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酒徒-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隆基微微一笑,又道,“朕知道爱妃的心思。 这么多年来,爱妃心疼和偏向自己生的儿子,这也很正常。 朕不怪你。 朕这些年,与爱妃恩爱非常,但一直都没有给爱妃一个皇后的名分——朕知道,朕实在是亏欠了爱妃呀。 可是爱妃也要体谅朕地苦心,当年武氏篡权李氏江山易人……如果朕要是让爱妃做了皇后,朝野上下便会怨声载道,大唐江山不稳哪!”
武惠妃又是幽幽一叹,“臣妾明白,臣妾没有怪皇上。 这些年,虽然没有皇后的名分。 但皇上对臣妾的宠爱。 已经让臣妾感激不尽了。 ”
“朕原本想要立寿王李瑁为太子,以弥补朕对爱妃的亏欠。 但是。 朕想来想去,寿王为人软弱而没有主见,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将大唐江山交在他手里,朕实在是放心不下啊。 要是有个差池,叫朕如何在九泉之下去见李家的列祖列宗?”
“所以,朕今日就跟爱妃说句实话吧。 请爱妃也转告寿王,这太子之事,让他罢手吧,免得再争来争去的,伤了兄弟之间的和气。 都是朕的儿子,互相仇视为敌,这让朕如何能接受得了?”李隆基沉声道。
武惠妃全身一震,妩媚地脸色再也遮掩不住深深的失望之色。 她哦了一声,犹豫了一会还是低低问了一句,“不知皇上要立哪位皇子……”
李隆基扫了武惠妃一眼,继续道,“盛王,年纪太小,朕对他也并不放心……”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把武惠妃心里潜藏的那一点希望生生打碎。 武惠妃颤抖了一下,浑身感觉冰冷,手足无措。
“在朕的皇子中,唯有庆王李琮颇有朕之风,心性沉稳,行事果决,有帝王之才干。 ”
李隆基似乎沉浸在了自己的“境界”中,浑然没有顾及武惠妃地感受,淡淡的声音飘进武惠妃的耳朵,如针扎一般刺动着她的心脏,让她心寒意冷,几近窒息。
“但是,庆王虽有干才,但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没有容人之量且胆大妄为,朕深不喜。 盛世大唐,如果要让李琮来执掌,朕也担心会生出祸端。 ”李隆基长叹一声。
武惠妃微微一怔,心道,你这个不立,那个不喜,你到底要立哪个?
正在心里暗暗不满,却又听皇帝的话传进耳朵,“朕这些儿子,没有一个让朕放心。 倘若他们中有一人能像萧睿那般,既有满腹才学,又有经世之纶,还有勇武之气,朕又何必等到今日还迟迟不肯立储?”
“或者,能如宜儿那般恬淡多智也好。 ”李隆基喟叹着。
李隆基提起李宜,倒是冲淡了武惠妃心中的冰冷和“怨气”,想起自己女儿年轻守寡腹中还怀着一个孩子,武惠妃不禁长叹道,“宜儿的命好苦……她跟萧睿好不容易走在一起,如今却人去宅空,还带着一个遗腹子。 ”
提起李宜,武惠妃顿时又想起一件事来,不由冷笑了一声,“皇上,宜儿好歹也是皇上的女儿,当朝的公主,如今萧睿尸骨未寒,庆王就开始欺负萧家的孤儿寡母,哼,皇上要是不管,臣妾可是要为宜儿做主地。 ”
李隆基微微一笑,紧了紧手,将武惠妃拥着,“爱妃,朕看,你我就不要管这些儿女之间地事儿了……爱妃放心就是,萧家不是那么容易受欺负的。 ”
武惠妃刚要不满地说两句,李隆基哈哈笑了起来,“好了,召盛王进宫晚宴,爱妃与朕当面问问他,到底想不想进东宫?”
武惠妃陡然一震,迟迟才迟疑着问道,“皇上,你不是……”
“不错,盛王年纪太小,朕却是不太放心。 但是,朕地皇位总是要由朕的皇子来继承的,盛王比其他皇子最大的优势就是年纪幼小,尚可以从容调教,免得败了李唐江山啊!”
