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翔-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完颜长之脸上到没有露出任何的喜悦之色,而是背对着土山,趁着这个机会,仔细观察着火炮的特点和杀伤力,同时还再计算火炮的发射数量。
等金军全都逃离了火炮的射程范围之后,宋军才停止了炮击。完颜长之又命众人再等一会儿,因此又过了近半个时辰,才命人从土山背后转过头去,果然城墙上的宋军都以收兵了。而连架在城垛口的粗大铁筒也都收了回去。
这时完颜长之才下令,众人一起离开了土山背后,返回金军的大营,同时在路上又认真观察火炮打到最远的地方。
回到大营之中,完颜长之到没有责备逃跑的士兵,反而对他们好言安憵,只留下守卫的士兵,让其他人去休息。同时又立刻命人去查点损失。按照不少金兵金将的想法,这一次只怕是损失惨重了,少说也会有大几千,甚致上万也不是不可能,那知一去查点,竟然发现全军的伤亡还不到两千,只有一千七百二十三个人。
查点损失的人还以为是自己算错了,然后又认真的再复察了一遍,结果竟是千真万确,只有一千七百二十三个人。
当计查损失的人员把这个数字告诉完颜长之的时候。完颜长之到没有显出任何的怀疑表情。因为他当当时在土山背后以经看得十分清楚,这种“喷火铁筒” 的实际杀伤力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而且在回营的路上也观察过炮击之后的痕迹,杀伤范围也就在二三仗之间。
同时完颜长之也计算过,从自己下到土山之后,宋军一共对金军的阵列炮击了三十七次,再加上先前没有统计的炮击,大约在七十至八十次左右,这样算起来,一炮也就只能打死二十人左右,这还是在人员密集的情况下,如果士兵们散开之后,损失还要小一些,因此宋军的这种“喷火铁筒” 除了距离打得极远之外,其余的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可怕。
但怎样才能让士兵们消除对“喷火铁筒” 的恐惧呢? 完颜长之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 )
六十四火炮的弱点
“什么,只死了这么少的人?这是真的吗?” 当完颜长之将统计出来的伤亡数字出示给众将看的时候,果然众将的第一反应就是难以置信。/ 但最终的结果就摆在眼前了,又让人不能不信。因此整个大帐中立时响起了一片议论的声音。
完颜长之伸手在空中作了一个向下虚按的姿式,示意众将都安静下来。很快大帐中就又静了下来,完颜长之这才继续说道:“诸位想想,昨天一战,我军的实际伤亡只有这么少,这说明什么问题?”
听了皇帝的问话,大帐中立时又是一阵沉默,每个人心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又都不敢轻易发言。好在完颜长之也没让他们久想,立刻自己接了下去,道:“这说明,宋军的这种武器的杀伤力,并不大。”
他这句话一说,整个大帐中又再度响起了一遍小声议论的声音,尽管刚才完颜长之列举的伤亡数字是事实,但毕竟昨天每个人都亲眼目暏了那惊天动地的动静,这种震憾还留在每个人的心理,让他们一下子接受这种武器的杀伤力并不大这个观点,谁都转还过这个弯来。
其实完颜长之心里也清楚,想让将士们一下子就消除了对火炮的恐惧并不现实,但总不能任由这种恐惧就这么蔓延下去,只有一天的时间,在军营中以经有 “宋军有‘喷火铁筒’我们根本不可能打蠃宋军”,“这次南征一定会失败” 等等流言传开,虽然还只是一开始,但如果放任不管,过不了几天,就会传遍全军了。
完颜长之虽然是大金的皇帝,但毕竟是武将出身,深知军队不同于其他,面对这种情况,靠皇帝的权威来强行压制,只能适得其反,弄不好还会酿成兵变,只能慢慢疏导。因此才首先招集众将,希望首先能够消除他们对火炮的恐惧,然后再慢慢去开导下面的士兵们。
完颜长之接着又道:“朕的意思,并不是这种武器只是徒有虚表,而且朕也承认,这种武器的打击范围远,破坏力也不小,可以打塌土山,打开城门,从这几方面来看,它确定要比过去的三床弩、轰天雷、霹雳弹这些武器都要强得多。但这并不表示,它就是不能战胜。你们想想,昨天我们一共才阵亡不到一千八百人,但是那一次攻城战,我们在靠进城墙之前,不会损失近千的兵力,如果我们能够顶住这些损失,推进到城边,展开攻城战的话,这种武器也和其他的远程武器一样,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所以你们不要被它巨大的声响和破坏力吓住,就以为宋军只要有了这种武器,我们就必败无疑了。”
顿了一顿,完颜长之又道:“你们想一想,如果这种‘喷火铁筒’ 真的是不可抵抗,那么在我们南征开始,江淮战场上也一直没有使用,直到杨炎去救援江淮,在进攻安丰军时,宋军才第一次使用这种‘喷火铁筒’,而宋军有了这样的利器,那么南宋又为什么不主动进攻我大金,而是被动的等着我大金南征呢?”
