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闻学概论(第4版)-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盏奈;6缣ā⒌缡犹ㄔ蛑饕揽抗愀媸杖肜次帧K裕愀婵突撬兴接浇檎嬲囊率掣改浮T谥卮笪侍馍希蠖嗍接浇槎疾桓业米锕愀婵突в绕涫谴罂突В粗拇蠊尽K裕鞣降男矶嘈挛叛д叨技馊竦刂赋觯好浇橐宰约悍岣坏慕谀坷次苤冢缓蟀咽苤诼舾愀婵突А�
(5)迎合受众。为了吸引广告客户,提高广告收费,必须提高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这样,私营媒介的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必须不断追随受众的兴趣,加上私营媒介的机制比较灵活,所以节目更新很快,不断推陈出新。从总体上说,私营媒介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新闻力争迅速,报道面广,同时有大量煽情性内容。
(6)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私营媒体往往以“民众代表”、“舆论代表”自居。为了争取受众往往抨击政府的纲领和政策,尤其对政府的丑闻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揭露。由于独立负责,立场、观点不受政府制约,有些新闻、评论有一定的深度,有独到的见解。
2.公营媒介
以英国广播公司、日本放送协会和德国广播联盟为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公营电台、电视台(又称公共电台、电视台),这就是教育电台、电视台,以播放社会教育和少儿节目为主。公营台都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并受政府保护。西方目前还没有公营报纸。公营台的基本特点包括五个方面。
(1)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公共媒体既不属于私人,也不属于政府,而是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公营的管理机构或由政府提名,议会批准,或由原先的管理机构提名经议会批准。但公营台的管理机构一经成立,就独立运作,不受政府的领导或控制,从办台方针到财政预决算,节目制作、播出,都由管理机构最终决定。
(2)半官方机构。公营台名义上是独立的,但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公营台本能地偏向政府,本能地反映政府立场,在某些枝节上的批评,也是“小骂大帮忙”。当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公营台也会和政府对着干。例如BBC,一般情况下都忠实地反映、鼓吹政府立场。但在2003年7月初,连续播出英国政府要员伪造情报,欺骗议会和公众以赢得出兵攻打伊拉克的支持的新闻,甚至指名道姓指责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给当时声望日益低迷的布莱尔工党政府以沉重打击,引起了与政府的公开冲突。其实,BBC敢于向政府叫板,也是因为布莱尔政府民众支持率已持续下跌,BBC为争取公众,不得不在此事上和政府划清界线。
(3)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公营台的财源主要依靠收取受众交纳的收听、收看费(或称执照费)。视听费由政府邮政部门代收。
(4)强调对公众负责。正因为公营台以受众的视听费为主要经济来源,受众成了公营台真正的衣食父母,再加上近几年公营台都受到来自私营台的强有力挑战,所以,公营台特别强调对公众负责、为公众服务。这就决定了公营台节目的特点:重视新闻、服务、社教类节目;新闻重视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基本不播煽情性内容。公营台一般都重视受众调查,试图根据受众要求来更新节目。但公营台面对的两大难题是:多层次的受众常常对节目提出截然相反的要求,一台难调众人口,使公营台莫衷一是;当受众的观点和政府立场鲜明对立时,公营台左右为难。
(5)不播广告。公营台以受众的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所以,公营台在节目中一般不播商业广告;有些国家,像丹麦、瑞典的公营台虽然也插播商业广告,但数量极为有限,且基本上都是与教育文化有关,像购买电脑、新书,介绍新电影之类。
3.国营媒介
除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介都属国营外,西方发达国家也有一批国营的新闻媒介,其中以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电视一台、二台、三台,以及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最具代表性。国营媒介的基本特点包括三个方面。
(1)完全信赖政府。国营媒介的领导由政府任命,工作方针由政府决定,经费全部或大部分来自于政府提供。
(2)政府的宣传机构。国营媒介自觉地站在政府立场上,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方针政策。
(3)节目严肃但呆板。国营媒介以新闻、言论、教育节目为主,娱乐节目强调健康。节目内容很严肃,基本上没有诲淫诲盗的内容。但国营媒介内部缺乏活力,层次多,所以,节目更新慢,形式呆板,且职工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很少有创新。
二、从国家制度上看
1.以中国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如下——
(1)新闻媒介作为关系国计民生、攸关国家安危的部门,一般都属国家所有,不容许出现私人垄断,更不容许敌对阶级分子办新闻媒介。
(2)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必须讲究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始终是新闻媒介追求的首要目标。
(3)新闻媒介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党委确立新闻媒介具体的编辑方针。
(4)党和国家从多方面支持、扶植新闻媒介。
2.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媒介
其基本特点如下——