“而且,盛王还有……”李隆基微笑不语,没有再说下去。
武惠妃大喜过望,挣脱开李隆基的怀抱,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臣妾替琦儿拜谢皇上恩典!”
李隆基笑了笑,“起来吧。 盛王毕竟是你我的儿子。 ”
玉真和李宜带着一众侍卫,怒气冲冲地站在长安东北角的这一座宅院门外,正要往里冲,却被李琮带着侍卫挡在了门外。
玉真冷笑着,“庆王,你将萧家的人关在此地,我劝你早早将人放了,皇姑我看在皇上的面上,替你们两家说和说和,此事就这么罢了,倘若你执迷不悟……”
玉真的话还没说完,李琮嘴角一晒,躬身一礼,“皇姑,不是李琮不给你和咸宜妹妹的面子,实在是你们找错了地方,这是庆王府的一座别院,里面何曾有萧家的人?”
李宜推开身边的侍女,面沉似水,上前冷冷地望着李琮,“庆王皇兄,你不要欺人太甚!子长虽去,但萧家还有我们姐妹四人在……你如此司马昭之心,谁人不知?”
李琮微微笑着,“咸宜妹妹,你这是什么意思?”
……
……
两下正在僵持间,就在玉真和李宜的耐性一点点消磨殆尽的时候,高力士和李琦匆匆骑马跑了来,高力士在马上远远呼道,“皇上口谕。 ”
李琦匆匆从马背上跳了下来,“庆王兄,玉真皇姑,父皇让我来……”
李琦的话还没说完,李琮便冷笑了起来,“让你来作甚?”
见李琮眼中投射出的赤luo裸的不屑一顾的神色,李琦却装作没有看见,依旧一点点地淡淡道,“庆王兄,父皇让我来看看,是什么事儿让庆王兄跟玉真皇姑和咸宜姐姐自家人闹误会。 ”
说罢,李琦拔腿就要往宅院中进,他的侍卫卫校等几人紧随其后。
庆王府的侍卫腰中的佩剑一横,就挡在了李琦的跟前。
李琦皱了皱眉,斥道,“放肆!”
李琦旋即又从怀里掏出李隆基的御赐金牌来,回头向李琮淡淡一笑,“庆王兄,这可是父皇的意思。 ”
李琮面色一凝,咬了咬牙,摆了摆手。
李琦笑吟吟地带着侍卫漫步走进院中。 不多时,他就堂而皇之地走了出来,身后,卫校等人搀扶着一个盛王府侍卫打扮的“孙公让”来。
见众人各异的神色,李琦向李琮拱了拱手,“庆王兄,好了,既然院中并没有萧家的人,我回去向父皇复命了。 ”
李琮面色阴沉地扭头无语,带着自己的人走进院中,轰然将院门紧闭起来。
fs:还有月票的兄弟支持下老鱼,翻倍机会难得,拜谢了。
229章喜从何来
229章喜从何来
玉真是何许人,见李琦的“矫揉造作”和故弄玄虚,便知是李隆基的意思。 // 看起来,皇帝虽然明知李琮所为,但还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不想追究李琮。 凭借她对李隆基的了解,这并不奇怪。 但她却感到奇怪的是,盛王李琦这少年何时变得这般沉稳了?
玉真明白,李宜也不是傻子。 但李宜心里却还是很不舒服,觉得着实咽不下这口窝心气去。
李琦笑着上前来躬身道,“皇姑,姐姐。 ”
被折磨地奄奄一息的孙公让早已支撑不住,被盛王府的侍卫匆匆送走,找大夫诊治身体去了。
玉真叹了口气,“宜儿,既然你们父皇出面,孙公让又没有伤了性命,此事就这么罢了吧。 ”
李宜默然无语,突然笑了笑,“琦弟今日表现,令姐姐刮目相看。 ”
李琦脸色微微涨红,怅然道,“姐姐,我这些天总是想起姐夫在世时说过的那些话……姐夫说的对,谁都帮不了我,只有我自己才能帮自己。 ”
……
……
“盛王殿下,大喜了。 ”武惠妃宫里的管事太监马德进的盛王府,见李琦和玉真、咸宜两女正在院中的葡萄树下说话,不由笑吟吟地躬身下去,“原来玉真殿下和咸宜公主殿下也在此,马德有礼了。 ”
马德是武惠妃的心腹,自然跟李琦和李宜熟络地很。 他是这盛王府的常客,常来常往。
见马德兴冲冲的样子,李琦也是一怔,“马德,喜从何来?”
