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但也有些人有攀比思想,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和过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过细的思想工作。我们对部队提出的口号是,要把这次授衔当成一场战役来打,认真严肃地对待,要以团结为重,评出思想,评出风格。”
听完汇报后毛泽东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好!”
毛泽东又转身,询问已经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你们的军衔还要不要评啊?”他们俩摆摆手:“不要评了。”被列入大将名单的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也纷纷表态:“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毛泽东高瞻远瞩、深思熟虑,一致赞同他的意见。
最后,*中央和中央军委经过反复考虑,认为毛泽东已任党和国家主席,周恩来已任政府总理,刘少奇已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已任党中央秘书长、政府副总理,加之现在又是和平时期,他们四位都担任着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不要军衔也有道理,最后都没有被授予军衔。
这样,在后来实施军衔时,因毛泽东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空衔。
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一批中央领导同志主动提出不授军衔,就使评衔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得以顺利解决。
原本,按照中央军委1955年1月23日发布的《军衔指示》规定,“省、市、地委书记及省公安厅长兼任军队首长职务者,均应评定军衔。”主要是解决地方领导干部兼任军队职务,可否授衔的问题。
1月29日,总干部部长罗荣桓署名,向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地方负责干部的军衔评定和授予问题的请示》。该《请示》列出了拟评定军衔的22名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名单,他们是:
广东省委书记兼政委陶铸,陕西省委书记兼政委张德生,甘肃省委书记兼政委张仲良,青海省委书记兼政委高峰,四川省委书记兼政委李井泉,西康省委书记兼政委廖志高,贵州省委书记兼政委周林,山东省委书记兼政委舒同,浙江省委书记兼政委江华,江苏省委书记兼政委江渭清,安徽省委书记兼政委曾希圣,河南省委书记兼政委潘复生,江西省委书记兼政委杨尚奎,广西省委书记兼政委陈漫远,湖南省委书记兼政委周小舟,湖北省委书记兼政委王任重,辽宁省委书记兼政委黄欧东,黑龙江省委书记兼政委欧阳钦,吉林省委书记兼政委李梦龄,热河省委书记兼政委王国权,河北省委书记兼政委林铁,山西省委书记兼政委陶鲁加。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地方领导干部共21人,也拟予评定军衔,他们是:
*蒙绥分局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兼党组书记赵尔陆,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省人民政府代主席兼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云南省委第一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兼云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谢富治,*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代政委兼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王恩茂,*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王维舟、广东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冯白驹,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李先念,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谭震林,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薄一波,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兼国家计委副主任邓子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王世泰,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程子华,国家体委副主任兼党组副书记蔡树藩,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地质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何长工,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际春,驻德意志*共和国大使姬鹏飞……。
总干部部的《请示》建议,“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代表人物”的军衔,采取三种方式办理:第一种是“须评定军衔又授予的”,第二种是“只评定军衔不授予的”,第三种是“只授予预备役军衔的”。
1955年2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重新调整全国战略区,将原来的6大军区改划为12大军区,这样,上述地方领导干部中,有几位又重新担任军队领导职务,如乌兰夫任内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赵尔陆任职的第二机械工业部属军事工业,主抓核武器及常规武器的研究与试制,叶飞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军区司令员,谢富治任昆明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委、阎红彦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王恩茂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后来,党中央又决定,凡是1952年没有参加军队评级,又转到地方任职的领导干部,包括驻外使节,一般都不参加评定军衔工作。
7月14日,总干部部《关于评定军衔工作向军委并中央的报告》中又说:“对于兼任军队职务的地方干部,凡兼任分区政委(地委书记)以上职务者,对其军衔采取评而不授的办法。凡兼任县兵役局政委(县委书记)以下职务者,则不评定授予军衔。”
据此规定,总干部部长罗荣桓又把上述43位在部队兼政委的地方领导干部名单列出,呈报中央军委,建议评而不授军衔。
后来,上述名单中大多数人没有授予现役军衔,只有乌兰夫、赵尔陆、叶飞、谢富治和王恩茂等5位授予现役军衔。他们被授衔主要原因,首先是在部队有实际职务,其次处在内蒙古、新疆、云南等边陲地区或福建前线地区或担负国防工业的重任,还有是他们与部队有着历史的渊源。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主要创始人和缔造者(1)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毛泽东是对20世纪的中国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将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民族英雄、诗人集于一身的伟人。毛泽东之所以能够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之所以无愧于这一最光荣、最辉煌的称号,完全是由他在中国革命战争史所处的历史地位、所创立的丰功伟绩、所形成的崇高威望等等而确定的。可以说,毛泽东个人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户农民家庭,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母亲文氏,小名文七妹。毛顺生和文七妹结婚后,共生五男二女。毛泽东在家排行第三,他的两个哥哥夭折于襁褓之中,两个妹妹也很小都夭折了,最后只剩下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父亲给毛泽东取名泽东,字咏芝,后又改字润之。毛顺生年轻时开始营销米市,后来又集中精力去做稻谷和猪牛生意,由于经营有方,资本逐渐滚到两三千元,还自制了一种叫“毛义顺堂”的流通纸票。在小小的韶山冲,可算是个财东。
毛泽东幼年时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因有一个舅舅在开馆教读,毛泽东有时也在那里听课,便接受了最初的文字启蒙。直到童年8岁时,父母把他接回韶山入私塾开始读书,一直读到16岁,中间曾停学两年在家务农。毛泽东后来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少年时代,毛泽东最爱读《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旧小说。从17岁到20岁,毛泽东又坚持不懈地求学,他先后到湘乡县读新式洋学堂,到省会长沙读湘乡驻省中学,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这期间的18岁那年,毛泽东受辛亥革命的影响,还投笔从戎,在湖南起义的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为期半年,这是毛泽东最早的军旅生涯。20岁到25岁期间,毛泽东又考入长沙第一师范,前后共做了五年半师范生。正是由于长达14年的学习,就为毛泽东日后成为一代伟人奠定了雄厚的文化基础。
