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追随内心:乔布斯,从每一次失利开始-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些人只好站到走廊去听史蒂夫作报告。尽管史蒂夫费尽心机,希望能够通过演讲来强化自己的领导,但皮克斯人还是衷心地拥护约翰 ·拉赛特。“史蒂夫使尽浑身解数,可大家还是不为所动, ”拉尔夫 ·古根海姆说道,“很容易就能看出,史蒂夫不愿意与约翰共享这个舞台,但偏偏第四章卷土重来他们俩又都是喜欢在聚光灯下生活的人。因此这逐渐演变成一场角逐,看谁的基因更强大,谁能够塑造这个公司的文化。 ”史蒂夫步步紧逼,怀中这只会下金蛋的鹅也有可能飞走。幸运的是,无论史蒂夫做什么,他都无法改变皮克斯,这里处处都有约翰的影子。皮克斯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既是艺术家扎根、开垦的沃土,又是青少年嬉戏玩乐的活动室。这里早上练瑜伽,中午打太极,晚上玩纸牌。只有约翰才能想出开办“皮克斯大学”这样稀奇古怪的点子。“皮克斯大学”其实是针对新员工的为期 3个月的培训班,它的毕业典礼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学员们身着奇装异服,要么就是集体带上大帽子,要么就是清一色拉拉队队员打扮,他们在过道里倒着游行,约翰准备的毕业典礼演说也是倒着念。约翰搞怪的性格让公司文化丰富多彩,他编故事的功力也十分精湛,他的才华让所有人折服,让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紧紧跟随他。史蒂夫拥有皮克斯,然而它却真正属于约翰和埃德温,因为只有这两人能够得到皮克斯中坚力量 —博士工程师们的敬佩和爱戴。“史蒂夫在皮克斯的地位与在其他地方不同,因为在这里,史蒂夫不是头号人物,”帕姆 ·克尔温评论道,“史蒂夫是苹果公司的标志,但在皮克斯他只是一个股东。技术是我们自己开发的,创意是约翰想出来的,史蒂夫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一次会议上,史蒂夫遭遇了在皮克斯“执政”最尴尬的时刻。当时,公司正打算在伯克利附近的仓储区爱莫利维尔修建新的公司园区,史蒂夫委托一位日本建筑师设计公司大楼。这位建筑师的设想是建造一座简单庄重的浇灌混凝土大楼,这种朴实无华正合史蒂夫心意。而约翰 ·拉赛特走的是欢快居家风。其他动画师的意见是,这种造型太严肃刻板了。史蒂夫接下来的一席话激起了千层浪,他告诉大家,整座大楼只有一个卫生间。 400人的公司只有一个卫生间。他还补充道,这处卫生间将成为大家
开会、讨论的主要场所。是的,不是餐厅,不是公司大堂,就是卫生间。皮克斯的一名经理正处于哺乳期,她提出了反对意见。她认为目前公司所在的里士满角已经够糟了,而且每次从门厅走到女厕所都要花很长时间。为什么新总部还要变本加厉,把情况弄得更糟?帕姆 ·克尔温也赞同这一反对意见。史蒂夫顿时火冒三丈。他严厉斥责了那些经常去厕所的员工 —尤其是女性员工。史蒂夫的语气尖酸、刻薄,满是怀疑。现场一下子炸开了锅,包括约翰在内的所有人都反对史蒂夫的计划。史蒂夫从勃然大怒转为悲痛地妥协。“难道我连一件事都决定不了吗?”他说道。会议中止了,约翰把史蒂夫带到一边,说服他向其他人道歉。“争执不休是最愚蠢的,”帕姆 ·克尔温回忆道,“不过,那也是史蒂夫在这个公司唯一能掌控的事了 —设计这栋大楼。 ” 1996年年末,史蒂夫虽然不情愿,但也只好接受动画工作室并不需要自己的事实。他明白了,自己不是约翰,也不会成为约翰。史蒂夫必须找到新的途径施展精力,发挥创造力,满足他的自尊心。他急切地想要做点别的事情。 1996年 11月,史蒂夫的妹妹莫娜 ·辛普森出版了个人第三本小说《一个普通人》(A Regular Guy)。这本书几乎毫不掩饰、原原本本地再现了史蒂夫和他生命中几个女人的故事。小说描绘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大亨,他是个工作狂,同时对自己的爱人和年轻女儿的情感需求漠然处之。读者和文学批评家还不知道新书是关于莫娜著名的哥哥时,就已经翘首期待她的新作了,因为莫娜的前两本小说《在别处》和《失去的父亲》(The Lost Father)让她一跃成为文坛明星。《人物》杂志登过莫娜的介绍,1 0
