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翔-第4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完之后,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面面相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现在太原府附近一共聚集了大军十四五万,而完颜长之居然敢只带三万人马,就主动进攻过来,简直就不可想像。纥石列志宁忍不住喃喃自语道:“难道完颜长之这是疯了吗?”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两人心里也清楚,完颜长之绝对没有发疯,相反他是个极难应付的对手。

因为两人也都是知晓兵法的人,根据目前情况,基本可以判断出,完颜长之这次攻取中都,手头上的兵力并不多。想一想也对,完颜长之在南京和山东虽然有十几万大军,但宋军正在从江淮一带发动进攻,不能不防,因此他能够动用的人马最多也只有三四万。这样的兵力,奇袭中都或许可以成功,但想要守住中都这样都城级的大城市,人马再翻一倍也难以做到。在这种情况下,以完颜长之的性格,绝不会困在中都城中,不如索性率军杀出来,和自己的大军一拼。

虽然现在双方兵力对比众寡悬殊,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数不胜数。远的不说,想当年杨炎只带着数千精骑,就能够纵横黄河两岸,把十几万金兵搅得昏头转向,最终逃到海边,乘船而去,金人也只有望洋兴叹。完颜长之可以算是当世唯一能与杨炎相抗衡的名将,尽管他手下只有三万人马,只要善于调度,并且利用合理的战术进行分化包围,形成局部优势,积小胜为大胜,也绝对不能轻视。完颜长之和杨炎都是绝对有这种能力的天才将领。

因此两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暂时不要理睬完颜长之的进攻,也不能主动出兵去迎战完颜长之。先分兵把守好太原府周边的各州城府县,稳固好自己的防守,如果完颜长之攻过来,就在太原府附近将他合围而歼灭。如果完颜长之撤军,那么自己就步步为营,遂步推进,然后一直推进了中都去。如果完颜长之不进不退,就在易州和太原府对持,那么就分兵去取中都,令完颜长之首尾难顾。

两人商议己定之后,觉得这个办法最为稳妥。因为完颜长之用兵如神,和他拉开了架式对攻,只会中他的诡计,被他逐个击破。只能利用自己兵多的优势,和他拼消耗,才是取胜的最好办法。两人又反复讨论了几次,认为没有什么纰漏之处了,这才一起来见完颜允恭。

※※ 支持原创 ※ 《宋翔》于 ※※※

其兵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还高估了完颜长之的实力; 他攻取中都,一共才带了一万五千人马。只是在攻占了中都之后,留守中都主持政务的右丞相完颜宗政和平章纥石列良弼也都被软禁起来。城中的守军在完颜福寿的劝说下,首先决定向完颜长之投降。接着又由多尔甲和布达拉亲自出面,两人到城外驻军的大营中,去向主将温迪罕陈说历害,凭借着会宁寺在金军心目中的祟高声望,终于说动了温迪罕,也向完颜长之投降。这样完颜长之的兵力才达到了三万余人。

这时西夏那边的战况也传到了中都,得知完颜允恭在西夏大败,拆兵近二十余万,现在人马都在太原府驻扎,正在调集各路人马,准备要来复夺中都。完颜长之立刻和完颜福寿、纳兰明安、多尔甲、布达拉等人一起聚议,应对的办法。

但听说完颜长之要把这三万人马全都拉出去; 和完颜允恭决战; 不仅是把完颜福寿和纳兰明安吓了一大跳; 就连多尔甲和布达拉也吃惊不小。难到完颜长之打算孤注一掷吗?