在场的众将也都是身经百战的人,还有不少都是会宁寺的弟子,见识和心智都要比一般的士兵强得多,同时也有比较明智的判断力,而且完颜长之并没有刻意去贬低火炮的威力,而是在正确的分析火炮的特点,肯定火炮的优势,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再加上昨天在战场上完颜长之正定自若的表现,也增加了他的说服力,因此在听了完颜长之的分析之后,众将这才觉得非常有道理。
完颜长之查颜观色,发现众将被自己说得开始活动了,也不仅十分高兴,立刻趁热打铁,道:“还有一点,不知道你们都注意到没有,为什么在我们进攻樊城的时候宋军没有使用这种“喷火铁筒”,在我们进攻襄阳的前五天,宋军也没有使用,而是就在昨天才第一次使用呢?而且正好是在援军到达之后。”
仆散忠义立刻答道:“这一定是援军送来的。”
完颜长之点点头,又道:“不错,那么为什么宋军不在一开始就在襄阳装配这种武器,而只有到了襄阳危急的时候才送来呢?”
石抹燕山道:“皇上,这说明宋军拥有的这种武器有限,不可能在每一处城池都装配上这种武器,所以只能那里危急就送到那里。”
完颜长之听了十分满意,众将果然开始克服对这种武器的恐惧心理,而且开始正确理智分柝敌我双方的局势。于是又道:“你们说的都对,但还漏掉了一点,那就是宋军自己知道这种武器的不足,怕过早使用,被我们看出来,因此只有到了危急时刻才拿出来使用,打我们一个措手不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种武器的最大作用。”
众将听了,也都频频点头。完颜长之见都说得差不多了,道:“现在各位也都清楚了吧?回营之后,却去安抚士兵,不得胡乱传播谣言,否则将以军法从事。”
众将立刻齐声应喏,完颜长之正要宣布散帐,这时一个探子进帐报告,道:“禀报皇上,我军赶来的六万人马以经到了随州,而宋军杨炎率领的八万大军也到达了德安府,请皇上早作安排。”
大帐中再一次响起了议论的声音,刚刚把对火炮的恐惧消除掉,想不到杨炎以经率军回援,可真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众人一下孑都看向完颜长之,显都在听他的决定。
完颜长之立刻道:“传朕之令,让那六万人马就在原地驻扎,听候命令。”
那值曰官答应一下,立刻退了出去。完颜长之又对众将道:“你们看,这又是一个证明。如果杨炎认为凭着这种‘喷火铁筒’就能够守住襄阳,那么他就应该留在淮西,彻底击败陈和尚的人马,而不是赶来援救襄阳。”
※※ 支持原创 ※ 《宋翔》首发于1*7*k小说网 ※ 支持正版 ※※
其实杨炎比完颜长之更清楚,火炮的优点和缺点,当然也更明白,仅仅只靠火炮是无法守住襄阳。在杨炎初出道的时候,他就一直抱有这样的观点,没有那一个军种可以包打所有的战斗、铁浮图、象军、重甲步兵都是如此,同样也没有那一种武器可以战无不胜、床弩、火器、包括现在使用的火炮也一样。
只有正确的战术,才是战场上的决定因素。而做为一名主将,绝对不能迷信某一种特别厉害的武器,而且应侅充份合理的使用这些武器,使之能够达到自己设定的战术目地。