文学杂志《格兰塔》(Granta)也把莫娜列为 20个美国 40岁以下最佳作家之一。莫娜在哥伦比亚大学、巴德学院和纽约大学教书,同时还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和(美国)全国艺术基金会的拨款。莫娜嫁给了《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创作者,生下了一个儿子,在圣塔莫尼卡和曼哈顿上西区购置了宅邸。莫娜把自己的私人经历当做小说的素材。她先后出版了两本小说,记录了人生成长历程中母亲的严厉管教和父爱的缺失,所以她也自然而然地会提笔写一写哥哥。莫娜写得很慢,写得一丝不苟。 20世纪 90年代,莫娜花了整整 5年想重新捕捉史蒂夫在 20世纪 80年代感情世界的细节。莫娜住在伯克利附近时就已经走进了史蒂夫的世界,那时莫娜是自由撰稿人,靠给标新立异的媒体撰稿养活自己。《一个普通人》问世之后,记者对莫娜围追堵截,想让她说说现实生活中的史蒂夫是否如书中所述,但是莫娜拒绝了,表示这么做对史蒂夫不公平。“书中有些真实的自传成分,但是我也有权虚构一些事情,而且我确实这么做了,”莫娜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这么说道,“我记得很多事情,但是不觉得有必要记得一清二楚。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采访了史蒂夫,问他是否觉得被妹妹利用,或者觉得遭到妹妹的背叛。“当然不觉得,”史蒂夫不屑一顾地回答道,“这不过是本小说罢了。”记者又问史蒂夫,觉得自己和小说中的汤姆 ·欧文斯有几分相似?“差不多有 25%吧。”史蒂夫回答道。史蒂夫的朋友可不这么认为。为数不多的对史蒂夫了若指掌的人,都觉得小说主人公汤姆 ·欧文斯几乎就是史蒂夫的翻版。几乎书中所有的角色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而且都描述得非常准确。莫娜抓住了史蒂夫和他的女人 —女儿、女儿的母亲以及女朋友身上情感和精神的精髓。她笔下的主人公是一个极其自恋的工作狂。他从来不给身边的女人足够的
爱,直到他被贬出公司,才学会放低自己。莫娜甚至没有试图修改或掩饰那些真实的细节,书中的人物、地点和公司名都与原型非常相似。史蒂夫的女朋友克里斯蒂娜在书中成了“奥丽维亚”,女儿丽莎的名字变成了“简”,而斯卡利则被称为“鲁尼”。苹果公司在书中叫做“创世纪”,而“埃索多斯”影射的则是麦金塔电脑。“阿尔塔”就是帕洛阿尔托,维罗纳咖啡馆摇身一变成了“拿破仑咖啡厅”。史蒂夫父母收养的小女儿帕蒂在书中也出现,她的新名字是“珀妮”。现实生活中,史蒂夫送了一辆特殊设计的小货车给女友的朋友加里 ·布里克林,此前加里只能靠轮椅前行。而在小说中,主人公汤姆也送了他女友的好友“诺亚 ·卡斯迪”一辆小货车。现实生活中,史蒂夫经常公开和美女打情骂俏,故意让克里斯蒂娜难堪,可是他一旦引起了那些女人的兴趣,就立刻收手。在书中,莫娜就安排了一个角色“朱莉”,她身上兼有那些女人的所有特质。莫娜根本没有必要掩饰这些角色背后的原型,因为人们对史蒂夫的私生活基本上一无所知。 1984年,迈克尔 ·莫里茨出版了《小王国》(The Little Kingdom),书中讲述了苹果公司的故事,同时也揭露了史蒂夫阴暗的一面。从那以后,史蒂夫再也没有和传记作家合作过,记者也只能写他公司的最新成就,而不能披露他的私生活。文学评论家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下《一个普通人》的创作过程中可能参考了史蒂夫的生活,对于这本小说的讨论主要还是集中在它的文学价值上(关于这点,看法不一)。一些报纸记者甚至很肯定地说,汤姆 ·欧文斯的原型是比尔 ·盖茨和史蒂夫 ·乔布斯两个人,尽管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莫娜的书中有大段大段的描写都可以原封不动地作为她哥哥的自传。第一句就是如此:“他是个非常忙碌的人,每天忙得连厕所都来不及冲。 ”(在苹果公司的早期,情况就是如此。)史蒂夫的朋友和同事都
