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交际与口才全集-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他的面大谈儿女之事,以免勾起他的伤感。否则,“一人向隅,举座不欢。”
关心、体谅、坦率、热情,是打破冷场的最有力“武器”。只要以这样的态度去努力,“坚冰”可以融化,僵局不难打破。希望你在会话遇到冷场时,能够以这种态度,去运用上面介绍的技巧,作一次成功的“破冰”尝试。
从根本上讲,打破冷场最有力的武器是谈话对方的内在动力,是双方的热情、坦率。
 txt小说上传分享
窘境难免,妙语得脱(1)
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难免遇到一些令人难堪的窘境和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时候,该怎样说话?在说话上该注意哪些问题?总的原则是明辨理,说话得体;该直言不讳的,就直言不讳;该巧妙回答的,就巧妙答;该含糊的含糊;该超脱的就超脱;……总之,从实际出发,看情况定,碰上什么锁就要用相应的钥匙开启。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当有人存心刁难或羞辱你并使你的感情受到伤害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只顾气愤,怒发火,不要硬着头皮去硬顶,那样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闹得不可开交,两败俱伤。你也不能张口结舌,或满脸羞红,那样会使对###得你软弱可欺,他很可能会变本加厉地嘲弄你。唯一的办法是:头脑冷静,控制情绪,运用语言的艺术特别是以急中生智的幽默感去对付。当然,对方使你感到为难和窘迫并非一定是出于恶意;许多正常的交往也会使人面临难题和威胁。不论是哪种情况,牢记总的原则是恰当得体,因地制宜。
1.说话要恰当
在某电视台的一部电视片《谈宝钢》中,有这样一段回答:
问: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我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怀有极大的仇恨,现在我们建设宝钢,引进了日本的机器、设备和技术。有的观众有这样的疑虑:这样做会不会伤害我们的民族感情?
答: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使我国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灾难,这个账应该算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头上,同日本的老百姓和商人无关,当然不能说完全无关,但只有间接关系,没有直接关系。现在我们建设宝钢,是同日本商人做生意……
回答语言含糊而顾此失彼。这段答话,只要说明了“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就清楚了,但怎么能扯进来“不能说完全无关”,还有“间接关系”呢?若有人问,这个“间接关系”就不算关系吗?这就无法自圆其说,必定陷入窘境。走到这一步,那就只有认错更正,汲取教训了,任何技巧都无济于事。所以,说话要把握主旨和逻辑,要恰到好处,以免言谈有失,授人以柄,甚至作茧自缚。这是避免错误,摆脱窘境的最根本的方法。
2.直言不讳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作家,有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音乐会。可是,音乐会的节目演出不久,他就厌烦地用双手捂着耳朵,打起瞌睡来。女主人见他这样感到奇怪,推了他一下,问:
“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
他摇了摇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的?”
“啊?”女主人惊叫起来,“你说什么?这里演奏的都是流行乐曲呀”
“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
女主人反问:“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
赫尔岑笑道:“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
赫尔岑的反驳简洁有力,言之有据,因为他主旨明确,又使用了归谬法这个逻辑武器,为了明辨事理,有些问题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地一语道破,不要含糊,也不必回避。
假如朋友或同事在公开场合责备你,而情况又不属实,一定使人难堪。你可以心平气和地直言:“我们是否私下谈谈这个问题?我要求你把情况搞清楚了再说话。如果你不注意尊重事实,那我以后很难再信赖你。”倘若是你的亲友无故责怪你,你就明确地说:“你已经让我难堪了,但你总该告诉我这都是为了什么缘故吧?我什么地方把你得罪了?”当然,假若做错了什么事,哪怕不是有意的,也要诚恳道歉。这也是明辨事理,直言不讳。这也是摆脱窘境经常用到的方法。
3.含蓄委婉
电视剧《四世同堂》中,祁家老二瑞丰成天闲逛鬼混,还经常向操持家务的大嫂韵梅伸手要钱。但全家的生活已经十分困难,韵梅没钱可给;不给吧,又怕瑞丰闹气,搞得家庭不和。韵梅真是左右为难。这天,瑞丰又来要钱,韵梅只好说:“老二,我偷偷地给你当一票去吧?”
当一票,说明手上没钱,只能当东西;同时,暗示了祁家的家规,恐怕有失体面。既说明了难处又给人台阶。
面对这类难题,就要含蓄说话,委婉处理,既要达到目的,又要息事宁人,防止矛盾激化。有时还需要隐蔽动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窘境难免,妙语得脱(2)
某个人总想出风头,为了出名不惜花钱买机会。他对一位朋友,又是某项比赛的负责人说:“老兄,我赞助300元,让我当个评委怎么样?”这位“老兄”知道他没有资格当评委,可又不好直言:让你当评委,那评委还有威信吗?于是,他就以朋友的口气答复:“你钱多没处扔了?何必凑这个热闹?”
