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亦舒传奇-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亦好在这里又一次表明了她的女性主义立场。她让靳怀刚留在了地球,外星人便成了地球的异乡人。
他失去了优裕的物质享受,而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这于他是值得的,换了祖斐那就不行,即使思念故乡,可以抬头看星,但何处是故乡?
这段爱情也就变得好事多磨。曾经有一度,他们互道珍重,友好地分手。夜阑人静的时候,祖斐坐在露台看星,坐了一夜,始终不知道,哪一颗星星属于怀刚的。
生活渐趋正常,谁都以为祖斐已复原,只有她知道,自己的心里有一块小小的地方,依然在疼痛着。每到周末,她都会到初通怀刚的酒吧去喝酒,然后题整个星期天。
不知多少日子过去了,又是一个周末的黄昏,祖斐和朋友到酒店品尝好白酒。这次刚好又卖出最后一瓶,祖斐有点火。这时,又有人让出喝剩的半瓶酒。她向角落看去,远处又站着一个人。那人正是靳怀刚。
大团圆的结局。
透过这个结局的表层,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男女平等的思想以及她对男性的悲观态度。
想想沈培对怀刚说的话:“…抑或大男人作风摆不脱,非要祖斐迁就你不可。”就可以知道作者对男女不平等的传统思想的愤愤不平所以,故事的最后,天仙配中的角色调换,由“出嫁”变成“人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祖斐的选择,也有亦舒的深意在,在靳怀刚之前,她曾与程志新和郑博文走在一起,终因找不到一种深刻的依恋而告分手。
靳怀刚给她的感觉完全不同,不仅是英俊潇洒,更重要的是他的内涵:为人友善、温和大方、体贴周到、慷慨无私,都是前任男友所难企及的。她爱上怀刚无可厚非。
但这是不是也由此说明了亦舒所抱有的一种观念:现实生活中已很难找到理想的男子汉。男女关系的超稳定结构,必须是天仙配的模式?
这自然是赋予爱情以一种全新的结构状态。但对于现实来说,这毕竟还只是一种理想探寻。
也正因为不能实现,才更迷人,是言情小说从老调子吹出的新音。
亦舒传奇……归途
归途
没有下一次了,他内心闪过一丝喜悦,他若不救自己,永远无人救他。
亦舒《美娇嫔》
亦舒通过她的人物的口,说出了人的三个基本愿望:
“在生活中,你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爱。”“被爱与爱人,很多爱。”
“第二希望得到什么?”
“钱”。“足够的钱。”
“还有其他的吗?”
“健康。”
很现实,也很真实。
外表再强硬的人也渴望爱,渴望被爱。早晨的阳光淡淡地照在爱人的脸上…足以抵得钻石黄金。
无爱的人生是多么乏味的人生,有的甚至就此酿成悲剧。
《没有月亮的晚上》的海媚,无非就是在祈求一点爱吗?但无论是她的父亲,抑或是她的所谓的丈夫,还有她的情人,都没有好好地倾听她的心底的声音。
海媚便一直生活在黑夜中。
现实生活中最悲惨的情境莫过于,一个人的敌人就是他的亲人,但它却是悲剧的最佳情境。
海媚也是如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一样“一级一级,走进没有的光的所在”。
她的存在方式是以毁掉自己的青春与正常的生活为代价。
如若没有现代。动理学的基础,至多把海媚描写成一个问题少女便要搁笔。
但亦舒却把黑暗中的海媚的盼望和挣扎写得如此的如履薄冰,堪堪就要陷落到底,但于其中又还透露出一丝光线。
作者有意如此震撼读者,我们的感觉也就不是幻觉了。
千疮百孔的感情,渺小、气恼、为难的生命。婚姻不过是无休止的妥协,人生竟可以如此无聊空虚。时光可不管它,一样的如流水般的逝去。
从十六岁的那年,因为父亲的仇恨,因为继母的刻毒,海媚一剪刀插过去之后,她就已失去了白天。
婚恋面纱下是如此的可笑与龌龊,亲情又是如此的脆弱与不堪。因为生母对父亲的背叛,所有的罪孽便加诸于一个小女孩身上。
文明被愚昧吞噬了,海媚父亲对前妻的仇恨,让人对人性心理暗角的恐怖状态不寒而栗: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毁了女儿,毁了后妻,也毁了自己。
海媚从父亲的手上转到了另一个男人的手上,陈国维并不是她的正式丈夫。在替她打伤害继母的官司时,把她收容到自己身边。
他就喜欢幼稚无知却青春亮丽的女孩子。
他的心灵已衰老,除了相信风水,补品之外,他还要用年轻的生命去振作。
所以,他始终不肯让海媚长大,老想着海媚当年的模样:
“当年你是那么漂亮,一头天然卷发,象牙般肤色,嘴唇像花瓣……真的绝无夸张。我马上站在你那边。你,白雪,她恶后。”
但是,十年过去了,海媚长大了,他却一直不肯去了解她的内心,任由海媚一直在黑暗中生活着。
人与人交流的难题,很多时候是人自己设置出来的。海媚只想在他身上得到一点成熟的爱,但他,就是不懂得如何爱一个成熟的女人。
海媚本来就不是她的正式妻室,倘若连这一点情分也没有,他们根本就成了陌路。
但海媚是不甘心的,在遇到朱二时,她尚在挣扎,她以为还可以摆脱黑夜,走进白天的正常。
她甚至已开始尝试,她以为她在朱二那里,找到真正被爱的感觉。
正如另一个角色安演所说的,女人的要求其实不算很高,但是:
“上一次丈夫把你看仔细是见时,上一次你们把臂谈心又是几时,他有没有再次赞你的皮肤,他有没有关心你的哀与乐,你有否注意他打球次数增加到每周五次,而且不需要球拍运动衣?”
