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征战天下-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险很大,但也是快速扩军得唯一手法,但如今有了军队,段业就有了主动,也就更有自信。段业已经开始期待一万军队变成数万了。

总体来说,段业已经把自己人安插进了军队,可以说,从现在起,酒泉军,可以勉强算是段业的军队了!

封完了官,还有一步,就是发钱。钱当然是吕光给的军饷,虽然不多,也就10万钱,可是聊胜于无,段业宣布,刚刚成军,为了表示公平,这10万大家平分,而之后,为了激励士卒们奋勇杀敌,将会按照战功和表现,进行分级激励措施,表现越好钱越多,这一条,大家也没有异议。

发钱时,段业却别出心裁,眼下10000人呢,自然不可能亲自把军饷发到手里,但是好歹还是要表现一下,于是下令,以百人队为单位,把每个百人队应该得的钱,也就是一贯,放在一个桌子上,他们排好队,有卒长代表全体人员领钱,段业拿起一串用绳子穿好的钱,郑重递给卒长,卒长再分配给大家。

可是,在交接这个过程里,段业突然大声问道:“你们吃谁的饭?”

雷被是刚刚被提拔起来的卒长,人倒是很机灵,大声道:“我们吃节下的饭!”

段业赞许的点点头,吕光可就在高昌城猫着呢,这里面不定有多少吕光的卧底,这小子看自己瞪了一眼就明白,倒是个可用之材。

明白了戏码,就知道怎么演了。段业接着问:“你们穿谁的衣?”

“我们穿节下的衣!”

“你们给谁卖命?”

“我们给节下卖命!”

士卒们声音整齐一致,看着段业的眼神,有尊敬,有服从!

成了。

城头的吕光看着远处整齐的阵列,听着“给节下卖命”的声音,耸耸肩膀,笑道:“这段业还真有两下子,看起来酒泉军还值得期待。”

“是啊,节下,段参军平素就文武全才,如今去了军队,再历练历练,一定会成为节下的好帮手。”杜进也笑吟吟说道。

“就这样吧,按原计划,明早拔营!”吕光淡淡说道。

“是。”

高昌城虽然重要,但是之所以被攻下完全是杨翰不在,群龙无首的缘故,如今吕光等人在高昌城等了一天,四佐将之一的杨颖已经赶到,吕光命令他带3000人驻守高昌,并且修书,令姜飞彭晃等人加速前进,自己则在一大早就宣布,拔营启程。

酒泉军刚刚赶到高昌,又得按照原路返回,有些怪话怨言也是正常,不过段业及时注意到了这一点,很快亲自去找卒长旅帅们开会,要求他们务必传达到个人,把东归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给讲通透,并且要求他们务必随时注意军队的动向。这才迅速稳定了军队的情绪。

所谓一步快,步步快,杨翰当时既然已经带了军队去高昌,姑臧的梁熙就根本没在多想,而是忙着应付张大豫的事情。但是这时候,张大豫不知道是昏头了还是怎么回事,不集中兵力攻打姑臧,反而亲自率军,去攻打西平郡,问题是,西平郡已经是秃发部的势力范围了,一直保持观望的秃发部首领秃发思复鞬长子秃发乌孤大为恼怒,亲自率领20000骑兵攻打张大豫,秃发部骑兵个个悍不畏死,秃发乌孤又冒着矢石亲自冲锋,张大豫不是对手,惨败而归,而在逃跑的过程中,又中了在后路等着他的秃发傉檀的埋伏,两仗打下来,张大豫损兵折将,只得回到阳坞,聚兵自保。

就在这时,吕光军突然出现在伊吾关下,伊吾关守将由于没有得到梁熙的明确授权,自忖战无胜机,于是率众投降,吕光尽得伊吾关所存的粮草军资,军威大振。

补充了水源粮草,将城内财宝搜刮一空后,吕光下令,马不停蹄,继续东进,下一站,便是玉门关!

