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路上--创业行动指南-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船、桥与河 

先把经营管理的规律弄清楚,然后积累资金,一步一步往前做,不要忙于受某些压力。过河目标确定是容易的,难的是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船和桥的问题没解决以前,你硬要过河,就会淹死,弄出一堆泡沫顶什么用,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战略。 

“1”和“0” 

企业中的一把手就像*有效数字的1,后边的人就是0,有一个0就变成10,两个0就是100,三个0就是1000,没有前面的1你就什么都不是。单位中领军人物选不好,也就发展不好。 

“南坡”与“北坡” 

一个大的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管理方面的一个提法。有点像登珠穆朗玛峰,从南坡上,还是从北坡上,都是上到山顶,但一个登山队不能一半在南坡上,一半在北坡上。比如说公司里有10个事业部,其中一个事业部有先进的经验,但是向全企业推广的时候,不能说法不统一。在管理上一定要有一套统一的理念。

(资料来源:摘自《北京晚报》)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哲学,成功的创业者精炼地总结自己的创业哲学,这些历经千锤百炼的创业哲学对创业者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对创业具有重大作用。

哲学决定思想高度,创业哲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创业价值评价问题。目前,学术界对创业哲学还没有一致的定义,但创业哲学最核心的内容是创业价值观。然而创业本身就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的实践,所以创业哲学和管理哲学、经济哲学关系密切。我们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解读管理哲学和经济哲学的部分内涵,从而提高对创业的认识。 。  。。  想看书来
1。3。1管理哲学
管理哲学是指管理者或某管理学派的认知、信仰、价值观等中心思想,又称为经营理念。经营理念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90年代后,管理学界开始重视对管理哲学的研究,其中有部分中国管理学家提出要形成中国式的管理哲学。尹毅夫认为“管理哲学是管理学的核心”,他主张挖掘中国的管理思想,确立“中国管理学”,提出了“155管理学科建设系统工程”。所谓“155工程”是指“一个学科核心、五个学科基础、五种学科工具”。一个学科核心就是指管理哲学'11'。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哲学的重要性。下面我们主要从企业本质和管理存在两个方面解读管理哲学的内涵,达到提高创业认识的目的。

1。企业的本质

对企业含义的解释,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理解,但企业的本质应该是不变的。很多人对企业的本质产生误解。因为企业最关注的是利润,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往往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所以很多人认为企业是惟利是图的,企业的本质就是利润最大化。另外很多企业家又在高呼“追求利润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这些人往往认为企业家是虚伪的,企业家在伪装自己惟利是图的本性。坚持*主义的人,很多都认为企业是资本家榨取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工具。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真正地反映企业的本质。

我们认为,企业的本质是逐利而生的社会单元。企业和个人(这里指消费者)、政府一样都是社会单元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社会单元是独立的,不依附与其他社会单元。企业这个社会单元由人机结构组成,通过市场运作发挥作用。但如何理解企业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的行为呢?企业在法学上往往定义为“法人”,其实理解企业逐利的行为很简单,就把企业当成个人来理解。打个比方,企业就是个人,人要生存需要吃饭,要吃饭需要粮食,人就会购买种子,通过有效的劳作,生产出比种子多的粮食,维持生计。同样,企业要生存必须有资金支持,要有资金就需要获得利润(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分析),要想得到利润回报,就必须投入资金,雇佣劳动力,购买机器设备,然后通过企业有效的管理,创造比成本更多的资金,即利润,维持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理解企业追求利润和人获取粮食在目的上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持发展。所以,企业逐利是维持生计,得到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前提。同时逐利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而是生存的手段。之所以企业会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是因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还面临市场竞争。企业在市场上是以主体的身份存在,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想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利润最大化是重要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那么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单元。社会是个有机的活动的总体,企业必须与消费者和政府等其他社会单元发生联系。企业通过给消费者提供产品,给政府缴纳税收等一系列活动与其他社会单元发生联系,企业由此而存在。所以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也因此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的管理中,企业存在的根本价值和最终目的常常被称为企业使命或企业宗旨或企业愿景。例如,福特公司愿景是“汽车要进入家庭”。

