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儿子,你尽管说-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章
写给成年人(1)
毋庸置疑,少数有思想、有责人心的人能够改变世界。事实上,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着的。
——玛格丽特·米德
许多人可以在培养男孩的情感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包括巧妙地询问男孩对某事的看法、直接告诉男孩应该有自己的感受,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包括促请家长关注男孩的情感发展:教师在家长会上描述一个男生的情况时可能会说:“头脑聪明,心地善良。”教练在说起他带的男队的情况时也会说:“很细心,而且斗志旺盛。”还有更为直接的方式,当祖父的可能会对做父亲的说:“孩子,假如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我能一直陪伴着你该多好啊!你的孩子也需要你……告诉他当他心里难过的时候你会理解他。”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治疗师和专业教授,我喜欢用直接的方式。我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男孩的情感非常重要,而且成年人往往忽视或扼杀男孩的心理感受。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忽视男孩的情感不利于男孩的健康,改变这种现状人人有责。然后我还要谈及“同流规则”,它狭隘地、不健康地约束着男孩的行为,男孩常常出于追求男子汉气概而去遵守它(回顾第二章所列举的规则)。我用直接方式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认为让越多的人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男孩的情况得到改善的机会就越好。
与所有人有关的一项任务
本书是写给所有男孩的家长以及其他对男孩情感发展有兴趣的人的,本章特别把重点放在了成年人在男孩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家长们阅读本章也能从中受益匪浅,因为文中系统地论述了涉及到哪些成年人,以及他们在男孩的情感发展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本章包含了帮助男孩健康成长的具体实践指导和一些特别的建议,特别是针对男孩的情感表达方面的。在进入以下内容之前,必须向处于男孩生活中的所有成年人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在情感方面给予支持,不会把男孩变成懦夫吗?”
懦夫因素
上述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男孩不会由于你支持他的情感表达而变成柔弱的、女性化的、弱不禁风的、妈妈的宝贝。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此不以为然,并把这种担心汇聚成了对男孩情感表达的一道文化阻碍。在最简单的意义上,这种担心就是怕男孩感受并表达了情感之后就不像男孩子了,还会导致他由于违反了“同流规则”而被孤立(详见第二章)。但是事实却是这样的:尊重男孩的情感不会造就懦夫,只会造就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
在前面写给家长的章节里曾经讨论过,虽然文化环境对女孩的情感支持比对男孩的多(特别是关于弱势情感),但是男孩和女孩在人前的行为表现却是大同小异。想想看,男孩或女孩在公开场合哭泣的多吗?实际上,女孩也不愿意在学校或运动场上比男孩表现得更柔弱。我觉得,家长们试图通过教导男孩不要谈论自己的心理感受来防止男孩变得“女性化”的作法只会减少男孩的情感表达而已。“让他坚韧起来”的做法大概只适合于武士,对绝大多数男孩的情感发展毫无益处。
当然,在公共场合谁哭谁不哭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的问题是:当面对对抗和冲突时,女孩比男孩的情绪范围要宽泛得多,这是不公平的。因此,男孩应该被教会如何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应该懂得这样做丝毫不妨碍他去做一个真正的男孩。这就要求在男孩生活中的成年人,不仅要宽容,还要肯定和培养男孩的情感。于是男孩才能懂得该如何去感受事物,并排除掉担心受到社会排斥的疑虑。对懦夫一词的恐惧作为“同流规则”的衍生物顽固地根植于整个文化中,祛除它是很多成年人(一点也不奇怪,当然也包括男孩)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养父母的角色
养父母在帮助男孩的情感表达得到良好发展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生父母,但是养父母具体做起来还有些额外的麻烦:时间更少、亲缘关系上也不无尴尬,最重要的是孩子很可能已经受到过某种程度的情感伤害了,他要么遭到过别人的小看甚至谩骂、要么经历了与亲人离别的悲痛。
悲伤和压抑是不分年龄性别的