海媚听到这话,心里又酸又痛,如同鼻梁被打了一拳。她从来没有被爱过,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
朱某是一个很会“玩”的人,而像海媚、玛琳这样寂寞的女人又那么多,他一个个向她们下手,得到了便也过去了,他并不要她们的心。
只有海媚执迷不悟,她不想遵从游戏规则,皆因她实在需要爱。
她一天天等在朱二会出现的地方,她不肯退出。
忽然如失去一切自制力及理智,她向一条炽热的毁灭之路走去,毫无目的,毫无希望。
敌不过她的鬼魅般的守候,朱二终于出现。
海媚被带到一间空屋子,她马上明白,心中十分的感慨沧桑。
十年前,陈国维就是这样把她带人陈宅,而朱二的这一套,又不过是旧戏重演,环境与时空更加不堪。
海媚即时清晰的说“不”。“我如搬进来,不是开始,而是结束,我不要结婚或是同居,我只想被爱。”
她不需要这样的归宿。做情人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无爱的婚姻也吓怕了她。
但他们却一点机会都不会给她。所有人都终于露出了最丑陋的一面。
没有人能救她,她曾经自救,却那么的推心裂肺。何处是归途?
《没有月亮的晚上》,依然是以“我”的内视角去讲述故事的,但整个故事构架有放弃旧有的故事秩序,建立一种新的讲述方式的努力。
故事里面又有故事,有着明显的现代技巧的运用。
我们更多是在海媚跟心理医生周博士的谈话中知道她的无爱的故事的。
神秘和命运盘桓不去,而时空又仿佛被冻结,不去刻意经营,读者也仿佛忘记了这一切。最后幻觉的打破住往由作家亲手操作。
不能在白天生活,只能在黑夜游荡,海媚也知道这样不行,所以她去找心理医生。
故事就在一问一答中露出了清晰的脉落。
少年期的创伤,成年后的落寞,都是在那间小小的诊所里消长起伏,演奏着复调的旋律。
这种方式很有新意,透过人物的眼睛看世界,经由作家的目光观人物,那群人的生活,就通过日常生活的一幕幕小剧活跃地演出下来。
海媚也许可以理解周博士说的话,“我们心底,总有一个黑色的,小小的,不为人知的斑点”。但那是理论上的,她寂寞至极,只想有个人说说心里话,有个地方可以去小想一下,并没有介意周博士的热情背后的动机。
在无爱的生活中,周博士是身处幽暗的她拼将全力握住的一给阳光,微弱又执著地哺育着她的精神园地。
但没想到周博士那个“不为人知的斑点”是那么的大,令她无比的张惶。
“我无限失望地看着她,神色十分厌恶,真没想到她会有这种瘫好,世界竟不再有正常的人了。”
周博士原来是同性恋者,对她好,是因为看上了她。
而海媚,却一直把她当作阳光,代表希望光明理智,一切美好的东西。“但今晨她却把自己拉到与我同一地位。”
左冲右突,海媚依然陷在黑暗的泥潭里。
结尾是这样的:
太阳落山以后,遍地银光,夜温柔如水,抚平任何创伤忧虑,属于白天的留给白天,没有人再会记得日间发生过什么。黑夜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样,只要等到夜里,一切不用烦恼。
哀莫大于心死,海媚已没有了心,她今后的生活,无异于行尸走肉。
也许石孝文比海媚要幸运一些。
石孝文是镶娇哪里的主角。
他和海媚,大约也可称得上是同道中人,他们一个是别人的情妇,一个是别人的午夜牛郎。
所谓午夜牛郎,其实就是男妓,人们给它这么优美的名字,恍惚间也许会令人想起那个有关七夕的神话,想起那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相思。可惜,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午夜牛郎为的是钱,而不是情。
曾看过达斯廷·霍夫曼的电影《午夜牛郎》,那是好莱坞有限的几部悲剧之一,一样让人受不了。
即便是石孝文,起初为的也是钱。
他要为母亲担忧,要供妹妹读书,据说这一行收入多,便一失足成千古恨。
也许有人会是自愿的,但石孝文却不是,对卖笑生涯,他一直厌倦。
找到一个适当的机会,他终于回头是岸,因为他也知道,他所走的路是一条迷津,谁要是误堕其中,那将是九死一生。
耻辱是深深烙在心底的。
石孝文淋浴的时候,总是仔细洗刷,像是想把过去的所有伤痕污垢洗净。
但那是没有可能的事,它们总会在那里,无数疮疤,癫痕,让他一次次痛苦不堪。
没有谁保护过他。或者说,没有谁教过他该怎样做人,他在黑暗的日子最感到安慰一件事,是他保护了妹妹。
何况,他已逃出生天,他还留有灵魂。
不是不庆幸的,他曾见过若干前辈,老了,在夜总会门口替人开车门,在厌恶的眼光下讨打赏,抓住有限钞票,急往街角找毒品……
他为此发过毒誓,他宁愿死,也不要沦落到那种地步。
最后当真是“悟”了:人活着,要像个人!
