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京安魂曲-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盟窃倥艹鋈セ蛘谢錾仙怼0鏊看鹩8橇牧奶欤昧私馑堑南敕āN颐侨丝熳叩侥纤奚崧ナ保醇デ熬奂艘蝗喝恕�

“对,扇她嘴巴!”有人厉声喝令着。我听出是美燕的声音。

我们疾步上前,看见两个学生正在地上滚着。一个是高个子的玉婷,她父亲是被日本人逮捕的六个国际救济委员会成员之一,最近死在监狱里;另一个是个小个子姑娘,天皇生日那天夜晚,就是她用食指抹喉咙,嘲弄那些高唱爱国歌曲的同学。“你这该死的,”玉婷喘息着说,揪住那姑娘的头发。“告诉你爸爸,我们迟早会收拾他。”

小个子姑娘把扑上来的玉婷蹬开,翻身爬起来。“他跟你爸的死毫不相干,懂不懂?你发疯了!”

“撕烂她的臭嘴!”美燕催促玉婷。

矮个子姑娘转向人群。“我爸爸是设计轮船的。在研究所里他只管着十二个人,你们找错人了。”

“他给日本鬼子造巡逻艇。”有人说。

“没错,你爸是条走狗。”另一个人也附和说。

“可他得挣钱养活我们全家,”那姑娘哭着说,鼻子在流血,“他又没跟日本鬼子一起做事。”

“我今天非揍死你不可!”玉婷又朝她冲上来。

忽然间,无云的夜幕暗了下来,月亮渐渐消失了。我们周围那些银杏树、杨树发白的树干也看不见了,几颗微黄的星星黯淡地眨着眼,好像连接它们的那些隐形的链子一下子都崩断了,把它们在天空里撒得到处都是。所有的人都被震慑得安静下来。我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是月全食了。这时,狗开始狂吠,西南边住宅区喧声四起,接着传来人们敲打锅碗瓢盆的声音、爆竹炸响的声音,喇叭也哇哇叫起来。附近所有人家似乎都乱作一团,这让女孩子们也慌了神。她们都站在原地听着,有些人脑袋这边转转,又那边转转,完全给搞糊涂了。这些吵闹声让我挺尴尬——可见我们中国人,在理解自然现象方面有多么落后。

“怎么回事?”爱丽丝谨慎地小声问道。

“月全食了。”明妮说。

“这我知道。”

“大家相信天上有什么动物正在吞月亮,所以他们要发出各种动静把它吓走。”

确实,这是本地人驱赶神秘飞兽的方式,赶走要吞下月亮的那条龙或天狗。如果人们手里有枪,他们肯定还会一齐朝天上开火呢。没有办法让他们相信,月亮短暂的消失,不过是因为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了。

爱丽丝用她严肃的女低音对女孩子们说:“你们看见没有,天主不赞成你们像野兽一样打架。现在,都回宿舍去。”

美燕的英语比别人好一些,她把老师的意思告诉大家。人群立刻散去,都跑开了,有的消失在黑暗里,有的跑进不远的宿舍。从几个窗户透出的黯淡灯光,照见几片碎纸在地上晃动。

学生们一从视野里消失,我们三人就忍不住笑起来。“你把他们吓坏了。”明妮对爱丽丝说。

“咱们总得制止她们打架——月食正好派上用场。”

“你最好还是跟她们解释清楚,那只是自然现象,根本没有龙和天狗什么的。”

“好吧,明天上课的时候我就讲讲月食。”

几分钟以后,月亮又冒了出来,金光璀璨,像一个硕大的芒果。往远处看,一排电线杆子再度浮现,有几处可见新电线的反光,周围的喧闹声也平静下去了,我们一起往明妮的宿舍那边走。爱丽丝说:“我在京都经历过一次日食,可没有人这么大惊小怪的,当地人只是走出来观看。”

“所以有时候我就想,中国这个落后的国家,怎么能跟日本打仗呢?”明妮说。

“你觉得中国能打赢这场战争吗?”爱丽丝问。

“只有靠持久坚持了,还要靠国际援助。”