“殿下,皇上和娘娘召殿下和咸宜公主进宫晚宴,既然公主殿下在盛王府。 也省的马德跑一趟萧家了。 ”马德嘴角的笑容越来越重。
“哦。 ”李琦摇了摇头,“好端端地。 父皇和母妃怎么会召我入宫晚宴?”
马德笑而不语,“这个,呃,马德就不知了。 ”
玉真心头一动,突然叹了口气,心道,“你终于决定了吗?”
玉真起身轻轻拍了拍李琦的肩膀。 “琦儿,跟宜儿赶紧入宫吧。 皇姑有一句话你要谨记在心,你之本性纯真少年天性,想怎么样便怎么样,不要学寿王那虚来套去的花招。 好了,皇姑回去了,待过几日,皇姑也自设宴为你贺喜。 ”
李琦更加怔住了。
一旁地李宜若有所思地沉吟一会。 突然眼前一亮,暗暗心里欢喜。
李宜和李琦一道直接进宫,到了武惠妃的宫苑这才发现,这其实照旧是一场寻常地家宴。
李隆基两口子坐在上首,已经等候多时了。
李宜和李琦并肩进来,一起拜倒在地。
“孩儿拜见父皇、母妃!”
李隆基嘴角玩味地望着李琦。 笑而不语。 而心情非常好的武惠妃则忍不住内心的巨大喜悦,竟然亲自起身去扶起了自己的一双儿女,笑道,“好了,在父皇母妃面前,不要这么拘谨。 ”
说着,武惠妃向李琦暗暗使了个眼色。
这眼色让李琦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但他生性聪颖,从马德的过度的兴奋与玉真的言辞古怪,再到自己母妃方才这个眼色,少年心里稍加梳理。 便得出一个令他狂喜地结果来。 喜从何来。 天降之喜啊!
李琦忍不住向他往日里不敢正眼看的父皇望去,见他深沉的眼神中居然难得透出几分柔和。 心里更加欢喜,激动地手心都颤抖起来。
坐定。
开始默默地吃喝,由于李隆基一直没有做声,这殿中的气氛着实有些诡异和沉闷。
终于,在武惠妃嗔怪的眼神中,李隆基还是缓缓沉声道,“琦儿!”
李琦一惊,陡然起身声音有些发颤,“父皇,儿臣在!”
“你可愿意做朕的储君?”
虽然心里有些底,虽然这句话期待已久,但当这句话真正传进耳朵的时候,李琦还是有些紧张地说不出话来。 他支支吾吾地,面色涨红起来,竟然有些手足无措。
武惠妃暗暗着急,忍不住出言道,“琦儿,你父皇问你话来。 ”
“愿意,我愿意。 ”李琦被武惠妃一催,急急道。
李隆基哈哈大笑起来,“愿意就好。 好了,你且坐下,待明日,朕就会传昭,立你为东宫太子。 ”
“这两日,你便留在你母妃宫中吧。 ”李隆基又道。
……
……
李隆基喝了一个酩酊大醉,他不顾武惠妃的再三挽留,还是坚持要去御书房批阅奏折。 临走之际,他突然摇晃着身子大声问道,“琦儿,朕来问你,如今你势单力孤年龄又幼少,倘若要做了东宫太子……如今萧睿又不在,你身边无人,指望谁来着?”
李琦一愣,低低道,“孩儿指望父皇。 ”
“好,好。 ”李隆基大笑而去。
尘烟弥漫,铺天盖地而来地竟然不是吐蕃人而是爨人女王阿黛率领的5000爨兵,这让萧睿暗暗松了口气。
黑衣黑甲的爨兵阵容严整,号令统一,纪律严明,这让李光弼和李嗣业看了也不禁暗暗点头,对这统兵的爨人女王暗生了几分敬意。
一个女子,能整军如此,非常不易了。
阿黛依旧是萧睿熟悉的那一身火红色的红衣皮甲,修长而健美地身形在红衣皮甲地衬托下。 显得分外英姿飒爽。 阿黛翻身下马,几步上前拜了下去,“阿黛迎接萧大人来迟了!”
