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彀中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政自己前世学机械的时候主修的便是这机床专业,最起码的机床的床体要用钢,最关键的便是刀具,这可是涉及到冶金这一方面的。在前一世的时候他便是感慨国内经过那么多年的改革开放仍旧没有打破西方技术垄断的壁垒才去学这方面的知识的。当时的数控机床只是几个刀片便难住了国内大大小小的那些厂商,想要自己做出来,又哪里那么容易啊。愤青们只会在网上骂,可从来没有想过这东西怎么做。陈政当时虽然也算是个愤青,但好歹学了才知道这东西有多难。
不过现在用的机床刀具到不用像前世那么尖端,陈政自己还是能做的,但这也涉及到炼钢的问题,特别是刀具还需要合金,像制造普通刀具用的工具钢就要求加入钨、铬、钒等,而能60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硬质合金则根本就没有钢了,完全是钴、钨和铬等的合金制成。看来想要扩大生产,或是成规模化的生产,这钢铁这一关还是要先过的。可惜不知道现下这大明的炼钢炼铁技术到了何种层次,自己若是搞出来会不会让别人吃惊,不过从那《天工开物》上介绍的来看,这大明的炼钢技术也是很先进的了,能做出炼铁土高炉了。
陈禄只是说了一下意见,没想到这小少爷竟愣在那里半天,好似在想什么。看来这孩子还真是较真,和他说这事,他便马上思考应对的法子了。
“咳咳,少爷,少爷,不要太着急,我刚才只是那么说一下,我也知道,这再提高产量是不容易的,慢慢来吧。”
“啊,禄叔,不好意思,我刚才想事情了。不过既然说到这扩大生产,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禄叔,我问一下,咱们现在能够自己炼钢炼铁吗?官府是否会管这事,我听说盐铁可都是一向由朝廷说了算的。”
“哦,就这事啊,嗨,我还当你想什么了呢。若说这盐吗,现下明面上还真是朝廷说了算,得发盐引啊。但这铁吗,嘿嘿,随便谁都能做,你没瞧见城南的铁匠铺,只要不私自打造兵器便可以。不过朝廷现下你也知道是个什么样,还不都是那些管事的大人们一句话。说你犯了法,便是犯了法,哪怕没犯法也是犯了法,说你没犯法,便是没犯法,哪怕犯了天大的法,只要有银子,也能兜住。哦,对了,你问这干什么,难不成你要再开一间铁匠铺,那就不用麻烦了,我刚才说的那间铁匠铺子便是咱们家的产业,平时要为城外的佃户们打造农具的,再加上修修补补的,那管事的老雷手艺还是不错的,你若有事,找他便成。”
“真的,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不过禄叔,这扩大生产的事恐怕要等上一段时间了,让那些铺子里的掌柜们不要着急。还有啊,让那些掌柜们留心一下那些买了座钟的人,让那些人提供一些座钟的使用情况反馈,若是坏了的话,一定要让那些铺子里的人把座钟回收回来,这边再送给那些人一座新的,这叫质保,但有个期限,现在看来便以三年为限吧。”
“哦,好的,这你就放心吧。”
“那我走了,有什么事你就到学堂找我。”
看着陈政渐远的背影,老管家陈禄不住的摇头,嘴里念叨着什么,仔细一听,隐约好像是“不一样,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啊,难道真是天意?”
