表示皇帝看到张大人如此劳心费力,一定会龙颜大悦。
张衡摆摆手,王世充并没有发现对方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苦笑。同样,张衡也不会知道王世充此时心里正在冷笑。
回家后,王世充兴奋莫名,立刻提笔写报告,向杨广报告他在施工现场的新发现——张衡偷工减料,宫中设备缺乏。
这并不算诬告,张衡确实没有按照杨广的高标准严要求去施工,他这样做的目的却不是为了捞油水,而是为了节约民力。
当然,百姓的死活王世充是不管的,而且王世充相信他的这封告密信一定能将张衡搞下来。据他打探的消息,杨广已经不满张衡,具体原因比较深,简单说一下,当年杨广夺位,张衡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换而言之,他知道得也太多了。
小报告打上去后,张衡被除官为民,不久后,张衡被赐死于家中。而王世充成功达到目的,替代张衡成为江都宫监。
王世充是一个称职的工程监理,他将江都宫修建得富丽堂皇,还自掏腰包,替杨广购置了铜镜屏风。
王世充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升迁为江都通守。
综上所述,大家很容易认为王世充步步高升是因为会拍马,但实际上,王世充并不是只会溜须拍马这一项绝技。
人在盛世可以凭借拍马术位极人臣,比如和痛笕耍诼沂溃苋靡桓鋈苏嬲延倍龅模欢ㄊ鞘盗Α�
真正让杨广对王世充另眼相看的原因是:王世充是一位屡战屡胜的大将。
在隋朝末年,王世充是不多的对起义军保持高胜率的将领。
王世充的第一个对手叫刘元进。
当日杨玄感造反之时,各地有不少响应的义军,其中声势最大的就是刘元进的部队。
刘元进,余杭人,据史料分析,这位刘兄是乡里的头面人物,而他率领乡亲们走上反抗这条道路大概得追溯到他爹妈身上。他爹妈把他生得太怪异了,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手臂放下来长过了膝盖。
手生得长是有好处的,除了有利于球场投篮、饭桌夹菜之外,还能增长自信心,帮助树立人生理想。
臂垂过膝,还姓刘,刘元进越琢磨就越觉得自己在朝刘备前辈的方向发展。
刘备嘛,三分天下有其一。
于是,在听说杨玄感起事后,刘元进拉起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准备前往东都共创大业,但没想到杨玄感太不给力,起得快,消失得也快,这边刘元进刚准备好船,杨玄感就壮烈牺牲了。
没办法,刘元进只好单干了,他的活动区域就在江都郡。王世充要想走军功的路子,正好拿他开刀。
【没有原则的常胜将军】
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冬,江都郡延陵,延陵栅(今江苏镇江)。
冬天很冷。
要是放一把火呢?
答案是更冷,这是王世充的答案,在延陵栅营内,王世充望着四处冲天的火光,心哇凉哇凉的。
前不久,王世充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长江,准备剿灭刘元进,却没想到沙场如此残酷,因为领来的都是刚召集的新兵蛋子,没有多少作战经验。第一仗就吃了亏,不得不狼狈地撤到延陵。
而刘元进显然没有刘皇叔那样仁慈,竟然追踪而至,四下放起火来。
想不到第一次出山就进了火葬场,情急之下,王世充准备领着亲信冲出营回老家了。
正要牵马散伙,突然一阵风横吹而来,扰乱了王世充的卷发。
弄了弄头发,王世充突然意识到什么,他兴奋地大跳起来——风向变了!
是的,刚还朝营吹的风突然逆转,火借风势,转而烧向了刘元进。
看来,刘元进的手就算长得过脚板也成不了刘备啊,因为他手下没有会借风的诸葛亮嘛。
绝处逢生的王世充紧急召集他的部下,这里很多人都是他在当郡丞时从江都大牢里私放出来的死囚。
王世充告诉他们,你们的命本该结束了,现在每活一天都是你们赚回来的,你们还怕什么?
打开营门,王世充率兵冲向了敌阵。
刘元进着实是一条好汉,他应该比刘备要勇敢些,眼见大势已去,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迎向了王世充,战死在沙场。
王世充反败为胜,但胜得并不彻底,刘元进的手下有数万人逃离了战场(火场)。这些人漂泊无根,一逃就像孙悟空脱离了取经队伍,要想抓他,除非他自己回来。
王世充虽然不是唐僧,但比唐僧还厉害,竟然让这些逃兵投案自首了。
王世充先是找来了一些投降的义兵,然后请他们来到一座庙,据记载,这座庙叫通玄寺。王世充将他们领到了寺里的一座佛像前。
在佛像前,王世充焚香起誓,表示降者不杀。
那时候佛祖比公证处有威信。义兵们放心了。
于是,逃散的义兵纷纷放下武器,向王世充投降。很快,他们就发现,佛祖被王世充结结实实地利用了一把,而他们被王世充坑了。
三万降兵悉被坑杀。
杀降已经够不讲究,何况还是先骗降再杀降。
一个连佛祖都敢欺骗的人,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舍弃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利用的。佛挡杀佛,神挡杀神。这便是王世充的觉悟。一般来说,不是狂妄迷恋自己的武力是无法做到这个程度的。
不能说这样的狂妄一无是处,在短期内,它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它绝无可能持久。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越是乱世,最终胜利者就越不可能是那些迷信暴力与诡计的人。
乱世,无数人靠谋略存活,乱世,谋略又毫无用处!
凶狠的王世充成为了江左义军的克星,接下来,他战胜了从长白山杀过来,打算杀进江都宫,活捉杨皇帝的义军首领孟让,又击败了号称燕王的河间义军头领格谦,斩杀了自号无上王的卢明月(他曾经被张须陀击败过)。在这些战斗中,王世充的江淮军终于磨砺为一支劲旅。
真正的对决开始了,王世充将奉命前往洛阳,率领他的江淮劲卒去对抗李密的山东豪杰。
在揭开江淮劲卒战山东豪杰的重头戏之前,我们还需要解说另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
我们说过,一直在河北活动的窦建德突然发现自己的地盘上出现了一支隋军。
【命运的白雾】
公元617年七月,河间郡城(治今河北省河间市)南七里外,一个叫七里井的地方,往常寂静的地方却喧哗起来。
涿郡留守薛世雄的数万大军驻营在此。
薛世雄,河东汾阴人,是隋朝一员身经百战的大将,这一次离开驻地南下,是奉了杨广的命令。
杨广是铁了心要收拾李密,不但派出了王世充,还把远在涿郡的薛世雄召来,令他率部下精兵南下,会兵一处,合击李密。
在这个命令的后面,杨广顺便加了一条:所过盗贼,随便诛翦。大概是考虑到出差成本很高,一路上能多消灭两个就多消灭两个。
于是,行至河间郡,薛世雄停下了脚步,他早就听过窦建德的名字,这一次,搂李密这棵野草之余顺手就将窦建德当兔子给打了。
对于薛世雄的到来,河间郡的各级官员是十分欢迎的,他们早就被窦建德打得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现在,组织上终于派人来做主了。
在七里井,作为东道主,河间郡各级政府拿着牛酒前来慰军。
薛世雄刚喝下一杯酒。他并没有将窦建德放在眼里。
翻开薛世雄的个人档案可以发现,此人从小就有将才,小时候不玩过家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