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翔-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嫣红还有几分童心未泯,脸上飞霞,道:“相公,别听姐姐乱说。我可没有……”

杨炎一把将她揽在怀中,笑道:“怎么,不想相公来看你吗?”

林嫣红忙道:“不,我可不是这个意思啊,我是说……”

杨炎轻轻在她脸颊上吻了一下,道:“我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刚才是逗你玩呢?好好休息吧,一定为相公平安生个好宝宝; 好吗。”

林嫣红把头伏在杨炎胸前; 有些喜极而泣道:“相公……”

林姹紫却吓了一跳,忙也坐到妹妹身边,轻轻抚着她的后背,道:“好端端的,哭什么?太医不是说了,切忌大喜大悲吗?”

林嫣红抬起头来,有些不好意思道:“人家是心里好高兴,所以忍不住……”

杨炎替他擦着眼泪,笑道:“别人高兴都是笑,我家的小嫣红高兴起来怎么就哭了。这个毛病可不好,一定要改过来。否则以后谁还敢再逗小嫣红高兴了。”

林嫣红也不禁破涕为笑,捶着杨炎,道:“相公又笑话嫣红了。”

杨炎又对林姹紫道:“姹紫,你就住在嫣红隔壁,这几个月你就多留神一下这边,嫣红年纪最小,你当姐姐的可要好好照应她一点。”

林姹紫忙点点头,红着脸道:“我正打算和相公说呢?以后如果相公不到我房里来过夜,我就都过来陪着嫣红。”

杨炎又和她们姐妹两说了一会儿话,这才离开到严蕊房间去了。

只见这时严蕊正背对着房门; 在窗前发呆静立; 连杨炎进来了都没有查觉。

杨炎轻轻走到她的身边,双臂展开,从背后将她搂住,手轻轻抚着她平坦柔软地小腹,道:“还在难过吗?”

突然查觉背后有人,严蕊先是吓了一跳,但马上就知道是杨炎,迁才静定下来,轻轻将头后抑,靠在杨炎的肩上,道:“其实妾身也早就想到过会是这样,但知道以后,还是有一些难,只是……”

说着,又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先前妾身只是想着,那一天能够找一个人从良便好,那怕是做一对平凡天妻,能够平静的过完残生,也就无怨了。能够得到相公垂爱,以是天大的幸运,何况相公对我也情深意重,而且夫人也从不拿我当姬妾看待,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可惜人心偏偏就是这么不知足,又想看能为相公生个一男半女,也算……”说着,己流出泪来。

杨炎心中一阵爱怜之意,将她转过身来,抱在怀中,道:“你本是好人家出身,做了营妓也是迫不得己,这也不是你的错。就算你以后并无所出,相公也不会嫌弃你,何况也不是全无希望。如果你怕日后无依无靠,那么不妨收养几个子女,小威他们几人,你喜欢谁都可以收养,如果高兴,就是都收养了也成。不过小威的年纪好像大了一些。”

严蕊也不禁笑了,也知道杨炎是安慰自己,心中不禁一阵温意,将头埋在杨炎怀中,道:“相公你真好。妾身虽然家遭不宰; 但能够侍奉相公; 也算此生无憾了。”

杨炎从她宽松的衣领望下去,只见一段修长白皙的粉颈玉项之下,酥胸半露,一对丰挺的玉峰若隐若现,甚是魅惑。也不禁从衣领探进手去,轻轻握住了丰盈雪峰,轻轻捏着,在她耳边吐着热气,轻声笑道:“现在相公就给你一个宝宝好吗?”

