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帘子外头守着做针线的春暮听见响动,知道是旖景醒了,放下手里针线,先斟了碗热茶进去,瞧见秋月正在懒腰呵欠,没好气地责备了几句:“今儿个天阴,也不敢开窗透了凉风,我因着要做针线才守在外头,嘱咐了你好好服侍,竟是个贪睡的,主子都醒了,你还一脸困顿。”
旖景就着春暮的手喝茶润嗓,又紧跟着取笑了秋月几句,这才让丫鬟们服侍着穿上秋香色的夹袄,听春暮回话:“世子妃刚刚睡着,前头晴空就进来禀报,说薛长史求见,奴婢因瞧着世子妃昨晚睡得不安稳,上昼就有些疲倦,不敢打扰,只问得是因为二郎聘礼的事,先让晴空转告了长史大人,说世子妃醒来再召他问话。”
旖景微觉诧异,她晓得小谢氏虽掌着中馈,但因为到底不算正经主妇,并没有直接掌管钱银大权,每月用度耗资是由王府长史司按例拨给,王府庶务楚王早不想操心,都交给了虞沨,薛长史有事只寻虞沨,就算眼下世子不在家,可这是虞洲的婚事,论理与王府没有干系,怎么薛长史却找自己商量起来?
心思一转,就猜到了小谢氏应当是指望着楚王府替虞洲出聘金。
可这事就算薛长史拿不定主意,也应找王爷商量才是,眼下寻到关睢苑,只怕是王爷的嘱咐。
旖景琢磨了一阵,让春暮先知会了晴空传薛长史来见,穿上锦披,到了前庭见客的花厅。
当看见薛长史呈上的礼单,旖景才反应过来非但聘金,便是那些衣饰茶礼与奠雁鹿皮等物,小谢氏都是只拟定了质器款式,上呈属官准备。
太过荒谬了些。
“父王可有什么话?”旖景并没有看完那厚厚一册,把单子拍在茶案上直接询问。
薛长史起身答道:“回世子妃话,王爷这两日着了凉……越发不耐烦理会这些琐事,知道世子去了冀州,只让属下找世子妃商议。”
旖景瞪了瞪眼,她竟全然不知楚王抱恙的事。
上头没有婆婆,楚王又是住在前院书房里,旖景自是不好常常看望,偶与楚王照面,都是在荣禧堂,可连翁爹染疾都不知情,这儿媳当得也太不合格,旖景愧疚之余,忙问起楚王的病情。
薛长史笑着答道:“原本也是王爷让瞒着的,是怕老王妃担忧,前日有些发热,请了宫里的太医来看,经施针服药,已经没有大礙了,就是还有些咳嗽,世子妃莫担心。”
这才论回虞洲聘礼的事,旖景想到自己,更添疑惑:“宗室婚礼不是都由天家下聘么?我看二婶拟的单子,一应琐碎竟都要自置?”
“太宗帝时就有明诏,诸宗室,非有爵位者,婚聘一应自理,二爷虽有爵位,却不世袭,故二郎婚仪是遂闲散宗亲之例……再者亲王郡王、世子婚仪,虽为皇室下聘,各府根据情形,都有增添。”
旖景这才明白过来,感情虞洲的婚仪并不由天家操管,可二爷终究是有爵位吃皇俸的人,这些年来他可不曾把收入俸贡往公中上缴一分,一家子白吃白喝不说,连虞洲娶妻带着聘金聘礼都由王府操办……想来小谢氏既拟了单子,应是得了老王妃默准。
旖景又翻了翻礼单,找到礼金那项,描了一眼数额,直揉眉心,她家二婶还真是……按约定俗成,女方至少会按男方聘金翻番备嫁,建宁候府若真按这聘金准备江月的嫁妆,可超出候府正经娘子出嫁时几番。
旖景记得那时听大舅母和黄氏闲话,说到六娘的嫁妆,一应实物田产加上压厢钱也就是三万余……大舅舅因着五娘的事,早不将三舅当作手足,更恨江月心狠手辣,哪里还会同意让江月这般风光大嫁。
不过这事还真由不得她一个新妇作主,只能先去讨楚王一句实在话。
于是旖景先留了礼单,打发了薛长史,让春暮备好参葺补品,又翻找出一张质地上佳的狍皮榻铺,用锦盒装好,带上大小李婶,又让胡旋先去前院通传,坐上肩與,笼了披风,往前院书房行去。
