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之安居乐业(原名:云和山之彼端)-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虽然林靖文已经有了组建特种部队的计划,但也只是计划而已,在特种部队没正式投入实战之前林靖文是不可能派普通的士兵去干特种部队才干的活儿的。
事实上正在组织暴乱的是从东京逃出来的折可保,说是折可保其实也不正确,策划这场暴乱以接应唐军的另有其人。
但秦明不知道这些,他认定,即使不是唐军事先派人混进来也是青州本地的暴民见机起事,就秦明来说,他更相信后一种可能。
此时的青州城乱起来很快,刚刚还是风平浪静什么事都没有,可是不到一盏茶的时间诺大的青州城竟然变得火光四起喊杀声遍地,光看声势的话很容易让人得出全城皆乱的判断。
刚刚拂袖而去的慕容彦达又跑了回来,这个无能的文人,而且是养尊处优的贵戚,此时满脸的慌乱,完全可以用惊慌失措来形容。慕容彦达带着青州一众官吏跑到秦明他们身边,只听这厮叫唤道:“秦将军,城中大乱,而且看样子全城都乱起来了,而城外又有叛军虎视眈眈,这可如何是好?”
“城中不可能全乱起来。”秦明实在是懒得理慕容彦达一行,却又不得不以笑脸相迎,只是他马上就转过身去吩咐孙立等将:“孙(立)将军。你带兵五千去看看是怎么回事,但有暴乱者就地诛杀。以本将估计,发动暴乱的不会是唐军的奸细,很有可能是本地的乱民,而且人数绝不会多,五千人马应该够了,本将也抽不出更多的人马给你。”
“是。”孙立看了慕容彦达一眼,见其毫无表示,也只得遵循秦明地军令。
慕容彦达虽然看秦明不怎么顺眼,但对其军事才能还是很认同的。听得秦明说只是些乱民而且人数不多,这厮马上放下一半心来,却还是不放心地问道:“秦将军,城中真的只是不多的乱民暴乱而已?不是叛军?”
秦明想都没想,直接点头,很有把握地说道:“依末将看的确如此,大人也不必太过担心。不过大人,城中兵马——本就不足,现下又要应付城外的叛军,而且青州城池太大。以区区九万人根本防守不过来,大人还应该往城墙上派兵增援才是。”
“可是青州兵马尽在此间了。本官手上已是无兵可派。”
秦明扫了一旁的陆成皋一眼,道:“不,大人手上是没兵,但青州城之内还有不少兵马,依末将估计至少有两万之众,若大人再征些丁壮民夫的话还能往城墙上增援五六万人马,大人实际上是有兵可派的。”
慕容彦达是聪明人,一听这话就明白了,看了面无表情的陆成皋一眼,却是暗自摇了摇头。秦明地意思是要他去召集城中豪强世族的私兵了,这个办法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首先陆家那一关就过不了。别看他慕容彦达说好听点叫外戚,可在青州乃至京东两路的一亩三分地上。他还是得顾忌陆家的脸色,甚至在朝中陆家的势力也不小,跟陆家要兵。他敢吗?即使敢又要得来吗?
