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征战天下-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样一来,桓玄提出的极为大胆的作战计划,也就胎死腹中了。如今苻宏率领数万人已经贴了上来,桓玄根本没有机会带着一只军队悄无声息的消失。
到这个时候,桓冲叔侄,才真正意识到,苻宏实在是个很可怕的对手,很多事情,他居然都能料敌与先,而且很能分清轻重缓急,比如这一仗,其实苻宏是打不赢的,一仗下来苻宏的损失似乎还多一点点,可是能成功遏制住对方的战略意图,区区一点损失,算不得什么。
但是,桓冲万万没有想到,苻宏远远比他想象的要厉害,事实上,现在苻宏做的一切,完全是按照之前已经拟定好的剧本朝下进行,而桓冲部是第一个遭殃的。
三天后,桓冲得知了一个让他五雷轰顶的消息:苻坚最宠爱的儿子,中山公,车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苻诜,率军两万,出巫峡,西陵空虚,一日便被秦军攻克,如今苻诜已经兵临江陵城下!
这个消息由于之前桓冲没有意识到严重性,而且太过紧急,走的也不是秘密渠道,因此全军的主要将领马上就都知道了,这下子彻底炸了锅。
桓家的根本便是荆州,荆州的根本就是江陵,本来这是大后方,城高池深,粮草充足,完全不足为虑,但是这一次淝水之战后,东晋上下都是一片欢腾,都认为秦军已经不堪一击,因此不论是东线的谢玄,还是桓冲,都下了血本,全力北伐,想的无非是灭亡秦国后多捞点好处。
而且百万大军都一战栽在了淝水,算来算去,秦军基本也就30万左右的二线部队,还有很多根本是慕容垂这样的野心家掌握,更重要的是秦军的水军基本完蛋,桓冲实在想不通,秦军怎么可能还会有能力从蜀中出兵袭击荆州呢?
事实上,这便是苻坚和苻宏制定的计划中第一阶段里最精彩的一笔!
也许是上天在眷顾大秦,当时为了攻晋,自从拿下蜀中后就开始日夜在蜀中造船,后来派龙骧将军姚苌率军东下时候,其实只带走了一半的船只,本来苻坚还想多带点,但是最终还是决定留一手,因为长江的水域有限,带多了也没有用。
正是这个决定挽救了一切!
至于兵员,苻坚秘密调走了自己的卫队,交给最宠爱的儿子,张氏生下的苻诜带领,年轻的苻诜到了成都后,迅速征集所有能动员的力量,然后不等晋军的斥候反应,马上扯帆顺流而下,而且沿路征兵,等到兵临西陵城下时候,虽然不能说是从天而降,但是也是在西陵守军刚刚得到消息的那一瞬间,而这个时候,正是守军最混乱的一刻。
一战下来,西陵沦陷,苻诜留人清洗西陵,自己率领主力直奔江陵而去。
形势急转直下,现在的情况,连桓冲也不敢保证,留下的守军能不能守住江陵,如果不能,桓家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也就全完了。
更严重的是,江陵一丢,整个荆州都要动摇,江南的长沙武陵等地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会瞬间落入敌手,而那样,苻诜只需要死死守住夏口,控制汉水,自己的荆州军就会前无去路,后路被断,能不能回去都是个问题。
而去,打顺了的苻诜如果不惜一切,顺流而下,虽然不见得能打到建康去,可是其他两路北伐军必定会闻风回援,因为如今江南实在太空虚了,他们冒不起那个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现在桓冲算是体会到了这个感受了。本来在他看来,光复中原已经算是指日可待了,可是现在居然闹出了这档子事情,而去问题还就出在自己的地盘上,这可如何是好。
桓冲依然在踱来踱去,而众将也都面色沉重,老家面临被抄的危险,他们都是心神不宁,他们的财产,土地,女人,孩子,都在江陵,一旦那里有什么闪失,后果简直是他们不敢面对的。
可是桓冲脸色铁青,一副择人而噬的样子,让很多人酝酿了半天的“退军”建议,也迟迟说不出口,他们担心,自己只要一开口,很可能会被一直压抑着火气的桓冲给当即杀掉!