第二十三章 丐帮传说

玉门关,自古是中原与西域相通的咽喉要道,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门关可以说是河西与西域间最重要的一道关隘,既是军事重镇,又是丝绸之路的咽喉。

过了玉门关,便是富庶的敦煌郡,但是,敦煌郡并无险可守,因此玉门关可以说是通往凉州的最后一道屏障。

此时,吕光的大军正在加速朝玉门关行进。按照路程,大概再有两天,便可以到达玉门关。大概是上天垂怜,今天居然是个阴天,这在沙漠地带实在很少见,没有了太阳,就少了许多酷热,加上天气本就已经开始转凉,气温那是刚刚好,最适合长途行军。

北地里冬长夏短,没有春秋。也就是冷空气一直没来,因此白天有太阳显得酷热,晚上就很冷。段业估摸着等冷空气按惯例南下时,此地大概就是银装素裹了。

由于段业兼管了酒泉军,这支杂牌部队,不可能现在就指望他们打仗,因此吕光很体贴的把段业放在了后队,段业也心安理得的抓紧时间与自己的兵们搏感情。

眼前的戈壁一望无垠,头上的蓝天万里无云,前后看不到头尾的马队在大自然面前就像蚂蚁一样渺小,但是,所有人的脸上,都写着对前方的期盼和热忱。

段业骑着自己的黄马,穿着刚习惯的铠甲,与身边的段平,胡凯等人谈笑风生。

聊了之后,才知道胡凯原来居然是要饭的出身,七混八混就混到了凉州军,他自己也不讳言,由于讨饭时混出的出众的厚脸皮和机灵劲,居然在这没有前途的军队里也连番擢升,听到这里段业不由很好奇的问道:“胡凯呀,我曾听闻,这天下有个丐帮,据说帮众数十万,帮主武功盖世,势力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你难道是丐帮的一员?”

胡凯有些紧张的说道:“这个……将军明鉴,确实,小人曾经是丐帮的人。”

段业有些傻眼,难道老金的书不是小说,是写实么?怎么又让自己说对了?

胡凯却接着说道:“自周平王东迁,礼崩乐坏之后,天下便乞丐四出,因此为丐者结社自保,却是有的,但是这丐帮,却不是个武林帮派。”

“哦,这是何故?”段业来了兴趣,看来这茬事却和金老先生讲的不一样。

“呃,乞丐其实就是流民的一种,不过以讨饭为生,出身却不一定卑贱,很多人甚至胸有大才,这流民四出,与朝廷统辖甚是不利,因此汉光武帝刘秀得位后,便封了十三州每州一个丐头,州下有郡县,丐头各级都有,世袭罔替,虽然依然是乞丐,比起士农工商,地位不高,但是那乞丐们的事情,却是都归丐头管,一般就算有事情,也是内部解决,不经有司,如果吃了官司,比如乞丐告丐头,那也按照民告官论处。“”这么说,那各地丐头,还算是官儿了?”段业听了新鲜,难道这丐帮还能登堂入室不成?

“算是,也不是。”胡凯说起来头头是道,“那乞丐事务繁多,朝廷设置丐头,不过是为了便于约束,避免流民为野心家所用,因此笼络丐头而已,却没有品级俸禄。不过由于有司衙门一般不干预乞丐的事务,那些丐头们却也根本不算乞丐,有些甚至田庄连绵百里,富比公卿。”

段业听了,讶然不已。看来,很多历史上的事情,和史书说的却大为不同,没有想到啊,没想到这丐帮不但存在,却还有这般势力。他们,可以笼络么?自己最缺的,不就是人力,金钱,和地方的桩脚么。而丐帮,恰好就是最合适的力量!

想到此节,段业有些兴奋的问道:“那胡凯,你也算一地丐头了?”

