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安居乐业(原名:云和山之彼端)-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挥枧浜衔桑老纫徊浇质Φ栏媪耍质Φ雷匀徊环匪尉慕棵且膊环侥鞘谴笈缈谒�

不说童贯和种师道怎么打官司,宋军北伐的地确确是失败了,还是只用了一个月多点的时间就失败了。

随后,从六月到九月这几个月里,赵佶东拼西凑了些兵马,又多次发起北伐之战打仗不是这么打的,不过赵佶不是赶时间么,大明可是只给了他五个月地时间一一以惨败告终,后面几次北伐宋军的战果甚至还不如第一次,至少,童贯那次虽说是由辽军设套,但他的确是攻到了宛平城下,离祈律府也不过一步之遥而已。

到这种时候,赵佶终于明白过味来:靠大宋自己是无法收复燕云的。

那么,该明军上场了。

就在耶律昊回奉天京之前的半个多月,就在赵佶还不死心想花些钱粮绢帛买通大明朝帮他收复燕云的时候,大宋的使者刚刚抵达奉天京,而一直驻守在卢龙塞没动弹的那朵部明军大举南下,与此同时,驻守云中郡地耶律余睹和萧里得显部也出兵往东,长兴郡方面,赵也分出几个万人队越过长城进入南京道,三路明军合围祈律府。

那朵从长城背后攻下居庸关,打开关门迎接云中郡的骑兵进入关内,大明羽林的羽箭纷纷落到辽军的头上,这个时候那些以前欺负起宋军十分顺手的南京道辽军才明白过来,虽然欺负宋军他们是好手,但对上明军,他们反倒成了被欺负的对象。

萧干倒是尽忠尽责,四处筹集兵马钱粮,并亲临第一线迎击明军,可他运气不好,第一个就碰上刚从大漠南下也是刚加入明军的立功心切地游牧骑兵,萧干所带领地辽军对上这些游牧骑兵,简直是一触即溃,交手只一个回合,辽军就在游牧骑兵的骑射中败下阵来,辽军惨败,萧干被俘。

而耶律阿古只,这厮比兔子都乖,一听明军大举入关,这厮二话不说,立马带着他地人马投降,还献了祈律府城。

南京道的那些辽国官吏,逃的逃降的降,或者战死,甚至连渡河去向宋朝投降的都有,真应了那句老话,“士大夫投敌争先恐后”。

祈律府,宋朝费劲心思,耗费其举国的兵马和钱粮都未能攻下的南京道,轻易地就被明军给平定了。至此,辽国五京之四,东京辽阳府、上京临湟府、西京大同府、南京祈律府,逐一被明军攻陷,十年前还是“疆土万里,带甲百万”的大辽国,仅仅十年之后,其国土沦陷了十之八九,其百万甲士也荡然无存。

就在耶律昊被贬去南方的时候,上军大将军赵领军攻破辽国最后的城池:中京大定府,俘辽帝耶律延禧而还,辽国,这个耶律亿于秦元1137年(西元916年)建立的契丹国度,在承袭了212年(比历史上多了几年)传位九帝之后,终于灭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汉人的王朝:大明朝。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五十二章 丝绸之路

秦元1348年下,辽亡。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辽国的根本,契丹人的损失实在太大,在秦元1340年的时候,当时林靖文刚刚入主辽东,那个时候契丹一族甚至还有户口百万,十年来,先有女直人后有明人,都是对契丹人大肆屠杀掠夺。林靖文刚攻下辽阳府的时候就曾一举坑了数万契丹官吏、贵族、还有降兵,女直人在北方也是逮着契丹人就杀见到契丹人就抢。后几年,明军,当时还是叫唐军,一连发起了两次西征,唐军每有攻城都是驱赶契丹平民为前锋,每一次战斗契丹人都死伤枕籍;而在北方,女直人攻陷临湟府,那里可是契丹人的聚居地,也是其祖地所在,辽国大部分的契丹人都在那里,女直人一冲进临湟府就大肆屠杀掠夺,杀得比明人还狠。

时值十年之后的今日,伴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之民所存者十不足一,秦元1340年的百万户口,到了今日连十万户都凑不出来,尤其是其男丁几乎死伤殆尽。