迎出来的是王爷身边贴身侍婢墨姑。
旖景新婚次日,她就来了关睢苑问安,从谢嬷嬷口里,旖景晓得这位是楚王妃当年的陪嫁丫鬟,楚王妃逝后,墨姑一直在王爷身边侍候,可这么多年过去,楚王也没有给她任何名份,故而府里仆妇也只是称呼一声墨姑。
已经是过了三十的中年妇人,年华不再,言语也不多,除了一身妆花锦禙显出稍不同普通仆妇的地位,眉眼瞧着已经显出憔悴苍老的样子来。
其实那一世,旖景也知道楚王身边有这么一个人,就在远庆九年,太子遇刺之前,墨姑病故,楚王让一个家生丫鬟以墨姑义女的名义,捧灵送了墨姑的灵柩回青州安葬,仆妇们这才有了议论,都说墨姑当年为全忠婢之名,愿终身侍奉王爷,果然一生未嫁,直至病死还是个清清白白的女儿身。
众人皆叹墨姑是个痴人,而楚王对楚王妃委实专情。
这一世旖景偶然与虞沨闲谈时,提起墨姑,才知道这位与王妃也是情同姐妹,当年老王妃逼着楚王纳妾,王妃原有意于她,哪知墨姑婉言谢绝,表明不愿为妾的心愿,王妃无奈之下,才想到江氏。
王妃原本为墨姑寻了个良人,是王府亲兵,奈何世事无常,眼看着墨姑将嫁,未婚夫却因急病亡故。
王妃不久毒发,墨姑眼见楚王痛不欲生,彻底绝了嫁人的念头,愿侍奉王爷终身。
这时,旖景跟着墨姑一路往里,当见秋风起处,枯叶飘零,有那么几片落下,沾在墨姑的发上,不由站住步伐,替墨姑将黄叶摘下,手掌不小心碰到她的鬓角,感觉到干涩的皮肤上略微的粗糙,心里忍不住一酸。
旖景难以理解身为女子,明明可以有幸福的生活,却宁愿一生侍奉主家的心情,不知这样的深秋,目睹萧瑟的景色,墨姑是否也会心生孤苦伶仃的凄凉感触。
远庆六年即将过去,眼前人并没有几年寿命了。
墨姑也被旖景的举止惊得一怔,当见旖景手里那片黄叶,忽而眼圈泛红,用衣袖拭了一拭,微带着些赧然:“奴婢失态了,是想到从前,奴婢顽皮,最爱侍弄花草,发上常沾着花叶,王妃瞧见,总是会为奴婢拂拭干净。”一提起王妃,墨姑的眼角更渗晶莹,转过身去站了数息,这才又说道:“王爷就是染了些风寒,本无大礙,可这季节……难免添了忧思,世子极肖王妃,往年秋景寥落时,王爷连世子都不愿多见……王爷与王妃大婚,正是秋季。”
似乎又觉得今日话太多了些,墨姑更添赧然,终是抿了抿唇,再没有多说。
这么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实难想像当年顽皮好动的模样,旖景却看出她似乎怀着满腹辛酸,想与人倾谈的情绪,拉了墨姑的手温言说道:“我年轻,也没见过母妃,往常世子偶有谈及,终怕触及伤怀,不敢深谈,姑姑若是愿意,往常得空,可来关睢苑闲坐,我也能与姑姑说说知心话。”
这时楚王府里总有些多舌的仆妇,得了小谢氏的放纵,但凡提及墨姑,都是一脸鄙夷的神情,嘲笑她自愿终身不嫁,无非是企图妾室的名位,哪知过了十多年,终究只是侍婢。
闲言碎语多了,墨姑更加深居简出,除了定期去荣禧堂问安,向老王妃禀报王爷日常琐碎,就是偶然与谢嬷嬷几个当年青州随嫁的旧仆稍有来往,再不愿和旁人谈心。
便是那一世的旖景,听冬雨几个议论这些是非,也只以为墨姑正如人言。
这一世除了虞沨的话,谢嬷嬷对旖景说起墨姑,也是一番叹息:“自从王妃去世,王爷的魂魄也丢了一半,连知音堂都不愿住,就怕触景生情,王妃贤惠,从前王爷一应起居都是她亲自照管,她这么一去,王爷身边连个知冷知热人都没有,老奴那时一门心思都在世子身上……唉,当时且以为王妃过世,世子伤心,连累得身子越发孱弱,眼看就要不好……哪知是江氏那个贱婢!”
