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辛亥大军阀-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现在的他依旧被阻挡在镇江之外。继续这么拖下去的话,恐怕燕京的老头子就该生气了。
曹锟赶到压力的时候,第五师靳云鹏也不好过。他比曹锟要倒霉一些,虽然他在二十三号那天顺利的拿下了南京,但是后来在溧水方向的时候却是遭遇了国民军第一师和第七师的联合阻击。
北洋军第五师的战斗力虽然不弱,但是马成和林肇民手下的两个师也不弱,加上国民军的第一师早就在溧水挖好了工事等着北洋军来进攻了,第一天进攻的时候,就让靳云鹏的第五师就是损失了数百人之多。
出师不利之际,偏偏靳云鹏又倒霉的很,后方炮兵团往前线移动的时候,被国民军的航空部队侦查到了,然后马成果断的派出了侦查骑兵营进行快速迂回突袭,虽然只有三百多人的骑兵,而对方的北洋军第五炮兵团也有着一个营的步兵护送,但是在行军的过程中被这三百多骑兵突袭的情况下,第五炮兵团损失惨重,被国民军的侦查骑兵营破坏了足足将近十门的火炮,在北洋军的骑兵部队紧急赶来增援后才算是保住了剩下的火炮。这一场意料之外的突袭让北洋军第五师损失了不少的火炮力量,以至于让第五师在后续的作战中所得到的火炮支援略有不足。
后续在溧水和国民军第二师以及第七师对持的时候,靳云鹏感受到了兵力上的劣势,不断的收缩部队以避免让国民军各部突破消灭。
当国民军和北洋军在镇江以及溧水打的热热闹闹的时候,蔡锷也在十一月一号抵达上海,并且一到达上海后就是邀请陈敬云前往上海和他会谈,同时还请孙文也去上海。
收到蔡锷的邀请后,陈敬云考虑了一番,而后道:“既然都来上海了,总得见一见才是!”
陈敬云之所以去,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上海的华界就掌控在国民军手中,现在的上海已经算是国民军的地盘了,要是自己连在自己的地盘上都不敢去见蔡锷,这传了出去国人还不得笑掉大牙啊,上下国民军十余万将士怎么看待自己。
陈敬云既然决定去了,那么下面的相关人员就是快速行动起来,林成坤亲自率领警卫师一个团为陈敬云进行护送,然后军事调查局的陈彩也在上海地区展开大规模的行动,逮捕消灭一些国民军的反对势力,以确保陈敬云前往上海时的安全。
陈敬云要去上海和蔡锷见面,这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众多报纸上推测着此事的前因后果,并且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有些人猜测有蔡锷来劝陈敬云息兵的话,那么这一场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月的苏南战事会停止,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新一轮的南北和谈。
不过这些人的想法还太早了些,国民军和北洋军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并不是双方的领导人脑袋发热,更是陈敬云或者袁世凯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就能够开始或者结束战争的,这已经是涉及到两个军事集团的利益争端,再没有分出胜负或者到达一个临界点之前,他们不太可能结束掉战争。
比如按照现在的状况,国民军是想要守住镇江,并拿下南京,然后依靠长江来完成其战略防守的整体战略,而北洋军呢,是想要拿下镇江,并且在苏南地区牢牢的插下这南京和镇江这两个钉子,为曰后北洋军大举南下取得基础。
所以说在没有出现重大变故之前,双方之间的战争之前不会因为孙文的调停而结束,同样不会因为蔡锷的调停而结束。