不过任何人在第一次经历火炮的打击时,都会被火炮那种前所未有的惊天气势所震慑,往往会无限扩大火炮的威力,因此在开战之初,杨炎并没有广泛的使用火炮,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宋军的火炮数量有限,叧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在战斗进行到关建的时候,才拿出来打金军一个出其不意。事实也证明,在宋军首次使用火炮的战场,都十分轻松的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再杨炎发现自己的判断失误之后,立刻下令回军救援襄阳,但人马刚刚集结,就得知樊城以经被金军攻破,襄樊自古为一体,唇亡齿寒,樊城一失,襄阳也难以保全,能不能等到自己赶去,也未必可知。因此杨炎立刻命人快马传令给驻宁荆门军的陈敏,让他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还留在荆门军的十门火炮送到襄阳城中。
杨炎相信就算是完颜长之,在第一次遭受火炮攻击的时候也会束手无策,因此只要把这十门火炮送进襄阳,就算不能改变襄阳目前的局面,但施到自己的大军赶到去救援,是一定没有问题的。
不过到现在为止,火炮以经在三个战场上使用了,也基本不在成其为秘密,相信以完颜长之和完颜陈和尚的能力,用不了多久,也能够发现火炮的优缺点,并找到相对应的办法,说不定再日后金国也会仿制出火炮,就好像金国以经仿制床弩、火器一样。
但这些在杨炎看来,都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他始终坚信,决定战场结果的,永远都是人,而不是某一二种武器。
给陈敏下达了命令之后,杨炎将带出的十门火炮留给高震,一切辎重都放在后面,自己只率领三万人马速行,五天之后,人马终于赶到了德安府。
而就在这时,杨炎收到了襄阳发来的吿捷,第一次使用火炮,就打得金军不战而退了。杨炎见了告捷之后,也不禁笑了起来,这个结局果然不出自己的意料,随后立刻下令,人马就停留在德安府,等待金军。
因为杨炎相信,战局发展到了这一步,完颜长之以经不可能在继续进攻襄阳了,他一定会先调过头来,对付自己。那么自己就在这里等着完颜长之好了。
( )
六十五围城打援
果然不出杨炎所料,就在宋军进驻德安府之后一天,就有探子来报,金军的各路人马都在向随州移动,显然是要先对付援军。/
其实完颜长之这么做,也有说不出的苦哀。现在金军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强攻襄阳,只留少数人马阻击宋军,在宋军突破阻击之前攻下襄阳,二是只留少数人马牵制襄阳,集中优势兵力,先击败宋军的援军,然后再进攻襄阳。
虽然经过完颜长之的分柝开导,金军的主要将领都初步摆脱了对火炮的恐惧心理,但这种效果落实到士兵身上,能有多大的作用,还不得而知,毕竟士兵的思想和将官不同,在他们看来,反正在战场上冲到前面去挨炮的不是那些将官,而是自己,自然会找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来说了。
就算全军都能接受自己的观点,但对于火炮的恐惧感,也不可能一下就完全消除干净,而且火炮毕竟是一种比此前任何武器都厉害得多的新型武器,襄阳城中有了火炮之后,防守的实力无疑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城外堆土山这种攻城方法也很难奏效了,因此想攻下襄阳,可不是能在短期做到的。
选择第一点是根本不可能,完颜长之几乎可以断定,在自己攻破襄阳之前,宋军就一定会突破金军的阻击。因此只能选第二条路。而且从兵法上来说,围城打援,也是非常合理的战术,毕竟如果能够顺利击败援军,能够造成困守在城中守军的绝望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地。