“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开始接受*主义。从此开始进行革命真理的求索,并在中国革命历史的风云际会之中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1920年11月,毛泽东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与会的13名代表之一。这样,28岁的毛泽东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6月,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7年5月,当选为*第五届中央候补委员;8月,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于是,34岁的毛泽东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从此步入党的重要决策层。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公开叛变革命,疯狂地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在惨痛的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到了一条真理:“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于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这个重大课题,提到了中国共产党议事日程上来。7月上旬,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就指出,农民自卫军应该“上山”,“上山可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主要创始人和缔造者(2)
1927年8月1日,以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央前敌委员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之第11军第24师、第10师一部,第4军第25师之第73、75团,第20军第1、2师;第五方面军之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装等部共2万余人。起义主要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8月7日,在*中央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这是毛泽东在血的教训面前痛定思痛得出的结论!堪称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次会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被派到湘赣边界担任*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于9月9日组织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部队由武汉国民警卫团、安源矿工和湘赣边界的萍、浏、澧农村革命武装共5000余人组成,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下辖3个团。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暴动的第一次揭竿而起。毛泽东的革命军旅生涯也从此正式开始。
12月11日,*广东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组织由我党领导的第4军教导团和警卫团一部以及工人赤卫队7个联队举行广州起义。起义主要领导人有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聂荣臻等。
上述三次最著名的武装起义,主要由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组织领导,因而,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主要创始人和缔造者,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叶剑英、聂荣臻等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始人和缔造者之一。这三次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高举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旗帜,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组织革命军队和革命战争的道路,其意义和影响是巨大的。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决议,规定8月1日这一光荣的日子为我军建军节。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在全国人民的面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革命政权的大胆尝试。
然而,由于敌众我寡,上述三次著名的武装起义都受挫失利。
南昌起义军经过一个月的转战,减员近万人。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广东汤坑东南的白石同敌东路军遭遇,经与敌激战后,退出战斗,余部1200余人转移到海陆丰地区。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部队,同由潮、汕撤出之部队会合,转移到闽南、赣南等地区。他们经过与“三湾改编”内容基本相同的“赣南三整”,又转战到粤北,保存了南昌起义军近800人的骨干。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原定进攻长沙的计划,率部沿罗霄山脉南下,向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转移。途中,前委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对不足1000人的部队进行了整顿和改编:第一,将部队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第二,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的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第三,在部队中建立*制度。这次整编由毛泽东统一组织领导,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整编,史称“三湾改编”,在我军建设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主要创始人和缔造者(3)
广州起义军余部约1000人撤出广州后,由叶镛、袁国平收集,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加入了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少数人于北江地区加入了南昌起义军保留下来的部队。
除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外,中国共产党还在其他地区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遍布全国10多个省,他们中主要有:杨靖宇领导的豫东确山起义,谢子长领导的陕北清涧起义,彭湃领导的海陆丰起义,吴光浩等领导的鄂东黄麻起义,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周逸群、贺龙领导的湘西桑植起义,张鼎丞、邓子恢领导的闽西起义,刘志丹、唐澎领导的渭华起义,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等。
1927年8月至1929年12月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相继领导的上述近百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和暴动中保留下来的武装,是中国革命最初的火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初的血脉。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领导创建工农革命军队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为了进一步加强军队建设以适应日益残酷的斗争需要,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军队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等三大任务,接着,又提出革命军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以后又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规定,体现了工农革命军的人民军队本质,密切了人民群众与军队的联系,对提高我军战斗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伟大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伟大创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光辉榜样。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两支部队在井冈山的宁冈会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4军。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支工农革命军。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下辖3师8个团,以秋收起义部队的31团和南昌起义部队的28团两个团为主力。全军兵力约万人,枪三千。
1928年5月25日,*中央颁发了《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为此,工农革命军第4军改称为红军第4军,简称红4军,也成为我军第一个改称红军的部队。因朱德和毛泽东的威望高、影响大,所以,他们统率的红4军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军”。
《军事工作大纲》颁发之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红军。
1928年11月,彭德怀率领以平江起义部队为骨干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