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征战天下-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忌讲真话的时候了。因此,刘裕轻轻一笑,道:“无忌,你是道帅的侄子,道帅与我有恩,我是没齿不忘的。且你我二人,相交日久,我也待你如臂膀手足,因此,有些话,也到了交底的时候了。”

“将军请说。”何无忌的表情一点也不轻松,因为这固然是刘裕表示对他的信任,而让他感动,可是,信任也意味着责任,刘裕既然对他如此的信任和托付,自己也就得对等的拿出东西来回报刘裕了。

“其实呢,我一直觉得,我们朝廷么,这么多年来,我们朝廷很多事情,可能做的不是太好。”刘裕这话说得很淡,可是何无忌听了,却如同平地惊雷一般!

要知道,这个年代,虽然谁都知道,晋廷只是一个摆设,皇帝只是一个傀儡,可是有些事情,毕竟是不能说破的!

刘裕在这个时候,对自己说这话,意味着什么?何无忌心里有些打鼓。

刘裕却像没注意到何无忌的表情一样,接着说道:“朝廷么,也是我们汉人的朝廷,如果他们做不好,事情总还得有人做,对不对?如今北伐这事情就是这样,朝廷反正是做不好的,如果我们不去做,其他人就会把地盘给抢走,那样就不是我们北伐,而是人家南征了!”

“是。”何无忌轻轻点头。

“所以,无忌,你愿意帮我么?”刘裕勒住了马,停下来看着何无忌的眼睛,眼神里充满了期盼。

这是考验何无忌的时刻了!这无疑是一个抉择,何无忌必须选择,是站在刘裕这一边,还是站在别处。

当然,这也是考验刘裕的时刻,他第一次用这样的办法来拉拢人,成败与否,也是很关键的,具有指标意义。

好在,何无忌只考虑了一瞬间,就坚定地点头,而刘裕也有些激动地伸出了手来,两只大手牢牢的握在了一起!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这一刻开始,刘裕也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路向北,等到刘裕军过穆陵关时,刘裕赫然发现,整个雄关,几乎没有人把守,即便是他向来冷静,很沉得住气,也不由大喜道:“大军已经通过此行的唯一的险隘,如今一切顺利,全军将士,早就有了必胜的信心和不惜死战的决心,而一路之上,敌军也没有坚壁清野,更没有破坏田中的青苗,我们的粮草问题也不是问题,广固必克!此战必胜!”

何无忌也趁机高呼,道:“广固必克!此战必胜!”

接下来,全军都开始高呼起来,一时间,北伐军的士气,再次达到了一个巅峰。

当然,还在姑臧的段业,此时只知道刘裕大军已经逼近了穆陵关,还没有得到结果,而且这个情报收到的时候,张衮,崔浩还在段业房中没有走,本来他们是来推敲明日寿宴的细节的,可是这下子,由于姑臧站临时得到了中原传回来的加急情报,讨论的主题已经变了。

其实今晚,不光是段业和楚云深对于张衮和崔浩有了新的认识,二人对于段业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之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年轻人的知识能够渊博到这种程度,对于大势的把握能够精确到这种程度,以至于让他们都感到有些可怕。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七人同时论天下(27)

“各位。”段业把刚刚看完的密信交给张衮,然后表情有些沉重的说道:“各位,你们看一看,刘裕的北伐军已经过了黄河了,下一步,他怕是要取广固了。”

张衮,崔浩等人依次看完信,然后崔浩说道:“大人所言极是,刘裕此行,一定是冲着广固去的。”

“慕容冲恐怕是抵挡不住。”对于这段历史,段业还是心里有数的,虽然说在真实历史上,其实和刘裕对抗的并不是慕容冲,而是慕容德父子,但是这个年代,真正能和刘裕掰手腕的人几乎没有。

想了想,段业还是说道:“此次刘裕攻广固则有余,取河北则不足,我料他这一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淮北防线。”

“不错。”崔浩站起身来,道:“大人,众所周知,河北南面门户须依托山东,东南淮泗上游也须藉山东为屏蔽。南北对峙之际,山东常是争夺的焦点。依小可看来,刘裕不惜在这个时候进军北上,试图收复山东,主要是因为山东在手,一方面,能屏护南方江淮防御体系,如果要与北方对峙,最佳的办法,其实还是拒关守河,如今黄河沿线本置四镇东线最险要的关口,便是础x。南北交兵,必在四镇展开激烈的争夺。山东若为北方所据,则南方江淮防线将承受很大压力。因此,刘裕也必须把山东牢牢掌握在手里,否则南朝就算趁着北方内乱取得了一时的优势,终究也会葬送掉。““另一方面呢?”段业鼓励地说道。

“另一方面,自然是保障了由江入淮、由淮入泗、由泗入河这样一条连通南北的运输线路的畅通,为他以后经略中原、继续北伐打下基础。因为两军打仗,最重要的自然是粮草,而南方少马,多是步军水军,如果靠步军运送粮食,运送的粮食还不够路上吃的,这仗根本没法子打,可是打通了这一线的水路,就有可能靠着船运把战线一直推延到山东。”