肯定书中有一部分是绝对真实的,他们怀疑剩下的那部分应该也是如此。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与一位 16岁的处女发生了关系,事后他觉得有些内疚,可还是忍不住又犯了一次。大家都在猜测,这是虚构的情节呢?还是确有此事?莫娜也不愿意透露小说的素材到底取自什么,但她还是对一位记者袒露了心迹。有一次,她在巴德学院的办公室接受了丽莎 ·皮卡瑞利的采访,这个记者想为一本计算机贸易的刊物写一篇关于史蒂夫的报道。莫娜告诉她,自己出版这本小说后,她与史蒂夫的关系就疏远了。史蒂夫偶尔还会给她打电话,但那是因为他本来就没什么亲人,和她保持联系才不至于失掉这份亲情,但史蒂夫觉得莫娜出卖了他。媒体对《一个普通人》的关注很快就转移了。小说出版 1个月后,史蒂夫 ·乔布斯再度成为媒体的焦点,但和这本书没有一点关系。他即将重返苹果公司。
?
第五章 重返苹果公司
在史蒂夫经历漫长的流放生涯时,苹果公司也逐渐失去了自身优势,而史蒂夫时代的苹果公司,正是因为这些特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苹果公司的软件曾因为它新颖的创意、便捷的操作脱颖而出,而这 10年里它却一直止步不前。而微软却迎头赶上,不仅借鉴了苹果公司的优点,还逃脱了“抄袭”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苹果公司因为其产品的工业设计、大胆的外观美学而闻名于世,但不知为何,苹果公司的一些产品越来越像其他计算机制造商生产的产品,和那些平淡无奇的米黄色的外壳没什么两样。苹果公司因为有了一个年轻气盛、卓尔不凡、爱抛头露面的领导人而名声在外,不过董事会成功地吸引了一批高管加入进来,这些人都没有上述特质。苹果公司最宝贵的资本就是仍然无比强大的品牌,这一品牌代表了创新和不落俗套。但是这一公司的格调已是陈年往事,现在已经被糟蹋得所剩无几。苹果公司的人仍然坐吃老本,完全不顾公司的声誉已经大不如前。而且他们傲慢自大地标高价格,但产品并不比其他厂商生产的数百种电脑好多少,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区别。苹果公司似乎注定要走上破产之路。公司股价 1992年为每股 60美元, 1996年年底每股跌至 17美元,在此期间,其他计算机公司的股票价格都迅速地以 2倍或者 3倍的速度上升。苹果公司的年销售额也从 110亿美元跌至 70亿美元,市场份额从原本领先的 12%跌至 4%,只能说是极其平庸的成绩。过去 1年里,苹果公司损失了 10亿美元,而且这一颓势似乎仍要持续下去,公司将会损失更多钱。这么多年来,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先有约翰 ·斯卡利,后有迈克尔 ·斯平德勒( Michael Spindler),都想卖掉苹果公司。他们向全球电子行业的巨头推销公司,比如飞利浦、西门子、柯达、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IBM、东芝、康柏、索尼,但是没能找到合适的买家。约翰 ·斯卡利一开始把自己塑造成销售大师,打造品牌形象和广告方面的能手。把史蒂夫逐出苹果公司后,约翰在硅谷变得越来越轻车熟路,开始想把自己包装成科技方面的行家。约翰费力地想掌握错综复杂的工程学知识,但却丢掉了苹果品牌数百万拥护者最喜爱的风格:帅气、年轻、嬉皮。苹果公司原本凭借这些特点吸引了大批具有创新思想的个人,并且从来没有为了讨好公司的管理层而妥协,现在这些特点都不复存在了。 1993年,苹果公司的利润开始下滑,董事会把约翰 ·斯卡利赶出了公司。