这样的说法,既拒绝了不正当的要求,顾全了对方的情面,还会使对方感到可能是为他着想。
4.幽默还击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年轻时遇事胆怯,但他以不怕出丑学溜冰的精神练习演讲和论辩,后来成为闻名于世的演说家。有一次,他写的新剧本《武器与人》首次演出,获得成功。剧终时,许多观众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大家的祝贺。可是,当他走上舞台时,突然有个人冲到台前,对他大声喊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赶快收回去,停演吧”观众大吃一惊,以为萧伯纳准会气得浑身发抖,愤怒抗议这个无理挑衅者。谁知道萧伯纳不但不生气,反倒彬彬有礼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笑容满面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对。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俩能禁止这个剧本的演出吗?”这下子引爆了全场的哄堂大笑,紧接着是暴风雨般的热烈掌声。在掌声中,那个挑衅者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倘若萧伯纳直言对抗,尽管也能取胜,但绝不可能会取得如此简洁有力的奇妙效果。
在一辆行进中的公共汽车上,由于车子突然急刹车,车厢里有个人猝不及防,撞到一个姑娘身上。姑娘责怪他说:“德性”这话引起乘客们一阵笑声。
“德性”是骂人缺德,那个人当然知道,但在这种场合一本正经地对姑娘解释,或是回敬她一句不好听的话,很可能引起争吵,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而一句“惯性”既是对自己没站稳的科学解释,又是对姑娘骂人话的最好纠正与回敬。
幽默可出奇制胜,运用得当,能收到直言难以达到的效果。
5.巧妙闪避
有些问题很难说准确和做结论,直言相告可能会令人难以接受。碰到这类问题时,不要拘泥于正面解答,而要说一些与此相关的事物来引导对方深思,或是借取比喻、假设、移花接木、含蓄作答、略加暗示。这样,既不脱离所提出的问题,使对方满意;又可巧妙地避开疑难之处,超脱自如。
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一些青年对话时,青年问:有人说留长发、蓄胡子是精神污染。你也这样看吗?他答道:“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头发长,胡子也长,可他们是共产党的老祖宗。毛主席和周总理头发不长,胡子也没留,他们同样是我们尊敬和热爱的导师。”
这样讲,既避开了以偏概全的简单结论,显得全面而得体,同时,自己得以超脱,对方也不会失望。
6.及时转向
俗语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时候要及时转向。话不投机有多种情况。其一,某种言谈举止使人为难,那就要及时转换话题,协调气氛。
两个青年去拜访老师;在谈话中提到:
“老师,听说您的夫人是教英语的,我们想请她指教,行吗?”
老师为难地沉默了片刻,说:“那是我以前的爱人,前不久分手了。”
“哦?对不起,老师……”
“没什么,喝点水吧。”
“老师,您的书什么时候出版?快了吧?……”
这样转换话题,特别是提出对方很愿意谈的话题,就会使谈话很快恢复正常,气氛活跃起来。
话不投机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开玩笑,带有挖苦意味。如某人脱发快成秃子了,有人很可能挖苦他是“电灯泡”、“不毛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不可恼羞成怒,伤了和气;也不必忍气吞声。最好是一笑置之,幽默来两句:“好呵”这样答复,话题未转,内容却引申、转折了,既表现出豁然大度,又摆脱了窘境。
话不投机的第三种情况是双方意见对立谈不拢,但问题还要解决,不能回避。这种话不投机的情况,就需要绕路引导,曲径通幽。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窘境难免,妙语得脱(3)
洽谈生意,联系工作,也可能话不投机,陷入僵局。只要还有余地,就可提出新的话题,绕弯引导。如甲方推销四吨卡车,而乙方不要四吨的,想要两吨的。这时,甲方若硬着头皮争执,只会越谈越僵,不欢而散。如能转移话题,绕弯引导从季节、路途、载重多少与车辆寿命长短等各种因素来促使乙方考虑只用两吨的弊病,或许能开辟新的途径。
7.装聋作哑
在某种勾心斗角的场合,如果处境不利而又无计可施,什么也不能表示,那就索性装聋作哑,避免落入对方设计的圈套,更加被动。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大国首脑在波茨坦会谈。一次休息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有意对斯大林透露:美国已研制出一种威力极大的炸弹,即暗示美国已拥有原子弹。这时,邱吉尔也两眼死盯着斯大林的面孔,观察反应。而斯大林好像什么都没听见,未显露出丝毫异常的表情。其实,他听得很清楚,当然也听出了杜鲁门的弦外之音,内心焦灼不安。会后,他告诉莫洛托夫:“加快我们的研制进度。”一个人面临这种窘境,拿腔作调反而会暴露缺点,还不如装聋作哑,暗中使劲。
有意思的是,后来邱吉尔也用了这样的“战术”。1953年6月,年已79岁的邱吉尔参加百慕大的英美法三国首脑会议。他为了回避某些难题,就借口年事已高,装作没听见,不予回答。而他在感兴趣的问题上,就与美法两方讨价还价,一点也不聋了。他这种时而聋哑、时而正常的做法使与会者颇感头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幽默地说:“真没办法,装聋作哑成为这位大演说家的新式防卫武器了。”
8.反口诘问
如有人责怪你在某个问题上,为什么变卦了。可反口诘问:“国家的政策还经常变化”你可接引过来,回敬对方:“对”这种直接的反诘是常用的方法,但总有争辩之嫌,效果不如幽默回击好。
9.随机应变
一位有名的演讲家某次作演讲,听众精力不集中,他为了吸引注意,开口说道:“男人,像大拇指(作手势);女人,像小指头儿……”这下子,全场哗然,女听众们强烈反对他的比喻。怎么办?他立刻补充说:“女士们,人的大拇指粗壮有力,而小手指却纤细、灵巧、可爱,不知哪位女士愿意颠倒过来?”