崔浩这番话,让段业颇为吃惊,因为事实上他说的和历史的进程是完全吻合的,刘裕在历史上,当真就是先取了山东,拿下了侧翼,在借此撑开局面,北伐关中,攻灭了十六国上的后秦政权。

而且,这样的办法,也被大明王朝的朱元璋所效仿,当时他北伐蒙元,也是先去山东,再去河南,扼守潼关,最后北伐幽燕,从而彻底把蒙古人赶出了中原,成功的一统天下。

“你觉得刘裕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段业问道。

崔浩想了下,道:“大人,刘裕毕竟是寒门出身,据小可所知,南朝之地,最重视门第,世家大族依然垄断政权,小可以为,刘裕不过能做到刘牢之还要高一些的位置吧。”

到底还是年轻啊,段业心里微微摇头,嘴上却是没说什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崔浩其实也是门阀子弟出身,虽然因为良好的教养和气度,让他丝毫看不出骄矜之气,但是,人的出身是无法改变的,出身也是决定立场的,你无法指望一个王子能去晓得乞丐的生活方式。

在他眼中,刘裕始终是刘裕,他不会对刘裕有太高的期待。

张衮到底是经验丰富的多,他插话道:“大人,老朽却以为,这刘裕必成大器!”

“何以见得?”崔浩对此并不认同,因此居然罕见的抢话了。

“很简单。”张衮深深的看了崔浩一眼,“第一,自然是他的本事,据我们的消息,此人从小在晋国和大燕国之间的边境长大,少年时候坎坷的很,后来又走南闯北,看遍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阅尽了名山大川,雄关险隘,加上此人天资极高,读书习武,都是一时之选,这样的人,浩儿,你说如何?”

“人中龙凤。”崔浩很服气的点头,事实上,对于刘裕的才华,崔浩也没什么可说的,这一点,他是认的。他只是觉得,由于刘裕的身份地位问题,他还是无法成就大业。

对于此,张衮却是一针见血地说道:“但是最关键的,还是他和其他人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所处的时代不一样。”张衮说道,“如果是五十年前,我也可以很确定的说,刘裕没有任何机会,甚至……”张衮欠身,看了段业一眼,道:“大人请恕老朽无礼。”

“无妨。”段业微笑道。

“如果是五十年前,不单单是刘裕没有希望,就是大人您,哪怕是雅量高致,才华无双,最多也就是像王猛那样,遇见一个明主,把自己毕生所学货卖与他,靠着这样,来成就一番事业。”

段业很坦然的点头,道:“先生说的是!事实上段业能有今日,很多都是机缘巧合,加上各位用命,段业自己的因素,其实是少之又少的。”

张衮赞赏的看了段业一眼,因为段业能够坦然承认自己不行,还是很让张衮敬佩的。要知道,这个年代,是个君权神授的年代,很多人挖空心思,也要证明自己的得势,是上天的庇佑,是天命所归,而段业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成功靠的是人和,人谋,从境界上,就比这些人要高了许多。

张衮接着对崔浩说道:“南朝固然是士族门阀当道,可是你也知道,如今的那些门阀们,除了谢家还有几个好苗子,还有桓玄,其他的人,你觉得还有能看的么?”

“自然没有!”崔浩傲然道,“其他的那些人,在小可看来,不过是一群尸位素餐的米虫罢了。”

“正是如此。”张衮接话道,“如果你都觉得他们没有希望,没有能力,没有威望,那么刘裕会把他们看在眼里么?会真心服膺他们么?显然不会的。既然不会也不愿意,而刘裕手上又有兵,你说他最后会怎么做?”

崔浩咬着下唇,犹豫了很久,才说道:“效仿曹操故事?”

“有何不可?”张衮理直气壮的说道。

第一百二十六章 胜败岂是天注定(1)

崔浩憋了憋嘴,终究还是没说什么。

是啊,有何不可!?如今江南的门阀,早就和过去不同,过去虽然门阀之间也有争斗,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我们之间怎么争斗无所谓,但是皇帝陛下一定要被架空,事情一定得我们说了算。至于我们之间谁说了算,那另当别论。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说现在大家只是为了谁来主导这个游戏而争执不休,一旦皇帝陛下拿回权力,大家可都没得玩了。于是乎英明睿智的少年天子司马绍,就是这样被这些人玩死的。

但是,常年的内讧,常年的恐怖平衡游戏,终于让已经牢牢掌握住权力的门阀士族们,失去了进取心,失去了吐故纳新的能力,甚至也失去了斗争的本事而理政的本事。那这样的时候,如果刘裕能够靠着军功树立起足够的威望,同时聚集起力量,建立好班底,到时候形势比人强,再当一次曹操,又有何不可?

“所以。”段业徐徐说道,“刘裕这个人,我们宁愿朝高估计,不能朝低估计,对了,有个事情,我还没有告诉二位,嗯,刘裕的姐姐,也就是刘亿如姑娘,是我的妻子,而且,我还和刘裕曾经义结金兰,所以这个人的角色么,你们要拿捏好。”

崔浩大喜,道:“刘裕是大人的把兄弟?”

