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翔-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完几个人的发言之后,任得敬拈了拈胡须,道:“那么你们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听了任得敬的话,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觑,一时也都没了主意。他们大多人数都是纨绔子弟,大声叫唤行,但要他们拿个主意,却都束手无策了。
过了好一会儿,任纯义才发言道:“父亲,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人马,偷袭翔庆军。现在宋军刚打了胜仗,一定防备松懈,我们趁杞在宋军背后捅一刀子,迫使宋军退兵。等宋军退了以后,我们再去进攻兴庆府,杀了李仁孝,这样一来,大白高国就是我们任家的了。”
听他这么一说,任纯理、任纯信也都精神一振,纷纷道:“对,这是一个好办法。”
任得敬听了,不由“哼”了一声,道:“偷袭宋军?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马?宋军又有多少人马?拿什么去偷袭宋军?就算偷袭成功,得下了翔庆军又能怎样,现在宋军以经占尽了大白高国的要路之地,区区一个翔庆军,跟本不能动摇宋军的基础。”
听了任得敬的话,刚才拍手叫好的任纯理、任纯信也不禁气馁了下来,自从六万精锐人马被宋军调走之后,现在灵州城中到是还有三万多人马,但只有一万是正规的军队,其他两万都员临时招募的民军,根本不堪大用。而且在灵州城中,还驻扎着一万宋军,只怕是还没等任氏发动袭击,就先被宋军扑灭了。
但任纯义还是嘴硬,道:“这也好办,在黄河西岸不是还有咱们五六万人马吗?只要派一个人到军中去,带领着士兵们闹事,就可以把宋军搅乱。而且咱们灵州不要还关着三四万俘虏吗? 他们本身都是军人;只要把这些俘虏都放出来; 还怕城里的宋军吗? 而且宋军只是强占城郡; 百姓们并不心服,因此只要我们夺取了翔庆军; 给宋军重创,其他地方的百姓一定会积极响应我们的。那时就可以赶走宋军,整个大白高国还不是咱们任家的了。”
任得敬听了,心里也不禁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儿子虽然四十好几了,但论见识、阅历,还远远比不上那个不到三十的杨炎。
在黄河西岸是还有自己的五六万人马,但领军的将领基本都被杨炎更换了一遍,现在的将领对任氏远远没有那么多忠心。何况目前的局势谁也看得明白,宋军攻占西夏以是板上订钉的事情,因此就算还有人忠心于任氏,在这个时候,也要掂量掂量。而且灵州军也不是驻扎在一起,而是被宋军分散成七八支分开驻扎,想要说动他们一起闹事,根本不可能。
而想依靠关在灵州城中的那三四万西夏军俘虏,也是不可能。首先这些俘虏是由宋军看管,而不是灵州军,能不能顺利把他们放出来还两说。而且就算把他们都放出来,也未必会听命于任氏。因为现在西夏谁都知道,宋军是被任氏勾结才进攻西夏的,只怕这些俘虏对任氏的怨恨更甚于宋军,因此想让他们听命于任氏,也未免太过于一厢情愿了。
致于想希望西夏的百姓会响应任氏,更是痴人说梦。任得敬老于事故,自然清楚,老百姓才不会管皇帝是汉人还是党顶人,只要能让他们平安的生存下去,谁做皇帝都无所谓。如果宋军在西夏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或许还有可能。但任得敬也派人暗中调察过,宋军占领了西夏的土地之后,对于敢于反抗的人自然是毫不手软,但只要是顺从于宋军的统制,对老百姓还是比较宽容的。虽然不算是什么爱民如子、秋毫无犯,但也没做过什么明显的恶行。
而任氏一族在西夏国中,平时也只有权力富贵之势,并无宽厚仁爱百姓之名,惠民利民之举,凭什么去指望老百姓会响应任氏的号召。
任纯义连这么简单的事实都看不出来; 也实在太令自己失望了。想到这里,任得敬缓缓摇了摇头,正要说话。这时一个亲信进来,道:“相国大人,大事不好了,金国以经起大军三十马,来援助大白高国,先锋人马,以经到达银州。
这一句话不蒂于一颗炸雷,把再场所有人都惊呆了。谁也没有想到金军会这么快就出兵,而且还是大军三十万。到了这个时候,再糊涂的人也会明白,单靠任氏的力量,能够与三十万金军抗衡。而宋军如果不敌,最多也是退回南宋境内去,而任氏如果败了,又能退到那里去呢?
