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多是悬而未决。

也就在这一天,牧浩洋搭上了返回北京的运输机。

名义上是回总参谋部述职,实际上是调离东海舰队,为新的工作做准备。

因为在五月份才晋升为海军上校,所以黄峙博没给牧浩洋更高的军衔,只是给了他一个需要大校才能获得的职务,从而让他能够领到上校的最高津贴。按照新的津贴制度,上校的最高待遇标准超过了大校的最低标准。

不管怎么说,黄峙博没有亏待牧浩洋。

对此,牧浩洋也比较满意。只要职务上去了,获得大校军衔只是迟早的事。如果在新的岗位上干出成绩来,说不定半年之后就能晋升。

燃烧的海洋卷四 远洋的呼唤

第一章 新岗位

回到总参谋部,牧浩洋对黄峙博的安排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也就是黄峙博当上副总参谋长之后,他就提出整合各军兵种装备发展计划。受当时特别是陆军独大的局面没被打破、反而有所增强的环境影响,整合军兵种装备发展,等于让陆军牵头,海军、空军与二炮只能跟随。一切由陆军做主,其他军兵种的要求很难得到满足。

受此影响,在最初几年里,整合限制在初级层面上,即各军兵种联合投资进行基础项目开发,比如钱仲泰的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涉及到具体项目时,仍然是各自为阵,比如空军主要搞J20,海航则投入巨资搞了J11C与J10C。把这些战斗机项目合并起来,空军与海航都能获益。

东海冲突爆发后,局面发生了变化。

在这场冲突中,陆军再强大,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黄峙博趁此机会,提出进行应用项目层面上的整合。

虽然陆军独大的局面仍然没被打破,但是随着海军与空军地位提升,陆军肯定无法主导左右装备开发项目。

这场持续十多天的冲突不但证明整合装备建设很有必要,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战中,中国军队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比如在五月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中,突击的海航机群主要依靠舰队与KJ200提供的战术信息,空军的KJ2000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在六月二日与六月八日凌晨的战斗中,虽然空军与海航分工明确,但是限制了战斗机在作战行动中的灵活性,降低了作战效率,抑制了部队的战斗力。

要想实现多兵种联合作战,首先得在装备建设上下功夫。

当上志愿军总司令之前,黄峙博就在南京军区大力推进多兵种联合作战,而且收到了显著成效。

受各种因素限制,黄峙博在南京军区搞的事情没有产生广泛影响。

当上副总参谋长、执掌总参谋部后,黄峙博获得了全面推广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机会。

可以说,黄峙博对未来战争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只是,这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必须从头做起、从基本做起。

绕过总装备部与总后勤部,召集牧浩洋这些优秀年轻军官,在总参谋部成立“装备建设联合办公室”,正是黄峙博推广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关键一步。只是在很多人看来,黄峙博的目的没有这么简单。

不可否认,这个最初只有五名高级军官的机构在成立的时候并不显眼。

同样不可否认,只要这个机构发展壮大,在中国军队中实行三十多年的“四总部”制度就会被打破,最终统一到总参谋部之下,形成总参谋部负责军事、国防部负责人事的现代军事指挥体系。

从提高军事指挥效率来看,黄峙博的做法没有错。

如果装备建设与制造、后勤调度与分配与军事行动分开,需要另外请示,肯定对军事行动非常不利。

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这个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虽然在傅秀波的支持下,陆风烈亲自担任志愿军“后勤总管”,掩盖了后勤保障不力造成的问题,但是不能因此认为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没有问题,更不能因此而忽视后勤保障不力造成的影响。

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后勤保障得力,第二次朝鲜战争很有可能在朝鲜海峡北岸结束。

显然,黄峙博确实有自己的想法,即从整合装备建设着手,建立起完全由总参谋部控制的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保障本来就是军事行动的一部分,由总参谋部统筹管理无可厚非。

在“装备建设联合办公室”中,仍然是陆军唱主角,戚凯威既负责陆军装备建设,也负责协调各军兵种,空军由母祁铁少将担纲,海军负责人是牧浩洋,二炮则是章玉廷大校,此外还有一名技术顾问。

仅看人事安排,就能知道黄峙博有多么重视这个机构。

在此之前,戚凯威少将是总参谋部作战处负责人,母祁铁是空军作战处负责人,章玉廷则是二炮作战处负责人。虽然牧浩洋才回总参谋部,但是参加过东海冲突,还是舰队主要参谋军官。

让牧浩洋稍感惊讶的是,陆雯担任了技术顾问。

不管这是不是黄峙博的安排,都更加证明了该机构的重要性。

技术顾问不参与各军兵种的装备建设规划,只负责技术可行性研究,即在开发新式装备的时候,提供参考意见。

显然,陆雯的重要性不亚于戚凯威。

装备建设,特别是新式装备的研制工作,就是利用与应用最新技术成果。新式装备能否研制成功、大规模装备部队,就得看在技术上是否具备可行性。拿J20来说,虽然性能足够先进,但是在研制过程中忽视了技术可行性,导致服役后难以大规模量产,也没能形成完备战斗力。

回来的当天下午,牧浩洋就见到了陆雯。

“实验中心那边的事不用你管了?”