第三十三章 旱
“老爷,今年的纺料咱们收的不足啊,不说这松江,便是北边的嘉定,西边的宜兴、苏州那些老客户,今年都没有更多的存棉。”陈家福的书房里,老管家陈禄正在和他说着生意上的事情。
“哎,这老天爷还真是让咱们不好过啊,接连的大旱,便是咱们这江南的鱼米之乡也不拉下,难怪西北那些流民造反,听说今年山东和河南河北也都赶上了大旱,粮食肯定是歉收了。你说的情况我也知道,但现下不管怎么样也得想法解决,陈大人在京师里面可是和我们都说好了的,搁到别人家,也没有这样的生意可做啊。”
“那老爷你看往南边杭州那边看看怎么样,毕竟做着行当的那边不比这边少,也许就能找到一家两家也说不准。”
“看看吧,现下也只能这样了,让各处店铺里的掌柜的都打起精神来,到五月底最好能找到更多的货源,不然,到八月份,怕是完不成陈大人给的份子了,得罪了上面,以后什么都不要做了。”
“老爷放心吧,已经让下面的各个掌柜的盯着了,现下也只能看杭州那边的消息了。”
笃笃笃,笃笃笃。
进来。
“老爷,铁匠铺子里的唐三来了,说是有事要问老爷。”一个下人从外边跑进来说道。
“他来干什么,阿禄,可曾有什么事情吗?”
“哦,我知道了,大概和少爷有关。”
“哦,和阿政有关,阿政又怎么会跟这唐三有来往?”
“是这样的老爷,少爷前些日子好像要建个什么炼铁的工厂,便找那铁匠铺子的老雷商量一些事,大概什么事情影响了那老雷打造器具了吧。”
“难怪阿政前些日子让我给他找一块地,原来是这个事情啊,这臭小子还真能折腾,折腾谁不好,非得把这唐三带进来。阿禄,你去告诉他,规矩我是不会坏的,让他别没事瞎想。到时候能交齐货就得了,若是让他回到运河上,哪里又有现在这样活的滋润,福享够了!。”
“是,老爷放心,这样的话还是我来说吧,唐三也算是个衷心的伙计。”陈禄转头对着那个下人说道:“走吧,把那唐三领到前屋等我。”
对于这样的事情老陈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现下担心的还是生意上的事情。天灾摆在那里,做这行生意的又不止他一家,货源自然是少了,现下这便成了问题了。
松江府衙
知府方岳贡正在看着下边各县的陈条,在他下首则坐着整个松江府的官员:临近的上海县、青浦县的知县以及这府衙里的同知、通判和推官。那受了陈家气的吴松原赫然在列。
“各位,今年这旱情还是颇为严重的,前日我到这田间看了一下,一些差一点的田明显的供水不足,秧苗长的可是不怎么样。现下大家都在这里,都说说这该如何吧。”
这方岳贡作为松江府的知府已经快要有十年了,这在大明朝来说也是一个异数了。一地为官能呆着这么长时间,且是这富得流油的松江,说明这方知府还是有些能耐的。实际上这方知府在任上也算是个清明的官吏,到了这松江后,不仅兴修水利,还对于屡犯海边乡镇的海盗进行了清剿。这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个有作为的官了,比那些一到任便大肆贪墨,但对治理地方毫无办法的官老爷来说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因为上官如此,这松江府里的各县官员也不敢有太大的觊觎,相对来说这吏治还是比较清明的。
“大人,这旱情我看还算不太严重,咱们这松江地界河网还是很多的,只要能修好那些损坏了的水利设施,这个问题还是能解决的。倒是这靠近海边的地方有些事情不得不重视。”说这话的是上海县知县。