秦元1137年耶律亿建立契丹国,这个异族国家从建国的时候起,其历代皇帝屡屡入关掠夺汉人的人口和财富。契丹国,立国之初还只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到灭国的时候都还是半奴隶半封建制契丹人将渤海人贬为奴隶,将女直人贬为奴隶,将室韦人贬为奴隶,将达达人贬为奴隶,更是将汉人视为猪狗,一百多年来,契丹人对汉人予取予求,任意杀戮,汉人这百年来的命运怎是凄惨二字可以形容得了的,也就那些没脸没皮更没有祖宗的儒生大肆为契丹人鼓吹。

风水轮流转。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契丹人能有今日的将近灭族之祸,也怨不得别人。

辽亡,天子下令普查契丹户口,得七万余户,还多是老弱,契丹男丁百不存一,而且还在继续减少契丹人这百年来得罪的人多了,不止是汉人对他们喊打喊杀,女直人、渤海人、奚人、室韦人、达达人。又有哪个不想扑上去咬他们两口,而明军之中各个种族的人都有,可想而知,明军将士必然趁机大肆屠杀契丹人,反正这也是惯例,不是么?杀归杀,那些契丹人应该庆幸,至少明军没有屠城。

看到这种情况。耶律殇心急如焚,倍道赶回奉天京,两天跑死了四匹马,哭求天子下令止杀。

“陛下,时至今日,契丹百万户口所存者不过七万户,男丁更是百不足一,陛下,再杀下去契丹……就真的要灭族了,再杀就不是辽亡。而是契丹亡。”耶律殇号啕大哭,而远在祈律府地耶律余睹和耶律阿古只等契丹降将此时也没好受到哪里去。国破家亡,国都已经亡了,家还能存么?

林靖文沉默不语,若换作十年前。。他肯定是下令将契丹一族种族灭绝,但现在么,大明朝已经强盛起来。不需要通过大肆屠杀来鼓舞士气,也不需要以血腥的手段来聚拢民心使之一致对外,更不需要掠夺契丹人幸存的那可怜的一点财产来充实国库,大明朝更加不缺区区数万奴隶……是该止杀了,现在还可以说是在报百年之仇,但再杀下去契丹人就该崩溃了,然后他们就会疯狂。

沉默半晌,林靖文终于下令:“传令赵,让他约束好将士们。不要再妄加杀戮。”

耶律殇满面泪下。却是大喜,拜服于地连连叩首。“陛下仁德,陛下仁德!多谢陛下!”

林靖文上前扶起耶律殇,却叹道:“十年前,寡人就想灭了辽国,更想灭掉契丹一族以报汉人的百年深仇。十年之后的今天,寡人已经灭了辽国,却不想再灭掉契丹一族了。契丹人对汉人是罪孽深重,但就外人看来,我们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寡人这十年来下令屠戮的异族数以百万,契丹人、女直人、渤海人、蒙古人,还有高丽人和扶桑人,倒在明军将士们屠刀之下的不知繁几,大明朝的太阳月亮旗已经被异族的鲜血染红。站在大明地立场,寡人这么做并没有错,但就那些被杀戮的异族人看来,只怕大明朝早已成了第二个辽国,若有朝一日大明朝没落了,明人的命运只怕不会比今日的契丹人好到哪里去。”

耶律殇虽然还在伤心,但乍闻林靖文的这番感慨,想想现在还在被明军屠杀的契丹百姓,再想想所过之处无人敢对之不敬的明人,心中顿时一片茫然,强盛若斯的大明朝,真地有朝一日会变成第二个辽国么?