十一月二号,陈敬云在杭州乘坐专列奔赴上海,同行的除了他的个人卫队外还有一个团的警卫师以及众多的国民军高级将领。
而就在这一天,湖北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黎元洪把湖北军政斧的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以及将校团的团长方维抓捕,抓捕过程中两人持枪反抗被下令击毙,这事黎元洪要是做的隐秘和巧妙一些的话根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关键的是这事很快就被报界给捅了出去,外界很快指责黎元洪杀害革命元勋。随后,已经被黎元洪整编为三个师的湖北军队在部分原共进会军官的带动下发动兵乱,乱兵攻入了黎元洪的都督府,黎元洪带着卫队逃离都督府后指挥效忠于他的部队开始镇压兵乱。
就这样,当江苏那边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湖北又乱了,而且这个乱并不是外界引起的,而是湖北军政斧的内部矛盾所导致。
第一百九十七章 湖北动乱
和南方诸多起义省份一样,湖北方面也是有着巨大的内部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武昌起义时,当时的共进会成员带领着新军士兵发动起义后,为了拉拢湖北境内的新军士兵,同时为了保证起义能够持续下去,所以当时并没有选择没有什么名望的革命党人当都督,而是用枪逼着黎元洪这个新军高级将领当了都督。
起先黎元洪自然是不愿意当这个造反都督的,革命党人纵然逼着他当了湖北军政斧都督,但是他是置身事外,什么事情都不管,但是后来随着形势慢慢变化,共和大局慢慢确定下来后,他的心思也就起了变化,开始积极参与湖北军政斧的事务,后来的南北和谈中更是积极发声,一举把自己塑造成为革命先锋,而凭着这个政治资本他成功的当选了副总统。
而在湖北内部,他也是开始整合属于自己的力量,为了能够掌控军权,南北和谈后他把湖北在辛亥革命时期编练的八个参差不齐的镇重新整编,美曰其名是响应中央政斧的裁军主张,把八个镇缩编为五个镇,过了几个月后湖北效仿其他省份以及北洋军进行镇改师,黎元洪又将五个镇重新整合,最后编成了三个满编师,基本上是把原来胡乱招的老弱都给剔除了出去不说,还把一些大批革命党军官给压制了下来,提拔了大批效忠于他的军官。
这一个过程历尽了民国元年的大半年时间,黎元洪虽然做的巧妙并没有太多公开的反对革命党的行为,但是这个过程中依旧和革命党人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尤其是张振武和方维更是对黎元洪不满,多次扬言要把黎元洪赶出湖北军政斧,以便还湖北军政斧一个彻底的革命环境。
这样的情况下,双方的矛盾慢慢加剧,八九月份的时候黎元洪曾经和袁世凯小小的密谋了下,准备让这两人北上,然后借袁世凯的手来杀掉他们。但是这两人并没有乖乖北上,所以让这一计划并未成型,而这两个月来革命党人在这两人的带动下已经多次公开和黎元洪发生对抗,而且孙文和黄兴等人也多次公开发表言论支持张振武和方维。
黎元洪最后实在不打算忍下去了,通过一番准备后动用宪兵和警察抓捕了大批的革命党人,其中抓捕张振武和方维的时候,由于这两人反抗而被直接击毙。事实上,这就是黎元洪的一次清洗行为,抓捕的不但有这两人,还包括了大批的革命党人,本来清洗这种事如果做的隐秘些的话即便被人骂几句只要能够控制局势的话也没什么,但偏偏黎元洪没控制住局势,这事让报界给捅了出去,闹的沸沸扬扬之际,湖北的革命党人自然不甘心坐等被抓,要知道他们手中也是掌控了不少军队的,所以一声高呼之下,湖北陆军三个师当中都有部队参与了兵乱,直接杀进了黎元洪的都督府,迫使黎元洪逃离。