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本质是资源的整合和分配。其实,资源的整合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要求,资源包括财富的分配是企业运作的结果,企业吸纳资金,购买设备,雇佣劳动力都是企业追求利润的必然要求。所以,资源的整合和分配不是企业的本质。

在经济学上,科斯等人认为,企业是作为市场替代物而产生存在的。他认为为了减少单个人交易成本,市场呼唤一个能够代替很多人交易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的组织,企业由此诞生。从科斯的观点可以看出,企业是一个“法律代理人”,作为特殊的一个“人”,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单元。科斯从市场的角度解释了企业产生的原因,也恰好说明了企业是社会单元这一本质。

相关阅读

从企业本质的角度看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指国家拥有、经营或控制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中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在国有企业里最主要的资产是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归全民所有,并由代表全民利益的人民政府来集中行使所有权,并且是收益的最终索取人。虽然我们每个公民天生就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但是最为大部分公民而言,我们得不到国有企业经营带来的利润回报,同时我们也没有直接承担国有企业的风险和债务。我们更没有经营管理权。与生俱来、平均共享、利益无关和形式拥有,这就大部分公民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国家是国有企业最大的出资人,长期以来,国家既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分,“政企不分”是国有企业重要的特征。

从企业本质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存在严重的问题。企业的本质是社会基本单元,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企业,它不隶属与其他社会单元,与其他社会单元是平等独立的关系。然而,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并且由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权,政府拥有国有企业的最终所有权。所以,国有企业隶属于政府,不具备企业这一本质的概念。另外,政府是国有企业最大的后盾,不存在自负盈亏的概念,又何谈利润最大化。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依靠国家控制资源,垄断经营,政府定价,获取暴利。所以,国有企业也不存在参与竞争利润最大化的概念。

连企业本质都不具备的国有企业,用企业的眼光去看,就出现了政企不分、经营权与所有权不分、效率低下等问题。政府也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国有企业改革,试图将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但是,在理论上似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政府通过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出让了大量的国有资产,导致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公民的产权好像在一夜间被剥夺了。所以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上存在很多争议。但从企业本质的角度来看,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国有企业必须独立经营,参与竞争,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才能提高效益,才能在市场上活下来。坚持“挖坑理论”保障就业,形式所有,国家保护,必然让国有企业走上绝路。

创业启示:创业者必须认识到逐利企业生存才是硬道理。特别是创业初期,创业者应该掌控好财务计划,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另外,尽快找到你的第一个客户,尽快实现赢利。但是创业者必须明白,追求利润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创业者应该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创业,也只有提供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生存。另外,企业作为社会单元而存在,应该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同时也要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2。管理的存在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就是对资源有效利用的过程。管理存在是个哲学问题,管理存在要解决的是管理存在的理由。理解为何而管理,创业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更好的抓住管理的切入点。

在中国古代就有人和、守信、顺道等管理思想,但这些管理思想只是解决如何管理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为何管理这个哲学问题。从管理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源的配置问题。从资源的角度切入,我们可以发现管理存在的理由。

(1)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资源最大的特点。即使是空气、阳光、风我们一般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实际的生产中往往需要调节配置,如吸收太阳能发电、大棚保温种植等。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每个组织拥有的资源都是稀缺,每个组织都想控制更多的资源,特别是自己稀缺的资源,而控制资源正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知识经济时代,控制人才资源成为各个组织争夺的焦点。就连《天下无贼》中的黎叔都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资源的稀缺,促使很多组织高度重视人才管理,纷纷实施人才战略、知识管理、人力资管理等。从客户资源角度看,客户资源也是稀缺的,各个企业都在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资源,维护客户关系。这样也促使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和营销管理的发展。很多企业都根据自身资源的稀缺程度,加大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和控制,从而产生很多新的管理。制造类企业认为资金是稀缺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金,他们创造准时生产方式(JIT)管理、规模经济管理、范围经济管理等生产管理。中国房地产企业可能会认为,关系资源是最稀缺的资源,他们往往不断地寻租,加大关系投资,建立关系网。“811”利益分配原则认为,如果生意人赚了十元钱,就要有八元前贿赂给关系户。可见,关系资源管理可能是这类企业的重心。现代媒体企业认为,信息已经不是最稀缺的资源,最稀缺的是注意力资源(注意力经济学的观点),所以媒体企业不断的加大对注意力资源的争夺。在互联网媒体企业中,网络推手管理已经萌芽,并将会成为媒体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种种例子表明,资源的稀缺性,促使组织呼唤管理来加强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和控制。对于不同类型企业,其稀缺资源也不同,从而萌生了众多新的管理。

