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道天堂-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撸庹翘拥睦裼摺�

方信瞟了一眼谢云川,再是怎么样聪惠从容,这时他也怔怔的跪在那里,似乎如在梦中,方信也不理他,回去扶起了自己母亲

一扶上去,母亲死死抓住他的手,说着:“我不是在作梦罢!”

“母后,这是事实,不过您还是先去回去休息一下。”方信幸亏母亲年轻力壮,现在才三十,不然一时激动出了事也可能

方信从容的回过来说着:“圣旨说立刻起程回京,不知可容我一些时光?”

“太孙,圣旨要当日起程,我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太孙在日落前起程,哪怕上了船上就可,我等恭侯就是。”冯峰恭谨的回答的说着。

方信点了点头,跟着回去,到了里面,先命人上了茶,也不说话

太妃喝了茶,才渐渐的定下神来,她不时望着儿子,似乎在确认是不是事实,等了片刻,才叹的说着:“当年我生你时,就感觉日月投怀,金龙在体,你父亲叫我不要多说,也免不测之祸,想不到今日应了。”

方信安慰了半小说,等母亲平静下来,也说了些话,才说着:“母亲,时间不多,容孩儿先把府第安排好。”

“是这个理,是这个理。”太妃终于镇静下来

方信就一一安排下来,等安排好了之后,外面传来声音:“太孙,时间不早了。”

方信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头:“母后,孩儿去了。



太妃突地流下泪来,说着:“去吧!”

方信再磕一个头,起身,才出门,外面奏起大乐来



第二百五十章 夜宫(上)

在有了蒸汽机船

自港口而起,沿海绕行,到帝都,只需要十日

皇帝对方信还是很重视,特地派了水师总共舰队十二,兵六千护送回京

此时,虽是沿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使人惊心动魄。 

方信一身太孙冕袍,眼如点漆,此刻在甲板上卓立远望,意态自若,一派大家气度,教人心折。

这种风度如果是没有登位太孙时,那是被人嗤笑,但是是太孙时,就是必须的,若不是这样,被人暗中说来:“此人没有人君之像!”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内监八品冯峰作陪,而方信当然也带上了高世明,那六十个府兵就是嫡系了

侍陆香也跟着伺候,成为了太孙的女官

除此之外,周围无人,方信就终于皱眉说着:“冯公公,孤只是昌图郡王,上面还有太子和兴台郡王,不知为何,让孤当太孙呢?”

“太孙,这是皇上的旨意,也是您天生的福份。”认识了九天了,这主子终于问了,如果始终不问,这城府就太深了……内监八品冯峰恭谨的回着话,想了想,这位主子日后可登基为帝,不如卖个好,反正也不算太秘密的事了,又说着:“太子已经去了,据说牵连到了兴台郡王。”

这句话一说,方信立刻明白了

长治皇帝,有四子,但是三子未成年就去世,二子就是方信地父亲李纲,就封世袭昌图郡王,也早早去世

长子李卓熙本是太子,却自小不甚聪明,最重要的是,体质弱,不但不能练武,而且还不能长久读书,自然使皇帝大为失望,虽说如此,但是太子之位还是坐的相对稳固

皇帝病重地消息大家都知道,估计一旦驾崩,太子就理所当然继位,这四叔兴台郡王,就忍耐不住,发难了

但是偏偏又被老皇帝抓住把柄,露了痕迹

太子已死,太子虽然也有儿子,却只有三岁,若是太平盛世,这太孙由太子儿子继承,也是理所当然,但是经过屡次大变,朝廷根基动摇,这时若是三岁小儿登基,只怕立刻就有倾覆之祸

若皇帝身体不错,还可等上十年,可是现在病重,自知时日不多,当然要选择一个相对年长,又是自己儿孙的人继承了——所以方信受旨为太孙,看似出人预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了。

方信只是“啊”的一声

每日早晚,他都祷告上香,遥拜祖父皇帝,祝其安康,别觉得这手太肉麻了,但是老皇帝身经儿子之间大变,最重视的就是这个情分,所以这回报到皇帝耳中,大事就成了。

而且,也是处于他现在地位和年纪,最好的方法了

等了片刻,方信又问着:“那今日可靠岸帝都了?”