而且这几天,每到了这个时候,苻宏总是要来挑战,你应战的话,基本都是不分胜负,各自回营,不应战,苻宏也很缺德,就指挥他的人在营门口放声大骂,污言秽语足够难听这还没什么,关键是苻宏的兵很多都是关中大汉,而这苻宏显然是懂音律的,居然把骂词都编成了秦腔,让这些个大汉吊着嗓子唱了起来,内容把桓家的祖宗十八代都骂完,然后又开始按照将领的名字一个个的骂,虽然明知是激将法,但是正常男人,又有几个能受得了呢?
但奇怪的是,今天到点已经很久了,苻宏的人却迟迟没有来,让早就习惯了他按时上门的众将都很不习惯。
事有反常,则必有鬼,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的桓玄不得不打破桓冲的沉默,忙道:“叔父,苻宏现在还没有来,此人狡诈多端,用兵多奇,他一定在玩花样,我们不得不防啊。”
桓冲“哼”了声,道:“他玩花样是不假,问题是,他玩的是什么花样,你们知道吗?”
众将都低下头去,这个苻宏实在难搞,总是不按套路出牌,而且他似乎很会揣摩人心,时而虚之,时而实之,总是能和你的预期相反,桓冲上下的将军们已经吃足了他的苦头,实在不敢再去猜,因为一猜肯定会错,错了就要吃亏,他们压力实在很大。
桓玄也有些不好意思的抿抿嘴,他知道,叔父发火,除了心里烦躁外,也有很大因素是因为自己,因为在和苻宏的较量里,自己分明是落了下风。而他知道,叔父对自己的期望一直很深,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在年轻一代里如果自己连苻宏都战胜不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就更谈不上了。
可是不表态也不行,那会让叔父更加失望。桓玄想了想,还是说道:“叔父,那苻宏用兵狡诈,一时我们确实摸不清他的动向,但是卑职以为,当前的局面,却到了要马上下决心的时候了!”
“你说怎么办?”
桓玄想了想,便自信地说道:“如今西陵失陷,江陵乃我荆州根基,不能不管,因此必须回援。”
“你是说撤?”
“是撤,但是要看怎么撤。”桓玄笑了笑,“叔父不妨派一队人马,也学那苻宏,吹吹打打,大摇大摆的回师江陵,一来可以迷惑敌人,更重要的是,给江陵方面信心,江陵的孙将军手上还有近万人马,只要他坚持住,不被奸细所乘,侄儿以为,江陵是没有问题的,一定可以守住。”
众将一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方才他们主要是被这个消息震撼住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力挽狂澜(5)
桓冲期待的看着桓玄,希望这个年轻人在这个时候能拿出一个好办法来。
毕竟,桓冲已经老了,而且他从来也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他的使命只是照看好桓家的基业,因为哥哥桓温临终前把一切托付给了他,要他好好培养桓玄,等到桓玄长大了让他接班。
桓冲对哥哥极为敬重,就像对父母一样,因此他从来没有任何非分的念头,他总是希望桓玄能够快快成长起来,这样才能挑起桓家的千斤重担。
而这次北伐,桓玄明显进步了很多,开始初战得胜,让大家见识了桓玄的本事,初步树立了威望,而后来的挫折,在桓冲看来,正是桓玄走向成熟的开始,桓冲只希望桓玄能够在战争里学习战争,学习斗争,学会政治的残酷,这样他才有机会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里获得参与赌局的机会。
而这些英雄们赌局的战利品,将是整个天下!
这事情,如果是桓冲来说,实在太简单了,毕竟如今汉水水路还在自己掌握之中,而且荆州军的兵力还占绝对优势,只需要沿着大路稳步后退,就可以把军队带回去。
但是这么大阵势的北伐,如果就是这么个结果,也实在太窝囊了。尤其是桓玄,桓冲想听听,他有什么好的见解。
桓玄到底是桓玄,他只想了片刻,便说出连桓冲都预料不到的话:“叔父!方才说道,需要派兵回援,但是侄儿还是认为,这一次,我们可以挑选精兵,日夜奔袭长安!”