严蕊的身体火一般热了起来,在杨炎的爱抚之,原本就丰盈挺翘的玉雪双峰,变得更加盈硕丰腴,她似拒还迎地按着杨炎的手,娇呻道:“相公,把人家进房里去吧,人家今晚要好好侍奉相公。”

( )

 三十三连盟定议

新年之后,大食人阿里也回到了建康,给杨炎带来了有关蒙古的消息。// 

这一次阿里去了蒙古一趟,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蒙古部的大汗铁木真,而且还打听清楚了蒙古和金国结仇的始未原由,以及铁木真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都全部告诉给杨炎。同时还带回来一份自己绘制的简易草原的地形图。

听完阿里的汇报之后,杨炎也十分高兴,职方司从其他渠道也收集到了一些关于蒙古的消息,虽然远没有阿里所得到的消息全面,但也足以印证,阿里带回来的消息大体都是真实可信的。这到并不是不信任阿里,而是因为阿里并非职方司的专职探子,因此他所打听的消息难免带有个人的主观情绪而片面不足,必须从多方面来对照印证。

得知蒙古部当年的俺巴孩汗是被金人分尸而死,以及金国对蒙古实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三年减丁的政策,杨炎也认为,宋与蒙古之间,确实存在着结盟起来,一起对抗金国的可能。

由其是听阿里详细讲述了铁木真的事迹,从当年家破人亡,中途没落,直到他一步一步积聚力量,在草原各大势力中周旋,逐渐强大,并且一手把四分五裂的蒙古部落重新合并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直到现在在草原上与乃蛮、克烈三足鼎立。杨炎也不禁对这个重未谋面的异族人颇为佩服起来。

随后,杨炎又招集职方司的几位主要人员一起商议,如何与蒙古接触的事情。

众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都认为暂时不宜直接与蒙古发生实质性的官方接触,一来是因为大宋与蒙古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西夏和金,这两个国家现在与大宋都没有建立互相通商的关系,因此转递消息十分困难,而且也容易走漏风声,另一方面是目前大宋正处在恢复国力的时候,如果不是迫不得己,在未来的几年内恐怕不会进行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且也还不知道蒙古部本身有没有与大宋结盟的打算和实力,毕竟现在在草原上,还是三雄鼎立,不是蒙古部一家说了算。

而且寻找盟友固然是对的,但国与国之间,是没有永远的朋友。昔日的盟友,转眼间也许就会变成仇敌。必须要保持自己本身的足够强大,这样能够应付各种事件才行。

不过众人也认为大宋与蒙古之间,也确实存在着结盟的可能。而且一但结盟成功,从南北一起夹击金国,胜算也会大得多,因此虽然目前不宜与蒙古发生官方接触,但也可以保持与蒙古的联系,考查蒙古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并且进一步试探一下蒙古的态度。

因此赖文政又建议,大宋与蒙古联系,目前主要还是通过西夏的渠道,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在西夏建立一个商号,一方面可以方便成立商队;继续保持和蒙古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西夏建立情报网络。

职方司成立之后,一直把金国做为重点,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金国境内以经初步建立起了情报收集网络。在金国的几个大城市都有职方司建立的情报据点,并且逐渐在金国的各行各业安插细作。各种情报信息都源源不断的送入大宋来。

而按杨炎的计划,下一步就该在西夏国中也建立同样的情报网络了。因为西夏是金国的盟国,在金军南征期间,西夏也曾出兵相助金国。敌人的盟友,自然也是应该防备的对像,而且大宋与金国固然仇深似海,但西夏同样也有切齿之痛,因此未雨绸缪,先做好充份的准备,打探西夏国内的消息情报,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阿里在西夏以经成功的组建了一支小型商队,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基础,因此借机发展壮大,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众人商量议定之后,杨炎立刻进宫,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给赵忱。但赵忱听了之后,却有些犹豫,道:“姐夫所议虽好,不过我们大宋当年不是也曾与金人连盟灭辽。然而在灭辽之后,金人却立刻背盟弃约,入侵我大宋,以至江山沦陷,二帝北狩。如今又与异族连盟,朕恐怕又会重蹈覆辙啊。”

杨炎听了,微笑道:“官家多虑了,连盟对敌,自古常有之事,在列国间,就东方六国曾合纵伐秦,使秦人不敢出涵谷关,若不是张仪施展连横之计,破六国合纵,恐怕秦国早灭,始皇岂能扫平,统一天下。后汉三国时期,蜀吴曾连合对曹,乃有赤壁之胜,始成三足鼎立之势。”