“我相信我们最终会打赢的。”我说。

我们来到白栏杆围起来的花园,这是明妮十年前设计的。丁香花香气浓郁,甜丝丝的,醉意袭人。爱丽丝担心她在这里的职位不会长久。她过去任教的那所由我们教会资助的女子学校已经关闭,她觉得,丹尼森夫人对她总是不冷不热,可能因为雇她的人是明妮。明妮要她放心,金陵学院需要英语老师,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需要她,所以她没有理由着急。

“她真是个拦路虎,”明妮说丹尼森夫人,“我都怀疑她是不是个皇太后转世。”

我们都笑起来。我说:“明妮,你一定要避免和她发生冲突。你要记着,她都快七十岁了,很快就会退休的。”

“我觉得她不会离开中国。”爱丽丝说。

“这话不假,”我同意说,“不过,那时候她就老得干预不了学校的事务了。”

“有时候我真难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明妮承认。

“记不记得中国人的老话——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我大概永远不会有那样的耐性。”明妮说。

“让丹尼森消失的办法是没有的,”我接着说,“你能做的只有比她活得长,千万别去刺激那老太婆。”

明妮转向爱丽丝。“有一天我当上你的恶婆婆,天天刁难你。你还会把我供起来吗?”

“那你先得给我找个丈夫,”爱丽丝板着脸回答说,“你在什么地方有个已经长大的儿子吗?”

我们放声大笑。





四十


丹尼森夫人和明妮商量着怎么使用手上的资金,我正好也在教务长办公室,老校长要我加入她们一起讨论。金陵学院刚收到一笔四千元的捐款,是专门资助帮助穷人的教育计划的。我听着两个美国人的议论,没有表示自己的意见。丹尼森夫人兴奋地说着,她一贯喜欢制订财务计划,尤其喜欢中国人的俏皮话,“钱是贱种,越花越有。”

老太太一直在监督校园内的修缮和建筑工程。她想把东院旁边没建完的公寓房给建完,再把所有的楼房翻修一下。此外,她还想把四个池塘里的水草和水藻清理干净,把莲花和水葫芦也都拔掉。她只想要一个清澈的池塘,里边只养些金鱼。需要工作的人很多,所以劳力十分便宜,她急于立刻完成这些计划。

明妮呷了一口我倒给她的绿茶,然后说:“我们最需要做的是给邻里的孩子们办一所小学。”

“办小学,哪来的教师?”丹尼森夫人问。

“我们不需要另外雇人。可以让中学的学生教课,不会有太多开销的。”

“谁去管理呢?”

“您看让美燕负责小学怎么样?”明妮建议,“这样可以训练那姑娘的领导能力。”

“她多大了?”

“十七岁。”

“这个嘛,我不知道。”老太太说,“我觉得现在不应该办什么街坊小学,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恢复大学。”

“我们的教师不回来,我们的大学就无法恢复。”

我担心老太太要听听我的意见。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周围的穷孩子办一所学校,由于小学校大多关了门,很多孩子都跑野了。可另一方面,我又怕得罪老校长。还好,她没问我。

丹尼森夫人认为,如果我们把员工宿舍和公寓修缮一新,就更有可能吸引教师们回来。修缮计划还包括所有的教学楼,这样名义上就可以使用以教育为目的的资金。我同样怀念过去的大学,尤其怀念正常的日程、安静的校园生活,那和目前乱糟糟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我理解丹尼森夫人为什么总是强调,闲怡是教员们提高才智和专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明妮似乎也看法相同,于是同意搁置办小学的计划。

不过,我和明妮对修缮计划还是感到不安,因为学校的未来仍是个未知数,花这么大精力可能完全得不到回报。




三年前,我们学校决定给明妮修建一处房子,让她能在自己家里接待老师和学生。可是战争爆发后,资金短缺,她主动提出暂缓建房计划。有几位员工已经住上独家独户的房子,像牛津毕业的宗教和历史教授伊娃·斯派塞,目前她在武昌教课,一时回不来。她的房子被三百名难民住了半年,造成了些损坏。根据伊娃的要求,丹尼森夫人决定把房子修理一番。这个决定让明妮挺高兴,因为伊娃是她的朋友,曾经常托英国炮艇给她带来鸟饲料,还写信说,暑假里明妮可以借住她的房子。明妮跟我说过好几次,她实在腻歪了跟八十多个学生一起住在宿舍楼里,天天听她们的喧闹,还有早上六点的起床铃声。