失却的感觉是抹煞不掉的,对两岁到十几岁的孩子都是如此。即使很小的孩子对于与父母的离别不能做出准确的语言描述,他们的心里也很清楚这种亲缘上的断裂。作为养子女,特别是那些动不动就会把心理感受隐藏起来的男孩子,假如有具备足够能力的人帮他渡过伤心的历程,他会从中获得极大的益处。如果他同时还受到了虐待和蔑视,那他的悲伤情绪会演变成“创伤后症候群”。
我强烈建议身为养父母的人们去读一读有关悲痛的书(认真寻找一下,同时也了解一下“创伤后症候群”),专门阐述养子女及其悲伤的最好,不过几乎任何一本描述孩子不幸遭遇的书都应该看看,如:埃姆斯维勒的《带孩子走出忧伤》(2000)和穆迪的《不要伤心——弥补孩子的失却》(1998)等。在阅读中你会发现,这些书的观点都集中在情感方面,在它们推荐的解决办法中,就包含帮助各年龄段的孩子表达情感,但没有专门针对心理感受易被忽视的男孩的。而恰恰是男孩子,其情感可能会走入“旁门左道”,并被伪装成各种身体不适,还会让他的头脑中充满空虚的幻想。攻击行为和失落情绪是情感表达走入旁门左道的其他形式。
写给成年人(2)
我还建议养父母们阅读一下第二、三、四、七章,这四章共同为男孩的情感发展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并指出了应该为男孩做的事。在阅读关于男孩情感发展的部分(第三章)时,千万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养子现在的年龄上比方说他仅仅是十岁的男孩,那你也要把整个一章都读下来,因为他可能需要弥补早期应该经历的成长阶段和应该掌握的情感能力,而且这一章还点明了他在未来的岁月里需要掌握的情感能力。
感情纽带怎样影响到情感
感情纽带是影响养子女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感情纽带具有使人们联系和协调起来的特别功能,家长和子女的关系中少不了它。单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感离不开感情的纽带。对孩子来说,感情纽带意味着安全感和稳定感、得到关心和理解,并能相应地回报以关心。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感情纽带是一条双行道,不过往往只有一方做得好一点。
我曾经见到过这种情况:养子喜欢养父母,但养父母不喜欢养子。男孩在这种关系不牢固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发展健康的情感能力,但不同于那种在长期稳定的养育下发展的情形。感情纽带需要在长期的养育关系中建立和发展起来,所以我希望家长在能够给予多长时间的养育这一点上要对养子诚实。也有的男孩知道自己只是短暂地被收养,但仍然愿意把养父母称呼为“爸爸”和“妈妈”,他这样做是由于他有着向别人表达感情的需求。
有时养父母喜欢养子,但孩子由于“创伤后症候群”而表现得不喜欢他们,这时的感情纽带就是扭曲的了;或者是因为这孩子老练地认识到这只是短暂的收养关系;不愿意表现得依附于别人;担心再一次受到离别带来的痛苦打击;也许他仍旧在心里依恋着其他监护人或者生父母。不论出于上述何种原因,都可以看到养父母对孩子传递着亲情。在这种单方面的感情传递中,成年人承受着更多的不利,付出的关爱也比孩子多,有形的回报(拥抱、亲吻、问候、关心)少之又少。但是这样的关系仍在发挥着作用,并给男孩的情感发展带来好处。
情感表达防止了男孩的情感消失
虽然感情纽带是健康的情感发展所需的复杂而重要的因素,但帮助他认知并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促进养子情感发展的首要原则。这对于克服“创伤后症候群”和正常的情感发展都有帮助。最终的目的是让男孩(其实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将他的内心感受用语言表达给他所信赖的人。所以,这不仅是教会男孩掌握情感技能,也是在体验一种良好的关系,因为只有处在良好关系中的人才能充当情感表达的对象。
对养父说的话 从各方面来说,鉴于你和养子是同性,你会被认为是他的性别角色的示范者。所以你要时刻记住他会有目的地观察你的一言一行。(就像你自己观察父亲或其他男人一样。)你对于自己情感的表达或隐讳都会被他注意到,你对于他的情感的表达和隐讳也会被注意到。如果你同意本书的主要观点(男孩的情感非常重要,表达这些情感是每一个男孩与生俱有的权利),那么就请相信自己的本能,关于他的情感方面的一切所作所为……也包括你自己的。
对养母说的话 由于性别的差异,你不会被视为性别角色的模仿对象,但是在做人方面的示范作用仍然是极具影响力的。如果你认为你的养子的情感非常重要,而且他的心理感受及其表达是很有意义的,那就要坚信你关于他的(和你自己的)情感的所作所为对他是很有帮助的。虽然他会以观察男性来寻找“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的途径,但是他也在验证怎样才会做的更好以及别人的反应。曾有一个14岁的男孩对我说,他的养母是第一个让他意识到内心感受的重要性的人,他把她描述为一盏灯,一盏在黑暗中为他照亮前途的明灯。
祖父母的角色
谙熟为人父母需要承受的压力,这让作为隔辈的人感觉十分美好。我不止一次地听到男孩们说自己的爷爷奶奶对他们如何如何好,特别是爷爷。而且不仅是那些和祖父母来往密切的男孩这样说。距离不能影响祖孙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