秦明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现在也在注意陆成皋的脸色。
关注陆家脸色的又岂止他们二人,青州的这些个官吏哪个不是如此。宋朝并不禁止本地为官,即使是要当官,那肯定是在自己家乡当官好了,给家族带来的利益更多,所以宋朝的地方官倒是有大半是本地出身,青州地这些官吏自不例外,他们身后或大或小都有那么一个家族或者势力,现在就看陆家带个什么头了。
谁知道,陆成皋倒是爽快的很,直接就把他地意思说了出来:“我家家主已经吩咐过在下,我陆家愿出庄园护院以及家丁七千以助守城。”
众人大哗,七千?那可是陆家大半的兵力了,陆家什么时候这么大方过了?不过既然领头羊表了态,众人也只好照办了,各各或多或少地出了些兵,凑起来倒是真的有两万人的规模。
秦明大喜,冲着众人团团一揖,“谢过各
了,有各位大人的私……护院家丁帮忙,末将顶守好城。”
慕容彦达却高兴不起来,不说别的,这些家族势力哪个都是只进不出的主,平日惟恐自己捞的不够,什么时候肯往外吐过了?他们既然肯这么大方,那么事后的回报肯定更加丰厚,就是不知道他慕容彦达出不出得起。还有,更让他疑惑的是,陆家怎么会是这个态度?出兵七千,那可真是出血本了,他们又是为了什么?带着这些担忧和疑惑,慕容彦达却也不得不跟着向众人连连道谢。
而那些官吏此时也是惊讶万分,他们是出了这么多地兵,但那不过是跟着陆家做而已,而陆家是怎么想的他们却是一点都不知道,不由得纷纷拿目光去询问陆成皋。
陆成皋对这些目光和慕容彦达的客套却是毫不理睬,就象没听到没看到一般,只顾低着个头盘算着什么,半晌才抬起头来,语不惊人死不休,“两万人只怕还是不够,青州毕竟太大了点,十余万人听起来是很多,但分到诺大的城墙上却太过疏散,而且城里还发生了暴乱——这样,陆某现在就回去跟我家家主请示一番,看能不能再为秦将军提供一些帮助,各位也都回去商议下吧,此次地事态真的很严重,若我等不倾尽全力,则青州城旦夕即破。”
—
一语惊四方!旦夕即破?有那么严重吗?
陆成皋也顾不得解释什么,只是说了句:“我们是称呼城下的那些黑甲兵士为叛军,但是你们知道他们自称什么吗?或者说别人称呼他们为什么吗?”不等众人回答,他接着说了出来:“唐军,或者叫汉军,高丽人、扶桑人、契丹人、女直人都是这么称呼这些黑甲兵士地,陆某知道的也不多,但高丽举国之兵不下三十万,而林逆——逆唐只在与高丽接壤的安东驻扎了区区四万兵马,高丽人坐拥十倍的兵力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反而是恭敬异常,生怕惹怒了逆唐。而且陆某收到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逆唐以不到五万兵马西征北辽,辽国八万骑加上近十万的地方驻军却一败再败,逆唐甚至差点打到了辽国中京城下——你们想想,面对实力如此恐怖的兵马我们还能不倾尽全力吗?我们幸亏是在守城,而且是守青州这样的坚城,不然我陆家早就离开青州暂避一时,哪能到现在还留在这儿。”
众人现在可不止是吃惊这么简单了,而是惊骇,甚至有些惶恐,久处安逸又是以上位者自居的人啊,一旦他们面临强横的外来者的时候,他们往往首先就丧失抵抗的勇气,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奋起抗争,他们第一个想到的通常是退缩。
这是常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么个道理,更何况是重文息武的懦弱宋人,又何况是这些有权有钱有享受的官吏显爵。
不提别人是怎么想的,秦明的脸色一变再变,抬头看了看城下,却大惊,“不好,叛军要攻城了。”
是的,唐军的确要攻城了,一门门火炮已经脱去炮衣,一架架抛石机已经被工匠安装调试好,一具具床弩已经露出狰狞的利爪,几万唐军刀出鞘弓上弦,虽然秦明不认得火炮也觉得唐军的抛石机很有些怪异,但是很显然,唐军的确是准备攻城。
