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翔-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纳阑明安只觉得自己是上下都不能罪,被夹在当中受夹板气,因此还是赶紧撂挑子走人,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别人。正好张鹄回来了,又是他最先提出改变税制,把这个担子扔给他抗,也是顺理成章。
完颜长之点点头,道:“伯逸,难得舅父能这样以大局为重,朕看你就责无傍货,担起这个重任来了。大金就靠你了。”
张鹄慌忙道:“陛下何出此言,臣必为陛下,大金的江山尽心竭力,以报陛下。”
完颜长之微笑道:“好,明天朕就下旨,成立三司条例司,由你来主持。伯逸,你刚回中都,该是十分劳累了,先回去休息,我与岳父、舅父还有些事情商议。”
张鹄躬身道:“陛下,微臣告退了。”
等张鹄退出了之后,完颜长之才道:“舅父,现在伯逸以经回来了,我看二表妹的婚事也该快些定下来了吧?”
纳阑明安略迟疑了一会儿,才道:“早些把二丫头向婚事定下来,臣自然是愿意,但张老太师的孝期未满,伯逸又怎能完婚呢?”
完颜福寿笑道:“明安,又不是要他们立刻完婚,而是先把名份定下,互换信物罢了。等张老太师的孝期之后,再周济他们完婚。” 转头对完颜长之道:“长之,你尽管放心,今夜我就去伯逸府上提亲。”
纳阑明安见话说到这一步,也无法再拖延了。其实在一开始; 完颜长之向他说明婚事的时候,纳阑明安是十分愿意和高兴的。张鹄不仅年少有为,而且深得完颜长之的信任,一但这门亲事做成,自己这两个女婿一文一武,到是大有光彩。但现在的情况不对,自已刚刚脱身,把张鹄拉来垫背,一但结亲成行,那怕只是订亲,自己必然就又被绕进去,趟这一滩浑水。女婿主持变革大计,自己这做岳父的脱得开干系吗?但自己早己答应了这门亲事,而且现在当着完颜长之的面也不容他推辞拖延,也只好就答应了下来。
其实完颜长之早就看穿了纳阑明安的脱身之计,只是当时并不说破,这时重提联姻的事情,就是不能让纳阑明安置身于事外。毕竟自己身边能够信任的,就只有这么几个人。
在这一点上,完颜福寿到是和女婿高度保持一致。他对纳阑明安这种希望都方面不得罪的态度也颇有微辞。其实这两个月来,完颜福寿面临的压力丝毫也不比纳阑明安差,但完颜福寿到底是久历官场,知道目前大金的局势并不容乐观,不进必退,必须要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才行。因此他对变法的态度是绝对支持,只是在具体方法上劝告完颜长之尽量稳托一些。
而纳阑明安要左右逢源的想法虽然不算为错,但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适用,有的时候必须做出选择,该豁出去的时候,一定要豁出去,不昔彻底得罪其中一方。如果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一味的两面讨好,到头来只会是两头都落空。而现在自己这一方的利益以经和完颜长之捆绑在一起了,是一荣具荣,一损具损。纳阑明安还是有办事的能力,而且也值得信任,只是性格过于圆滑,必须把他的退路彻底斩断。因此完颜福寿才主动把说亲的事情览了下来。
就在当天晚上,完颜福寿来到张鹄家里,为纳阑彩云向张鹄提亲。
现在张鹄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而纳阑明安的两个女儿在女真贵族圈子里也颇有名气,因沩张鹄和完颜长之、完颜陈和尚关系都很好,因此在平时的聚会中,也见过她们姐妹几面,无论是家世、品面和自己都十分相配。而且做成了,对自己的仕途也大有益处,而是又是皇帝指婚,当朝国丈亲自上门来提亲,这个面孑也不小,因此无论从那一方面来,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对完颜褔寿的提亲,张鹄果然没有异议,欣然从命。只是说明要禀告母亲,才能正式答应下来。这一点到是合情合里,完颜褔寿也没有异议,相信张鹄的母亲也不会反对,就这样把亲事定了下耒。
※※ 支持原创 ※ 《宋翔》于 ※ 支持正版 ※※
笫二天,完颜长之下旨,在尚书省之外,成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并甴张鹄、纳阑明安主持。
制置三司条例司,本是宋官署名。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启用王安石变法时设置。付责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其实是一个在中书省之外,设立一个总管全国的财政机构。因为王安石的变法,主要就是改革财政。
而在这个时候,大金朝廷也设置这样一个机构,自然同样也是为了税制改革。有不少熟知这段历史的金国大臣对此忧心从从。 这种担扰张鹄并不是不知道,这些大臣未必都是拥有大量田产,一心只为自己的私利考虑,也不乏担心大金会走上北宋的老路。
但张鹄对此毫不在意,因为对于这帮人来说,朝廷无论是做出什么改变都会一味反对,只有是一成不变才是最好,想不到大金入主中原才五十余年,不少大臣居然就以经完全丧失了进取之心,把汉人的迂腐之气学了个十足。
因此张鹄也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开始大干一场。立刻拟了四项条例,一、在大金全国范围内清查土地,是为了改革税制,朝廷保证决不会无故强占地;二、在清查土地时,首先由田主自报隐田挟户,凡是主动坦白者,朝廷不追究责任,如果被朝廷查实,隐田一率充公,挟户一率充为官奴,如果数额巨大,而又不主动坦者,朝廷必将严办;三、查清土地户籍之后,一率造册归档,地方上存留一份,朝中存留一份,以备作为制定新税贼傜役的依据。四、在清查土地的过程中,付责清查的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做到公平合理。如果徇私舞弊,隐瞒不实,或是虚报假帐者,朝廷一率严办。
这四项条例送到完颜长之的公案上之后,完颜长之连看都没看,二话不说,就批了“准行”二个红字。然后立刻颁布全国施行。