“是的,太孙殿下,我们自上鲁口靠岸,这属直隶六府的九定府云和县,且在官府衙门住上一晚,明早一起程,当夜就可赶到帝京。”内监八品冯峰回答的说着。

方信点了点头,就什么也没有说了

等了片刻,内监八品冯峰又说着:“太孙殿下,外面风大,您还是入内吧!”

方信点了点头,就转身入内

随着时间地推移,黄昏渐渐降临,这时,却有着大片浓云聚拢上来,将落日遮掩住,给这暮夜平添了几分不祥与恐怖。

不过,船也已经靠拢着码头,不必担心风暴了

但是才到了码头上,就有一人尖声叫着:“圣上手喻,太孙前来听旨。



在场的人又是一惊

方信连忙上前,行礼跪下:“恭聆圣谕!”

“圣上手喻:太孙立刻进京,不得延误,直入宫来见朕,沿途官兵不得阻挡,钦此!”这人尖叫着。

在场地人顿时脸色大变,这种情况,基本上只有皇帝病危时才会出现,方信剑眉一挑,说着:“臣恭领圣谕!”

才说着话,猛听得一声春雷,虽不是很响,却震得人心里一撼。接着,点点雨丝就落了下来,内监八品冯峰见了见天色,不由说着:“这个,如何现在就赶路?”

来传圣旨的太监,也见得重叠,天色晦暗,暮色中乌云中闪电时隐时现,雷声虽然不响,雨丝就不断而下,也不敢催促。

毕竟对象是太孙,不是等闲官员,春雨寒冷,夜里奔驰,如果出了事怎么办?

“冯峰!”方信突地用清亮的声音说着,带着一种威仪。

“内臣等在!”冯峰不由自主的应着

“立刻把一封太孙衣冕用重重油布包好,带上你的钦差关防和兵符,立刻去准备。”方信立刻吩咐的说着:“还有,立刻吩咐,准备一些干粮分下去。”

“内臣奉太孙令旨!”冯峰怔了一怔,突地明白过来了



“张成桂!”

“末将在!”张成桂是随军的禁军统领,也不敢怠慢,应着。

“立刻调集附近能找到的战马,火枪兵不必跟随,挑着侍卫武士,立刻应命,半个时辰内准备妥当,其它人员明日出发!”

张成桂凛然应命,行礼后,立刻挑选精锐士兵,他明白太孙的意思,火枪兵在这个天气,没有用,要用就用传统精锐武士

“高世明!”

“末将在!”

“你去快快调集府内人手,准备出发!”

“末将明白!”高世明应着,他明白,这六十人是太孙地嫡系,是关键时扭转局面的最重要的核心,必须全部带去

“这位公公是?”方信对着刚才传旨的太监说着。

“不敢,奴才杨燕拜见太孙!”一系列雷霆命令,使这个太监顿时见识了太孙,口气立刻温和恭谨起来。

“你带着圣旨,可夜开城门回京,还请一起夜路了。”

“这是奴才的本分!”这杨公公说着。

没等他说完,乌云漫天,突地一道闪电,照得天地通天彻地大亮,几乎同时,雨点噼里啪啦落下来。

附近本是大站,一召集下,竟然有着二百匹马,方信就立刻下令,挑选二百人,连夜赶回去,但是这时,雨点打下,里面隐含着冰屑,虽然不是冰雹,但是打在脖子和脸上,隐隐作痛,如是在马匹上,速度快速,迎面扑来,直打着满脸刺疼。

“太孙,这雨实在太大了,您是不是息了一夜再走?”见此情况,安排好的冯峰也不由变色,这种天气打下去,一夜奔驰,明日必有一半人病倒,其它人也罢了,太孙却是万万不可有事。