十岁的男孩迪穆,曾因为在学校的攻击行为前来找我做过咨询。他对于他的父亲没什么感觉,但是远在30个小时车程之外的爷爷却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他。怎么会这样呢?似乎是由于他们祖孙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充满活力”的缘故吧。迪穆对他祖父的尊敬、理解、爱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做什么并不重要,最关心的是他们怎么才能在一起。当迪穆说到他爷爷对他的意义时,他激动得哭了。并不是只有爷爷具有这种神奇能力,奶奶同样也能给予无私的慈爱,这种关怀任何时候都能给人以极大的抚慰和自信。
祖父母怎样帮助男孩发展情感
祖父母没有义务给孩子制定规则和禁令,而且他们没有做父母的那种说不出来的顾虑。(我做得对吗?我怎么帮孩子在学校取得进步?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再重复我犯过的错误?我如果支持他的情感,他会不会因此变成胆小鬼并被人小看?)所以,祖父母在帮助孙子发展情感表达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做父母的忧虑,而且“见多识广”,祖父母能看清事情的真实性、可能性和重要性。凭借着年龄带给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他们能透过混乱的表象看清问题的实质。
写给成年人(3)
史蒂文的爷爷奶奶 每当史蒂文和他的爸爸妈妈闹起别扭来(由于用车、购物等琐事),他总是跑回自己的房间,把门闩上,把音响开得大大的。遗憾的是,等到史蒂文冷静下来,他从不会主动向父母亲把事情说清楚。在史蒂文看来,家长就会“破坏他的好事”。不管他什么时候提出要求,家长就是要限制他上街的时间,还不许他开车。这种情形太频繁了,所以让双方都陷入了激烈的对抗,这种情况下很需要有人客观地给评评理。
这就是史蒂文的爷爷奶奶发挥作用的时候,他们能察觉到(并尊重)在激烈的抗争中每一方所感受到的情绪,包括史蒂文和他的父母互相意识不到的。史蒂文是在为时尚也是在为自己的成长抗争。他担心如果不让他出去、不让他开车、不挑战一下给他的禁令,他就会被朋友们看不起。他还在为挑选一份兼职工作、完成学校的作业、支付一部分驾驶保险等事情犯愁。但是史蒂文的家长认为,如果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对谁都不好,也不安全。
史蒂文的爷爷奶奶对这些事都很清楚,因为他们住得不远,史蒂文多会儿想去他们那里就去。顺理成章地,仅仅是出于看看他们,他一周就去好几次。他们变老了,史蒂文也能为他们做点家务了。当祖父母家里没什么事情可干的时候(有时候他们故意给他找点事干),他们就坐下来聊天。他们听史蒂文讲讲不顺心的事以及与人交往当中的困惑,然后对他说:“这对你都是一笔财富”,或者对他说:“什么事都比朋友强一点儿未必是好事。”
他们小心翼翼地不去破坏他的父母亲的权威及他们的良好愿望,而恰恰是经常在开导史蒂文:“你爸爸妈妈那么做不是成心和你过不去,尽管你觉得不爽,但他们是为了你的安全和健康考虑的。”事实上,这些明明白白的忠告极好地把史蒂文的愤怒表达从旁门左道上拉了回来。
所以,在史蒂文的少年时期,祖父母既充当了冲突的缓冲器,又肯定了他的情感。但是,来自祖父母的这种情感支持不必非得等到青春期来做,实际上,祖父母对孙子的心理感受支持得越早越好!在他能表达的时候就鼓励他说出心里话,是为了在青春期能对他提供帮助的极好准备。可以推断,如果在早期史蒂文能够有更多的情感表达实践,他就会更好地用语言来向父母亲表达自己的恐惧和愤怒的感觉,而不是单靠行为。
如果孙儿陷入了“同流规则”,就要对他解释清楚,从长期来看,“同流规则”给他带来的伤害远大于好处。(当爷爷的可以讲述一下自己的切身体会。)
当男孩由祖父母抚养时 如果某人由于孙儿的父母不能抚养孩子而担当起做家长的责任,那把这本书从头读完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师的角色
每当我和教师交谈的时候,我总要特意提醒他们,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重要性仅次于父母。有些人对此点头赞成,也有些人虽觉得意外但也欣然接受。在家庭以外,教师对男孩的影响超过其他成年人,这是最重要的。虽然教师的个性、专业、执教风格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可以在教室里对男孩的情感给予相似的尊重,这种尊重是极其必要的。
教室里的“同流规则”和男孩的情感 挑战“同流规则”(见第二章)的一种方式就是鼓励男孩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如果不喜欢谈论情感,这样做起来就很难,但是教师非常懂得如何让别人了解情感。掌握情感因素不是要让教室里充满“卿卿我我”和“怪模怪样”,而是在正常的学业中加入了感情元素。
下面列举的是给那些希望男孩的情感出现在教室中的老师的一些忠告,这些建议实质上就是为了对抗“同流规则”:
小学和初中阶段
在和男生谈论他们的功课的时候;或在操场上点评他们的时候;或说到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时候,多使用情感词汇:“你看上去很兴奋……忧伤……自豪……好奇……生气……灰心……激动”。这样,男生就会像发挥他们的求知能力一样,把情感能力也发挥出来。
绝不容忍其他男生和女生取笑有情感表现的男生。例如,当有男生表现出软弱的感觉时,或许会被人讥笑为“眼泪宝贝”或“软骨头”,这时,要立刻把它演变成一堂课,告诉他们所有的感觉都是正常的和健康的。要让学生们知道,在你的班里,欺负人的事是绝对不能被容忍的!
高中阶段
高中阶段正是纠正男生在初中所形成的呆板的性别意识的时候,你在班里的做法能够对男生的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