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三]祖龙,龙井茶来一发?-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井飞上墙头,治疗之余,不断用帝骖龙翔、雷霆震怒定住或眩晕赵军。终于,不知道过了多久,赵军的军旗被一个小秦军一刀砍断。
秦军军旗被插上墙头,而更多的赵军涌来,加入了这场厮杀……
这一日,阳邑城中百姓操起了锄头、菜刀加入了同秦军的厮杀之中,这一日,鲜血潺潺,流汇出一条蜿蜒长河,染红了阳邑这片土地。
战争,是最大的性命收割机。它疯狂的吞噬着,秦赵两国最优秀、最勇敢的儿郎们的性命。
历任秦王提起赵国,皆会感叹一句:赵国之中,最弱的只有一个赵王。
所有同赵军交过手的真正将士,心头都会升起对赵军的敬佩。
因为这些儿郎,真正的做到了勇不畏死。
龙井试了多次,对着这些已然疲惫不堪的赵军喊降,却换来的只有他们疯狂的回击——用自损一千也要伤你八百的架势。哦,不仅是他们,还有赵地的百姓。
各国之间完全不同的文字、货币造成了百姓心头强烈的国家观。赵人多生长于北地,骨子里透出的,也是北方人特有的豪爽、大气和英勇。
不得已喊出‘杀’的龙井在看到赵人自杀式反扑后,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几乎可以想到,当杀光了这些人,取得了阳邑城的胜利后,要安抚赵地百姓,却仍是多么艰难的一项大功臣。
这么好的百姓,这么好的军队。为何配备的历任赵王却都是那么无能呢?
阳邑之战,赵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尽数战死,满城百姓只余妇孺老幼。秦军在准备充足、龙井的全程治疗的情况下,仍是折损了五万多人。
副将去拟官文回报咸阳。
龙井带着亲兵在这死了一般的城中巡视,心情莫名地悲伤。
“呸,是秦贼!”一倒在地上的老人远远朝他唾了一口。
龙井倒是没有生气,即使是为了天下统一后的安宁而发动了战争,倒霉的却还是百姓。
而他的小亲兵,则是气红了眼,想要冲上去同那老人争执。
“传令下去,进城后恪守规矩,不能惊动百姓,不得同百姓发生争执,违令者,杀无赦!”他对身旁人道。
那亲兵忍了又忍,终于应一声:“诺。”
“安抚百姓,派人勘测土地,按人头分给百姓。”龙井说。
这时候,他还天真的以为,若是百姓拥有自己的土地,便会对秦军心生一些好感。毕竟,除秦国外,其余六国的土地都是握在贵族手中。
五日后。
“将军,不好了!”副将冲了进来,“那些赵人不仅不愿意领地,还骂我们多管闲事。”
“啊?”
“这些人真是疯了!”那副将骂道,“我明明听说,有的人交不起租子,还曾买了女儿,可,就是这群贱种,却不愿接受土地,只愿继续做贵族的佃户。”
“怎么会这样?”龙井惊呆了,“土地不要?那,我让分的钱呢?”
“也不要,他们疯了。”那副将说,“我们的军士有一百多人被他们咬伤,军士们不敢还手,被好几个妇人按在地上撕咬。”
“赵国人疯了吗?”龙井傻了,“土地也不要,钱也不要?”