完颜福寿不禁道:“长之,你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虽然完颜允恭在西夏惨败,但毕竟不是全军覆没,听说他现在以经聚集了十四五万人马。而我们只有三万人马,虽然你一向善于用兵,但这样去和他正面硬碰,是否太不智了,我看不如就在中都依城驻守才是上策。”

完颜长之摇了摇头,道:“岳父, 想要守住中都这样的大城; 至少需要十万大军才行。我们现在一共才只有三万人马; 怎么也守不住,因此还不如主动出击,以攻代守为好。”

完颜福寿道:“你说的这些我当然也清楚,只是我们守在中都,据城而守,总可以多撑一段时间,然后再调陈和尚领军回援,内外夹攻,就可以一举获胜了。总好过这样以寡敌众好吧。”

完颜长之依然摇头,道:“现在陈和尚正在抵挡宋军,那里还有空余兵力来支援我们,如果有的话,我早就都带来了。您就放心吧,完颜允恭的人马虽多,但都是西夏的败军,而且人马疲惫,加上士兵的家眷大多都在中都一带,听说中都以经失守,挂念家中的亲人,必然无心再战,因此并不难对付。”

完颜福寿听他这样一说,心里才有了点底,这时多尔甲道:“长之,你说得虽然不错,但不要忘了,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也都是身经百战的大将,精通兵法,不能等闲视之。如果换了是我领军,一定不会马上与你决战,而是以太原府为核心,先稳固防守,然后分兵断截你的粮道,最多一个月,你就受不了了,看你如何应付?”

布达拉道:“其实用不了一个月,如果是我用兵,就会分兵袭取中都,最多十天就够了。而且这样的办法,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一定会想到的,你可不能轻视他们。”

完颜长之点点头,道:“两位师伯说得不错,我从来都没有小看过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但两位师伯,岳父,还有纳兰舅父,你们都不要忘了,敌军之中,真正说了算的人并不是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而是完颜允恭,与其把精力放在应付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身上,到不如多在完颜允恭身上多下一些功夫,只要打败了完颜允恭,就算敌军中有杨炎这样的名将也无济于事。”

听他这么一说,四个人都若有所思,隐约从他的话中捕捉到一些东西,但俱实是什么又说不出来。不过见完颜长之这么胸有成竹的样子,看得出他是早就打定好的计划,因此完颜福寿又道:“长之,这一篇我们先估且不论,但你把全部人马都带走了,中都怎么办,还有完颜宗政、纥石列良弼和其他的大臣又怎么办?”

完颜长之道:“中都我们先不要了,把人也全都放了。我们把人马全都带出中都之后,岳父和舅父也不要留在中都,带着家小到易州去暂免一时吧。”

完颜福寿不禁又有些愕然,道:“长之,好不容易才攻下中都,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完颜长之耐心的解释道:“我们把全部人马都带走了之后,中都就是一座空城,我们随时都可以来复夺中都。而且我们这次举事成功与否,全在这一次和完颜允恭这一战的胜负,而不是守不守得住中都。完颜宗政、纥石列良弼他们都是聪明人,应该会看明白目前的局势,一定会等我们和完颜允恭分出胜负之后,再做选择。如果这一战我们败了,那么就算留下人马,也守不住中都,相反;如果我们获胜,那么等我们再次回到中都的时候,只怕他们就会主动打开大门,迎接我们入城。因此不必计较现在这一时的得失; 集中全部的兵力; 全心全意打嬴这一战。”

众人听了,也不得不认为完颜长之说的有道理,这时纳兰明安道:“长之,如果我们离开中都之后,完颜允恭分兵来取中都,我们又该怎么办?”

完颜长之微微一笑,道:“舅父放心,我不会让完颜允恭分兵来取中都的。”

众人听了都面面相觑,不明白完颜长之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局势到了现在,除了信任完颜长之以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同时; 他们对完颜长之的用兵能力还是有相当的信心; 见完颜长之如此信心十足;因此也就都没有再反对,一致同意了完颜长之的计划。

( )

 八十七西夏的结局(一)