赵忱道:“姐夫说得这些朕也都知道,只是列国年间,后汉三国时期,都是汉族自己连盟。而金与蒙古匀属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朕才有此但心。”

杨炎道:“两汉时张骞、班超出使西域,连合西域诸国对抗匈奴。唐时设安西四府,连合西域各族以制突厥,可见与异族连盟,逐豺狼而遂虎豹,也非全无可,官家不可因噎废食。”

赵忱听了点点头,道:“姐夫说虽然不错,但是万一我们联盟打败了金国之后,蒙古又与我们大宋反目成仇又该如何是好呢?”

杨炎指着地图,道:“我大宋如果打退金军,收复失地,同样也会与蒙古连壤,届时是敌是友,亦未可知。而且大宋当年连金灭辽之策本身并无错,只是徽宗皇帝失德,六贼当道,至使国政,军纪松驰,才使金人有可趁之机。东京失守、大宋南渡却并非连盟之错。因此与谁连盟均不要紧,关建是我大宋自身是否足够强大。”

赵忱微微一怔,若有所思道:“只要我大宋自身保持强大,更可无忧了。”

杨炎点点头,道:“国弱,则敌国相欺,国强,则敌国相敬,便是如此。汉唐之时,国力强大,便可逐使异族,为我所用。”

赵忱也点点头,道:“姐夫说得有道理,就依姐夫所言,与蒙古连盟。”

杨炎忙道:“不过现在还不宜与蒙古正式联系。” 于是又将职方司商议的结果告诉给赵忱。然后又道:“在朝廷正式与蒙古连盟之前,也不宜让其他人知道,以免走漏消息。”

赵忱听罢,也十分满意,道:“姐夫想得果然周全,一切就如姐夫所言,尽管去布置去吧。朕有姐夫相助,中兴大宋的大业必可成就。”

取得了赵忱的同意之后,杨炎立刻着手安排,首先要从职方司拔调出一些得人手去西夏。赖文政自告奋勇,愿意任当这个重任。杨炎与其他人商议了一番,也同意了赖文政的请求。因为赖文政本是茶商出身,熟悉商贾事务,而且为人精明强干,打通关节,来往应酬也颇有手腕,又担任过收集情报的工作,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杨炎又派赵草和朱雀两人做赖文政的副手。大宋安定之后,两人都在职方司中任职,只是赵草改信佛教,做了个带发修行的行者。

西夏国中佛教盛行,到给赵草这样的僧人提供了不少方便之门。而朱雀武功高强,轻功卓著,还精通各种暗器,不仅可以保护赖文政的安全,同时还可以担任暗杀,行刺一类的工作。有他们两人帮助赖文政,令杨炎非常放心。

同时,杨炎又派给他们十二名得力手下,均是受过职方司专门训练,精明强干的人,另外又拔出十万贯钱,做为他们的活动经费。

而这时; 杨沂中也正式向朝廷提出了辞呈,请求出仕。朝廷接到杨沂中的辞呈之后,立刻下诏挽留。但杨沂中马上也又上辞呈,继续请求出仕。

反复三次之后,朝廷见杨沂中去意以决,终于同意了杨沂中的辞呈。同时也免去了杨沂中殿前司都指挥使的职务,但保留他同安郡王的爵位,以及武胜、崇信、昭化三镇节度使和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并将杨沂中的官阶由少傅升至少师,充云霌观使。在宁国府安置。

甴枢密使韩彦直提议,调淮西招抚使李显忠回建康府,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接替杨沂中。又启用暂时在建康闲居的毕再遇为淮西路兵马都总管,主持淮西军务。

随后,兴州御前驻军都统制杨朝光也向朝廷递交请辞、而签书枢密院事杨朝亮也上书朝廷,请求外任。经过了中书决议,同意了两人的辞呈外放,并加封杨朝光为定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同样在宁国府安置。又任命孟宗政接替杨朝光,但任兴州御前驻军都统制。而又任命杨朝亮为知宁国府事。