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
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情义,以及利用财富去达到精神上的满足。人的富有实际上应该是人的心灵中某些高贵品质的展现。
林清直就曾经说过:
追求真善美圣,不是在印C外找一些可肯定的东西,而是在追求更高、更深、更远、更大的自我,若能使那个自我开启开来,则不论是庙里的和尚,或浪子、妓女、花花公子都有追求真善美圣的立足点,他们同样可以找到清净光明无碍的生命。只是他们可能要通过不同的历程与方式去追求,去通向生命的真实……找不到真理是有自己的问题,不是人生中没有真理。因此,我相信人人的生活都有‘悟’,找不到悟的人,恐怕要鄙俗地过一生。从来不知道自我潜藏了极大的可能,那么,一个人永为浪子、妓女、花花公子,这样的生活不是十分可悲吗?诚哉此言。也许,亦舒悲天悯人的心怀,也体现于此。
亦舒传奇……亦舒的抒情世界
亦舒的抒情世界
这里精选了亦舒九篇散文和两篇小说以供读者鉴赏,同时也可让读者对于本书的论述,对照作品加以判断。
我的偶像
再也没有人,偶像有我这么多的了。
我崇拜鲁迅、崇拜曹雪芹,崇拜张爱玲。我崇拜米罗,崇拜毕加索,崇拜克里,崇拜蒂模格里安尼。我崇拜占士甸、BB。还有卜狄伦、钟拜亚丝、披头四。差点儿给忘了李察里斯特、罗渣华汀、维斯康蒂、和路迪士尼。
还有玛莉部特、曲姬、维露丝嘉。还有查尔斯M虚路斯。还有尊F肯尼迪,还有爱因斯坦。
崇拜这么多人,偶像这么多,真是够满足的。知道世界上竟有这么多大本事的人存在,也是可以值得快乐的。
凡是做人,地位越低微,能力越弱,越是享福。
想看报纸,自然有人会辛辛苦苦的去办,我等既没有能力做社长,只要每天坐着付出几毛钱便可以了。
既知自己低能,便太太平平的坐着崇拜别人,一生过得不知有多平安、稳定。他人当作普通的,我都崇拜。能力有限,赚到钱过生活,偶然还可以买点自己喜欢的物事,已觉得很好。
胸无大志,庸庸俗俗,得过且过,也是福分,这是生成的。爱因斯坦既有那副脑袋,难道能容许得他做个小学教师吗?其实即使是小学教师,也过了一生,也许还比爱因斯坦少点麻烦。
一个人跑到了最高处,不知是什么滋味。譬如做亿万富翁、总统这些,有趣一定蛮有趣,可是人总是人,超不过三个空间,总是二只眼睛一只鼻子,到头还是一场空,还是平凡点算了,少操一点心事。
快点多找几个偶像吧,崇拜这个崇拜那个,讲起来,几亿亿的人都比自己好,个个都值得佩服,自己的担子,忽然之间会得轻了起来,做人也显得有意思了。
小说,必须承认是假的
我是写下三滥爱情小说的。
写小说写多了,会出个大毛病,就是久而久之,把假的当了真的,以为自己有安排命运的能力。看看字里行间的男主角,都是最潇洒够水准的,女主角又可爱又得人疼,加在一起,轰轰烈烈的恋爱,不知道多有趣。
而且故事发展,又受本人控制,可以起死回生,临到结尾一千字,再叫哭哭啼啼的两个人和好如初未迟。似乎天下没大不了的事,反正心情好,主角就生活得好了。
迷迷糊糊的写了这些玩意儿,忘了世界是世界,事实是事实,那个很漂亮的男孩子并不是小说人物,想控制他除非去学下蛊惑,否则一点也没用。
这时候倒是很痛苦的,不觉得自己没道理,反而怪人家莫名其妙,都是写小说受的毒。
这小说嘛,跟演戏一样,使人与现实脱了节,不相信真的,反而对真的发生兴趣。写文章的时候不投入,当然稿子是不知所云,专心起来,又犯这个大毛病。
写完之后,脑子里还在想那些故事。结尾该如何如何,当中该如何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