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怨餐呋蛎堋∧薄⑵苹岛推阶铩⒄秸锖臀シ慈说雷锒慌写市獭�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 行。 
约翰逊①希拉姆·沃伦·约翰逊(HiramWarrenJohnson,1866—1945)。 美国参议员。早年当律师。1911—1917 年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12 年作为 进步党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未获成功。1917 年入选参议院。反对美国加 入国际联盟和批准凡尔赛和约。对罗斯福“新政”,初持支持态度,1936 年 后持反对意见。1934 年提出《约翰逊债务拖欠法》,禁止与不按期向美国还 债的外国政府进行财务往来。持强硬的孤立主义立场,竭力主张保卫美国传 统的“中立”,反对罗斯福政府援助英法抗击纳粹德国,反对 1940 年“选征 兵役法案”。②路易斯·阿瑟·约翰逊(LouisArthurJohnson,1891—1966)。 美国官员。弗吉尼亚大学毕业。1912 年进入法律界任律师。大战前夕出任陆 军部部长助理,反对孤立主义,主张修改*中立法案。曾制订扩充美国空军的 计划。1942 年作为总统私人代表派驻印度。当英国政府与印度国大党就战后 印度地位问题进行谈判时,声称希望印度立刻实行自治,并动员印度的人力 来支援战争,引起英国的不满。战后曾任杜鲁门政府的国防部长。③詹姆斯·埃 德加·约翰逊(JamesEdgarJohnson,1916—)。英国空军军官。大战期间, 在*不列颠之战中崭露头角,从歼击机飞行员升为指挥官。曾率战斗轰炸机参 加*迪耶普袭击和诺曼底登陆战役。战时共击落敌机 38 架,成为英国的王牌 飞行员之一。升至空军上校。 
 约里奥·居里(FrééricJoliotCurie,1900—1958)法国物理学家。 
   d 学于物理和化学工业学院。1926 年和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IrèneCurie,1897 —1956)结婚。1935 年夫妇俩同获诺贝尔化学奖。大战期间投身抵抗运动, 1942 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参与民族阵线的组建,并任该阵线北方地区主席。 1944 年 8 月*巴黎起义时,利用自己领导的实验室,为起义战士制造手榴弹 和燃烧瓶。战后曾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 
 约克公爵号战列舰(DukeofYork)英国战列舰。41 年建成。排水量 3.5 万吨,最大航速 28.5 节。装有 10 门 14 英寸火炮,16 门 5.25 英寸火饱和 4 架飞机。编入英国*本土舰队,大部分时间作为旗舰。1941 年 12 月,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丘吉尔乘该舰赴美参加*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1943 年 12 月, 在挪威北角海战中击沉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1945 年驶往太平洋,作 为英国旗舰参加 9 月 2 日在东京湾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 
 约克敦号航空母舰(Yorktown)美国航空母舰。1938 年建成并服役。 排水量 2 万吨,航速 34 节(一说 29.5 节),载机约 80 架,乘员 2200 人。 珍珠港事变前在大西洋水域活动,后调赴太平洋海域对日作战。1942 年 2 月 1 日首战,参加袭击马绍尔群岛之日军。同年 5 月,参加珊瑚海海战,被日 机击伤。经抢修后于 6 月参加中途岛海战,4 日被日舰载机击伤,7 日遭日潜 艇鱼雷击沉。后美国以一艘新建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重新命名。 年 11 月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944 年先后参加马绍尔群岛战役和菲律宾 海海战。1945 年 2 月参加硫黄约克敦号航空母舰岛战役,3 月在攻击日本本 土时被日轰炸机击沉。 
 纪尧姆(AugustinGuillaume,1895—1983)法国将领。1914 年毕业于 圣西尔军校。长期在殖民地服役。40 年任北非法军副参谋长,次年出任北非 政治事务总管。盟军在北非登陆后,率部转对轴心国作战。1943 年晋升准将, 率摩洛哥山地步兵师去意大利作战,参加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的战斗。1944 年 夏率阿尔及利亚第三师返回本土,转战于阿尔萨斯,坚守斯特拉斯堡,强渡 莱茵河,1945 年进占斯图加特。1945 年出任驻苏大使馆武官。48 年任法国 驻德国占领军司令。后继续在军界供职。 
 孙科(1891—1973)中国国民政府立法院长(1932—1948)。字哲生。 孙中山之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建设部、铁 道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任行政院、立法院院长,1937 年 3 月,代表中国与苏联大使谈判,争取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同年 8 月,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939 年 4 月再赴莫斯科,签订《中苏商 务条约》。主张中国在国际上联合苏联,坚持抗战,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 政府副主席,立法院、行政院院长。1949 年经香港去法国、美国定居。1965 年 10 月到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资政、考试院长、国民党中央评议 委员会主席团第一主席。 
 孙楚(1890—1962)中国将领。字萃岩。保定军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 学校毕业。曾任北平(今北京)市警备司令。1933 年任山西省“剿总”总指 挥,在临县黄河一线与红军作战。1935 年投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 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三十三军军长,参加太原会战。1939 年 2 月升任第八集 团军总司令,同年于晋东南阳城一带参与十二月反共事变。1945 年 3 月参加 豫西北地区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曾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 年 4 月 在太原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61 年冬获特赦释放。 