而从南征开始,完颜长之首要的攻击目标就是襄阳,然后以襄阳为基础,尽取江北之地,尽管战局变化,并不是完全按完颜长之的预料进行,但从结果上来看,金军以经攻下了樊城,等于得到了一半的襄阳,仍然是右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如果这一次能够彻底击败杨炎的大军,不仅可以取下襄阳,就连全取江北之地这个目标也并不遥远了。
因此完颜长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缓攻襄阳,先打援军。首先下令从淮西赶来的六万人马都驻留在随州,自己又从进攻襄阳的人马中抽调了五万人马,连同仆散忠义、蒲察定住、温古孙、古里甲、术鲁、唐国瑞、商景亮等大将赶去随州,拒敌杨炎。留在襄阳的人马只有三万五千左右,由石抹燕山和石盏率领。因为这时襄阳城中的兵力不足两万,即使加上荆门军的人马,也不过三万人,留驻的兵力应该是足够了。
随州本来还有蒲察定住带领的两万人马,完颜长之共计在这里以经集中了十三万的兵,来对付杨炎的援军。显然就是想要一举击败杨炎,取得这次南征的决定性胜利。
※※ 支持原创 ※ 《宋翔》首发于1*7*k小说网 ※ 支持正版 ※※
德安府位于荆湖北路与淮南西路的交界处,治所名叫安陆位于汉水的支流涢水下游以东,而随州正好在德安府正西、涢水上游以东,刚刚挡住了救援襄阳的路线。
大宋复国之后,在德安府设立了御前驻军司,兵力为三万,刘仁先驻守随州时带走了两万,这时德安府中只留有一万御前驻军。杨炎救援江淮时,带去的兵力是七万,这次回援襄阳,不仅全都带回,而且还加上了光州御前驻军都统制刘复武,和二万人马,宋军的总计兵力在十万左右。
双方显然都是准备把这里作为主耍的战场,因此在一开始,都并没有急于进军,而是等自己的人马全都聚齐。就这样一连过去了四五天,双方都在频繁的调兵遣将,积攒力量。同时也在寻找着发动进攻的机会。
进攻还是首先由金兵发起。因为虽然在这个局部的战场上,金军的兵力占优,但这里却以经深入大宋境内,宋军随时都有可能得到援军,对耗下去,于金军不利。因此等金军的兵力聚齐之后,完颜长之立刻下令,命蒲察定住率领二万人马,向应山发动进攻,试探宋军的反应。
应山是个县城,位于德安府城正北约五十里处,应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但蒲察定住的人马杀到,十分轻松就取下了应山,宋军似乎跟本就没打算在应山与金军发生冲突。
这一下完颜长之也不禁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杨炎现在打得是什么鬼主意,莫非是等着金军进攻到德安府城下去,或者还是在等待着调集援兵来。又等了二天,宋军还是没有任何动静,不过现在金军也是实在等不起,因此完颜长之下令,人马沿涢水前进,到德安府城下驻扎,然后出兵到城前,向宋军挑战。同时也打定主意,如果杨炎还不出战,那么自己就分兵去取复州,看杨炎怎样应对。
不过这一次到没有让完颜长之失望,金军一到城下,宋军立刻打开了城门,出城迎战。
其实完颜长之心里一直有一种但心,也不是完颜长之一个人,几乎所有的将领都有这种担心,杨炎这次带没带火炮来呢?毕竟完颜长之也清楚,杨炎在去救援淮西时,是带了火炮的,现在带回来了吗?而且杨炎一直按兵不动,是不是就是在等火炮运到呢?或者是把金军引到德安府城前,就是想在城头上架火炮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