安抚百姓之事,比他想象中的要困难太多了。
“真是被压迫惯了!”副将恶狠狠地说,“我虽然不懂为什么您要让识字的军士去教那些孩子……但,那些人说,宁愿孩子做奴隶,也绝不要让他们学习我大秦的文字。”
“我去看看!”龙井起身,跟着副将冲了出去。
被痰液和辱骂洗礼过后,龙井终于发现了一件悲伤地事:这样的赵人,要安抚了,真的很难。
他起身,站上了高台:“各位赵国的百姓,请冷静一些,赵王昏庸无道,治下官吏黑暗,草菅人命之事时有发生。百姓无田地,即使丰年收获粮食万石,也仍旧饱尝饥寒,如今……”
“滚下来!”有一老者骂,“我就算被赵国官吏杀了,吃了,我都不要接受秦贼的恩惠。”
“去死吧秦贼!”有孩童拾起土块、石头朝他扔来。
一时之间,人人群起而攻之,被秦军拦下不得近前,却仍旧用语言、石块、泥土朝秦军、龙井打来。
“我的丈夫、儿子均死在你秦军之手。我要同你们拼了!”有妇人大哭扑咬而来。
龙井情急之下,用了帝骖龙翔。
系统不能再以数据提现之后,队友和敌人则是按好感度自动分配。
而今帝骖龙翔定身,定住的全是赵国人,这就足以说明赵国人对他有多反感。
定住他们,龙井也没有整理自己的仪容。他看向赵国百姓:“扪心自问,赵国军队与百姓值得我们敬佩,而赵国王室却不值。赵王如此昏庸无能,总有一日,赵国不被我大秦,也会被其他国家吞噬。而你们,仍旧会沦为丧国之人。但,却不一定能遇到像我大秦这般会容忍、退让,会任你们打骂,也依旧想要将土地、钱帛分给你们的军队。”
这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赵国百姓被定住身,心头早已惶恐无比,如今不能交头接耳,自然是将他的话尽数听了。
虽然,有的人还是不屑,但少了交头接耳,便多了几分分化他们的可能。
“两国交战,自然各有损伤。赵国近六十万军士与百姓死于阳邑。我大秦儿郎也有约六万人丧生在此。老实说,若是没有这场战争,便不会如此。可,真的该怨恨战争么?你们是否忘了,你们最初并不是赵人,而是晋人?赵王先祖,当年不过是晋国一位上卿。”
这是分析赵国立国之因,告诉百姓:尔等也不是生来就是赵人的。归根结底,应算是晋人。
“方才提到,各位其实该被称为晋人,但。诸位应是晓得,无论秦也好,晋也罢,都不过是周天子一统天下后,分封而来。而周天子,当年也不过是商国一诸侯。由此算来,其实并没有什么秦国人和晋国人的区别,因为几百年前,咱们的先祖都是周国人。此言对否?”
这是弱化赵国的存在,故意只说晋国,且点出几百年前皆为一家,原不分什么秦晋。
“说到这里,诸位之中不乏老者,自然比我这个黄齿小儿更明白,当年周天子之所以能一统天下全因上天庇佑,顺天应命而已。或许你们并不知道,我大秦秦王加冠之时,晴空万里,龙飞九天。一日之间,满城水井尽溢甘甜。同秦王一同下拜之百姓,皆能感应浑身精力充沛。而今,你们被定住,也是因上天看重我大秦,故而赐我仙法——我乃秦国先华阳太王太后之干孙,芈井。同秦王自幼一起长大,心向秦王且忠于秦王者,皆有不俗之处。尔等如今应当深有体会。这些。都是上天赐予我大秦,预示天下该为我大秦所一统的证据。”
这是故意抬出人人皆敬畏不已的天命。让赵国人心生恐慌,继而认同。
龙井说到这里,长叹一声:“斯人已逝,扪心自问,若你们真的不记挂离开的人,而坦然接受我秦国分来的土地和钱帛,我大秦人也会看不起你们。也正因为你们没有那么快的接受。我们才真正的看到了你们的骨气。也因此,我们希望同你们能成为兄弟。我大秦历任君主皆佩服赵国——不是因为赵王,而是因为你们身上有一种同我们相似的精神,这就是同类人之间相吸引的气质!”
这是明晃晃地感情牌。告诉赵国百姓,秦国很欢迎他们,因为大家都是兄弟。
难为这些话能被龙井板着脸讲的那么严肃认真。不知道还在定身中的赵国百姓是如何想,反正秦国军士们一个个都听得热血沸腾。不知不觉之间,腰杆也挺得板直无比。
是的,无论是哪国的军士,在听到自己的王是被上天庇佑、自己身负了上天重任之时,都会忍不住激动起来的。更何况,不只是听到,他们虽没有荣幸亲眼看到当日秦王加冠雍城那龙飞九天的一幕,却亲身感受到了身为被上天派来辅佐秦王的龙井身上那些神迹。
在这一片静穆之中,高台上的龙井默默地赞美自己:‘尼玛,我到哪里都这么帅!你们看看现在秦军劳资的眼神,哈哈哈哈,劳资果然狂拽酷炫!’