(1)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政党(无论是在台上的执政党还是在台下的反对党)和政府,基本上没有自己直接控制的新闻媒介。当然,这决不意味着政党、政府不从事宣传,而是借助各种媒介进行巧妙、灵活的宣传。
(2)除美国以私营独占媒体外,西方其他发达国家都存在着私营、公营并存的格局。从近10年的发展趋势看,新闻媒介私营化在加强,新闻媒介私营的比例在上升。
(3)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杂志可以自由创办。电台、电视台的创办却往往需经严格审查。不过,只要资本雄厚,一般都能批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真正的新闻自由属于大资本集团所有。
3.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的新闻体制复杂多样,其基本特点如下——
(1)一般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新闻媒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而且除少数国家外,多数国家随着政府更迭,不同政府实行不同的新闻政策,新闻媒介的所有制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2)新闻媒介大多数有一定的政府或政党背景。
(3)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发展成为最优先的目标。所以,新闻媒介一般都会把国家发展尤其是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作为优先考虑的目标。
我们虽然可以把世界各国的新闻体制分成几种类型,但即使在同一社会制度、同一类型内,新闻体制也有许多差异。世界各国新闻体制都是从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由它们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决定,同时也受到它们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第二节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在第四章我们曾讲过,报纸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因为当时威尼斯是欧洲经济、贸易的中心。但16世纪以后,随着地理大发现,威尼斯远离新的运输航道,经济逐渐衰退,而处于有利地理位置的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崛起成为经济强国,这一地区随之成为世界新闻事业最发达的地区。17世纪以后,英国又取而代之,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世界的新闻业中心也转移到英国。到19世纪后期,美国的经济实力赶上英国,美国的新闻事业迅速发展,其规模也很快超过英国。
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新闻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据1998年数据统计,按平均人口计算,每一千人,拥有报纸数的排名依次是:第一挪威,588份;第二日本,580份;第三芬兰,455份;第四瑞典,430份;第五英国,314份;第六德国,306份;第七芬兰,305份;第八美国,209份。电视机每千人拥有数量,第一美国,1116台;第二德国,410台;第三英国,400台;第四法国,370台;第五意大利,345台;第六日本,220台【2】。而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新闻事业相对也比较落后,目前全世界尚有50个国家或地区没有日报,绝大多数是经济比较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10个最不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的电视机平均不到5台。这说明,世界各地区的新闻事业总是如影随形地跟随着经济实力的兴衰而兴衰,生产力水平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
(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人们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需要日益迫切。这就大大刺激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必然使读者群越来越大。
(3)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厚的企业,这就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4)同时,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的物质手段。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加速运用到新闻事业上来,新闻手段日益现代化。
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因此,当我们构想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时,必须从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出发。脱离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去构想新闻事业的发展,那只能是一种空想。
第三节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在大众传播工具的发展过程中,广播的产生曾使人担心报纸存在的价值,电视的产生又使人担心广播的生存。像广播、电视发展较早的美国,就在新闻界出现过这种心理。《美国新闻史》一书写道:电台的产生使报纸产生恐惧,只十来年工夫,其广告收入已和报纸不相上下,威胁着报纸的生存。电视产生以后,当时许多观察家说,电视宣告了电台的死亡【3】。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1975年和1945年相比,美国在电视台、电台迅速发展的同时,报纸也在稳步发展【4】。参见下表:
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从1979年到1999年,在收音机、电视机拥有量成倍增长的同时,公开发行的报纸从400多家增加到2200家,期发行量从4500多万份增加到1。8亿份。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受众对于三种传播媒介的爱好程度,或者兼而有之,或者各有所爱。在中国,三种传播媒介在受众中的影响平分秋色。从职业上看,干部、知识分子多喜欢读报,而工人、农民比较喜欢听广播、看电视;从文化程度上看,文化水平越高越喜欢读报;从年龄上看,中青年人喜欢读报,少年儿童、老年多偏爱广播、电视。
报纸、广播、电视能够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短处,不能相互取代。而这种特点是由三种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各自所采用的媒介所决定的。
1.报纸的特点
报纸以印刷文字作为媒介。这决定了报纸的长处:①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可作为资料长期保存;②选择性强,便于读者自由安排时间、自由挑选内容来读;③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纵横数万里,上下数千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的描绘到本质的揭示,从人的外表到人的内心活动,都可以跃然纸上。但和广播、电视相比,报纸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故而新闻时效性差;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电视、广播广泛;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2.广播的特点
广播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这决定了广播的长处:①传播迅速,时效性强。电波传播速度为每秒钟30万公里,这使广播可以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同步报道。广播电台如果作现场报道的话,世界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可以同时收听到新闻现场的情况。②渗透性好。在传播过程中,电波不受空间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传播的范围大,可以“无限发行”。③对象广泛、群众性强。收听广播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从大学教授到文盲,都可以听广播。④感染力强。广播的语言和音响生动活泼,具有文字无法代替的感染力。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广播也有其天生的不足:一瞬即过,过耳不留,使受众难以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推敲,难以一边收听一边思考,听众的注意力只能被迫跟随广播;听众必须按照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3.电视的特点
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为媒介。这决定了电视具有广播所具有的一切优点,而且还有独特的长处:①强烈的现场感。电视把视觉形象和音响、解说结合在一起,把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接展现在受众眼前,受众所看到、听到的,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过去正在发生、现在正在发生),从而使受众更感逼真。②亲切感。观看电视大多是在家庭范围之中,面对小屏幕,观众感到自己仿佛在和电视上的人物作面对面的交流,仿佛自己身临其境,参与新闻事件。这是报纸、电台都难以达到的境界。③简洁明了。尽管语言是丰富的,但和现实生活相比,语言毕竟是贫乏的。许多复杂的场景、精彩的镜头,千言万语有时也难以言尽。但电视却把受众带到了现场,短短一两分钟的画面,受众就明白了、理解了。但电视同时有它先天的不足,它除了有广播所存在的缺陷外,还有突出的不足之处:电视的视觉性同时带来局限性,长于报道外在的看得见的动态新闻,而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4.互联网的特点
(1)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
报纸传递新闻,通常是以天为单位的,受出版与发行时间的制约极为明显。广播和电视播报新闻,虽然比报纸要快,但仍然要受播出时段的控制;尽管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直播,但为此所需的准备工作往往费时费力,只可偶尔为之。
相比之下,网络在传播时间上有明显的优势,能够轻易做到随时发布新闻。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尤其是突发新闻报道上打响第一炮的,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而是网络媒体。
(2)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由于受到传播能力和市场利益的制约,报纸、广播和电视通常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产生有效的影响,而网络则几乎不受这种限制。一家新闻网站能够让全世界的网民都成为自己的受众,也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竞争对手轻而易举地争夺你的受众。比如在中国,或许只有极少数人能读到当天或者迟到几天的纸质的《纽约时报》,而纽约时报网站不但可以提供详尽的背景材料,还可以随时刷新播出的最新消息。新闻网站能够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让受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要求选择信息渠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