这一次不但是其他将领,连桓冲都把头摇的像拨lang鼓了,可是桓玄却越发自信的坚持起来,他坚信,这个举措才能决定性的改变整个战局。
“叔父,如果说上次奇袭长安,我们还有很大的风险,但是侄儿可以确定,这一次奇袭长安,几乎没有风险,苻坚手上已经没兵了,他既然敢从蜀中奇袭荆州,必定是调走了所有关中的余兵,侄儿敢铁口直断,如今长安可以说是空城一座。”
“长安哪怕有三千人,你也打不下来。”桓冲斩钉截铁地说道,“上次如果不是苻宏小儿突然赶到,尚且可以让你一去,如今形势逆转,与我不利,偷袭长安之举,不可!”
“是啊,少将军,此一时,彼一时,不可轻举妄动啊,还是早日回援荆州为好。”
“就是,李将军说的有道理,少将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不如先保证根本,再图进取,如此乃是上策。”
众人七嘴八舌,说个不停,但是意思就一个,奇袭长安,实在是太过冒险,在这个时候搞,不合适。
见众人都不支持,桓冲生性稳健,也说道:“敬道啊,你看,这个时候,还是谨慎些为好吧,报仇的机会总多的是,哪怕之前你先去和苻宏再打一仗都行嘛。”
可是桓玄却出人意料的跪了下来,长声道:“叔父!侄儿愿率铁骑三千,奇袭长安,不成功,则成仁!”
“你!”桓冲万万没有想到,桓玄居然敢当众威逼自己,一时气的发抖,手指都有些颤抖的说道:“好!你翅膀硬了是不是?来,你给我写军令状,现在就写!”
文书战战兢兢的拿了文房四宝来,没想到桓玄居然真的上去,提笔就写,半盏茶的功夫居然写好,还振振有词道:“叔父您看。”
桓冲本来说军令状只是吓吓桓玄,没想到他居然真的写了,让桓冲气的不行,迭声道:“你赶紧画押,啊!快!,不画押我就马上对你动军法!”
这一幕发展的实在太快,所有将领都没有料到,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桓玄咬破手指,沾了自己的鲜血,然后毅然决然的按了上去,而桓冲当即气结,差点晕厥过去……
西线还在一个短暂的动态平衡之中,可是老话说得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本来顺风顺水的北伐,看起来真的可能会给搅黄了。
东线本是谢玄挂帅,一路之上,持重而行,只走大路,稳扎稳打,也算顺畅。但是问题在于,谢安的儿子谢琰,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窄,加上这一次谢石坐镇寿阳,本来为的是放手让年轻一代发挥,可是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谢玄和谢琰早就不对付了。
之前谢石毕竟是叔父辈的,谢琰就算也心里不以为然,终究还不敢公开造次。可是谢石一旦不在,一个谢玄,可是压不住了。
谢琰的亲兵也只有谢琰指挥得动,而且眼看东线一路坦途,谢琰早就不服气谢玄那种慢慢前进的路子了,于是自顾自的率军一路北上,直取山东。
谢玄苦劝难止,可是谢琰既然擅自行动,率军北上,就已经把原来的部署给拉开,谢玄如果不管,让谢琰孤军北上,一旦被包了饺子,后果自己也承受不起。再怎么说,他只是侄子,谢琰可是儿子,疏不间亲的道理,谢玄是懂得的,哪怕谢安深明大义,谢玄也不敢冒这个险。
谢琰北上的时候,开始也是留了个心眼,总记得先派斥候侦查,同时留兵保护后路,可是后来他惊奇发现,所遇敌军,俱都拼死抵抗,但是都不是一战之敌,开始谢琰还以为是敌人的诱敌深入之策,也没敢冒险,可是后来连克十余座城池,都是这样,谢琰按捺不住,亲自动酷刑提审俘虏,这才晓得,是大秦帝国早就没有兵了,这些都是刚刚加入军队的老百姓,虽然选的都是良民,忠诚没有问题,可是战斗力实在一般。
大喜之下的谢琰再无顾忌,连续命令士卒加快速度,终于在十一月中旬抵达黄河!