就在完颜长之和完颜允恭在河北为了争夺大金的统治地位; 而既将展开一场激战的时候; 在大宋; 同样也是为了平定叛乱,而展开了最后的战斗。

建康的叛乱被平息之后,大量参与叛乱的人员被抓,而建康城的秩序也迅速的恢复起来,酒楼茶店、大商小贩、勾栏瓦肆,买卖铺户也都纷纷开门迎业,秦淮河上也开始汨满了花船彩舟,百舸竞流。虽然在街道上巡逻的军队的人数和次数都明显比叛乱前多了不少,而且时常还有差役捕快搜找参与叛乱的人等,但建康古城的繁华与热闹依旧逐渐恢复如昔。

下令江淮撤军的诏书以经派到前线的各军之中,而因为叛乱,连续断隔了好几天的各地公文也又开始了频繁的来回传递。同时在叛乱的这段时间里,三省六部里也积压了大量的来往公文,还有些公文遗失。而且由于中断过,虽然只是五六天时间,但处理起来却是千头万绪,效率是慢得多,而且还有叛乱善后,恢复的诸项事宜。

五位执政大臣中,这时也只有三人在朝中,因此连曰以来,韩彦直、周葵、叶颙三人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几乎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连赵忱都看不过眼去,调范成大、张栻两人暂时到政事堂,帮助他们处理公务。

而这时韩彦直等人又建议朝廷,现在大宋到处都在用兵,而枢密院的长官枢密使和副使全都不在建康,执政大臣也无瑕分身,在这种情况下,不妨由杨炎暂时代任枢密使,处理有关的军务事宜,等到王炎回归朝廷之后再让位。

对这个建议赵忱自然是举双手赞诚。而这一次,所有大臣、言官对此也没有异议,集体失声了,就连身为台柬之首的陈俊卿并没有反对。。这一方面是因为从能力、功绩,资历上说,杨炎也是无可挑剔的,而在另一方面,这项任命是由朝中现有三位执政大臣集体推荐,而且杨炎也并不是正式出任枢密使,只是暂时代理,不过是个权宜之计,少则十几天,最多一个月,王炎就会回归,那时杨炎也就自动让位了。实在没有必要为这一时权宜而反对。

而在另一方面,功高莫过于救架,在这次叛乱中,反正阴差阳错,使杨炎及时从西夏赶回来,又在平定叛乱中立下大功,而大多数言官在叛乱期间都参拜了赵竑,虽然可以说成是被迫而为,而且赵忱也宣布不追究了,但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在这个时候去弹亥有救驾之功的功臣,还是皇帝最信任的姐夫,岂不是自讨没趣吗?

这几天的时间里,别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只有杨炎闲着没事,他本来是出征西夏的主将,只是被史弥远诓回建康,才赶上了这一次叛乱,本身在朝廷中并没有出任官职,要说一定有,那也只是职方司在名义上还归他管,但职方司实际的事务都是周信在处理。因此这几天来杨炎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中陪伴妻儿,过着十分安逸舒心的曰子。

接到旨意任命之后,杨炎立刻走马上任。其实他最关心的当然还是西夏的战事,这到并不仅是因为他目前还是名义上的西夏战事的统帅,而且还因为西夏的战事对大宋实在太重要了,远远超过了这场政变对大宋目前局势的影响力。虽然在他临走前把事情都安排好了,但战场上的局势瞬息变化,谁也说不准,宋军能否顺利攻取兴庆府还不好说。

如果能够顺利攻下兴庆府,西夏战事就算取得完美成功,那么这场政变对大宋来说只不过是一次小插曲,并无伤大雅。而相反,一但宋军攻不下兴庆府,给了西夏朝廷以喘息之计,那么大宋这大半年以来的辛苦,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就全都白废了,日后再想要攻取西夏,也难以遇到这样的机会了。

因此杨炎一上任,立刻命人先把这段时间以来,所有关于西夏战事的公文全都找出来,自己要首先过目。几天以来,有关西夏的公文以经积压了三十多份,他一声令下之后,早有下属官员清理出来,呈交给杨炎。