一队工人来了,开始修缮伊娃的洋房,换掉房顶上的碎瓦,重铺了地板,修好漏水的管子,把玻璃窗用腻子重新腻过,屋里屋外也重新粉刷了一遍。一个星期后房子焕然一新,明妮兴奋地整理好行李准备搬家。她不在乎油漆的酸味儿,等不及地要睡到伊娃的大床上去。可是,下午在她就要运第一批家当时,路海来了,告诉我说,丹尼森夫人刚刚带着爱凤搬进那房子里了。我赶快去找明妮,通知她这个消息。她蒙了,非常生气。

南边一直在响着炮声,云彩镶上了红边,天际线仿佛在跳动。从昨天开始,城外一直在打仗。据说,共产党的队伍——因为纪律严明而受老百姓喜欢的新四军,在南京郊外活动,和日军交起火来。那天下午,三卡车日本伤兵被送回城里。我们还听说,很多日本妇女儿童正在撤离南京,这对占领者可能是个不祥的征兆。有传言说,日军就要放弃南京了,不过我们谁也不相信会有这种事。

那天晚上,我们拜访了丹尼森夫人。她情绪正高,热情地迎接了我们。坐在皮沙发上,我四下 看了看,这明亮宽敞的客厅真让人羡慕。屋里摆着雕花家具,一尊高高的明代花瓶立在门边。地板锃亮,刚打完蜡。嵌进墙里的书架刚刚新刷了漆,上边仍然摆着几百本伊娃的书。在这个地方招待朋友多漂亮啊!丹尼森夫人真幸运。我瞟了明妮一眼,她此刻一定妒火中烧,故意不跟老太太对视。

不知丹尼森夫人是不是一开头就盘算要搬进来。难道伊娃跟她也讲过可以住进这房子吗?不可能。伊娃是个仔细的人,不会犯这种错误。我应不应该告诉老太太,伊娃早就答应把房子借给了明妮呢?可这么说有什么用?明妮不可能把丹尼森夫人和爱凤赶出去。若能如愿的话,我希望她们很快就发现这个地方太孤单,离哪儿都太远,也许她们又会搬回公寓去。此刻我什么也做不了。

拜访过程中明妮一直闷不做声,而老太太则侃侃而谈洛克菲勒家族,虽然美国股票市场十分低迷,他们还是许诺,一旦战争结束,就给我们学校捐更多的款。可是,战争何时能结束?

丹尼森夫人得此新居太高兴了,以致开始每星期请几次客,还总是邀请明妮。明妮开始时还挺感激,但不久就对我说,老太太可能是在利用她的声望吸引来客。

怪不得丹尼森夫人在客人面前总显出一副对她好得不得了的样子。明妮对老太太的饭局越来越不耐烦,在丹尼森夫人不断的打扰下,她越来越焦躁了。

六月初,美国基督教联合传教会的莫里森先生同明妮接洽,建议她返回美国,给他们组织当副主席,负责教育事务。

“你觉得我该怎么办?”她问我。

“我要是你,我就接受。”

“要我离开,还真舍不得。”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她认真地考虑了好些天——这是一个摆脱这里所有麻烦的机会。她担心,尽管她还是会监管着为数不少的在华教会学校,可她因此就会远离金陵学院。去年夏天,她也得到过另一个机会——到纽约的金陵执行委员会去工作,尽管她拒绝了,她的朋友丽贝卡·格里斯特写信说,那个职位还空着呢,所以纽约也是明妮的一个选择。她渴望有机会再去使用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手里仍然捏着一张那里的校友卡。她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学校管理专业获得的硕士学位。