按理说这世上没有不败的王朝,大明今日是强盛至极,但终会有没落的一天,从这一点上说,大明是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辽国。但耶律殇在大明呆了近十年,听到的,看到的,学来的,都是大明的那一套,在他看来,天子的确屠杀了不少人,但天子不愧为一代圣君,他所颁布推行的制度无一不是为了千秋万代。

所谓恩威并施,就象今日的日本那样,天子自起事之初就年年派军劫掠扶桑,掠其财富,掳其人口,整个扶桑沿海都成了一片废墟,大明本土地扶桑奴隶足足有百万之数,到现在扶桑的金银矿还在源源不断补充大明国库,按理说扶桑人跟明人应该是不共戴天了,但看看日本,这个大明分封的属国,耶律殇见过的日本人多了,这些日本人也是扶桑人,按理说他们应该视明人为仇寇才是,可事实正好相反,耶律殇听说的和见过地日本人无不是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写出来的照样是汉字,他们穿着大明袍服,口口声声我们大明如何如何那些日本人想往大明移民简直想疯了,自认有点才能或者有些财产地人都往大明跑。朝鲜人也是如此,每次大明朝廷下令征兵,大明本国的男丁自然是想报效朝廷,但那些日本人朝鲜人和耽罗人更是踊跃,他们甚至可以不要军饷,即使战死了也不需要朝廷发给抚恤。只要朝廷能允许他们的家人移民大明就可以当然,真要不发饷不抚恤那肯定会大失人心,朝廷自然不会这么做的。

想到这些,耶律殇又很难相信,大明朝怎么可能会混到辽国那样的地步?

耶律殇想的都头疼了,可这个问题实在没有结果,至少,目前是想不出结果的。

林靖文也就这么一感慨而已,耶律殇想地对,所谓恩威并施。光只有“恩”或者只是一味地杀戮肯定是不行的,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才是正道,先是明军开过去征服一块土地,然后各种同化手段也要随之推行才可以。目前大明朝就是这么做地,林靖文自认已经很努力了,能想到地能做到的他都已经做了,至于结果,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万无一失这回事。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如此而已。

感慨片刻,林靖文回过头来,对耶律殇道:“耶律爱卿,寡人前时已令你为辽侯,却没有给封地,今日辽国已亡,你这个辽侯也算是名副其实了……嗯,契丹一族不是还有七万户么。按照千户制应该划分为七个万户,迁三个万户到临湟府去,也就是山东郡,那里是契丹人地祖地,那三个契丹万户就让他们在契丹人的祖地繁衍生存。”

耶律殇回过神来。听着林靖文的话,唯唯诺诺。

顿了顿,林靖文又道:“另四个万户由爱卿带到平原郡去。不过平原郡不是寡人给爱卿的封地。平原郡西南方向,乃蛮人的南方,那里有个国家叫西州回鹘,寡人将那里封给你,不过你地封地得靠你自己打下来,明白?”

耶律殇听得连连点头,心下暗喜,不过转眼就想起契丹族现在的窘况,不由得诉苦:“谢陛下恩赏!不过陛下。微臣只有四个万户。而且契丹一族的男丁百不足一,四个万户。微臣估计其中的男丁尚不足两万人,而西州回鹘虽称不上是大国,但带甲十万总是有的,区区两万人恐怕……”

林靖文点点头,“若是两万大明羽林想必是够的,但契丹人……嗯,这样,寡人再从奚人中抽调几个万户给你,不过你也知道,侯一级的爵位最多只能领五个万户,你的那四个契丹万户也必须留下几个,算是跟奚人万户对换,如何?”

耶律殇自然是想自己地部下臣民都是契丹族人,不过没办法,谁叫契丹现在男丁少呢,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只能对换了。“喏!微臣就换两个万户吧!”

“嗯!西州回鹘虽然地方广大,不过那里沙漠多,也比较贫瘠,能用来放牧耕种的土地并不多,人口也少,不过其南方还是可以的。耶律爱卿,你攻下西州回鹘之后,西州回鹘的国土,漠北部分寡人会设置一个天山郡,而漠南部分就是你的封地,以前那里是大唐朝的土地,其地汉人不少,你到那里可以多多依靠汉人。”

“还有,西州回鹘南方接壤的有黄头回鹘,你攻下西州回鹘后好生发展几年,休养生息,等你有了一定的实力就将黄头回鹘给寡人攻下来,西州回鹘漠南部分和黄头回鹘统合起来是河西走廊的一部分,乃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寡人欲重开丝绸之路,就等着你给寡人打通河西走廊了!此为重中之重,切记!”