“说来轻巧,可这修水利便要动用银子,现下这三饷已是让咱们这松江地界有些吃不消了,若是在加派银子来修这水利,你道那些种地的不会起来造反怎地。诸位也都看这朝里的邸报,现下的山西、陕西是个什么样子,不会不知道吧,那些起来造反的流民,便如同蝗虫一样,什么都吃个干干净净。”旁边的青浦县知县不急不慢的说道。
“哎,那该如何是好,总不能看着这庄稼旱死吧。”一个同知在边上插话。
这句话问完之后,大家伙便都静悄悄的不再说什么了,好像都不知如何是好似的,反正天塌下来有上官顶着,他们下边这些办事的,主意还是少出的好,别弄不好事没办成,还给人都得罪光了。
那方知府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看到这些人都不说话,心里面气就不打一处来。
他知道这些人都不是傻子,也不是没能耐,但这一到关键的时候,便都装着和自己没关系了,这便是为官之道了。便如同朝里面有人建议皇上加派剿饷、练饷还有辽饷一样,立刻就会有那些自诩为清流的进行攻击,说什么此乃亡国之策,这样会更加激化那些流民起来造反。说的都是头头是道,但不加派,又有什么办法啊,难道天上会凭空掉下银子不成。就从来没有一个官员说从自己兜里掏出银子来帮着朝廷度过这个难关,当初他们读夫子的那些言论的时候可都是摇头晃脑的,可到了自己身上,便不是那样了。
“既然诸位都没有办法,那我来说一个法子,诸位且听听。这方知府说道,既然不能加派银饷,那这样如何,咱们倡议本地士绅募捐,谁家的田多,谁出的便要对一些,谁家的田少,那便少一些。这样得来的银子也都是用在大家身上。不过这里说句话,要想让本地士绅拿出这银子,咱们在坐的诸位是不是应该先带一个头,这样也算是个榜样。”
方知府这些话一说完,边上的人都一个个愣住了。心说这方知府怎么出这样的主意,难不成要和这松江地界的士绅们过不去。要知道这银子是自家的,这水利可是公家的,只听过损公肥私,却不曾听过损私肥公,最后还让咱们这些人也抽头,这不和剜大家伙的肉一样吗。
“大人,我看此法不妥,本地缙绅又有几个和朝里面的大人物没有关系的,平白的让这些人出银子,好处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得来,这不是得罪人的事情吗。若是朝里面的人不高兴了,恐怕会影响到大人的前程的。”说这话的是府里面的一个张姓同知,这样的说法已经算是很露骨了。
这话一说完,那些边上的人也都纷纷赞同,其实他们是不想自己也跟着拿银子。
“哼,就知道你们会这么说,本官不怕这前程丢了,若是连这农事都不顾了,那朝廷要本官何用。这件事本官来办,诸位到时候跟着就是,若是有谁说什么,或是有什么祸事,本官一人担着就是。
他这一说,下边这些官员便也不再说反对的意见了,毕竟这位是自己的上官,每年的考评还是需要这位来做的,真要是惹得他不高兴,自己的前程还真会出问题,官大一级压死人啊,这可是千年不变的真理。
见到众人又都归于沉默,这方知府便也不再说什么了,他知道他刚才的手段过于刚硬,但也是没办法,若不用自己的官位去压这些人,指不定又会有什么话说出来,总之就是要拖他的后腿,因为这些人本身就在这松江地界里占有很大块的田地。
这样这场府会便要散了,但刚想说散了,这方知府忽又想起刚才那上海县知县说的海边的事情,便又问道:“有生,你刚才道海边上有事,到底是什么事啊,难不成还是那海浪侵蚀岸边的事情。““大人您说对了,前些年您修的防浪堤坝,这些年被那海浪打的也差不多了,最近看了一下,很多地方都散了,海浪打过来再退回去便要带走许多泥土,谁家的地在那里谁就倒霉啊。”
“嗯,看来这银钱还要加上一笔啊!”
这句话一说完,这边上坐的每个人几乎都是心跳加速了许多,难道说还要割更多的肉?