攻城就对了,城里面已经是火光冲天,或者制造混乱的的确如秦明所说是乱民,或者人数也不多,但他们制造的声势却足以让韩卫得到提示,韩卫二话不说,马上下令攻城。
兵法云:五则围之,十则攻之。现在唐军的人数还没有城里面的宋军多,把诺大的青州城全部围起来根本不可能,即使只围两面城墙也嫌兵力不够,韩卫干脆放弃了东、南、北三面,把主力布置在西面,全力攻打西城。
五寸攻城炮三百门,三寸攻城炮近六百门,回回炮式抛石机五百架,床弩过千,这就是枢密院为这次出兵伐宋准备的利器,这些利器将改写中原自古以来的战争模式,至少是改写攻城模式。
远程制胜,林靖文从始至终贯彻的这种战争理论终于第一次展现在中原人的面前。
第五卷 三百年故唐旧地 第六十章 即是同胞,何苦来由
炮是热兵器时代的开端性武器,一贯拥有各种各样的之神、雷神之怒——人们甚至一度认为火炮是天神使用的神器。我们不能认为有这种想法的古人没见识或者是愚昧,事实上到了今天火炮仍然是战场上的主要威慑或者说压制性武器。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但凡有点实力的国家都能做到集中几千甚至几万门火炮轰炸敌方,二战时苏德两国甚至组织了几十万门炮对轰,换作导弹万万做不到这一点,哪个国家能集中几万具导弹发射器集中轰炸个几天几夜?只怕是美国也没有这样的实力和财力吧!何况即使就威力来说火炮也不见得差于导弹,常规火炮不行,那特种火炮呢?激光炮呢?镭射炮乃至威力更强大的火炮呢?曾经有科学家说火炮永远都不会过时,即使进入太空时代战争之中仍然会有火炮的一席之地,不过到那时候火药炮肯定是被淘汰了。
大唐现在是没有能力集中个几千几万门火炮,但就现在来说,区区一个青州城,即使它再坚固再宏伟,在近千门火炮不间歇的轰击之下只怕也只能象一个少妇那样被一层层剥光。
不要怪林靖文没见识,虽然他来自热兵器时代而且是军人出身,但他也没见过千余门火炮齐射是个什么场面,不过现在他是见识到了。
首先开火的是三寸小炮,这个三寸不是三英寸,而是按照现在的唐制度量衡制订的三寸,约合九十余毫米,只能算是小炮,不过胜在射程远。因为采用栗色火药的缘故,这种三寸小炮可射四千余步(本书算的是单步,一0。65,不是按双步一步1。325米算),约合近2600,这个射程在今天看来实在是上不得台面,但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没哪个武器能打这么远。
这么远地距离显然让青州的宋人吓了一跳,不过,仅仅是吓了一跳吗?
一连三排的三寸炮,一排两百门轮流开火。只见从左至右火光连闪,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发发地炮弹被火药的推力送到几里外的青州城墙上。顿时宋人可不仅仅是被吓了一跳这么简单。
没有武器能打四五里远,这是常识,所以宋兵根本就是没什么准备,炮兵忙着摆弄抛石机和弩炮,弓弩兵忙着寻找合适的掩体和射孔,步兵集结在一起随时准备增援城墙,连民夫都忙着搬运守城物资,根本就是对城下的唐军没有防备——不是没有防备。而是他们的防备对火炮完全无用。六百发炮弹接二连三地砸到城墙上,宋兵顿时死伤惨重。虽然现在的实心弹还不能爆炸,但砸到人也是会死人的,何况宋兵这么密集。
城墙崩裂,箭楼倒塌,刚刚布置好地抛石机和弩炮更是唐军火炮的重点轰击对象,这些粗苯的大家伙在望远镜之下目标实在是太明显了,别说宋军大大咧咧地根本就没有隐藏,即使隐藏了也逃不脱火炮的准头,以致纷纷解体。
人员伤亡倒是不大,但士兵们都被吓坏了。抛石机就够吓人的了,可比起火炮的声势来抛石机完全就象小孩的玩具——只见不远处的唐军阵营里火光此起彼伏,轰鸣声震耳欲聋,最重要的是。如此密集地发射造成大地剧烈地颤抖,很有股地动山摇的声势。
如果说这还不够地话,那么随后开火的五寸火炮就更让人害怕了。这种150毫米口径地火炮在目前来说属于重炮。加上栗色火药的大推力,原本不过二十多公斤重的炮弹被增大到三十公斤,就这样射程比起用黑色火药还要大上一些,达到了三千余步,而且,三十公斤的重炮弹可不是玩的,砸到城墙上简直是山崩地裂。