作者有话要说: 惊梦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5…05…24 23:47:15
么么惊梦。小妖精们,快快冒泡让我看到你们的手。积极的话,我今天会再爆发一下哦~
☆、第 46 章
在强大的定身技能面前,饶是心智最坚定的赵国人也会产生自我怀疑:‘秦国果然是顺应天命的。我们的失败,亲人的逝去,难道真的是上天对我们逆天行事的惩罚?’
不管怎么说,在解除定身之后,赵国百姓老实了很多,一个个乖乖地领了自己该拿到土地和钱财。
在秦军从秦国运来了粮食种子发给他们之后,阳邑城赵国百姓更老实了很多。
毕竟他们以前种地都是需要从贵族那里拿种子,种了地却全部要贡献收成。而秦军的种子发到他们手中,更带来了秦王的旨意:“三年之内,阳邑城免税。”
正逢秋耕之时,阳邑城已无壮丁,秦军一万人步卒在龙井的吩咐下,帮赵国百姓耕种。且不用赵国百姓供以饮食。
开始还有阳邑城百姓拒绝和鄙视。可秦军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给农具,就用最原始的石头、双手帮他们刨地。
渐渐地,百姓开始接纳了他们,虽仍是冷言冷语,却会主动将农具递过去。
龙井这种温吞的抚民之策自然是受到了咸阳城中一众大臣强烈抨击和反对,而秦王嬴政却一力支持,抗住了所有压力。
阳邑城的事情,自然也是传到了六国权贵耳中。赵王某日同众臣议事之时提起此事,还大笑秦国人无知。竟以自己的血肉帮他养赵国的子民。
而聪明的人,却咬牙叹息。
更有在六国之中不得势者,闻此言论,又见秦国贴榜招贤,心生念头,去了秦国碰碰运气的。
荀子放下手中书简,叹息一声,对众弟子言:“收拾行李,我等也去秦国吧。”
“先生?”陈嚣疑问,“先生不一直说,秦国暴政,且爱四处侵略其余各国,我等绝不踏足此不义之土么?”
荀子不回答他,只看向另一个青年:“李斯,你说呢?”
李斯起身,拱手道:“秦国虽有侵略之实,却能善待异国百姓。阳邑城之事便能看出新秦王同新的秦国臣子所秉性的理念。如此秦国,既有强悍的军力,又能善抚百姓。反观六国权贵,却沾沾自喜,觉得秦王愚蠢。由此,便可见一斑。”
“且秦国暴政之言,不过是比起各国法制宽松,秦国却严谨,因此传出。我等还未看过,又怎么能真的断定,这样的政策不适合用来治理国家呢?”
荀子点了点头:“坐吧。其实,去秦国还有一个原因。甘罗离开之时,曾与我言,秦王想要一统天下,然后规范天下文字。我当时觉得秦国只有残暴,天下纵能统一,也不会长久,故而拒绝。如今看来,竟是大有可成。”
他起身,豪气如云:“能为天下新创文字,真让人想起,便觉得快意无比。李斯说的不错,秦国如今有强悍的兵力,君主又懂得爱惜异国之民,可见秦国一统天下,且能万世长安已没有任何问题了。如此,整理且创造新文字之事,我又岂愿落于人后?最迟两日后,我便要去秦国,面见秦王,亲自求请这差事。”
众人齐齐一怔,继而皆大喜若狂,毕竟,这开创新的文字,功在千秋啊!他们齐齐抱拳:“我等愿随老师赴秦!”