萧睿拱了拱手,诧异道,“女王殿下何以知晓萧睿来此?”
阿黛用赞赏的眼神向那300赤luo着上身雄壮的羽林军军汉扫了一眼,然后微微一笑,“阿黛早就得到消息。 说是吐蕃境内有一支唐军纵横驰骋,阿黛一猜就是萧大人。 所以。 阿黛就率军来此接应,呵呵。 ”
萧睿一怔,“女王殿下怎么知道萧睿会走剑南道而非凉州?”
“萧大人的心思阿黛并不清楚。 但是阿黛明白,如果萧大人仅仅是为了逃命,就不会在吐蕃境内搞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动静了。 既然萧大人停留在吐蕃境内这么久,阿黛就想,萧大人会改道康巴。 从剑南道回归。 而最合适的地方,大概就是我们爨区了。 阿黛就带着5000爨兵驻扎在这一带,等候萧大人多时了。 ”
阿黛的神色微微投射出一丝狡黠,明媚而清澈地眼神使劲在萧睿的队伍中逡巡着,似是要找寻吐蕃赞普都松芒布结地踪迹。
萧睿深深吸了一口气,望着阿黛,突然淡淡一笑,“不知这是女王殿下地主意还是女王殿下背后那位先生的……”
阿黛一呆。 想了想便嫣然一笑,“难怪我师父说,这事儿瞒不住萧大人。 没错,阿黛是奉师命在此等候萧大人。 ”
阿黛背后有一个神秘地唐人,传授了她一身的武艺和兵法韬略,还灌输给了阿黛一肚子的唐文化。 而这。 当日初次来爨区的时候,萧睿便是知晓地。 但不成想,自己选择从康巴古道入剑南,竟然让这远在爨区的神秘人猜了个正着,由此不免真正勾起萧睿对他的浓厚兴趣来。
萧睿哦了一声,“多谢女王殿下的厚谊,萧睿铭记在心,容萧睿他日后报!”
阿黛吃吃一笑,“萧大人说得这么郑重其事,倒是让阿黛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们爨人得到了萧大人的帮助良多。 阿黛闻知萧大人有难。 岂能不来相助?萧大人,此地距离我们爨区的阿丽城已经不远。 阿黛恳请萧大人移军阿丽城暂且歇息两日。 ”
萧睿笑了笑,“是不是那位先生要见萧睿?”
阿黛嘻嘻笑了起来,“是哦,我师父从南宁州虽我一起行军前来,一直在阿丽城里等候大人呢,还望大人赏光。 ”
……
……
300羽林军终于得到了彻底放松的机会。 在爨人载歌载舞的欢迎中,300羽林军士卒昂首挺胸地跟在萧睿地马后,纵马进了阿丽城,驻扎在城中爨兵的一所闲置军营中,被爨人好酒好肉地热情招待着。
而萧睿,在略加休息后,换了一身普通的唐人服饰,默然跟在阿黛屁股后面,去了城中一所幽静的爨人民居。 路上,阿黛突然回头一笑,“萧大人,你不要开口闭口的女王殿下,叫我阿黛就好。 ”
“女王殿下是大唐天子册封的爨人女王,萧睿岂敢怠慢?”
“……”阿黛有些失望地低头沉默了一会,然后抬头瞥了萧睿一眼,见他神色平静举止从容,忍不住又小声嘀咕了一句,“我就是阿黛,不是女王!”
萧睿微微一笑。
而这个时候,他已经发现了那座非常寻常地爨人竹楼,门口站着的一个身着唐人青衫的苍老身形。 此人面色清秀,即便是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但也遮掩不住其脸上的清雅,颌下一缕雪白的长须,手中握着一根原木的拐杖,眼神深邃清宁。
老者在打量着萧睿,萧睿也在打量着他。 两人默默对站在原地对视着,良久良久。
阿黛忍不住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