尽管斯卡利不像史蒂夫 ·乔布斯那样是真正的流行文化英雄,但至少还充满活力,喜欢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强烈期望自己能成为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斯卡利的继任者迈克尔 ·斯平德勒出生在德国,是苹果公司的老将。他喜欢待在幕后,是个事无巨细的高管。苹果公司凭借个人领导魅力和文化吸引力才得以发展壮大,所以让迈克尔 ·斯平德勒这样的人接任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选择。他待人冷淡,做事优柔寡断。斯平德勒瞧不起媒体,不喜欢在公开场合露面,不可能带领公司走出危机。而且斯平德勒无法妥善处理紧张形势,甚至有同事亲眼看到他在不堪重压下瑟瑟发抖。 1995年,苹果公司似乎看到了短暂的曙光,可以保证自身长期生存下去。 Sun的斯科特 ·麦克尼利的领导实力已经备受肯定,这次他提议将两家公司合并,归自己统一领导。不过,当麦克尼利看到苹果公司第四季度的损失将比预期更惨重时,他大幅度地调低了出价。
1996年 1月 8日,斯平德勒因为心悸前往医院作检查。医生说他得尽快退休,不然就会有生命危险。 1月 31日,苹果公司的董事会决定让他们中的一员吉尔 ·阿梅利奥( Gil Amelio)接替斯平德勒。吉尔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元老,硅谷的内部人士都知道吉尔,但是普通大众却很少听说过他。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产品并不面向普通消费者,而是为大型计算机制造厂商生产微芯片。所以,一家幕后供应商的首席执行官并不具备向主流大众和消费者推广零售商品的经验。但是阿梅利奥渴望能够顶着著名公司的光环,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镁光灯下。他拒绝把公司的控制权交给坦诚的麦克尼利,苹果公司与 Sun的交易就此夭折。那时,媒体开始大肆吹捧年轻有为、渴望变革、追求自主创新和高效的科技行业企业家,代表人物有网景通信的马克 ·安德森、雅虎的杨致远和亚马逊网站的杰夫 ·贝佐斯( Jeff Bezos),这些都让人想起当年史蒂夫 ·乔布斯书写的神话。结果,苹果公司董事会竟然坚持按照自己的理念聘用首席执行官,这些人不仅年纪大,而且墨守成规、谨小慎微,常常拖累公司前进的脚步,这一切简直太讽刺了。吉尔 ·阿梅利奥绝对是个错误人选。 1996年是他走马上任的第一年,苹果公司在那一年就亏损了 10亿美元。苹果公司似乎陷入了致命的恶性循环。而且苹果公司也没有制定出任何清晰的战略去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连许多苹果公司最忠实的拥趸也不敢购买新款麦金塔电脑,因为他们不知道苹果公司的前景究竟会怎样。苹果公司的崩溃从克里斯 ·埃斯皮诺萨( Chris Espinosa)讲的笑话中可见一斑。克里斯于 20世纪 70年代末加入苹果公司,那时他正风华正茂,后来直到 20世纪 90年代末仍然待在苹果公司。笑话是这么说的,苹果公司的雇员分为 4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反映出 4个苹果公司领导者的个性。有的人像“艺术家”,总是激情满怀地想要与众不同,捣鼓出别出心裁的产品,这类人就像史蒂夫 ·乔布斯;有的“想要成为某一类人”,就好像约翰 ·斯卡利那样,想留在苹果公司,只因为这份工作很酷。这些人是最差劲的,因为他们对公司毫无贡献;有的人属于“事无巨细”型,这些人适合执行命令,但没有创新思维,就像迈克尔 ·斯平德勒;最后一种人“寻求飞黄腾达”,比如吉尔 ·阿梅利奥。他们也很差劲,但至少很容易就会暴露出自己的本性,而且用不上一两年,这样的人就会离开。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