段业轻轻点头,道:“是,而且志趣相投,感情不错,不过,军国大事,一码归一码,这个事情你们不要做文章。”

“可是……”崔浩顿了顿,道:“大人如果有朝一日飞龙在天,是迟早要和刘裕方面起冲突的。”

“那也是没有办法。”段业摇摇头,“我想,他也该有这个心理准备的,但是我想,我和他真正走到对决的一天,或许不能避免,但是那一天之前,应该还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吧。”

“那么大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刘裕北伐的事情上做点文章呢?”崔浩眼珠一转,说道。

“你说说看?”

“这次刘裕北伐,想必能赢,慕容冲不是他的对手,既然如此,我们就该再帮刘裕一把。”崔浩笑道。

“嗯?”段业有些奇怪,“不是该帮慕容冲么?”

“不,大人有所不知。”崔浩笑了,“慕容冲这一次虽然打不过刘裕,但是刘裕能拿下山东,却一定不能拿下河北,因为河北本来就是鲜卑人的大本营,那里不分胡汉,最最认同的,其实还是大燕国,刘裕以光复故土为号召,可以感召关中山东,却难以感召河北,所以我料慕容冲这一次会败,却不会惨败。”

段业有些听出味道了,这个崔浩在历史上就是拓跋焘身边的第一谋臣,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左右平衡,帮助主公火中取栗,而且进退有据,永远都有分寸,看起来崔浩这一次又要出一个好主意了。

“本来,刘裕这一次我估计最多带了三万北府军来,而且他肯定要在淮河一线,穆陵关一线留兵,不然他的后路难以保证,这样,他能够和慕容冲主力对决的军队,最多也只有两万,这两万老兵,是北府军中精华的精华,所以足以打败慕容冲,却不足以扩大战果,这个时候,就到了我们帮他的时候了。”

“怎么帮?”

“大人,您知道不知道,塞外云中的拓跋部?”崔浩神秘的笑道。

段业默默点头,这个拓跋部,他岂能不知道呢?

相传黄帝娶妻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颛顼。昌意的小儿子悃被封在北土。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从这个角度来算,拓跋氏那是真正的黄帝后裔,比起很多汉人来血统可要纯正的多了。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极北之地,过着游牧生活。后来汉朝时候,刘家子孙穷尽数代之功,全国之力,奋战百年,终于把匈奴人彻底赶走,而这个时候,拓跋部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

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直到五十年前,当时的大酋长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都于盛乐,中原人才知道原来鲜卑人又建立了一个代国。

一度代国兵强马壮,拓跋什翼键声称手握铁骑三十万,要与中原英雄会猎黄河!

只可惜,那时候大秦帝国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苻坚还在,邓羌还在,苻洛还在,吕光还在。

拓跋什翼键的豪言壮语,被当做最严厉的挑衅,于是苻坚一声令下,十万大秦铁骑蜂拥而入,让代国人看看,什么是天下第一的强军!

八年前,在苻洛的指挥下,大秦军蜂拥而入云中,拓跋什翼键战死,代国灭亡。

只是段业知道,这一次的灭亡,只是暂时的,历史上年轻的拓跋珪回到了云中,重整河山,很快就把代国的残余势力重新整合了起来,并且利用中原纷乱的割据局面,建立了在北方统治近200年的北魏政权。

这个拓跋珪,段业还见过,当时就觉得此子实在是不容小觑,本想趁着那个时候,他羽翼还没有丰满,就及时的把他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是终究没有下的来决心。

而那时候错过,就彻底错过了,后来段业知道,拓跋珪已经回到了云中,已经开始整训他的军队,一切都和历史的走势近乎一样。

在慕容冲夺取邺城的战役里,拓跋珪所部甚至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慕容冲方面也没亏待他,还是让他在中原大大的掳掠了一番,获得财宝金银无数,可以说极大地增强了拓跋部的实力。

如今,崔浩居然又打起了拓跋珪的主意,这个年轻人的胆子,未免也太大了些吧!

第一百二十七章 胜败岂是天注定(2)

段业想了想,还是徐徐问道:“那么你打算怎么做?我得给你说清楚,拓跋珪这个人,别看他年轻,但是可是比你想像的要厉害多了,而且代国的骑兵,可是比慕容家的还要悍勇,你可别做前门驱狼,后门进虎的事情。”

崔浩笑了笑,道:“大人果然英明,居然能猜到小可的想法,不过,小可却有把握,只做到驱狼赶虎。却决计不会遭到反噬。”

“你且说说看看。”

“大人,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上一次,慕容冲既然都能说动拓跋珪南下攻打邺城侧后,帮他消灭苻丕所部,那么我们照样可以依样画葫芦,再次让拓跋珪南下,捅慕容冲一刀,如此,刘裕和慕容冲的这一仗,胜负也就更加明显了。”

“你拿什么说动拓跋珪?”

“这个简单。”崔浩说道,“金银珠宝,本是身外之物,这个可以拿来贿赂左右,刀枪剑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