这时任得敬却若无其事的站起身来,道:“那么现在什么都不用讨论了,全力对付金军吧。”
( )
三十三御架亲征
就在宋军和蒙古军联合向西夏发动猛攻的时候,西夏派往金国的特使浪讹进忠也到达了中都,积极展开了游说工作。
其实西夏与金国之间的利害关系虽不能说是唇寒齿亡,但也是息息相关。因为一但让宋朝占领了西夏,不仅让宋朝拥有了一块极好的产马之地,而且也对金国西部的京兆府路一带形成包围之势,必然会使宋朝的势力大增,绝对是不利于金国的。
而且这几十年来,西夏一直都依附于金国,如果任由宋朝攻占西夏,那么金国的颜面又何存呢?因此无论从那一方面考虑,金国都不会对西夏坐视不管的。
金国的执政大臣也都是有见识的人,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但出动大军可不是一仵简单的事情,不仅仅只是兵源,还有粮草,物资,马匹,民役等等,缺一不可。宋朝出动二十万大军攻夏,事先足足准备了五个多月,则可见一斑。
但现在以经是十月份了,等金国全部准备妥当之后,只怕以经到了十二月,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可不是出兵征战的时候。因此最好是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后,再出兵援救西夏才好。
而且西夏也并非不堪一击,虽然敌不过宋军,但自保应该还是有余的,完全可以坚持到明年开年之后。而到了那时,就算宋军没有与西夏军拼个两败俱伤,但也必然会被西夏拖得兵力疲惫了,那时金国再出兵,正好可以以逸击劳,一举击败宋军,帮助西夏恢复国土。
完颜允恭虽然资质平庸,但也不是不明白事理的人,听了众臣的意见之后,也觉得有理,因此只派人密切关注西夏的局势,然后积极筹备,但并没有马上出兵的打算。因此在琅讹进忠到达中都的最初一段时日,到处遇到的都是太极推手,虽然都口口声声表示不会坐视西夏不理,但一谈到俱体的出兵时间,或是顾左右而言,或是百般推诿,就是不肯承诺马上出兵。
浪讹进忠也不是糊涂人,当然明白金国的用意,心里虽然着急,但毕竟是有求于人,不好过份紧逼,只好想尽办法贿赂完颜允恭的亲信大臣,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多说些好话,说服完颜允恭早日发兵。
但几天之后,情况却立刻发生了转机,西夏朝廷派人来通告浪讹进忠,这一次不仅仅只是宋朝,就连北方的蒙古也和宋朝结盟,对西夏发动了攻击。而金国设在西夏的密探也将这个事实反馈回了中都。这一下金国朝廷上下也都有些紧张起来。
金国是由女真族创立的国家,而女真族本身就是游牧民族,自然知道游牧民族都有全民皆兵,人人悍勇善战的传统。而虽然大金一直视南方的宋朝为自己的首要大敌,但对于北方草原的鞑靼民族,一直都有几份忌惮。在蒙古统一了草原之后,对金国派出通告新君继位的使者出言不逊,都令大金不敢轻易出兵。
同时宋蒙都是与金国有世仇,如果蒙古真的和宋朝结盟,那么势必将大金视为大敌。金国的群臣可都不会忘记,当年正是金宋两国联合,才灭掉了辽国。难到现在历史又将重演了吗?新兴的蒙古部落以经不逊色于当年的掘起的女真族,而现在的宋朝的力量,可就不是当年徽宗时代的宋朝可比了。那么金国真要步夕日大辽的后尘了吗?