演说家一句话就平息了女听众的愤怒。大家一个个相视而笑,心悦诚服。
瓦莲金姆?列昂节耶娃是苏联中央电视台的女播音员,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这和她在电视播音中善于随机应变、别开生面是分不开的。一次她主持少儿节目,她还没开口,那只准备给观众看的鹅就叫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她即兴发挥道:“小朋友们,你们听见了吗?咱们今天请的客人已经等得不耐烦了,那么节目就开始吧”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要想做到巧问妙答,别开生面,最根本的是掌握说话的艺术,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得当常能化险为夷。
 txt小说上传分享
面对紧逼,不落被动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被别人咄咄逼人的话语逼入死角,其惨状极尴尬。咄咄逼人的谈话,对方一般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他的谈锋一般是指向一个地方,对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会令人一开始就处于被动位置。对付的办法有多种,你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加以选择。
(1)把球踢给对方。
这是谈话中要运用的一个很普遍、很实用的技巧。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错时,那就不要回答,把问题再还给对方,从哪个地方踢来的球,再踢回到哪儿,将对方一军。
有一个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认为你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身上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2)装作退却,设计陷阱。
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不能推辞的,而又要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你可以装作在第一方面退却,对方乘机逼过来,你把他带得远了,让他完全进入了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反击他。
(3)打擦边球。
打擦边球的技巧就是给予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好像打乒乓球时打出的擦边球。面对咄咄逼人的追问,你就还一个擦边球式的回答,看起来与对方的问题不相干,几乎没有回答他的追问,但又确实与此有关,使对方不能对你进行无理的指责。
(4)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即是以对方同样的火力向对方进攻。对方提什么问题,你就给予十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丝毫不退让,一点也不拖沓,也不沾泥带水,使对方无理可言。
(5)胡搅蛮缠。
胡搅蛮缠是当你理亏时,被对方逼到了死角,而又实在不想丢面子,就可以乱缠一番,把没有理的说成有理的,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很有联系的事物,把不可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与你的问题扯在一起,以应付对方的连串进攻。
胡搅蛮缠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当的,但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特别是当对方欺人太甚、丝毫不留情面的时候。另外,用胡搅蛮缠的办法,可以先拖住对方,以便有时间考虑真正应付的办法。
(6)后发制人。
这是使自己能站稳脚跟的最有效办法。特别是中国人,更擅此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以静制动”、“反守为攻”的论述很多,本节是无法尽述的。每个人也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先把拳头缩回来,到一定程度,看准了对方,再猛烈地打过去,这样才能打得准,打得狠。
后发制人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施行最为有效:
当对方到了已经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咄咄逼人者,其开始时锋芒毕露,也许你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但是,你应该抱着这么一种观念,他总有不攻自破的地方,总是有软弱的地方,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等待时机,一旦其锋芒收敛,想作喘息的时候,你就可以反攻了。
当对方已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时就是对方已经把要进攻的全部力量使用完毕,把要打击你的部位打击完毕,而后发现,他连你的“伤口”部位还没找到,其锋芒所指无非是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或者其打击的部位亦不全面,从本质上动摇不了你,这就是所谓的“山穷水尽”。他技穷之时,也是你反守为攻之时。
(7)抓住一点,丝毫不让。
这是在你几乎无计可施的时候。对方话锋之强烈,火药味儿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