紧接着,黎元洪就是指挥着效忠于自己的部队开始镇压革命党的人部队,这一场兵乱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效果,甚至有那么两天里报纸上天天说着湖北的事情,有些支持革命党人的报纸甚至声称这‘二次革命’,反而是把苏南地区的国民军于北洋军之间的战事给忽略了。不过也是,国民军和北洋军打仗的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苏南局势都已经紧张了一两个月了,人们看多了也就麻木了。
报纸铺天盖地的报道着湖北那边的局势,国内各军阀也是纷纷对湖北局势表示了关注,首先是相邻的湖南最先做出反应,谭延辏岛隙院钡木质坪芄刈ⅲ⑶胰八道柙楹透锩橙怂揭3挚酥疲丫酱锇不盏幕菩朔⒈硌月郏坪敝夷耸枪谥觯σ笏酵V苟遥⑶页迫绻な奔湮薹ㄆ较⒉⒙业幕埃不辗矫娼崤沙鼍忧巴薄�
这些人的言论如果还可以无视的话,那么刚到达上海的蔡锷的话就有很多人关注了,蔡锷先是狠狠的批判了黎元洪抓捕革命党人的行为,称之伤害了全国人的心,然而却更加猛烈的批判湖北的革命党人不顾国家大统的局面,擅自发动战争已经损害了整个华夏民族的利益,说如果随便什么人都不满就带着军队发动兵乱的话,中国何时才能真正统一,现今中国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需要各方准照法理来解决各种问题,任何人发动内战都是他蔡锷所不希望看到的。
这番话明里是说湖北的黎元洪呢,但是有心人对比一下就知道在影射陈敬云。虽然没有明确说,但是已经透露出来蔡锷对陈敬云的举动是相当不满了。
对于蔡锷的言论,陈敬云听罢后只是一笑而过了,对这个人虽然还没有见过,但是通过对他的多次言论来看,陈敬云对他多少也有些了解了,这个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中国能够和平统一,他自己也不贪权,云南都督一职说辞职就辞职,这种举动放眼整个中国,除了他没有别人能够做出来了。
如果说南方各个军阀都有他这么高尚的话,那么中国和平统一不是梦想,强国富民的道路也会越来越通畅。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和他一样高尚的,他蔡锷能够放弃权利,可其他人就办不到了。
这样的一个人是值得敬佩的,值得赞扬的,值得恭维的,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历史上最后面对国内分裂的局面只能吐血而亡,倘若当年他不是反对孙文而是和孙文联合起来支持二次革命的话,也许他的结局,中国的结局就会很不一样。
十一月三号早上,一路上走的很慢的陈敬云专列终于慢腾腾的抵达上海市区,而在陈敬云的专列抵达之前,警卫师的两个团昨天就已经进入了上海市区,并且已经从原来的第四师部分部队手中接过了上海的防务,并且在铁路沿线派驻了部队,防止陈敬云的专列遭遇袭击。陈敬云的专列之所以走了那么久,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给警卫师提前进入上海留出一定时间来,总不能在警卫师还没有抵达上海的时候,他的专列就已经到达上海了。
上海南站此时是人山人海,多达数千的民众聚集在这里等候着陈敬云的专列到来,试图亲眼目睹这个中国最有权势之一的年轻军阀。在普通民众的印象中,对陈敬云的印象只是报纸上很模糊的黑白照片,基于现代的摄影以及印刷技术,甚至他们都分辨不出来陈敬云到达长什么样,而更多的印象则是来自于报纸上大段大段的文字描述。
现在的国人们对陈敬云的认知多数只是集中在表面上,比如知道他很年轻,出身于富豪世家,有着留学曰‘本的经历,辛亥前是福建新军中的高级军官。而辛亥后这个人就几乎传奇版的崛起,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彻底掌控福建,然后短短一年内就手握闽浙两省。而对于更具体一些的情况则是一无所知的。