丝绸之路?!

耶律殇听得心中一动,重开丝绸之路地好处自不必言,但现在的丝绸之路可不是那么好开通的,西边的喀喇汗人、赛尔柱人、花剌子模人还有那些贪婪残暴的大食人就不必说了,单说东边,河西走廊可不止是西州回鹘和黄头回鹘,关键是夏国,还有河湟一带地一大群吐蕃部落,现在天子命他去打通河西走廊的西边部分,那东部谁去打?想到这儿,耶律殇不禁抬头看了看林靖文。

林靖文扫了他一眼,面无表情,“东边的部分寡人自然会另外派人去打通,爱卿不用理会这个。”

“喏!”耶律殇心里明白,河湟地那些吐蕃人好说,那里的部落都太松散了,只要派几个万人队就能将河湟收入大明麾下。而夏国,那些野蛮愚昧而且贪婪短视的党项人显然不会乖乖地开放关卡让明人通行,这些低贱的野蛮人,只有将他们踩在地上暴打一顿他们才会听话,直接灭掉更好,而大明要想出兵灭夏的话,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从漠北,这需要越过大漠,第二条路是沿着长城从云中郡那边往西进军。当然,还可以向宋朝借道……耶律殇想明白了,天子口中所谓的“另外派人”,这个人应该就是代王了。

林靖文却不理会他地小心思,只道:“若打通河西走廊,你就是辽国公。然后,寡人对你的要求是往南,寡人不要求你能攻下逻些城。只要你能将黄河的源头之地纳入大明治下,你就是辽王。”

“若你能征服吐蕃人,寡人就允许你重立辽国。”

这个大饼画地好啊,征服吐蕃?也不想想那是什么地儿,那可是青藏高原,平原上地人一上去就有高原反应,缺氧不说,运动量大点都受不了,更别说征战厮杀了。还有,苦寒、荒芜、贫瘠。这些字眼用来形容那块土地是最恰当不过的,到处是雪山,地形极度复杂。想征服青藏高原?估计没个几代人地时间耶律殇是想都别想。

历史上蒙古人在一百多年后征服了吐蕃人,可那是什么征服?实际上是吐蕃人自己跑去投靠蒙古人的,蒙古人给了吐蕃人一大堆的好处。喇嘛教还被立为蒙古国教,而蒙古在高原上的驻军少得可怜,连一个万人队都没有。

实际上。外来地人第一次真正地征服高原是在明末时期,厄鲁特蒙古的和硕特部迁徙到青海一带,当时吐蕃正是喇嘛教教派内乱,和硕特部受黄教所邀出兵高原,足足有数万骑之多,直达拉萨城,这是外兵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吐蕃腹地,和硕特人的那次出兵算得上是一次征服。

耶律殇是不知道这些,他现在只顾着高兴了。重立辽国!他决定了。他这一生的梦想就是这个了。

不说耶律殇兴冲冲地跑去长兴郡挑选契丹万户,耶律昊虽然是胆大妄为。但他毕竟是让明军攻下了乃蛮人的地盘,按台山(阿尔泰山)和翼只水(额尔齐斯河)流域被纳入大明囊中,那里虽说不是什么顶级的膏腴之地,但就象关中是中原天生的龙兴之地一样,按台山一带也相当于游牧民族的龙兴之地,一般来说,谁占领了按台山一带,那么随着时间地流逝,这个部落一般都会成长为大漠上的霸主,匈奴人如此,突厥人如此,乃蛮人也差不多。

龙不龙兴林靖文不用考虑,不过新疆那旮旯土地贫瘠沙漠广大,那里并不适合大规模移民,而大明要想长期统治新疆,大规模移民是必须的,可新疆的土地实在不适合发展汉文明。现在好了,翼只水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够宽广,容纳个几百万人轻松,林靖文是不会往那边移民个几百万人,但十万户口总是要的。

林靖文下令,将乃蛮人的地盘分为西北金山和东南青河两个郡,至于移民倒是不需要他操心,金山、青河二郡土地肥沃,又靠近丝绸之路,等朝廷欲重开丝绸之路的消息一传出去,还怕没移民?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