如此声势别说宋军了,就是见惯了火炮的唐军也是目瞪口呆,他们不是没见过火炮,只是没见过如此之多的火炮集中发射。
想想啊,一千门火炮,不说破坏力,单就是那一道道火舌和大地的颤抖都让人心惊胆颤了。这个时候唐军很容易联想到一个词:雷神。
不说慕容彦达这个废物,秦明诸将亦是目瞪口呆地看着城下漫天的火光,城墙之上碎石飞溅,当有山崩地裂之势。
城墙上的抛石机是首要地打击目标,在第一时间就被火炮破坏掉,接着是箭楼、弩炮。
“是雷神发怒了吗?”一众宋人感到极度恐惧,事实上实心弹带来的人员伤亡根本就不大,相对于十几万宋军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那种声势却让人畏惧,漫天的火光,声如霹雳,砸下来就是山崩地裂,青州城墙虽然高大坚固,但也经不起一千门炮连续不断地摧残,已经有多处崩坏,而唐军火炮的继续轰炸更是让这些缺口继续扩大,不到半个时辰好几处城墙连带上面密布地宋兵就这么没了。
如此恐怖的武器——特别是那种声势,让宋军十分恐惧,他们以为是雷神发怒了借唐军的手来惩罚他们,不少士兵甚至直接跪倒在城墙上对天祈祷,企求雷神能收回怒气。
不要怪他们迷信,也不要怪他们无知,火炮真正登台亮相还要等到南宋时期,现在是北宋,虽然已经出现了霹雳炮这种石器级别地火炮,但这样的“高科技”武器宋室一直是秘而不宣的,就是京城之中知道的人也不多,更别说远在京东的青州兵了。历史上直到靖康之难的时候宋钦宗才允许李纲用霹雳炮守城,“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营皆呼”,这是历史上关于霹雳炮的第一次记载,而现在,如此恐怖的武器宋室是不会允许它流传出来的。
这
隆小儿禁止发展火器一样,火器的威力实在太大,甚怖,若是让民间掌握了火器制造技术,那造起反来岂不是势不可挡?就拿霹雳炮来说。超远的射程,恐怖的威力,若是有不轨之徒隔得远远地用霹雳炮轰炸皇帝,即使保卫再严密皇帝也要死翘翘,对皇权和皇帝地生命这么有威胁的东东如何能让它流传出来?施老头在《水浒》里写的纯粹就是瞎编而已,我们也只能图个一乐,万万是不能信以为真的。
别说士兵,就是秦明等将领也大多以为是神明发怒了,不过他们同时也有了一个疑问,难道神明是站在叛逆那边的?
大唐有没有神明相助韩卫不知道。他现在也在暗暗心惊,如此威力惊人的武器定要严密控制才好,每门火炮都要登记在册,每门炮指定专门的人负责保养,还要轮换,一旦火炮遗失则诛连负责人之亲族,最好连坐,这样才能保证火炮不会落到不轨之徒手里,大王的安全才有保障。韩卫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王的安危,其次才是想到不能让火炮落到敌对国手里。他下定决心。此战之后定要建议大王严密控制火炮。
事实上韩卫却是白担心了,林靖文如何不知道火炮地重要性和恐怖。锦衣卫的职责是监察国内,但是目前锦衣卫的主要目标就是监管这些火炮。株连?连坐?一旦有人真的把火炮私自弄出军营,林靖文诛他十族都算轻的,乾隆小儿的做法虽然不可取,但他的忧虑却是大有道理,以前林靖文不过是一介布衣可以不考虑这些,但现在他是大唐国主,几百万人的君王,站在国君的角度这些问题他早就注意到了。
不说这些题外话,且来看唐军攻打青州城。
火炮已经逐一清理了青州城墙上的抛石机和弩炮、箭楼——当然。只是清理了观察员观察到地那些——甚至炸裂了多处城墙,被重点关照的城门更是早已粉身碎骨不知所踪,在韩卫看来,攻城地时机到了。
首先是抛石机和床弩。炮兵推着抛石机和床弩在大盾的掩护下靠近到一千步的距离,固定基座,调试机械。测量目标……很快就准备好了。
一千步的距离虽然对老式拉绳式抛石机来说有点远,但借助城墙的高度,若是青州城还有抛石机剩下来的话还是能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