而秦军沿河守军,虽然拼死抵抗,但是谢琰亲自率军杀敌,一战而破,就在当天,谢琰率军渡过黄河,直指济南。
渡过黄河的谢琰诗兴大发,当即赋诗,鼓舞全军,要他们奋勇杀敌,封狼居胥!
秦军可能这么不堪一击吗?东线的石越可能这么无能吗?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解释也就是唯一的:这是个圈套!
第一百五十章 力挽狂澜(6)
如果敌人希望你做什么,你就不能去做什么,因为这是敌人所希望的。
谢琰虽然很早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一直还是有侥幸心理,等到反应过来时候,已经太晚了。
石越成功动员了辖区内的全部军队,在谢琰军过黄河的时刻全力出击,一战斩首近七千级,精锐的北府军自从组建以来,大小二十余战,未曾败绩,但是今日,这个记录终于毁在了谢琰手里。
惊慌失措的谢琰虽然试图整顿余部,但是为此已经大踏步后退了几百里,足足部署了近一个月的石越,怎么会给他机会?早已布置好的伏兵迭次而出,纵然北府军的意志足够坚强,士卒足够拼死,可是谁也架不住刚打退一波又上来一波,如此往复,终于到了最后,以坚韧顽强著称的北府军,最终崩溃。
谢玄由于有谢家死士的拼死保护,到底还是冲出了重围,但是整个东线的战局,彻底糜烂。
此战获胜,整个东线的秦军气势如虹,石越亲自率军,杀过黄河,恰好迎上了谢玄急速北援的军队。
虽然谢玄及时反应,做出了正确的部署,但是双方的气势已变,加上秦军多骑兵,又有地利,双方血战三日,谢玄虽然率部拼死抵抗,但是终究挡不住已经杀的兴起的秦军,被迫后撤。
就在这个时候,更为可怕的消息传来,石越的一支奇兵,突然出现在枋头,大吃一惊的谢玄唯恐后路被断而全军覆没,不得不全力后撤,东线的攻势就此瓦解。
事实上,在后撤之前的一次军事会议上,谢玄和谢琰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争吵,然后居然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斗殴。而事情的起因,是被人救回来,狼狈不堪的谢琰,坚决反对撤军,而是主张就地整军,与石越决战!
他的理由是如今北府尚有五万多精锐,只要整顿好了,完全有能力和石越一战,只要这一战获胜,完全有机会重新夺回战略的主动权。
更何况,如今他们都不知道另外两条战线的情况,根据之前得到的消息,另外两条线如今是节节胜利,如果此时东线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撤军,岂不是背叛了另外两路?那样把北伐大计置于何地?难道几十年才有一次机会的光复河山的大事就这样断送吗?难道受到一点挫折就要退缩吗?
谢琰的慷慨陈词,让众将面面相觑,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这还是那个在军中名声实在非常凑合的谢琰吗?
虽然谢琰说的振振有词,但是其实他心里的小九九,谢玄又如何能不明白?
此战如果按照谢玄的意思撤军回去,就可以算是失败了,而军法规定,失败了,是要追究责任的!无疑,这次失败,最大的责任,就在谢琰!
事前有军令,事中有规劝,一切有文字为证,只要回了建康,谢琰是逃不掉的!而且谢玄向来秉公,和谢琰关系也不是很好,加上事关国家大事,他断然不会为谢琰开脱遮掩。而谢安虽然宠信谢琰,但是铁证如山,加上谢安的地位和声望摆在那里,只怕不但不会饶了谢琰,还可能拿他开刀呢。
因为,现在谢玄看着谢琰的振振有词,看着谢琰的大义凛然,心里一阵阵恶心。当初如果不是你贪功冒进,怎么会有今天?如今你居然还敢大言不惭!北府军就这么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