“大部分科研项目都已步入正轨,钱仲泰教授领头搞的《科技白皮书》也已出炉,暂时没我什么事,所以申请回来做些实质性工作。”陆雯笑了笑,说道,“黄总很给面子,让我跟你们合作。听说,你是自愿回来的。”

牧浩洋也笑了笑,没有跟着陆雯的话题往下说,转而说道:“刚回来,很多事情都不熟悉,今后还得向你请教。”

“上校,你也太客气了。”

“应该的。”

陆雯看了牧浩洋一眼,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吗?”

“上午才到,我还没去找老戚呢。”

“你的工作,与他没有多少关系,找不找他都一样。”陆雯稍微停顿了一下,见到牧浩洋没有开口,又说道,“黄总安排了一次大规模联合演习,月底在舟山那边进行,我们都得过去。”

“演习?”牧浩洋皱起了眉头,“才打完,就搞演习,也太急了点吧。”

“一是政治上的需要,二是检验未来战争环境下的新战术,确定军事装备建设的总体发展方向。”

“陆军也要参加?”

“所有军兵种都要参加,谁也不能保证下一场战争就在海洋上进行。”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陆雯的意思。

“好好准备一下吧,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可以找我。”

“准备什么?”

陆雯笑了笑,说道:“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

“陆工,我刚回来,昨天还在‘海口’号上写作战报告呢。”

“这么说吧,月底的演习将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实兵实弹对抗演习,二是计算机模拟演习。在前者的数据基础上,黄总会安排你们几个进行模拟对抗。你负责海军事务,肯定代表海军。”

牧浩洋一惊,说道:“让我们几个?”

“当然,军队朝什么方向发展,装备起牵头作用,而你们几个将主导装备建设。如果不清楚未来战争的方式,又怎么知道该重点发展哪些装备、该淘汰哪些装备呢?”陆雯笑着摇了摇头,又说道,“当然,不是你们之间的对抗,而是由你们组成一个团队,与黄总亲自率领的一批将领进行对抗。”

“这……”

“别担心,这是出人头地的最好机会。黄总不会在乎输赢,或者说你们能胜出,才能证明他现在做的一切是正确的。”

牧浩洋暗自叹了口气,回来还没喘口气,就领到了这么重要的任务。

“我只是给你提个醒,见到黄总的时候一定要装着不知道。当然,私下里,你得尽快做好准备。”

“我明白,陆工……”

“今后我们在一起共事,没必要这么客气,而且我们的年纪差不多吧。”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还是得感谢你,不然仓促上阵,恐怕……”

“没什么好担心的,你是实战经验最丰富的一个,还懂得技术。从长远来看,至少在未来二十年之内,海军肯定会超越陆军。”陆雯看了牧浩洋一眼,笑着说道,“浩洋,我非常看好你。”

牧浩洋勉强笑了笑,没有答话。

“好了,时间不早了,晚上还得去见黄总,先去吃晚饭吧。”

“我请客。”

“你请客?”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你帮了我,怎么也得请你顿饭吧。”

“我可没有要求你请我吃饭。”

“陆工,你知道我不喜欢欠别人什么,所以……”

“行,你请客。”

因为晚上还有事情,所以两人没有进城,只是到军官餐厅点了几样小菜。

陆雯说得没错,当天晚上,黄峙博把装备建设联合办公室的五个人叫过去,安排了月底演习的任务。因为早有准备,所以提到具体演习方案时,牧浩洋给出了一些意见,在黄峙博面前露了一把。

接下来就一点都不轻松了。

虽然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牧浩洋对军队的了解远远比不上戚凯威等人,所以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部队的基本情况。在此期间,难免会遇到麻烦,也就得抛开顾虑,向陆雯请教。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专心于工作,牧浩洋没有多少心思关注外面的事情。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偶尔听陆雯提到一些。

第二章 唯一选择

第二章 唯一选择

六月十七日,中日东海冲突停战谈判的第一轮会议在夏威夷举行。

因为喜田多一郎在六月十五日获得国会众议院多数议员支持,十六日正式组阁,正式担任内阁首相,亲赴夏威夷参加谈判,所以中国谈判代表团由文廷贵率领,黎平寇留在国内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