等候在这里的除了一些好奇的人们外,还有大批的记者们,这些记者基本都是经过了筛选的,也只有闽浙两省内的几家报纸的记者才能靠近陈敬云进行采访之类的,并且除了少数几个特许的摄影师外,禁制任何人拍照,这个同样是为了安全起见。陈敬云可不想镁光灯闪起的时候不知道从那个角落里射出一颗子弹来。
除了这些人外,还有上海市政斧的一大批高级官员们,国民军进驻上海后为了舆论影响以及上海本地的稳定,并没有撤换原有的上海市政斧,而是保留了上海市政斧,准备等局势稳定了以后再做变动,当然了,大体上不改变,但是财政却是和陈敬云控制的其他地区一样,国民军筹饷处第一时间就派出了税务官员抵达上海接管上海财政系统,并着手进行上海的税制改革。
官员外还有大批的国民军军官,这些多数是第四师原本留驻上海的军官以及警卫师先前抵达的军团们,军官之外,还有大批大批穿着绿色军装的国民军警卫师士兵。
另外,还有一大批军政要员,士绅富商,德高望重的一些人以及部分社会名流,其中还包括了几个名扬上海滩的交际花。
这些人林林总总加起来好几千,几乎把上海南站给挤了个水泄不通,不过在众多国民军的持枪维护下,场面还算保持了平静,并没有发生什么踩踏伤人之类的事情。
负责现场,维护秩序的是警卫师副师长俞若飞,他在昨天就已经连夜带着部队抵达上海,随后指挥部队接管火车站附近的防务,清理上海南站附近地区的脏乱差局面,总不能让陈敬云来到上海后下车一看遍地污水满街乞丐不是。
这些工作都得俞若飞一一来做,丝毫不轻松。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上海之行(一)
“情况怎么样了?”俞若飞问着身边的一个警卫师上校,这个警卫师上校名为陈景飞,警卫师第一团团长,也就是当初在杭州战事时,和徐镜清同时晋升为上校团长的两人之一。当时徐镜清就极为看不起这人,认为他是只是靠了和陈敬云的私人关系而已。这说起来其实没错,陈景飞乃是正儿八经的陈家子弟,陈敬云的远方堂弟,虽然辈分已经远了,但是依旧掩盖不住他和陈敬云那微妙的亲属关系,福州起义后,他和一大批的陈家子弟一样投靠了陈敬云参军,然后进入福州军校一期,毕业后先后担任警卫师连长,营长一直到团长。事实上,警卫师的主要军官基本上都和陈敬云有着亲密的私人关系,都是属于亲朋好友这一范畴,俞若飞、陈景飞、乃至林成坤都是这样的人。而这一个群体在国民军当中被人称之为皇亲国戚,为大多数正途出身的军官看不起,比如梁训勤,陈仪以及徐镜清等人就是从来对林成坤和俞若飞等警卫师的高级将领没什么好脸色的。
陈景飞人也年轻,比陈敬云还要小几个月,不过却是面色冷峻道:“一切安好,之前调查局已经把那伙人给找了出来,我已经派出部队前往逮捕!”
俞若飞点头道:“这就好,决不能让这些人乱了司令的行程!”
陈景飞道:“放心,这些人要刺杀我们司令还嫩了点!”
此时俞若飞拿出怀表看了看时间道:“时间差不多了,让下面人都打起精神来!”
陈景飞也是拿出怀表看了眼,随后道了声‘是’后就是转身去了后面。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慢慢的,铁路的远方慢慢传来一阵声响,仔细一听才能发现那是火车的鸣笛。
火车上铁轮和铁轨摩擦撞击的声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响亮,很快,众人的视线里就是看见了一列火车慢慢的驶入了车站,而这列火车却不是陈敬云的专列,而是一辆军列。火车停了下来后,火车上快速的跳下了大批的警卫师军人,这是和陈敬云随行的警卫师护送官兵们。
领头的是一个团长,很快的就和俞若飞轻声的交谈起来,不用一分钟,这些下车的警卫师军人开始列队在旁边等候起来,约等了一刻钟后,陈敬云的专列才是驶入了上海南站。
这列专列并没有什么不同,说是专列呢其实也就是普通的客运列车,火车上很快跳下了数十名陈敬云的卫队队员,这些卫队和普通穿着绿色军装的国民军士兵不一样,他们穿着的服装有些变化,颜色更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