“胡说,孤奉圣旨立刻回京,就是刀山火海也闯了,何况区区雨水!”方信冷冷的说了一句,就直接翻身上马,这姿势立刻使后面的诸人心中一动——很熟练的马术。

连太孙都上了马,其它人也无话可说,纷纷上马,只见一声令下,二百人就奔驰出去,向着远处而行

当然,幸亏这是官道,一直到京,甚是宽敞,所以倒也不怕迷路

奔马急行

片刻之间,又是一声惊雷,雨点迎面砸了下来,打得生疼,方信在前面第一个奔驰着,但是速度还是控制着——太快了马匹绝对受不了

雨下了一阵,终于缓了缓,但是还是淅淅沥沥不绝,打在叶子上沙沙的出声,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地感受也就各异。

然而现在,在雨中奔驰,个个浑身透湿,再被风一吹,透心刺骨的冷。方信自己身有武功,也冻得嘴唇乌青,想必其它人都是一样。

武士倒还罢了,到底身强力壮,一时半刻还不要紧,那几个太监就……

那二个太监是钦差,直入帝京证明身份,就全靠他们了,因此就算是绑,也要绑在马匹上,熬到帝都

果然,到了半夜,这二个太监就四肢僵硬,活动不开。五脏六腑翻滚冲腾,开始发烧呕吐起来,方信只得令人绑在马匹上,继续前行

一夜奔驰,到了丑末寅处时分,就是夜里3点半左右,终于赶到了城门下

按照规矩,城门必须是卯时才开,但是当然有巡兵,方信以圣旨叫门,这门将不敢怠慢,检查了圣旨,却还是不给予开门

方信想不到遇到这事,大怒,望了一眼,记住了姓名相貌,也就立刻转到其它门,幸亏帝都有二十四道门,彼此相隔不远,第二道门却开了

“走,我们立刻去皇宫!”方信嘶哑着声音发出命令,一行人高举御旗,直向皇宫扑了过去!

此时,是夜最深地时刻,天黑如墨,寒风横扫而过

突听前头有人大声喝问:“什么人?此地非奉特旨不得乘轿骑马!”

恍然间,方信知道已经到了帝宫范围的御道上,那个杨太监挣扎着喊着:“奉皇上手喻,令太孙连夜进京进宫,特许赐马入宫快行!”

这时,远远宫门也望见了,方信也不罗嗦,把圣旨从油布解开,又取出了一道令符。

这时,巡夜地内监和侍卫也迎了上来,拿着玻璃灯

这时,雨倒反而大了,天上的雷连绵响着,令人恐怖,闪电一道道划过,在宫檐下验了圣旨,这个侍卫班头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放行

方信暗中松了一口气,放下握着剑柄地手,带人直策而入,马蹄踏在宫廷青砖上,与哗哗的雨声混合,又有着轰轰作响的雷声,当真是一个好夜!



第二百五十章 夜宫(下)

范长治二十一年五月十日夜

春雨贵如油,这本是好事,附近人人欢喜,但是帝宫中,却是一片静寂和惶恐。/ 

50岁的皇帝,病情加重,内阁已经以“上疾大渐”来发布病危通知书,这时,内阁成员,连同各部尚书,都得以入得宫内一处偏房中伺候

至于皇后、妃子、太监宫女都在门外伺候着,个个目无表情,特别是太监和宫女,连呼吸也不敢用重,已经有三个太监,因为稍微小错,就被打死了

内阁首相秦浩中端坐在外房侧殿,不远的内殿里,就是当今皇帝的病体了,他脸色发黄,眸中含着泪水。

长治皇帝,论才干来说,其实也不算平庸之辈,但是即位后,他就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

水旱蝗风灾年递连绵,各种各样的教派,各种各样的土匪层出不穷,累累迭起,长治四年,陈永贵起义,卷兵百万,一时天下震动

就是长治皇帝,一日日与内阁商议,除弊求治。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

八年战争,终于扫平了叛乱,当时皇帝大喜,拜见祖宗,一时间意气风发

可是,以后,治政比平乱还难,天下事繁乱,吏治,贵族势力不断扩大,渐渐压迫着朝廷喘不过息来。

长治皇帝颇想有一番作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当皇帝,这二十年来,无一日不勤政,事必躬亲,这大臣都看在眼中。