“若不是世子乳母紧跟着也没了,瞧着症状竟与王妃那时一模一样,王爷起了疑,找了仵作验尸,才知乳母是中毒,这才察出了江氏……王爷知道真相后,一口血就喷了出来,又是伤心又是自责,卧病在床……也只有墨姑,因一直跟在王妃身边,晓得王爷的喜好习惯,有她照顾劝解,王爷这才渐好了……墨姑七、八岁时就跟在王妃身边,她小着王妃几岁,王妃又没有姐妹,待身边丫鬟都是极好的,墨姑是个好丫头,不比得江氏那毒蝎心肠,却也是个命苦的,好好一门亲事,想不到终究没成。”
“王妃临终之前还不放心墨姑,嘱咐了王爷要另替她寻户好人家,墨姑当时在一旁听着,哭得肝肠寸断,老奴看在眼里,都觉得心里像刀绞一般,王妃去了,墨姑原是想殉主,是老奴瞧着她那些日子不对,让人盯着,把她从房梁上取了下来……好劝歹劝,才没让她寻了短见,王妃满了一年,宫里太后,还有家中老王妃,都劝王爷再娶,王爷跪在地上发誓终身不娶新人,墨姑知道后,也心疼王爷身边连个得用的丫鬟都没有,又因心怀愧疚……这丫头倒和老奴说过心事,后悔当年拒绝了王妃,若她答应了,江氏就不会为此心生怨恨,王妃便不会被人投毒而早逝,可事已如此,再怎么后悔也是晚了,墨姑才定了终身不嫁的主意,侍候好王爷,也算报答王妃的恩情。”
当日谢嬷嬷说起旧事,也触及了一番伤心,当着旖景的面都忍不住老泪纵横,旖景想到楚王与王妃原本夫妻和睦,幸福美满,却只因不够坚决,一念之差终使大错铸成、天人永隔。王妃去世之前,自是难以割舍,而楚王也只余下一身孤苦,半世愧疚,耿耿不消遗恨。
百种伤心,最悲苦无非“悔不当初”四字,难以弥补,才不能释怀。
旖景再四顾时,见书房外一树梧桐已老,又闻窗内传出楚王一阵急咳,不知怎么,眼角的湿意再忍不住。
☆、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计定,决不买单
外头是阴森森的天色,书房里的光线更是沉晦,楚王才喝了碗苦盎盎的药汤,身上搭着件半旧的石青素面氅衣,一掌摁在胸口,颤着肩膀尽力克制着嗓子里的灼痛,咳了好一阵儿,抬眼见帘子掀开,墨姑一脸焦急地走了进来,连忙半竖了手臂阻止她靠近,仍是闷闷地咳着,听说世子妃候在门外,才让墨姑领了进来。
自己拢着氅衣到了窗前,敞开一扇通风,又才坐回书案前。
旖景进来时,依然闻到屋子里浓郁的药味,夹杂在檀香里,不减苦涩。
“是媳妇粗心,竟不知父王染疾。”旖景福身下去。
楚王先喊了免礼,又指着一边铺好紫毡的椅子让旖景坐下,带着笑意说道:“无妨,是我有心相瞒,你当然不知,既知道了,可得小心口风,免得祖母操心。”又提起虞沨:“往年秋冬,他是最易受凉的一个,谢嬷嬷一入十月就如临大敌般,眼下有景丫头在,想来是更妥帖的。”
旖景微微脸红:“媳妇年轻,只怕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好在谢嬷嬷和杨嬷嬷都是极稳妥的,这回世子去冀州,媳妇放心不下,让了谢嬷嬷和罗纹随行。”
楚王微微颔首,目光里带着满意,这才问道:“你今日来,可是因为二郎聘礼的事儿?”