(2)资源具有被动的相互匹配性。不同资源之间本身具有相互匹配的特性。从自然界的角度来看,自然资源是相互匹配,并达到平衡的。我通常将其称为自然规律或生物链。就像地球上当空气、阳光和地心引力达到匹配,即平衡,就生长出了万物,然后万物形成生物链,达到平衡。但从人类社会的角度而言,经济本身是人类创造的,经济要素之间相互匹配相互作用才会产生生产力。但是经济要素本身是不会配置的,资本、土地和信息都不具备活动属性和自动配置的功能。惟独人具备活动属性,但一般的人做为经济要素(人力资源)的时候也不具备自动配置功能,资源发挥匹配作用是被动的。要使各种资源相互匹配发挥作用,就必须有领导者(属于人力要素的一部分,但有别与一般的人)发挥领导力、控制力和组织力合理地配置经济要素资源,这样才能产生生产力。领导、控制、协调和组织本身就是管理的重要要素,管理因此产生并发挥作用。所以说“管理就是生产力”,管理产生的原因就已经证明了这个命题的正确性。管理不但因资源的被动匹配型而产生、存在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也是管理最核心的问题。

相关阅读

解读NBA 寻找管理存在的理由

由NBA球星麦蒂代言的著名体育品牌——阿迪达斯的广告中有句广告语:It takes five baby(比赛是五个人的)。这句广告语已经成为很多中国球迷的口头禅。懂篮球的人都知道,团队的力量是无穷,单靠个人英雄主义只会葬送球队。过去的两个赛季很多人都在批评科比,认为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导致球队糟糕的战绩。但07—08赛季,随着加索尔的加盟,拜纳姆的成长,湖人全面爆发,集体作战,大有夺冠气势。人们开始问";老禅师";菲尔杰克逊是如何“普度众生”的。火箭打出22连胜的攻击波,有运气成分,但不得不承认阿德尔曼的“普林斯顿”战术发挥神奇功效。

NBA发展联盟中有其深刻的管理内涵。联盟30支球队,东部和西部各15支,季后赛中,东西部各胜出1支争夺总冠军。如果资源分配失衡,东西部实力悬殊过大,总决赛胜负就没有悬念,收视率就会大大降低,就像06—07赛季的总决赛。每支球队都是通过公司的形式运作的,球队经理合理的配置资金和人力,引进需要的球员和教练。教练打法和球队风格需要融合。球员中组织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和中锋需要很好的配合,关键球员和角色球员需要正确的选择,主力球员和替补球员需要合理的定位。所以在引进球员时,球队都会特别关注该球员的技术特点、伤病情况、适合位置、防守能力、得分能力,球员优势在哪里,是否适合球队风格和打法。如何发现球员资源和如何获得球员是球队管理层工作重心。如何发挥球员的优势和潜力,促成球队整体实力的最大化,是教练员管理的重心。所以,合理的发现、控制和配置资源(主要是指球员和资金),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具体来而言就是最低的成本,引进最适合的球员,发挥各个球员的最大价值,使球队整体实力最强。这就需要球队管理层对资源的获取能力和控制能力,球队教练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战术安排。这就是管理在NBA联盟中存在的理由和作用。如果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只会葬送球队的命运。一般认为,易建联并不适合个人主义盛行依靠外线得分的雄鹿队,但雄鹿高层引进易建联有他们的理由。拥有“黄金双枪”豪华阵容的掘金队却发挥不出球队的整体力量,在为季后赛门票而苦苦挣扎。可见管理不但在NBA联盟中有它存在的理由,更有它独有的内涵。

创业启示: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就必须明白创业项目需要哪些资源,核心资源是什么。自身是否具备核心资源,如何获得核心资源。如果自己不具备核心资源最好放弃该项目。稀缺资源往往意味着高成本,所以要珍惜稀缺资源,加强对稀缺资源的管理。另外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十分关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