第三十四章 所谓读书人
陈政在那日老管家陈禄和他说完铁匠铺子的事情后便到那铁匠铺参观了一番。那之后他对这大明朝的炼铁炼钢这方面的技术便有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而之前从天工开物里面看到的毕竟只是那作者自己的记录。
相对这个时代来讲,这明朝的炼钢炼铁技术还是比较先进的。按照那雷铁匠的说法,若是朝廷的官营作坊,每月的产铁量更大。
但毕竟陈政自己就是学过冶金的,对于目前无论是官方还是私营的铁匠铺子都还看不上,这一点是穿越者最直接的优势。
他和那雷铁匠简单的说了一些炼钢方面的知识,便让那雷铁匠对他刮目相看,他没有想到平日里满城乱跑的疯小子竟对自己这行当有这样高深的见地,他想不通。
目前的铁匠铺子是不能满足陈政的需要的,他要做的是大工业生产,最起码要到城外建一所大的炼钢厂,里面要包括炼焦厂、炼铁高炉和炼钢高炉,同时还要建相应的轧钢车间。通过问雷铁匠一些炼铁的常识他发现目前的这些铁匠若是经过他的一些培训,还是能够适应那炼钢工人的角色的。当然只是那老雷一个人是不够的,若真要建厂,到时候人肯定是要多招的。现在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厂房的地址了,这个问题一时间困扰住了陈政。
他们家在城外的地都是上好的水田,他老爹绝不会把这些地倒出来让他建什么炼钢厂的,而且考虑到动力的问题,目前最合适的地点便是这炼钢厂要建在江边上,因为可以用水车来作为暂时的动力。想来想去,他便想到了那个时空的大上海。若是按照那时的布置,这钢厂最好便是在长江入海口的边上了,这样既有利于原料(铁矿石)的运输,也可以充分利用江水流动产生的动力,可惜那片地方离松江府城还很远,属于现在的上海县管辖。他不知道他老爹能不能帮他弄下来那边的地。
五月十五这天下午,他从学堂到工厂去看看,顺便回了一趟家。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看到自家门口围着一群府衙里的差人。待走近一看,自己老爹正在大门口拱手为那坐上轿子的官员送行。
待那一群人走远了之后,陈政才靠上前去。
“爹爹,今日家里可是来了什么大人物了?爹爹竟亲自出来送。”
“哦,你怎么回来了,这是要去工厂?哎,是啊,是大人物,走吧,进屋说吧。
待到进了书房,老陈让陈政把门关上,才坐下说道:“你不去工厂跑回家干吗,需知既然做了一件事情,就要兢兢业业。你这才开了个头,后边指不定还有什么事情呢,不可毛躁。”
“这个爹爹放心,我这是顺路。哦,爹,你还没告诉我那人是谁呢,来咱家干吗啊?”
“小孩子,大人的事情,还是少管为妙。不过话说回来,我想问你,你真就不打算博一个功名了。先前我还以为你那学堂雇来的教书先生能教你好好读书,后来我才知道,合着你还教他们,虽说算学什么的对咱们经商来说还有用处,但那毕竟不是科举的内容,你难道真就决定这样了?”
“爹,这个问题不用再问了,孩儿对那科举是提不起半分兴趣的,爹爹是说这举人可以不用交税的好处吧,孩儿听说这文的不行,还可以考武举人,现下我跟师父已经练了半年了,自觉考那武举人还是有机会的,这样可好?”
“哎,你知道什么,这朝廷向来重文轻武。那些武夫背地里都被叫做丘八的。哎,叫我说你什么好,得了,不说了,反正路是你自己选的,以后你自己看着办。”
“爹,你还没告诉我那来的是何人呢?”
“都说了,小孩子不要打听,你还是去工厂看看吧。”
“哎呀,爹,有什么难事说出来,说不定孩儿还能给您解决一二。孩儿已经长大,也该是为爹分担忧愁的时候了。”
“哼,你这小子,什么时候嘴变得这样甜了,也罢,早晚你要当这个家。其实也没什么,就是那知府大人来了,他来能干什么,不过是要银子罢了。不过这方大人说起来也算是个两袖清风的人。”
“哦,难道他也要咱们家给他好处不成,这怎么会是两袖清风的人呢?”
“是这样的,他来是让咱们家捐一些银子,好用于本府各处修筑水利,还有那海边的堤坝。他不敢加饷,便又想了和那年一样的招数。哎,一点银子罢了,若是不拿出来,凭的在别人面前显得我老陈吝啬。我现在倒是为这方大人发愁,咱们家还好说,我就不知道他到两位徐阁老家里怎么张这张嘴。嘿嘿,也够难为他了。”
“是这样啊,难道府库里没有税银了,他正常向下边收税不就完了吗,怎么非得搞这种募捐。”
“哼,你懂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