旖景来前已经盘算了一番言辞,这时只带笑说道:“父王身感不适,原不该为这事烦扰,不过世子不在家,媳妇年轻,生怕有考虑不周之处……”
“无妨,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来。”
旖景微沉吟了一阵,打量楚王的面色,见他眉心浅蹙,眼底难掩疲惫,许是因为心事郁结,晚上睡眠也不好,眼睛里隐隐透出红丝来,心下莫名就是一阵酸涩,那些盘算的虚话就全抛在了脑后,还是决定一抒胸臆:“媳妇觉得二婶当真是得寸进尺,这些年来,他们一家虽住在王府,可王府终究不比普通人家,就算换作别家,兄弟手足们住在一起,一应用度、婚嫁是由公中出资,也是有陈例可依的,各房再有增添,那是各房的事,不过得有前提,各房的俸禄、收入也得上缴公中,二叔有镇国将军的爵位,原该分府别居,因为祖母宽容,视二叔一如亲出,又担心府里没人掌管中馈,才容二叔一家住在王府,却也只是暂时,因王府不似普通贵族,将来也不会有分家分产的事儿,自是不好让二叔上缴俸贡,可二弟婚礼,由王府设宴倒是小事,却连聘礼聘金都由王府一力承担……媳妇实在认为不合理法。”
这话说完,旖景见楚王眉心蹙得更紧,只神情却没有半点不豫,再是一鼓作气:“父王与世子都不是狭隘重私的人,从不与二叔他们理论,也是体恤着祖母的心意,不愿祖母为难。这些年来,二叔一家吃穿用度皆由王府供给,若他们不怀别想也还罢了,偏偏又是心怀叵测,媳妇心胸不如父王与世子宽广,想到母妃与世子是被他们所害,他们还如此贪婪,真不愿让二婶这回趁愿。”
这话未免触及楚王心中伤口,忍不住又是一阵闷咳,见旖景欲上前,忙伸手阻止,接过墨姑递上的热茶,喝了一口,又再颔首:“继续说。”
旖景深吸了口气,等楚王平静下来,才继续说道:“不过二婶已经将礼单递给长史司,应是得了祖母准许,父王担心一旦否决,祖母难免会受二婶烦扰,又因祖母良善大度,从不在钱银上计较,只认为家宅安宁才是福泽……可媳妇认为,母妃的仇不能不报,有朝一日,必然会使真相昭然,若是那时,祖母得知二叔早怀恶意,想到这些年来待他们的好处,只怕更会伤心,有的事情,也许该渐渐让祖母有些准备,到时事发,才免得祖母大受打击下……媳妇是怕祖母难以承受。”
其实这些事情,虞沨与楚王也早有商议,过去也曾尝试着暗示老王妃,但老王妃笃信虞栋,不说别的,冬雨那一件事揭穿,换作别人一定会心生孤疑,对虞栋一家心生忌防,老王妃却坚信是冬雨信口开河,半点不生怀疑,楚王父子也担心把事说得太明,别说没有证据老王妃必不会信,就算信了,怕也会大受打击。
可以想见,当老王妃知道正是她当年笃信谢妃,受其蛊惑,强逼着儿子纳妾,结果被虞栋利用江氏之手毒杀儿媳,险些连孙子也没保住,十余年间,又将谢妃之子视若亲出,更把虞洲兄弟当作亲孙子般疼爱,说句养虎为患也是轻的,老王妃一旦知道真相,必然伤心欲绝,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受到这般打击,就怕在气愤难解又愧疚不安下染了病症,反而伤及自身。
楚王忍不住叹气:“这事是说来轻巧,景儿既然说出这番话来,必然深悉祖母的性情。”
旖景颔首:“原本媳妇也觉得不易,可是经了谢三太爷的事儿,倒启发了媳妇,若说前事,真难说服祖母尽信,不过人情事故随着时转星移变化,或许慢慢能让祖母明白二叔与二婶的贪婪,三太爷从前在祖母面前也好,诸位舅公面前也罢,何尝不是谦逊和气,日子一长,一样露出了贪心,祖母看在眼里,不也厌恶了三太爷?二叔虽能隐忍,二婶的气性却大,就说聘礼的事儿,若媳妇与她论理,她说不定就会恼羞成怒,与我当面争执起来,祖母再怎么顾及二叔,私心里还是偏疼父王与世子。”
楚王听到这里,眉心才渐渐松开,眼睛里笑意更增。
“媳妇倒不怕与二婶斗心眼,也不担心担个小器爱财的名儿,家里有祖母心疼,父王维护,外头有王府、国公府的赫赫声名,旁人哪敢非议,就算议论,也落不到媳妇耳里,就算到我耳里,我也不在意。”旖景唇角一掀,只有未出闺阁的女子,才在意落下厉害跋扈的名声累及婚事,她已经嫁人,只要有婆家维护,外人的议论就算有如鼎沸,对她也没半点实质伤害。
至于娘家待嫁姐妹,那就更不需担心,这时以卫国公府的声威,苏家女儿只有旁人求而不得的,哪里会因楚王世子妃太厉害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