孙震(1892—1985)中国将领。字德操。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曾任 国民政府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九·一八事变后,历任川陕边区“剿总”前 敌总指挥、川康“剿总”第二路总指挥,率部阻击工农红军长征。1936 年授 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一军军长, 率部进入山西,在晋南等地参加对日作战。1938 年率部牵制日军,配合友军 进行台儿庄战役。5 月升任该集团军总司令。次年授中将加上将衔。1943 年 3 月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驻防襄樊、枣阳、大洪山一线。1945 年 8 月任 平汉线受降副司令长官。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 略顾问、国策顾问。 
孙立人(1900—1990)中国将领。早年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弗吉尼 亚军校。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团团长。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 国民政府军第三十八师师长。1941 年初所部编入*中国远征军,2 月率部在缅 甸伊洛瓦底江战线仁安羌附近解救被围英军,获英国皇家勋章。1942 年夏所 部撤至印度境内,任*中国驻印军新编三十八师师长。1944 年 5 月任新编第 一军军长,8 月在*缅北战役中攻克重镇密支那。1945 年 1 月,率部攻克芒友, 并与中国远征军会师,打通中印公路。同年 3 月授少将衔。日本投降前夕, 率部回国进驻广州。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长春防卫司令、陆军 副总司令。1948 年授中将衔,1949 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陆军总司令,“总 统府”参军长。1955 年因涉嫌屏东驻军兵变捉蒋(介石)未遂事件遭长期软 禁。1988 年被宣布恢复自由。 
孙连仲(1893—1990)中国将领。字仿鲁。行伍出身。曾任国民联军第 十四路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青海省政府主 席、甘肃省政府代主席、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兼第二十五师师长。1931 年参 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1935 年投中将衔,次年授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 争爆发后,任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在平汉路北段指挥所部抵抗日 军的进攻。1938 年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曾赴台儿庄内督战。1939 年起, 历任第一、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政府 主席。日本投降后,主持华北平津地区受降事宜。1946 年任保定绥靖公署主 任。1949 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 员。 
孙蔚如(1896—1979)中国将领。陕西陆军测量学校毕业。曾任国民革 命军第十军参谋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一致对外抗日,在驻防陕南期间 与红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西安事变时,任西安戒严司令、抗日援绥第一军 团军团长,赞成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后任第三十八军军长兼陕西省政府主 席。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保定、娘子关和忻口等战役。1936 年授中将 衔。1938 年 6 月任第三十一军团军团长。1939 年 2 月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次年奉命守备晋南中条山地区,先后粉碎日军十一次“扫荡”。1941 年曾收 复郑州。1944 年 9 月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次年 6 月升任第六战区司令长 官。日本投降后,主持武汉地区受降事宜。后任武汉行营副主任。大陆解放 前夕拒绝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陕西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 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七画 
  [一] 
 麦考利夫(AnthonyClementMcAuliffe,1898—1975)美国将领。1918 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同年入陆军航空兵服役。大战期间历任步兵师师长和空 降师师长。1944 年晋升少将。同年在阿登战役中,率第一○一空降师在巴斯 托尼(Bastogne)成功地进行了防御。后率部入意大利作战。战后曾任驻欧 美军司令。1956 年退役。 
 麦克米伦(HaroldMacmillan,1894—1986)英国政务活动家。早年求 学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于近卫步兵第一团。1924 年起当选为下院保守党议员。三十年代对鲍尔温和张伯伦内阁的防务、外交 政策持批评态度,是丘吉尔的坚定支持者。1940 年入阁任职。1942 年任殖民 地部政务次官,12 月任驻地中海战区盟军司令部大臣,处理随战局发展而出 现的各种政治问题。战后历任住房、国防、外交和财政大臣。1957 年 1 月至 1963 年 10 月任首相。1958 年获贵族封号。退休后,经营出版公司。著有回 忆录多卷。 