“不瞒师帅,小人乃是安定人士,小人祖上却是是安定郡的丐头,不过家父曾经误信奸人,导致丐头的位置为人所夺,家道中落,才真正干了乞丐,最后也混到了军中。”

“哎呀,真是没有想到,你居然从业余的,变成了专业的了,哈哈哈哈。”段业觉得有趣,不禁大笑起来。段平和胡凯,想了一会,才听懂业余和专业的意思,不由也赔笑起来。

“不过,胡凯啊,如你所说,从东汉起,天下丐头都是中央直接控制,那300年过去了,一切依然是这样么?现在天下丐头是奉建康为正统还是长安呢?”这个问题才是段业真正关心的。

“这个……”胡凯面露难色,有些尴尬的说道:“自从黄巾大乱后,朝廷对天下丐帮的控制就大为减弱,后来司马炎统一天下,虽然有所恢复,但是还来不及重新整合,就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因此……丐帮各地基本是自成体系,眼下江南的大概和建康走的近一些,而关中的当然认天王陛下,幽燕的依然对慕容家心存怀念,至于河西陇右……就完全是地方酋帅,各自为政了。”

段业听完便晓得,如今的丐帮根本就是一盘散沙了,不过这也更给了他机会嘛,因此笑吟吟道,“那么胡凯,你虽然已经是我军中旅帅,可还有没有想法,去拿回你家族本该有的一切呢?”

胡凯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身为父亲的长子,父亲遇害,家族败落,母亲带着弟弟们躲进了祁连山,本来就是为人子得耻辱,他怎么可能不愿意!当年从军的打算,不就是在军中混出个人样来,然后再拿回这一切么?

丐帮,听起来不好听,可是关中一旦有事,流民朝西北基本都要去安定,那个地方着实风水宝地啊!一方丐帮的丐头,势力一点不比郡守差多少,而且家传的基业,怎么可能不要?

见胡凯面色挣扎,段业趁机加了把火,“你且慢慢想,想好了可随时告诉我,不过,我可不单对你们的事情感兴趣,想必你们世代交往的很多人,也是各地丐头吧?告诉他们,我段业,都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第二十四章 取字世民

还用考虑么?这不是胡凯多年孜孜以求的么?胡凯也是实在当即眼泪汪汪的表示,段将军提拔自己是大恩,如今又有恩典给自己,自己这条命就卖给段将军了。

这种戏码,段业早已经习惯了,自然是连连谦虚说应该的必须的,段平再拱拱火,敲敲边鼓,很快俩人就一个得遇明主,一个收揽贤士了。

路在走,人在念,段业依次把卒长旅帅们叫到身边,和他们谈人生,谈理想,许点愿景,扯点女人,时间过得很快,大家聊得开心,吃饭时依然和大家一个锅,睡觉时也没有单独的大帐,很快,全军上下,都晓得段将军,和其他的将军,不一样!

第三天早上,算路程,吕光所在的前队应该已经快要到关城了,段业正和众人聊得开心时,却见一骑打马飞速而来,段业有些诧异,难道吕光又要找?

果然没错,待到那人走近,段业也看清楚了,那是曾经和自己一起奇袭高昌城的一名青骑,唤作李硕,和吕光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为人机灵大胆,很受吕由的欣赏。

“参见段参军!”那李硕倒是一点没有架子,依然规矩行礼,这年代,文人的职位还是比武人高,因此李硕还是唤他参军的职务。

“不必多礼,你来相召,可是节下宣我?”段业笑吟吟的还礼道。

“不错,节下已经快到关口,特派小人请段参军同往。”李硕不卑不亢说道。

“哦?”段业有些讶异,看了段平一眼,段平点点头,意思是你可以放心去,这里有我呢。只是段业还是不明白,这时候让自己去是啥意思?只是李硕嘴严,也不能指望打听出啥来。

想了下,觉得应该也不会是啥坏事,段业也就说道:“那好,请李护卫稍待片刻,段业吩咐下去了,便即刻动身。”

“段参军请便。”

眼下却是没有时间和段平等人商量了,段业当即宣布,军务由三师帅共同商量,带队前进,重大事情如需拍板而来不及请示,则有段平定夺。

众人自然没有意见。于是段业便随着李硕,飞马前去见吕光。

一路无话,见到吕光时,前方的玉门关的城郭,已经隐然在天际!