荀子点了点头:“甘罗如今已为秦国左相,韩非初入秦国,但料想也能受秦王重用,秦国别的不说,唯才是用这一点,做的的确不错。”
李斯在听到甘罗与韩非之名时,眼中闪过一丝嫉妒。他低下头去,笑道:“老师大名,七国之中无人不知,此番赴秦,定能成就千秋美名!”
荀子没有回答,只是脸上溢满了笑意。
荀子还未抵至秦国之时,远去齐国游说的蒙武满载而归。与他同来的还有齐国的一个使者团。
欢庆宴上,齐国使者将齐王的承诺奉上。
齐国承诺:秦国不攻打齐国,齐国绝不与其他国家联合对秦。拒不向同秦国作战的国家提供任何援助。齐国绝对不卖东西给与秦国作战的国家,齐国内部不允许反秦,但齐国若是被其他各国攻击,秦国需要提供军力支援。
嬴政看着这些合约条款,脸上笑容更甚。
在面对秦国强悍的军力之时,这些国家仿佛都忘了,比起他们来,秦国的军队数量最少……因为秦地多荒凉,且,如今秦国又在郑国的带领下修建水渠。
齐王以为在这合约中,他占足了上风,却没发现,其实占足了上风的是秦而非齐。有了这纸合约,秦国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了!
这头蒙武稳住了齐国,那头龙井却要面对赵国的名将李牧。
赵国国君心头虽洋洋得意笑骂秦国对待他阳邑城百姓的优柔寡断,但其实过得也并不安稳。于是,久经思量之下,他终于派出了老将李牧。
这李牧,却是极有来头的一个人,他原本是越国北边的良将,常居代地,受到赵先王的赏识,准许他自设官吏,统辖军政,边境。而他最初看到匈奴来袭,便立刻让军士进入壁垒自保,不允许出战。日日用杀牛宰羊,加强对军士的训练。可一看到匈奴,又缩回去自保。如此几年之后,匈奴人觉得他胆小继而漠视了他,赵王觉得他无能,继而罢免了他。
可换了新人之后,却屡屡导致边境伤亡,无奈之下,赵王又将他放了回来。
李牧的乌龟政策用了快十年,终于在某一日,率领精兵杀向匈奴。
由此可见,此人在某些方面还是和龙井有些相似的。比如,足够无赖。
而此战,便是无赖对无赖。
龙井翻阅了李牧的信息,也深觉棘手。
这个时代将领中君子很多,流氓很少,是故他总能出其不意,而如今乍一遇到比自己还老的流氓,还真是……啧啧啧!
龙井眼中涌现出兴奋之色:“李牧兄弟,咱们宜安见呗!”
几乎是同时,李牧也在看龙井的资料:“此子若在有个几年,应是不错了,可惜这一次却遇到了我。他用过的计谋全是我想过的。不知道这一战会是个什么结果,想一想,还真是很让人兴奋!”
这两人兴致勃勃准备开战,咸阳城年轻的秦王却不以为然:“赵国名将不少,老将廉颇就不用说了,用兵如神,几乎从未言败。李牧也的确挺有本事。可惜。”
嬴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将酒樽抛在脚边:“历任赵王都足够昏庸无能,喜欢听信谗言。当年长篇临阵换将,如今,不妨请我们善解人意的赵王在帮个小忙。”
他遥望邯郸方向:“虽然占尽上风赢的毫无悬念挺没劲的,但能减少伤亡,也不失为一桩乐事。”
邯郸几位幸臣宅中,一箱箱金珠正秘密的从后门运了进去……
两位主将还在摩拳擦掌准备同对方大干一场,却不晓得,在后方从他们的君王开始,有些东西已经在逐渐变了……
龙井留下两万人驻守阳邑。带着十九万人往宜安而去。
宜安,大战一触即发。
或许是因为两军的主将都足够无耻,这场对决中,竟十分的……
李牧命人在城池上烧大锅煮粪汁,秦军来袭时,便泼热粪,那玩意原本就肮脏,又热的烫人,不多时云梯处竟以无人敢继续攀爬。
第一场对决:李牧胜。
龙井命人开始挖地道,似要通过地道钻入宜安,李牧察觉异常后令人在城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