现在大金上下都知道,皇上变革税制的决心以定,是不会更改了之后。不过朝廷革新,也意味着大量新的机会又来了,如果见机及时,抓住机会,不怕一举就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了。因此也有不少人立刻见风转舵,摇身一变,开始为变革税制鼓吹起来。一下子赞成变革的声音也骤然响了起来。
面对仿佛一夜之间扰多起来的支持者,张鹄到是还能沉得住气,深知支持的人未必对自己都有利,而反对的人,也未必就对自己不利,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脑袋一热就以为变革以经真得人心了。
不过税制改革的成败,就在查清田产数量。而想要查清田产数量,关建就在俱体办事的人是否付责,是否秉公。毕竟田产不是金银财宝,都是大露天放着,又不能藏着盖着,只要是认真清查,就没有查不明白的道理。不过在人情事故,酒色财气面前面,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为官的操守,那就不好说了。当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底下办事的人阳奉阴违,一些看来是利民益国的好法,都被俱体操作的人给办坏了。
张鹄的但心可不是没有道理,那么就只有另想办法来对付了。正所谓是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拥有大量土地的人也大多都是官宦之家,于是都纷纷发动自己的关系网络,开始托人情,走门路,希望能对自己网开一路。而走不了上层路的人,则打点据体清查土地的清查人员,希望他们在清查土地的时候,能够高高手,放一马,或是少报一数隐藏的土地。还有少数强横的家族,仗着自己根基深,后台硬,辨用强硬态度,据不持行,对清查人员百般阻挠,威胁恐吓,死抗硬撑。
在另一面,付责清查土地的官员也是一朝权在握,便把令来行,趁着现在手握大权,也借机对大户田主敲诈勒索,中饱私囊。而付责清查土地的官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以求升迁,不惜夸大数额,无中生有,强行摊派。总之种种现像,都是应有尽有。
对此张鹄也是早有心理准备,在派出人到全国清查土地的同时,也派出了大量的暗探,到各地去暗中打听,付责清查土地的官员是否认真办事,有无私弊。
果然就在一个月之后,率先清查土地的河北、中京、西京等诸路都传来了许多不好的现像,有的地方清查之后,土地竟还没有过去备案的多,而有的地方竟然是过去的数倍,有的县只有数千亩土地,而有的县的土地竟高达几十万亩,比一个州还多,还有明明是一片慌土,却硬被指成土地,明明是良田千亩,却在案中无查。当然也有人强行抗拒清查,不惜动用私人武装,保卫田庄,禁止清查人员进入等等信息,都通过暗访人员,一一报回到张鹄的制置三司条例司。
张鹄将这些信息做了一些筛选,将一些明显不符合常理,和基本能够确定无疑的事件上报给完颜长之,要求朝廷严惩。
完颜长之接到张鹄的报告之后,也勃然大怒,想不到大金居然有这么多贪官污吏和目无王法的犯上人等,因此立刻下旨,将张鹄上报的这人全都抓回中都,由完颜福寿主持,进行核实审查。因为张鹄提供的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因此很快就查清楚了。这次一共抓住了八十七人,其中有九十八人是付责清查土地的官员,有徇私舞弊的行为,十九人是强行抵触朝廷,抗拒清查的地方强豪,还有五人是宗室的远支。
完颜长之看了审迅之后,大笔一挥,批了十个字“立斩,诏令全国,引以为戒”。徇私舞弊的官员亲属充军发配,抵触朝廷的地方强豪财产充公,家属全打为官奴。
完颜福寿虽然觉得完颜长之的判决太过严重了一些,但也清楚,他决心以下,不容改变,因此也只有执行。
不过张鹄对完颜长之的判决到是十分赞同,对于其中某些人来说,也许是罪不致死,但对变革的大局来说,却是杀一敬百的立威手段。在战国时期,秦孝公用商秧变法,曾一曰杀人七百,连渭水都被染红了,但最终保障了变法的进行。尽管张鹄并不认同商鞅的做法,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是极为有效的。
对有些人来说,大道理是说不通的,只能拿刀子来逼他们。如果现在大金的局势缓和,张鹄戓许会辨用慢慢说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步改变; 但现在大金确实等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 使用粗爆的方法来强制执行,也算是个有效的办法。
果然,就在处决了这一批人之后,大金再一次被震惊,无论是执行清查任务的官员,还是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都感到不寒而立,朝廷中的反对声音骤然而熄,毕竟没有人敢拿自己的脑袋当儿戏,朝廷要查那就查吧,反正土地还是自己的,只是每年多交一些税罢了,至于徭役,也能用钱来抵消,就当是破财消灾吧。
( )
二十密谋
午夜,在中都城西的一间不大起眼的宅子,这时聚集着二十多人,挤在一间并不大的小房间里,围着几盏豆大的油灯团坐,坐了个满满当当,而房间的窗户都用黑布蒙住,从外面看,是露不出一丝光芒来。
“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呀?看来完颜长之这可是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啊!税制变了之后,我家的田产连同徭役,每年可要交三万多贯啊。” 一个身形肥胖; 方脸大耳的人把两手一摊; 一付愁眉苦脸的表情道。
他这句牢骚话一说,立刻引起了好几个人的响应:
“是啊!是啊!以后大家的曰子可都不好过了。”
“就你交得多吗?算下来我一年快交到五万贯了,这还不算徭役。你要过不下去; 我就更不用活了。”
“还能怎么办?我们能坐着等死吗?就和他拼了。依我看,咱们把各人家里的家丁全都集中起来,约定个时间,一起杀进皇宫里去,把完颜长之乱刀分尸,然后另立新君。你们看怎么样?” 一个三十出头岁的人站了起来,气呼呼的说道。
但其人听他这么一说,都把脑袋低下,不敢去接他的话。那人却有些急了,又道:“你们觉得怎么样,干不干到是说句话啊?”