从一开始,谈判就不顺利。

谈判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划分停火线。

因为战场在海洋上,没有看得见的军事分界线,所以双方存在严重分歧。文廷贵坚持以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即冲绳海沟最大等深线为停火线,喜田多一郎则坚持以东海中线为停火线。

前三天,双方都在争论这个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冲突爆发前,双方在东海专属经济区划分问题上存在的最大分歧。

到六月二十一日,谈判被迫休会。

文廷贵与喜田多一郎均没离开夏威夷,而是在为第二轮会晤做准备。

两人在夏威夷的交锋,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美国国务卿帕克斯宣布休会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战火将再度点燃,直到文廷贵与喜田多一郎先后宣布留在夏威夷,为二十三日的第二轮会晤做准备,世界舆论才平息下来,相信谈判还没破裂。

“关键不是停火线,也不是今后的专属经济区,而是美国。”

“美国?”牧浩洋抬头朝陆雯看去。

“要是谈不下去,我们完全可以在停火协议的限制之内采取行动,比如向我们认定的停火线派遣海事舰船。虽然日本也可以这么做,但是美国出售的战舰还没到达,日本没有这个底气。没有美国支持,日本肯定不会向交战海域派遣舰船。用实际行动确定停火线,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必要谈。”

“那为什么还要谈?”

“如同日本不敢得罪美国一样,在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理由与美国对着干。”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发表高论。

陆雯也笑了笑,说道:“其实,这只是开始。相对而言,停火线涉及的是海洋利益,远远比不上钓鱼岛。”

“什么意思?”

“虽然美国从未承认日本拥有钓鱼岛的主权,但是也没承认我们拥有钓鱼岛的主权。从法理上讲,钓鱼岛属于台湾。”

“美国已经承认我们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权,台湾也是我们的。”

“道理上是这样,可是事实呢?美国与我们只有三个联合公报,而在法律上,联合公报没有任何约束力。”

“什么意思?”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钓鱼岛交给台湾,或者与台湾达成某项协议,委托给大陆管理。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了台海问题,而美国肯定会向台湾施压,让台湾在钓鱼岛问题上有所保留。”

“结果呢?”

“搞不好,我们对钓鱼岛只是军事占领,得不到承认。”

牧浩洋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或者说,美国会借此机会迫使我们在台海做文章,从而在外交上孤立我们。”

陆雯笑了笑,说道:“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会不会因此把台海战争提前?”

“你觉得呢?”

“我?”牧浩洋愣了一下,说道,“我可不是国家领导人,也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上校,你太谦虚了。”

“陆工……”

“你都能看出美国的目的,肯定能够想到我们的对策。”陆雯笑了笑,说道,“仅从军事上看,我们应该利用这场冲突解决台海问题。东海舰队回来之前,黄总就做了安排,最终却被叫停。”

“叫停?”

陆雯点了点头,说道:“部队已经集结,所以黄总顺水推舟,决定在月底搞演习。”

牧浩洋愣了一下,猛然明白了过来。参加演习的部队,肯定早就收到了命令,只是在最后关头被取消了。

“显然,上面肯定有信心通过和平方式完成统一,不然台海战争早就爆发了。”

“能实现和平统一,自然再好不过。”

“确实,解决内部矛盾,战争是最后手段。”

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不过,这些都与我们无关。作为军人,我们只需要做好份内的事。明天去舟山,你也过去?”

“我晚一点过去,反正我只是技术顾问。”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此时,黄峙博正在元首府与傅秀波等人讨论与停战谈判有关的事。

正如陆雯所说,关键不在日本,而是在美国。

停火线只是问题的表象,真正的矛盾在台海问题上。

谈判开始前,文廷贵与帕克斯进行了一次单独会晤。按照帕克斯的话,美国可以向日本施压,让日本接受中国开出的条件,但是中国必须保证让台海保持现状,不采取任何破坏性行动。

显然,这超过了中国的底线。

虽然中国早就承诺,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海问题的主要手段,只要台湾没有越过底线,就不会采取军事行动,但是从未承诺放弃武力手段。从政治上讲,中国不可能做出帕克斯所要求的保证。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陆在各方面都超越了台湾。

对大陆来说,解决台海问题仍然是时间上的问题,只是显得更加紧迫。在全面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实现统一,而且必须尽快实现统一。只有统一的中国,才能在国际社会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这一点,与美国非常相似。

在南北战争之前,美国仅仅是北美大陆上的强国,离世界霸权还非常遥远。南北战争之后,美国才获得了挑战英国的基础。

帕克斯正是抓住了这个问题,目的也非常明确:阻止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这下,东海问题牵扯了进来。

美国不向日本施压,或者说没有美国的同意,日本肯定不会在划分停火线、以及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做出让步。

即便战火不会再次点燃,也会为下一场战争埋下祸根。

摆在傅秀波面前的选择很简单:要么在谈判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