吕光见段业来,甚是欢喜的说道:“段业,你可来了,听说你最近,把酒泉军打理的井井有条,上下一心,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啊!”

“哪里,节下过誉了,这还是仰仗着节下的威望,才能有这一丁点的成效。”段业忙自谦道。

“哎~何必谦虚呢?你本是文人,先前连刀也没摸过,如今短短小半年,上战场杀过人,进了军营统了兵,如今你在我的幕府可也算得上一号人物了,好好干!本节定然不会亏待你的!”吕光拍着段业的肩膀,一副期许很深的样子。

段业自然“受宠若惊”的很,当即表示愿意为了节下风里来雨里去,必定尽忠到底云云。

寒暄完毕,吕光指着前面的玉门关,慨然道:“1年多前,我奉天王陛下的诏令,征讨西域,抚恩怀远,渡流沙,过草原,大小战数十次,歼灭敌人数十万,总算西域为之一廓,如今,我也终于要回来了,段业,你是全程见证了这一切的,当时让你兼校书郎,就是让你一定要记录下这一切,让后世,让历史,都晓得这支西征军的光荣!”

段业心中暗暗叫苦,龟兹之前的事情老子哪里知道?此段业不是彼段业啊。可是节下的话,是不能不听的,段业只好虔诚的说道:“此乃段业分内之事,何敢推辞?请节下放心。”

吕光听了大为高兴,看着前方已经不远的城郭,和周围苍凉的大漠,吕光突然想起,问道:“段业,今年你已经过了弱冠之年了,可曾取了表字?”

“呃,段业家道中落后,便游历四方,也未曾拜了师父,家中更无耆老,是而没有表字。”段业有些尴尬的说道。

“唔,这样。”吕光点点头,“那,本节给你取一个,如何?”

在这个年代,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段业其实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可是跟他交往的人,如沮渠蒙逊等人,要么是胡人,要么是平辈,由他们取表字,于理不合。放眼军中,唯一有资格的也就是鸠摩罗什和吕光了,前者是宗教领袖,地位崇高。至于吕光,是军队的最高长官,虽然是氐人,但是汉化很深,本来最是合适。

可是吕光的身份在那里,给自己取表字那就不是简单的意思,而是会有深刻的政治导向,因此段业也一直没主动说,没想到如今,吕光居然自己提出来了。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啊!段业高兴的拜谢道:“段业承蒙节下厚爱,本已自觉毕生难报万一,但节下既然愿意赐字,此乃恩宠,段业不敢辞。”

“好。”吕光点点头,想了想才说道:“自古取字,也是有一套规矩,要么和名字意思相同,要么相反,要么相顺,唔,你的名字是一个‘业’字,业者,功业也,何为功业?文治武功,济世救民,是为功业,依我看,不若就叫‘世民’二字,如何?”

段业听了,差点没一头栽下马来,世民……这个表字太给力了,中国历代皇帝,段业最欣赏的便是唐太宗李世民了,年少英雄,文治武功,宽宏大量,手段了得,真是人君的楷模吖。如今吕光送这么一个表字给自己,那太吉利了,岂能不接。

只是,明白人不是没有,旁边的杜进听完,脸色就有些微变,无他,还是世民俩字,实在太过大气,节下这是什么意思?

可是,他却还来不及出言反对,段业马上就“又惊又喜”地拜谢道,“段业多谢节下赐字,自此以后,段业必为节下效死命,尽臣节!”

一番话说的吕光哈哈大笑,此事已成定局,杜进嘟囔了几句,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第二十五章 直入玉门

玉门关此时的城郭,却比后世段业去旅游时,要宏大的多。放眼望去,一座四方的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据向导说,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