现在西夏将宋蒙两国隔开,一但宋蒙联军灭亡了西夏,失去了这个缓冲地区,将使宋蒙两国将直接接壤,来往交流就更加方面了。如果再联手进攻金国,大金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中,将是大大不利。因此金国绝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但以西夏目前的实力,是否能够抵挡得住宋蒙联军的夹击,金国的群臣可就没有把握了。
因此张浩、仆散忠义、完颜宗政、纥石列志宁等几位执政大臣商议之后,决定必须调整对待西夏的策略,于是联合上本,建议大金应该尽赶出兵,去援助西夏。
完颜允恭接本之后,当即复批同意,并决定在第二天的早朝上招集文武群臣以及西夏使臣一起商议援助西夏的事宜。这一点到是让张浩等人颇为欣慰,新皇帝登基也快有一年时间了,对大臣们的意件也越来越重视了。
那知群臣们想得虽好,但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发生的事情却是让他们大出意外,也大惊失色。
金国的皇帝完颜允恭在早朝时招见西夏的使臣浪讹进忠,当朝宣布,大金将在一个月内,出动大军三十万,去援助西夏,而自己将亲自领军,御架亲征。
浪讹进忠听了,自然是喜不自禁; 连连向完颜允恭磕头致谢,连称大金皇帝圣明。而金国的群臣听了,则全都惊呆了,则不说这三十万大军,金国是否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集齐备,但皇帝要御架亲征?这可是在事先和谁也没有商量过的事情,而且还是当着西夏使者的面说出来,不由不令人震惊。就连尚书令,太师张浩甚至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年老体衰,眼花耳聋,听错了。
随后完颜允恭也不理众臣的惊讫表情,接着下令张浩、仆散忠义、完颜宗政、纥石列志宁等人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出兵。因为现在当着西夏使者的面,众臣也不好劝阻皇帝,对完颜允恭的布置,也只好暂时一一答应下来。
其实完颜允恭对西夏的存亡并不太关心,而是因为在继位的时候,曾派人通告铁木真朝贺; 但铁木真不反对金国使者出言不逊,而且还当着使者的面羞辱自己,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这件事情完颜允恭可没有忘记,虽然要出兵讨伐蒙古的决意被大臣们劝阻住了。但完颜允恭心里却一直耿耿于怀,没有忘记。现在听说蒙古也出兵进攻西夏,而且见众大臣们都主张立刻发兵去援助西夏,正好可以和蒙古新帐旧帐一起算了。因此完颜允恭就决定这一定自己一定要亲自领军,御架亲征,抓住那个曾经羞辱过自己的铁木真。
浪讹进忠见金国开始布置军事安排,知道这是别国的军国大事,自己再不该再留下来,能够得到完颜允恭这样的承诺以经令他喜出望外了,因此立刻拜谢了完颜允恭,先行告退了。
见浪讹进忠告退,现在大殿上都是金国的自己人了,大臣们说话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张浩首先道:
“陛下,御架亲征之举,老臣以为千万不可。”
完颜允恭不悦道:“张太师,是你们劝朕立刻发兵去救援西夏,那么朕欲御架亲征,又有何不可呢?”
张浩道:“发兵去救援西夏不假,但陛下乃是我大金之主,万乘之躯,而西夏不过是西陲小国,杨炎也不过是南宋一将,而铁木真不过是个部落酋长,岂能与陛下相比。因此臣以为我大金只需派一员大将,领军出征即可,陛下岂能够以身试险,万一有所闪失,岂非得不偿失吗?”