宁国府位于建康以南两百余里的位置,如果快马急奔一天就可以到达。因此虽然杨沂中父子三人都外放,但离建康并不远。

杨沂中父子三人到仕外任之后,加上杨炎现在也没有俱体的差事,因此一时间杨家的声势顿时也下降了不少。

( )

 三十四整编禁军

李显忠回到建康之后,和杨沂中办理了交接的事宜,然后正式在殿前司上任。// 而这时赵忱也下旨,开始正式对三衙禁军的编制进行改制。

杨炎所上提出的兵制改革计划以经提交给枢密使院审议。两位枢密使韩彦直和刘珙都仔细看过,认为杨炎提出的有关于三衙禁军的编制改制; 和大宋目前兵力配制分布的各项主张大体上都是非常合理,只是在局部进行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由其足对杨炎将大宋目前边防设立十支御前驻军和五大防区的规化,两人都非常赞同,不过在五大防区的御前兵马都总管的设制上,韩彦直认为不应长设。在目前宋金两国基本无战事的情况下,离建康府较近的两淮、湖北地区均可以不设,或是不全设,等到金军有意南侵,或是大宋将行北伐的时候,再行设制。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

而刘珙又建议,将三衙禁军的职务名称,改为主管殿前司公事,主管待卫马军司公事和主管待卫步军司公事。而以前的殿前司都指挥使,待卫马军司都指挥使和待卫步军司都指挥使的名称则受于五大防区的御前兵马都总管兼任。这样一来,五大防区的御前兵马都总管无论是在形势和名义上;就都不属于地方驻军,而是算作正式的三衙禁军编制派驻,一但有战事发生,就出任地方驻守参战,无战事发生或者战事结束,就可以转任其他地方,或是回到建康三衙禁军中任职,也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同时,枢密院也正式为各军军职核定了品级。御前兵马都总管为正三品,等同于安抚使戓招抚使,御前驻军都统制为正四品,普通都统制和兵马都总管为正五品,统制为正六品,统领为从六品,正将为正七品,副将为从七品,准备将为正八品。

以前大宋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经常辨用“更戍法”,即不断将过防军队更换防守地区,使主将不能常兵。这样的做法固然可以有效地防止了武将的割据和叛变,但因为士军来回调动太频繁,不仅在来回的道路上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也造成了边防的军队不稳定。因此也极大的损伤了宋军的战斗力。

而现在边防实行十支御前驻军改制之后,可以将边防的基本兵力和守将稳定下来,而只调换防五大防区的主将,不仅同样能够控制武将拥兵自重,又避免了许多的麻烦。而且以前军职都没有品级,可大可小,才出现同样为御前驻军,兵力却相差数倍的奇怪现像。因此制定了统一的品级标淮,也有利于军队的晋升划定。因此这些议建也都得到了中书省的通过。

赵忱又将这些意见与杨炎商议。杨炎也认为非常合理,可以完全照办。因此在李显忠正式接手殿前司之后,赵忱也立刻下旨,任命李显忠为主管殿前司公事,改命陈敏为主管待卫马军司公事,戚方为主管待卫步军司公事。并由杨炎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而在建康闲居的曹勋和高震也分别被任命为待卫马军司都指挥使和待卫步军司都指挥使。

就在这时,传来了金军在边境增兵的消息。原来金军北还之后,因为国力疲惫,供应不了大量的边厉驻军,而且大宋同样也无力再战,因此全部边防驻军削减到只有十三万。不过一年之后,两方的国力都有所恢复,边防驻军自然也逐步增加,以达到边防真正的需要。

虽然金国在边境曾兵,并不一定就是有意要南侵,但大宋也不能不防。因此赵忱立刻下旨,命杨炎、李显忠、陈敏、戚方等人立刻着手开始付责重新整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