 麦克星里(RichardMcCreery,1898—1967)英国将领,毕业于伊顿公 学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法国作战。1928 年 入参谋学院深造,后历任骑兵团长、装甲旅长等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在*英国远征军编制内率部在比利时和法国作战,晋升少将。1942 年任中东 战区总参谋长。1943 年晋升中将,在意大利作战。1944—1945 年任第八集团 军司令,率部战斗到意大利境内德军投降,旋任奥地利英国占领军司令(1945 —1946)、驻德国莱茵区英军司令(1946—1948)和联合国军事参谋委员会 英军代表(1948—1949)。1946 年晋升上将,1949 年退休。 
 麦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1880—1964)美国将领,1903 年西点军 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任美军师长,赴法国作战。1918 年获准将 衔。1919—1922 年任西点军校校长,1925 年晋少将。1928—1930 年任驻菲 律宾美军司令。1930—1935 年升任陆军参谋长,晋上将。卸任后重返菲律宾, 担任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1937 年退役。1941 年 7 月重入现役,出任远东美 军总司令,领中将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率军抵御日军入侵菲律宾。1942 年 3 月撤离至澳大利亚,4 月就任西南太平洋盟麦克阿瑟军总司令。主张“对 日作战第一”的战略,未被采纳。1913 年初率部转入反攻,与*尼米兹所辖 的中太平洋美军形成对日作战的*双叉冲击,但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战略上与 尼米兹意见分歧。1944 年 10 月,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同年获五星上将衔。 1945 年 1 月在吕宋岛登陆成功,2 月攻克马尼拉。4 月任太平洋美军总司令, 参与对日总攻击。9 月 2 日,在停泊东京湾水域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主持 日本投降仪式。1945—1951 年以盟军最高司令官的身分执行占领日本的任 务。1950 年侵朝战争爆发后,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次年 4 月因与杜鲁 门行政当局发生冲突而被解职。后担任过雷明顿兰德公司董事长。著有《回 忆录》。 
 麦克纳尔(LesleyJamesMcNair,1883—1944)美国将领。1904 年毕业 于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 年任美军总司令部作战训练部参 谋长。1942—1944 年任马歇尔的助手。1942 年 3 月兼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 令,获中将衔。在训练地面战斗部队以及作战隐蔽和伪装等战术理论方面甚 多贡献。1944 年 7 月 25 日在法国圣洛(St.L )附近前线视察时,被美军轰 炸机误炸身麦赫利斯(ЛeBЗaxapoBHчMexлиc,1889—1953)苏联军队政 治工作者。1911 年应征入沙俄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加入俄 共(布)党。国内战争时期在红军中担任政委。后从事党务工作。1930 年毕 业于红色教授学院。曾任联共(布)党中央出版局局长兼《真理报》编委。 1934 年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候补委员。1937—1940 年任红军总政治部主 任。1939 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翌年任国家监察人民委员。1941 年复任红军 总政治部主任,同时为副国防人民委员。1942 年 5 月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 代表被派到克里米亚方面军。后因未能组织好防御被撤职降级。同年 7 月起 至战争结束,历任第六集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西方方面军、白俄罗斯第 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等的军事委员(即政委)。1944 年获上将衔。 战后任国家监察部长。 
麦列茨科夫(KиpиллAфaHacbeBичMepeцKoB,1897—1968)苏 联将领,1917 年加入俄共(布)党。翌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先亏 毕业于红军军事学院(1921 年)和高级首长进修班(1928 年)。后历任军区 副参谋长和参谋长。1936 年参加”国际纵队,赴西班牙作战,在”瓜达拉哈 拉战役中战功卓著。1937 年返国后任副总参谋长。1939 年为列宁格勒军区司 令,参加苏芬战争,指挥部队在维堡方向上突破*曼纳休防线。1940 年 8 月 任总参谋长。翌年 1 月起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大将衔),负责军事训练工作。 苏德战争初期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身份,先后赴西北方面军和卡累利阿 方面军工作。后任独立第七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司令,参加*季赫温战役。1941 年 12 月起任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参加过锡尼亚维诺、柳班等战役。1943 年初协同列宁格勒方面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后胜利进行了诺夫哥 罗德卢加战役。1944 年 2 月起任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先后实施斯维里彼 得罗扎沃茨克和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同年获苏联元帅衔。1945 年春 调往远东,出任滨海军队集群(同年 8 月改称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参加 哈尔滨吉林战役。战后历任军区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等职。著有《在为 人民服务的岗位上》等回忆录。 
麦克唐纳方案英国首相麦克唐纳(JamesRamsayMacDonald,1866— 1937)于 1933 年 3 月 16 日向*国联裁军会议提出的裁军方案。主要内容为: 法、德、意、波等各主要欧洲国家陆军人数规定为 20 万人;禁止使用轰炸机 进行轰炸并逐渐取消空军;在 1935 年召开讨论裁减海军军备的特别会议;5 年后德国开始享有军备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