他这么一说,仆散忠义、完颜宗政、纥石列志宁,纥石列良弼、白彦敬等有识之士也都纷纷发言,力劝皇帝不可御架亲征。
完颜允恭还没有说话,完颜白撒己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张太师此言差矣,我大金仍是以武立国,昔日太祖、太宗皇帝每逢出兵,都是御架亲征,战必胜,攻必取,陛下欲效仿祖宗之英武,又有何不可呢?臣以为陛下御架亲征; 必能鼓舞士气; 使三军用命,破宋败蒙,平定西夏,都指日可待了。”
完颜合周也出列,道:“陛下,南人素来文弱,但昔日南宋的真宗皇帝,当年不也曾御架亲征,迎击辽军,始有澶渊之盟。陛下英明神武,自然不会不会逊色于宋真宗,因此御架亲征之举,绝对可行。”
他们两人都是完颜允恭的亲信,对治国安邦的大计不会,但争权夺利却十分内行,深通奉迎之道,颇会查颜观色。见完颜允恭一付跃跃欲试的神情,就知道他这次是铁了心要御架亲征,自然不会阻挡,扫了皇帝的兴。而且两人又收了西夏的贿赂,力促大金早日出兵,因此全力赞成。
张浩越听越觉得刺耳,忍不住申斥道:“白撒、合周,你们两人所说的简直就是一派胡言。难到忘了当年宋太宗御架亲征,在高梁河惨败,结果身中两箭,险些丧命的事吗?天子亲征,是何等大事,岂能形同儿戏。我大金的太祖皇帝仍出身行武,久经征战,方才每战亲征,后来太宗皇帝都不曾亲临战场,以先帝之英明神武,前者南征南宋,受困于长江之南,几乎不保,此仍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完颜白撒对张浩等一干老臣本来就心存不满,一直想找机会打击一下他们,这时见完颜允恭听了张浩的话之后,脸色变得很不自在,于是故意道:“太师的意思是,陛下不但比不上太祖皇帝,就连南宋的宋太宗,宋真宗都不如了,先帝南征败北,那么这次陛下御架亲征的话,也是必败无疑了。”
张浩老于事故,那听不出完颜白撒话中之义,不过他仗着自己是五朝老臣,又曾是完颜允恭的师傅,说话也有些随意,因此也不在意。慨然道:“老臣一片忠心,仍为大金的江山社稷,不得不畅所直言,还请陛下三思。”
完颜白撒听了,淡淡一笑,对完颜允恭一躬身,道:“请陛下决议。”
其实完颜允恭听了张浩的发言之后,早就气满胸怀,这个老家伙仗着是五朝老臣,是处处和自己作对。现在居然还说自己御架亲征,必败无疑,实在的可恨,真恨不得立刻叫殿前武士把他抓起来,处死算丁。不过完颜允恭也知道,张浩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大臣,因此yin沉着脸,好半天才道:“张太师,你若大年纪,还在为朝事忙碌,实在是太为难你了。依朕看来,你还是出致仕了吧!”
张浩做梦也没有想到皇帝会说出这番话来,不甴得全身一震,一下子怔在金殿上了。而其他大臣也都惊呆了。致仕一般都是甴大臣自己提出,何况以张浩的身份,就算提出致仕,皇帝致少也该挽留三次,以显对老臣的尊重之意。哪有甴皇帝直接就让张浩致仕的道理,对于张浩这样的重臣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这甚至要比贬职、罢官更让人不可接受。
完颜允恭也不理众人,“哼”了一声,道:“御架亲征之意朕以经决定,都不必再说了,你们各自准备去吧;退朝。” 说着起身离开。
而完颜白撒、完颜合周等完颜允恭的亲信大臣也都洋洋得意的下殿去了。等他们都离开之后,其他众大臣这才慢慢会过神来,仆散忠义来到张浩面前,道:“老太师,陛下这样对您,实在是有些太……”
完颜宗政也道:“是啊,我们要再去阻劝陛下,一定要让陛下收回成命。不仅要停止亲征,而且一定耍挽留老太师。”
纥石列志宁,白彦敬等人也道:“是啊!我们这就去找陛下去,一定要让陛下收回成命。”
张浩摆了摆手,道:“各位,都不必了。御架亲征之会,陛下是心意己定,万无更改之理。再去劝说只能惹得陛下不快,反而会连累你们。至于老夫,更是不必有劳各位。老夫今年七十有六,以是古稀之年,说起来也早该致仕了。现在正是无官一身轻了。所以说不必了,不必丁。”说着,也不再理会其他人,转身走下金殿去了。
其他大臣看着张浩离开的背影,又看了看大殿中央,高高稳放的龙椅,也都纷纷叹着气,各自散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