她考虑了很久,决定还是留在中国。她说不能抛下金陵学院,尤其是家庭手工艺学校的六百名穷学生,她们都把她视为自己的保护人。金陵学院已经成了她的家,中国已经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她给莫里森先生写了回信,声明自己对那个重要位置缺乏训练和经验;她离开金陵,会给吴校长的肩头压上更重的负担,她不能那样做;而且,一个更年轻、精力更充沛的人对那个工作会更合适,因为机构需要新鲜血液;还有,最重要的是,值此中国危难之时,她应该留在这里。简而言之,她不能中断事业,一走了之。她把她的信和莫里森先生的回信都给我看过,莫里森先生说,他理解明妮的决定并对这个决定充满钦佩。

随着暑假临近,部分教师计划到外地避暑。我们从爱凤那里听说,丹尼森夫人和她很快要去上海,从那里再乘船北上,到渤海湾的一个海滩去度假。这个消息让明妮很高兴,她相信,一旦她们离开,整个夏天她就可以住进伊娃的洋房了。

一整夜小雨时下时停,雨水使校园里枯萎的灌木和花草恢复了生机,却并不足以灌溉稻田,两个月前就该插的秧至今无法插下去。这个春季,农民们的年景很不好。除了干旱,战争的灾难仍在继续。白天里有大量日本飞机飞过,在城外投下炸弹。据说,游击队在南京周边地区十分活跃,不过日本人下了狠心要把他们赶走。整整一个星期里,都可以听到南边响起的炮火声。

几天后,丹尼森夫人和爱凤离开了南京,把本顺也带去了。那孩子还从来没有去过上海,所以无儿无女的丹尼森夫人想带他看看那个大都市。她是看着他长大的,挺喜欢他。

他们离去的当天,明妮就搬进了伊娃的洋房。现在整个房子都是她的了,让她兴奋不已,不过我第二天晚上去看她时,她说这地方让人感到有些与世隔绝。她拿不准会不会喜欢这里。





四十一


出乎我们意外,一个星期以后丹尼森夫人就带着本顺回来了。她的返回让明妮很尴尬,可是马上就搬出洋房,面子上会多难堪?

尽管有些慌乱,明妮仍然决定跟丹尼森夫人一起住在这里——爱凤没回来,自己去北方的海滨胜地会未婚夫去了。丹尼森夫人倒没有对此表示出任何不快,只是跟我们说:“这儿要做的事情太多,我最好还是不要走开,我就不度暑假了。反正我也习惯这儿的热天了。”房子里仍有她的私人用品,她几乎不必打开行李。

这么跟老太太待在一个屋顶下,每天一起吃早饭、晚饭,明妮很快就受不了。她感到没法这么度过整个暑假,就去市政府的旅行办公室申请了通行证。

通行证一个星期后下来了,她决定从上海去青岛,因为从上海乘船旅行比较容易。我们对她突然决定外出过暑假都感到意外。茹莲在家禽中心为她安排了一个野餐欢送会,请来了我和七位年轻教师。主食是粽子,用粽叶包住糯米,还掺杂了红枣、花生和火腿,包成金字塔的形状。用粽叶包,是要吸入苇叶的那种清香。除了粽子,还有蒸虾、炒菜和鲜枣。明妮很喜欢粽子,她把棕叶剥开,却不肯像我们一样去蘸碟子里的红糖,说她更喜欢天然的味道。桌子中央摆着一个玻璃罐,里边插了一束菊花和狗尾巴草,那花朵十分娇嫩,毛茸茸的,每一朵白色花瓣都开成个圆盘,中间是金色花蕊,发出淡淡的幽香。茹莲想得真周到,花是她特地叫老廖给剪来的。

昨夜下了一场大雨,天空被荡涤一新,格外明亮,几只飞虫忽隐忽现。茹莲没有邀请丹尼森夫人。明妮喜欢跟年轻的同事们交往,若是丹尼森夫人在场,明妮就吃不成安生饭了。这些天里,这两个人一碰到一起,老太太就露出一副得意的笑脸,也许在享受着她的小小胜利——把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