而且皇帝素以俭德著称,宫廷开支一减又减,可惜还是无法挽回天下大事

想到当年皇帝提拔自己,从礼部尚书直到内阁,又到首相,这二十年,皇帝对他信任有加,而他也不负所望,扫平了起义,只是还是无法扭转大势,天下事越发崩乱力不从心,秦浩中就心中悲来

长治皇帝去了,又有谁能把持神器,安稳江山呢?

太子已去,兴台郡王被废,入宗人府囚禁,原本太孙更是只有三岁,想来想去,如此危局,在皇上子孙中,只有那个远在成田府昌图郡王还可一用

可是,此子也只是读书勤勉点,没有听说有多大举措,帝国内务府调查是清清楚楚

这样的十四岁地少年,真的能承担起现在地江山嘛?

从本心上说,秦浩中其实是倾向兴台郡王,毕竟兴台郡王年已经二十一,又素来明干,可是他竟然谋害了太子——这真是太年轻了,太冲动了,其实皇帝已经考虑立他太子了,现在是前功尽弃

想到这里,秦浩中心中一痛——这就是气数啊!

但是皇帝知遇之恩,提拔之恩,难以为报!皇上若有不测,自己就拼了老命,也要让皇帝最后旨意执行下去

可是内阁其它人,未必这样想——太孙现在又在何处?

如是皇帝驾崩,久久不到京都,那事情就复杂了,就难以控制了

思潮翻滚,房中死一样寂静。

就在这时,突地一阵人声鼎沸,几乎同时,一道闪电划下,照亮了整个空间

“难道是皇上驾崩了?”秦浩中猛的立起,推门就看,厉声喝着:“什么事?”

“回首相,是太孙来了!”

“啊!”五个内阁大臣顿时一惊,各人脸色在蜡烛下阴晴不定,秦浩中就说着:“来人啊,快请太孙进来。”

片刻之后,一队武士直闯而入,让内阁之一魏熙琳微微变色,说着:“怎么回事,这些武士哪里来的?”

“回大人,是太孙带来的,里面是禁军侍卫。”

这时,一人在拥戴中进来,却正是一个少年,虽然全身,脸色冻的铁青,却抿着嘴,显的有几分刚毅,到了里面,两个太监先站出来:“各位大人,太孙到!”

秦浩中一见,就知道的确是当初派出的太监头目,当下就跪下:“臣秦浩中,拜见太孙!”

他是首相,这一拜,其它人都犹豫了下,也拜了下去。

方信拱手还礼,说着:“众位先生辛苦,孤奉皇爷爷的旨意,连夜进京进宫,特许赐马入宫快行,不知皇爷爷地情况怎么样了?”

秦浩中点了点头,说着:“太孙,您快换衣,不能这样见皇上。”

“大人,太孙早已经准备好了。”太监冯峰说着,取出几层油布包好的衣服,一层层解开,里面是太孙的冕服,还有七颗东珠地玉冠,虽然有些潮气,的确没有湿

方信也就入内,稍以屏风阻挡,当场脱下衣服,内衣就马虎了,外衣就换上干净的太孙的冕服,头戴七颗东珠

这时,内宫执事太监匆匆前来宣旨:“圣上宣太孙,内阁诸大人紧急晋见!”

诸人不敢怠慢,匆忙而进,才一进殿,秦浩中就知道不好,因为此时,长治

。然能半坐着,躺在御榻上,脸色红润——这是明显~

皇后和贵妃坐在床边,个个不动。

一行人进去,才跪下,长治皇帝就眼一亮,说着:“太孙终于来了,朕快等不了,你快快过来。”

说着,颤颤的伸出一只手来,方信连忙上前两步,抓住了长治皇帝的手,长治皇帝握紧了手:“真像……朕……把天下给你了……”

说到这里,语气已经哽咽,稍缓了缓,又对着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