这次他说话的声音稍大了一点,边上有两个官员忙道:“天锡兄,你说话小声一点,小声一点。”
其实那人说话的声音并不算大,而且这间屋子封闭得极好,声音便本就传不出去,只是他们做贼心虚,才都急忙劝阻。
那叫天锡的人却道:“有什么可怕的,我可早就受够了,与其天天这样委曲求全,到不如豁出去大干一场。” 他又转头对着上坐的一人道:“丞相大人,到底怎么样,你可到是说句话啊!”
众人的目光立刻都集中到那人身上,赫然竟是当朝的尚书右丞相完颜宗政。
原来完颜长之登基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归服,只是迫于完颜长之的兵势,不得不曲从。但在完颜长之继位时起,在中都内部就有不少官员,主要是宗室大臣,都在暗中联合,准备颠覆完颜长之的朝廷。而这批人的首领就是右丞相完颜宗政。因为不仅他的官职最高,而且又是金国的宗室,自然就是当仁不二的人选了。
而刚才说话大声的那个人可以不简直,他是金世宗唐国公主的驸马乌林答天锡,现在担任沧州防御使,手里有点兵权,因此也成了这个反完颜长之联盟的得力干将。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完颜宗政道:“乌林答驸马,你刚才说的,实在是太冒险了,你手下才多少人马,我们每人家里的家丁加起来才有多少人。中都城中有十口万禁卫军,加上完颜长之本人精通兵法,身经百战,这样冒然举事,不是自取灭亡吗?”
这一席话说得在座众人频频点头,还有人道:“到底还是丞相老诚持重,驸马太冒失了。”
乌林答天锡见众人几乎都赞同完颜宗政,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挥了挥手,道:“你们贪生怕死,我可不怕。要是你们不敢干,那么我就一个人干了。”
完颜宗政把脸色一沉,道:“驸马,现在可不是意气用事,只呈匹夫之勇的时候,你这样鲁惹行事,只会正中了完颜长之的圈套。白白送命。知道吗?”
其他人也忙劝阻乌林答天锡,顾全大局。而乌林答天锡在其他人的劝阻下,也只好暂时又坐下,不过还是一副气鼓鼓的样子。
完颜完政道:“各位切记,小不忍则乱大谋。完颜长之的根本目地,就利用改变税制来激怒我们,让我们主动跳出来反对他。然后就可以借这个机会把我们一网打尽,先前杀的三名官员就是前车之鉴,各位千万不能上这个当。乌林答驸马,你现在明白了吗?”
其实别人都不同意,乌林答天锡也不敢一个人单干,刚才是实在被挤得下不来台了,才冲动了一回,现在听完颜宗政这么一说,也就彻底泄了气,低头不语。
先前发牢骚的那个胖子叫江洪涛,官职是侍御使,虽然是汉人,但以经五代都在燕云地区,以经认同了女真人的统治,这时他道:“那么丞相,现在到外都在清查土地,我们该怎么办?”
完颜宗政“哼”了一声,道:“那就都老老实实的配合朝廷,把自己的土地都如实上报出来。你们各人的家底有多少,各人自己都清楚,每年多交几万贯钱的税根本算不了什么?所以都别在我面前叫穷了。如果谁舍不得钱,被查出来,可别怪我们不想办法营救。”
众人听了,有不少人又把头低了下去。而乌林答天锡又忍不住了,道:“丞相,我到不是心庝那几个钱,只是我们就这么老老实实好忍下去,要忍到什么时候?”
完颜宗政微微一笑,道:“你们放心吧,我以经想好了一个办法,这一回要让完颜长之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 支持原创 ※ 《宋翔》于 ※ 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