杨炎一份一份翻阅; 终于在第十九份公文上发现了好消息:兴庆府以经被高震攻克了。

※※ 支持原创 ※ 《宋翔》于 ※※※

原来在杨炎离开了西夏之后,高震和杨昌鹏、李好义等人就指挥宋军,向兴庆府发动了进攻。因为前期准备早就以经完成,因此宋军一开始就架起了塔车,直接攻击城墙。

不过在兴庆府中还有十佘万西夏守军,因为人人都知道,一但兴庆府被攻破,西夏就将陷入亡国的困境之中,因此在西夏仅存的几员大将高逸、西壁贺、野利刚、卫幕延平等人的代领下,兴庆府全城的士兵百姓人人奋力,死守城池。宋军一连猛攻了四天,拆兵万余名,虽然每天都有数次攻上城墙,但最终还是被西夏守军拼死力战,被挡了下来。但西夏军的伤亡同样也不小,四天以来,战死的人数也接近八千人。

而就在这时,金军在盐州大败,现在以经退军回国的确切消息,也以经传进了兴庆府中。后来经过确认,确实无误。这一下,顿时满朝震惊,因为谁知道,局势到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金军的援助,单靠西夏自身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守住兴庆府,便勿论是打败宋军了。于是在朝堂上又有人提出,应该立刻与宋军讲和,但也有人仍然坚持主战,死守兴庆府,一直要打到最后一个人为止。在大殿上,西夏群臣们各持己见,议论纷纷,争论了一天,也没有得出一个结果来。

自从黄河防线失守之后,西夏国君李仁孝就己忧患过渡,卧病在床,朝政大事都甴越王李仁友,浪讹尽忠、焦景颜等人代为处理。而而对这样的大事,李仁友,浪讹尽忠、焦景颜三人这时也拿不定主意。三人先商议一番,决定只能将目前的形势告诉给国君李仁孝,让他来作决定。于是三人一起进宫,来到了李仁孝的病榻前,将事情的前后经过一一都向李仁孝禀报了一遍。

本来听到金国出兵以后,李仁孝的心情舒畅,病势以经减轻了不少,精神气色也好了许多。但听了三人的禀报之后,李仁孝不禁脸色大变,还没等他们说完,就急火攻心,两眼一翻,一下子又昏了过去。

三人都不禁大惊,也顾不得继续禀报,急忙呼唤太医抢救。御医们七手八脚,什么金针刺穴,拔罐活血,舒通经络等等手段全都用上,忙活了近一个时辰,总算是把皇帝又弄醒过来,但李仁孝人虽然是醒了过来,却是目光呆洔,神智不清,根本无法理事了。三人见状,也只好暂时都退出皇宫,希望等到明天,皇帝的精神会好一点,然后再行商议对策。

那知就在当天晚上四更,李仁孝又大口吐血不止。内侍急忙禀报给三人,请他们立刻进宫来。等三人赶到皇宫中的时候,李仁孝以是奄奄一息了,太子李纯佑就在一边伺奉着。不过这时李仁孝的神智稍稍清醒了一些,见三人赶来,指着太子,只说了一句:“朕去之后,你等当奉立太子为君……”话还没有说完,一口气没提上来,就气绝而亡。

天一亮,三人立刻和太子李纯佑一起招集众臣,向他们通告了皇帝驾崩的消息。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众大臣们再度震惊,但现在宋军兵临城下,也不可能立刻给李仁孝发丧,更不可能给太子李纯佑举行登基大典,只能暂时将李仁孝装殓停灵,又让太子坐殿主事,一切事情都必须等到宋军退兵之后再来施行。当然是在如果有那一天的情况下。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西夏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兴庆府肯定是守不住了,想等宋军退兵根本就是不可能,西夏以经完了。

因此就在李纯佑坐殿主事的第一天,就又有几位大臣当殿提出,和宋军打;肯定是打不过了,如今只有出城请降这一条路可走了。但也有大臣到这个时候依然坚持要与宋军决一死战,与兴庆府同存亡,直到玉石俱焚为此。两派人士各述己见,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